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教案03
- 格式:doc
- 大小:21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健身方法-冀教版高中全一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健身方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腹式呼吸、气功疗法、太极拳和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养生和健身方法课程设计第一课: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基础课程内容:1.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起源和发展2.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的基本概念3.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展示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养生的基本理论3.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掌握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课:腹式呼吸课程内容:1.腹式呼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练习腹式呼吸的方法和步骤3.腹式呼吸对健康的好处和作用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腹式呼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展示练习腹式呼吸的相关图片2.指导学生进行腹式呼吸的方法和步骤的练习,并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错误3.让学生将腹式呼吸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了解腹式呼吸对健康的好处和作用第三课:气功疗法课程内容:1.气功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气功疗法的基本动作和动作注意事项3.气功疗法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和作用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气功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展示气功疗法的相关图片2.指导学生进行气功疗法的基本动作,并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错误3.让学生了解气功疗法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和作用,并将气功疗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四课:太极拳课程内容:1.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动作注意事项3.太极拳的历史和发展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展示太极拳的相关图片2.指导学生进行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并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错误3.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和发展,并将太极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五课:五禽戏课程内容:1.五禽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五禽戏的基本动作和动作注意事项3.五禽戏在健身养生中的作用和加强人体免疫力的方法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五禽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展示五禽戏的相关图片2.指导学生进行五禽戏的基本动作,并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错误3.让学生了解五禽戏在健身养生中的作用和加强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将五禽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健身方法的基本概念,还掌握了腹式呼吸、气功疗法、太极拳和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养生和健身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讲述什么是养生,中国养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理论基础,传统养生内容和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
学生分析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在学生的生活中多是以俚语歌谣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理论知识也会让学生却步,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在这一课中尤显重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养生概念和内涵,熟悉我国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脉络,理解我国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学习主要传统运动养生术,体验其中的一种养生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各种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游戏,去分析理解,完成教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养生理念,关注自身健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系统学习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提问法欣赏法感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一:根据剪纸作品猜一个四字成语?《五福临门》五福:《尚书∙洪范》中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修命”。
其中“寿、康宁、考修命”都是关于对健康长寿的要求。
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寿与天齐的年岁叫人既羡慕又向往,那怎样才能长命百岁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长寿的秘诀——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二讲授新课养生:即养护,保养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它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艺术、运动学、烹饪、佛学、道学、儒学等。
(一)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的文献都有关于养生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中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修其天命”。
荀子《天论篇》则主张“养备而时动,则天不能病”。
《庄子》中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的“静以养生”观点。
战国时期则流行“导引术”,从身体外形的锻炼到“呼吸吐纳”的行气结合。
不过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还是秦始皇派徐福去寻仙草的故事。
(三)主要传统养生术介绍。
1、按摩养生:按摩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摩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现在所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
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我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
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我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我国学习。
还有一些聘我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
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2、气功养生:中华民族的气功文化具有五仟年的历史,她比长城更长意义更伟大!她是中华民族的天字号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重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她同伟大的中医一样也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面大旗!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人教版高中全一册教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压力,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养生。
