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44.13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 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 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 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温度计量程 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2℃——102℃ 1℃ 体温计35℃——42℃ 0.1℃ 寒暑表 -30℃——50℃ 1℃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中学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结构图(一)高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物理考试范围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初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考查学生的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认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内能与热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义教版九年级年级所需8课时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内能与热机》这一主题单元,是九年级物理的第二单元。
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温度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概念要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形成整体观点。
对于内燃机的学习,在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及能量转化转移情况,要了解内燃机的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
在教学中中让学生接触温度计等常见仪器。
而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本单元专题一是温度与内能,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专题三内燃机,主题四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单元从介绍温度与内能入手,引出比热容的概念,从介绍内燃机,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处理,便于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了解内能的转化与转移,再进一步了解热机的效率,最后在分析内燃机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中,让学生较全面的把握关于本单元内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了解比热容的概念,5、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汽、柴油机的构造。
6、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2、能根据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的吸放热问题。
3、能经历科学探究比热容的过程。
4、能表述内燃机的工作状态与能量转化。
5、能据燃料的热值计算有关热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推荐文章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热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热度: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及技巧热度:学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热度:初中物理记忆的常见方法热度:热,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物理现象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关于热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萝岗区镇龙二中物理科陈海祥■复习设计思路:初中《热学》内容包括:八年级第4章《物态变化》、九年级第16章《热和能》和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内容上的特点,所以复习时分为两大部分内容来进行。
复习时,每一部分按照“知识架构→典例分析→习题巩固→中考热身”四层次进行,让学生重现知识,逐步深入,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中考要求。
各层次说明:知识架构:以框架形式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关键的地方需填空补充,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过程和重要知识点的运用。
习题巩固:根据各知识点的轻重,编设了针对性强的习题,结合“知识架构”运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中考热身:精选了广州市近年中考题,让学生预先体会中考的难度情况,检查学生(或学生自检)是否达到中考水平,否则及时补救或调整。
■使用建议:每一部分在课堂上先完成“知识结构”,熟知各知识点,然后分析典例,其余时间做“习题巩固”,课堂上做的习题尽可能堂上讲解完毕,至于“中考热身”层次可安排在课后让学生自检,下一次上课再讲解。
总课时约6节。
近年中考----《热学》分析(选自2000-2006年广州市中考题)■分析总结2:主要考点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4)熔点、沸点的应用(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一)■第一部分:热现象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温度 规定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将___的温度定为100度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使用使用时:(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和__,(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___相平。
初中学科知识图谱一览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初中学科知识时,了解学科的体系和关联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初中学科知识图谱一览,让我们逐一了解各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学科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知识图谱: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情操的重要学科。
其核心知识点包括文字基本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文学欣赏。
文字基本功主要包括字词的认读和书写;阅读理解涉及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和推理;写作表达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欣赏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数学学科知识图谱: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学科。
其核心知识点包括数与式、图形与变换、数据与情境以及应用问题解决。
数与式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分数、代数式等;图形与变换涉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和图形的变换;数据与情境是指数据处理和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训练;应用问题解决则是培养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图谱:英语学科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学科。
其核心知识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
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和写;跨文化交际则是指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物理学科知识图谱:物理学科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声学。
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力和运动;热学研究物体的热和温度;电磁学研究电、磁以及其相互转化;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化学学科知识图谱:化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核心知识点包括常见物质的特性、构造与变化、物质间相互作用、物质量的衡量和化学实验操作。
常见物质的特性主要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构造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物质间相互作用主要指物质的力与能;物质量的衡量则是指质量的计算和化学计量;化学实验操作包括实验仪器和化学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94个知识点+25组思维导图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并联。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橫截面积、温度(温度很多时候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11.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2.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3.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4.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5.“220V 100W" 的灯泡比“220V 40W" 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6.家庭电路中。
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7.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磁学1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9.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0.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21.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2.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