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519.50 KB
- 文档页数:22
初三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 3)。
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A .+1B .+3C .+5D .+72.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B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C .酶是化学反应的“旁观者”D .酶具有高效催化作用3.在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 .镁带呈银白色,质软 C .酒精易挥发 D .氢气可以燃烧4.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转变成离子过程中质子数发生改变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质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6.收藏家收藏的一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仍十分完好,该铝制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D.铝不易氧化7.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
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60 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色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9.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二氧化氮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炼铁高炉内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而生成了铁二、填空题11.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溶液中无色,且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A.CuSO4NaCl KNO3 B.NaOH NaCl NaNO3C.Na2SO4KCl ZnCl2 D.K2SO4AgNO3 NaCl【答案】C【解析】pH=1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大量共存要求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形成无色溶液要求分析常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若为无色,符合题意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故A错误.B、NaOH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不能共存,所以错误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D、K2SO4AgNO3生成硫酸银沉淀,故D不正确故选C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10克镁粉和铜粉【答案】B【解析】【分析】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H O+CO1004410g x10010g44x ↑=解得x=4.4g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
A错误;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
其反应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
中考化学试题解读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酒精答案:C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原子种类D. 物质种类答案:A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氢气答案:C4.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可以中和盐酸的是()A. 碳酸钠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硫酸答案:B5.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氯化钠答案:A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铁B. 铜C. 银D. 锌答案:D7.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氯化钠答案:B8.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A9.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钠B. 氧C. 铁D. 钙答案:B10.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13.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排在后面的金属。
1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5.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盐和水。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22.2gCu 2(OH)2CO 3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 。
在剩余固体里加入10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
已知:Cu 2O+H 2SO 4 =Cu+CuSO 4+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5.2g 剩余固体是纯净物 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的质量和为7.0g C .残留红色金属质量为12.8g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时,部分生成了氧化铜,部分生成氧化亚铜 设分解生成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m ,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23222Cu OH CO C Δ+uO H O +22280m CO x↑①22280 =m x()23222222Cu OH CO 2Cu O Δ+++2222214422.2g-m 15.22H O 2CO g-x O ⨯↑⨯↑ ②22222144=22.2g-m 15.2g-x ⨯⨯ 由①②计算可得m=11.1gx=8g因此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均为11.1g ,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15.2g-8g=7.2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y,与氧化亚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1,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2224421Cu O +H SO =Cu +CuSO +H O 14498647.2gn y11449864==7.2g n y1n=4.9g y=3.2g24422CuO +H SO =CuSO +H O80988gn28098=8g n 2n =9.8gA 、剩余固体加硫酸后生成铜,说明15.2g 剩余固体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混合物,故A 不正确;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氧气的质量和为7.0g ,故B 不正确;C 、残留红色金属为铜,质量是3.2g ,故C 不正确;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4.9g100%=14.7%100g,故D 正确。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教育论文随堂检测2020湖北省荆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冰雪融化C. 汽油挥发D. 玻璃破碎【答案】A【解析】【详解】A、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乙醇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B、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医用酒精B. 冰水混合物C. 加碘食盐D. 洁净的空气【答案】B【解析】【详解】A、医用酒精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只含有由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符合题意。
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碘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A. 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B. 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C. 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D. 废弃口罩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答案】D【解析】【详解】A、农业生产中适当使用农药化肥会增加粮食产量,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不切实际,故不符合题意;B、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并不能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会浪费大量的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口罩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可防止致病细菌和病毒的传染,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大量的SO2、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C. 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 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答案】A【解析】【详解】A、水能够吸收热量,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来实现灭火,选项错误;B、大量的SO2、NO2排放到空气中,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酸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选项正确;C、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出来,减少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了水的硬度,选项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选项正确,故选A。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用小木条沾取区分浓硫酸与稀硫酸 B .用燃烧的方法可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C .用酚酞试液可区分盐酸和食盐水 D .用水可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2.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小苏打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②香烟的过滤嘴可滤出CO 等有害物质,故吸烟对身体无害 ③摄入过多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 ④食用霉变食品可使人引发肿瘤等恶性疾病A .只有①②B .只有①②③C .只有①③④D .只有①④ 3.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 .铝 B .铁 C .铜 D .银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H B .H 2O 2 C .H 2 D .2H 5.