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如中医理论、太极拳、气功等,它们具有历史悠久、理论完备、实践丰富的优点,是我们今天养生保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二、中医理论与养生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作为一门独特的学说,它的核心在于“治未病”,即在病未发生之前,预防保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中医的康复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理论,分别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机证治”。
其中“阴阳”和“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
这些理论为中医在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领域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中医药材和食疗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药食同源”和“防污染泥料”。
中药材的选用和药引主要是根据人体的阴阳五行理论、病理观念和治疗方法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材制成的药引,从而调整身体激素、神经系统等的平衡,保持健康。
而中医的饮食疗法则是利用食物来调养身体,以达到预防疾病、保养身体的功效。
比如:芝麻红枣糊,还有姜汁糖浆等等。
三、太极拳和气功1.太极拳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代表,它是一种集中身心、精神和世界的强身健体功法。
太极拳的关键在于有“虚静”、“以柔克刚”和“内藏太极”的思想。
在太极拳中,练习者要做到松柔、自然、圆润、连贯,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达到缓解压力,延年益寿的效果。
2.气功气功也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代表。
气功既包括吐纳锻炼,又包括静坐等思想修炼,气功练习有助于去除体内的疲惫和废气,增强体内的正气、开发潜能、改善免疫力等功效。
气功的实践和掌握需要严格遵照师父指导、努力练习,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将气功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结语以上只是中医、太极拳和气功中的一部分介绍。
整个养生文化存在着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而作为年轻人,我们要重视养生,发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更要遵循中医等养生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身、心、灵地诠释自我养生之道。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某某号选手牧晓瑜。
我今天所讲授的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健康课第二章,第四节。
名称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接下来正式进入说课环节。
上课!同学们好!今天在上课之前呢,我想向大家提个问题:你们知道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主要有武术、八段锦、太极拳等,还有五禽戏、易筋经。
接下来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国古代传统的养生世界。
去探究传统养生的产生,发展以及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经典养生理论与方法。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二章第四节第27页,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说到养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养生的概念,请看PPT。
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那么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对。
健康长寿。
后面我们将了解到与长寿相关的典籍。
了解养生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了解养生的发展就容易多了。
当人们提到养生二字的时候,通常会把哪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呢?对,文化,养生文化。
让我们来观看PPT。
了解养生文化。
养生是一种文化。
通过对这段文章的观看,我们不难了解到:一、中国传统养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民族性顾名思义是我国独有之的,其他两个特性很容易理解,这里我就不作赘述了。
二、养生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就饮食文化而言,最常见的就是促进身体恢复时,通过煲药膳汤来补养身体。
如手术后炖鸡汤补养时,通常会加入红枣、枸杞、当归、当参、黄芪等中药来补气血,调理身体。
中医养生的内容与特色基本上涵盖了以上几方面文化的养生理论三、历代养生家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
如儒家养生文化侧重于修养精神,动静结合。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
传统养生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保健和养生价值。
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特设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掌握基本的传统养生知识和技能,如太极拳、气功、食疗等;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1. 传统养生概述-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传统养生的特点及作用2. 传统养生基础知识- 中医养生理论- 食疗养生知识- 日常生活养生常识3. 传统养生技能- 太极拳基本动作和要领- 气功基本呼吸和动作- 食疗养生食谱4. 传统养生实践- 案例分析- 亲身体验传统养生项目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传统养生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养生的实际应用;3.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养生项目,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养生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传统养生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传统养生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考核:评估学生掌握传统养生技能的能力;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养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传统养生学》2. 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3. 视频资料:收集太极拳、气功等传统养生项目的教学视频;4. 实践场地:提供太极拳、气功等养生项目的练习场地。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16课时,每周2课时;2. 教学进度:按照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提高自身保健意识,为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学习提示自古以来,我国养生健身的理论与实践,就有其丰富的内容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保健康复、防病治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养生健身的哲学和中医学等较完整的理论。
传统的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我们不仅需要继承,而且需要开发,并不断的发展。
知识要点●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一、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养生一词,即护养(也有的称养护)、保养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与古代人们追求长寿的思想有关。
关于长寿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有关商周史料的典籍《尚书》。
《尚书·洪范》中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修命。
”其中“寿”“康宁”“考修命”都是关于对健康长寿的要求。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的思想,也影响到养生的理论,特别是《黄帝内经》的影响较大,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修其天命”的思想得到发展。
同时产生了养生主张动和静的不同思想的争论.如苟子《天论篇》主张“养备而时动,则天不能病";而《庄子·在剧中却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之说。
前者主张要保养身体,就要经常运动,而后者则认为“静以养生”。
战国时期,出现了“吹向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术,从身体外形的锻炼,发展到“呼吸吐纳”的行气配合独特的健身方法,即气功。
养生术.秦汉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养生术流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相信“炼丹术" 和“神仙术”,热衷于“仙丹妙法",使中国的养生术走了一段弯路。
但是,即使在这一时期我国民间的养生术仍不间断地向前发展。
