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44.13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 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 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 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温度计量程 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2℃——102℃ 1℃ 体温计35℃——42℃ 0.1℃ 寒暑表 -30℃——50℃ 1℃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中学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结构图(一)高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物理考试范围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初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考查学生的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认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内能与热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义教版九年级年级所需8课时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内能与热机》这一主题单元,是九年级物理的第二单元。
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温度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概念要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形成整体观点。
对于内燃机的学习,在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及能量转化转移情况,要了解内燃机的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
在教学中中让学生接触温度计等常见仪器。
而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本单元专题一是温度与内能,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专题三内燃机,主题四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单元从介绍温度与内能入手,引出比热容的概念,从介绍内燃机,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处理,便于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了解内能的转化与转移,再进一步了解热机的效率,最后在分析内燃机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中,让学生较全面的把握关于本单元内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了解比热容的概念,5、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汽、柴油机的构造。
6、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2、能根据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的吸放热问题。
3、能经历科学探究比热容的过程。
4、能表述内燃机的工作状态与能量转化。
5、能据燃料的热值计算有关热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推荐文章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热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热度: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及技巧热度:学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热度:初中物理记忆的常见方法热度:热,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物理现象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关于热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