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 .O 2: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 B .Fe 2+:可以表示一个铁离子 C .Ne :可以表示一个氖原子 D .CO 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蜡烛充分燃烧后的产物 B .液态氮 C .洁净的空气 D .人体呼出的气体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B .氢原子结合成氢气C .氯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D .氯原子和钠原子分别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8.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下列行为不符合倡导要求的是 A .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 B .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 .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约用水用电D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9.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 .蒸馏可将海水淡化D .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10.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 )A .氧化镁mgOB .氯化铝alCl 3C .五氧化二磷P 2O 5D .一氧化碳C O二、填空题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C.将塑料废弃物切成碎片后填埋于土壤中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2.为防止师生吸食“二手烟”教育部下发通知:凡进入中小学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得吸烟。
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大米酿酒 C.蜡烛熔化 D.5.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下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B.q一定是CO2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8. 下列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 .水+二氧化碳碳酸C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D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0.下列常的生活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动植物呼吸B .剩饭变馊C .榨取果汁D .铜生铜绿二、填空题11.(5分)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1)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g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 3、Ca (NO 3)2、K 2CO 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初中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决胜中考,中考必胜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一、本大题一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1.(20**•安徽)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B.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D.臭氧(3)是一种氧化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A、根据燃烧植物秸秆的危害考虑;B、根据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考虑;C、根据化学做的贡献考虑;D、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燃烧植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碳等固体颗粒。
故A错;B、吸入细颗粒物会造成人体的肺病和气管病的发生,故B错;C、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检测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能解决污染状况,故C正确;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燃烧植物秸秆的危害,吸入细颗粒物会造成人体的肺病和气管病的发生,知道氧化物的特点.2.(20**•安徽)下列几种常见的食物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A.米饭B.苹果C.蛋糕D.大馍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阐发:按照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起原等进行阐发解答即可.解答:解: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苹果中富含有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蛋糕是以面粉、鸡蛋、白糖、油脂等为原料,富含糖类、蛋白质、油脂等,故选XXX.D、大馍中富含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应选B.内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决胜中考,中考必胜3.(20**•安徽)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A.+5B.+3C.+1D.﹣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15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1.(1分)(2015?河南)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 SO2浓度B. O2浓度C. N2浓度D. H2O浓度2.(1分)(2015?河南)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石油蒸储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3.(1分)(2015?河南)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具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塑料袋B.玻璃杯C,不锈钢锅 D.涤纶风衣4.(1分)(2015?可南)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镁条D.红磷5.(1分)(2015?可南)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6.(1分)(2015?河南)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7. (1分)(2015?可南)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 CH 4、C 2H 5OH 、CHs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 KNQ 、CO (NH 2) 2、NH 4H 2Po 都属于复合肥料8. (1分)(2015?可南)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稀释浓硫酸D. 测溶液的pHB.闻气体气味 C涔液J&量EC.。
反应时间弓向一定量二氧化钮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氢氧化钠后里g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9. (1分)(2015?可南)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 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 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10. (1分)(2015?可南)除去食盐水中的 CaC2和NazSQ 杂质的操作有:①加 过量的BaC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mCQ 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 酸.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提示 BaSQ 、BaCO 难溶于水)()A.③①②⑤④B.①⑤③②④ C ①③⑤④②D.①③②⑤④11. (1分)(2015?可南)KCl 与KNQ 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A. 20c 时,KCl 溶解度大于KNO 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c 之间C. 40c 时,5g KC 加10g 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 50c 时,10g KNQ 中加2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C ,有KNQ 固体析 出 12. (1分)(2015?可南)现有10.6g 碳酸钠和8.4g 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法不正确的是()温度/ C 20 溶解度/g KCl 34.0KNQ 31.630 40 50 37.0 40.0 42.6 45.863.985.5固体质量£沉淀质量名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白氯化氢多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C.碳酸氢钠消耗白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I6分)13. (2分)(2015?河南)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鱼肉中富含有营养素是 蛋 白质;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 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 葡 萄糖(化学式为C 6H 12。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教育论文随堂检测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Na-23Cl-35.5Ca-40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1-8题每题1分,9-14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把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题号的表格内)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青稞酿酒B. 滴水成冰C. 铁钉生锈D. 红磷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物理变化。
【详解】A、青稞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 O2B. CO2C. N2D. Ne 【答案】C【解析】【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KNO3B. NH4HCO3C. Ca(H2PO4)2D. K2SO4【答案】A【解析】【详解】A、KNO3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B、NH4HCO3只含N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Ca(H2PO4)2只含P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D、K2SO4只含K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生活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纯棉毛巾B. 塑料袋C. 蚕丝被D. 不锈钢餐具【答案】B【解析】【详解】A、纯棉,属于天然纤维,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C、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是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