例如,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伦,他精于医术,擅长外科手术,创编了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为素材的“五禽戏”,这是对“导引”术的发展,是一套流传至今的、具有很高价值的医疗体操.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提出了养生要身心并重,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长寿。
24课题: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养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养生的健身方法。
二、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系统学习传统养生产生发展和各流派的学术观点。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布置预习。
这部分教材内容,文字量虽然不多,但其间夹杂着一些难认的字和文言词语,但有一定的可读性。
如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能先阅读课文,教师讲解时,可比较容易地理解。
2讲解第一部分内容时,应注意的事项:(1)讲清养生的概念,使学生对养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并使学生明了养生是与古人追求长寿相联系的。
(2)了解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概况和各历史阶段最简要的特点,有的只做一般介绍,不必加以评论。
3第二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和讲授时,要着重注意:整体观理论是传统养生思想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的,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我国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从整体观出发,主张促进人体整体的平衡和稳定,注重全身性的防衰保健措施。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起来讲,主要有:气功养生、太极拳养生、导引、按摩保健等。
五、主要内容1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养生学说(1)元气论(又称气一元论)(2)阴阳学说3主要养生学派我国养生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几千年发展,形成了许多学说流派。
养生家历代皆有,既见于医家,亦见于文、史哲诸学者中,可谓名贤辈出。
其主要流派有:(1)静神养生学派。
该学派是以安静调养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的学派。
静神思想倡始于老子、庄子,他们提出“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理论,并编制了导引、吐纳等一整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老子》说:“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所为不死之药”。
《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教学角度提出静神保养可以防病,并主张依据四时之气的特点来调养神气,这为该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理论课: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养生理论的基础,传统养生法的特点和养生方法,并与现代健康教育观作比较。
从中获得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调节方法。
养生一词,又称摄生,老子释为“摄”养也,是护养身体,保养性命达到长寿的意思。
应我国养生学与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渊源深厚。
以,“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肮脏”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为理论基础。
根据哲学,自然,身心的规律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健身理论,称为,道生,摄生,养,养性,养生。
形成了注重整体,注重形神兼养,强调掌握适度,注重顺应自然,强调掌握适度,注重顺应自然,强调养生生活化的养生法特点。
一,健身养生如《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身体运动自古以来被列为养生延年大法,它包括:太极拳,五禽戏。
八段锦,易筋经,保健功等。
现代人又根据各自的兴趣习惯,广泛开展了登山、慢跑、散步、郊游、健身舞等健身养生方法。
二情感,心理调节这是注重精神,心理,环境适应,情感等方面进行调节的方法。
它包括清心静神,怡养情志两个方法。
养生学说在这一方法中指出“少私寡欲,心胸开阔,襟怀坦荡”有肋于神气的清静内守。
养成高尚情操,充分认识追名逐利的危害,保持良好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养。
强调“养生莫若养性”理解现实,以积极态度面对现实,善于适应环境,“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注意七情调节,喜,怒有度”要求人们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理想,情操,做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恐,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私欲,勿悄悄怀忿恨。
”喜,怒,衰,乐,为人类精神生,一直得到人活中难以避免的重要内容,往往由于失控而导致百病丛生,早衰和短寿的后果。
所以,情绪调摄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古往今来,一直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养生防病的重要之一,具体方法有谨和五味,定时定量,合理烹调,四时调节等四个方面。
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第二章《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养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养生的健身方法。
2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具有很高的求知欲望的阶段,通过这样一个内容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教互学之下,能够更好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交往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难点是系统学习传统养生产生发展和各流派的学术观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教学方法和策略
1.布置预习。
这部分教材内容,文字量虽然不多,但其间夹杂着一些难认的字和文言词语,但有一定的可读性。
如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能先阅读课文,教师讲解时,可比较容易地理解。
2.讲解第一部分内容时,应注意的事项:
(1)讲清养生的概念,使学生对养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并使学生明了养生是与古人追求长寿相联系的。
(2)了解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概况和各历史阶段最简要的特点,有的只做一般介绍,不必加以。
3.第二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和讲授时,要着重注意:
整体观理论是传统养生思想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的,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我国。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2. 掌握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健康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如何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2. 难点:传统养生方法的实践和操作,如何将其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演示传统养生方法的操作过程。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
3. 准备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4. 提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一些常见的养生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等,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2. 讲授新课:2.1 养生理论:2.1.1 阴阳五行理论: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指导养生,如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
2.1.2 脏腑理论:讲解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如何通过调理饮食、作息等来保养脏腑。
2.1.3 气血理论:讲解气与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气养血来达到养生的目标。
2.2 养生方法:2.2.1 运动养生: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养生的方法,并讲解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2.2.2 饮食养生:讲解如何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特点选择合适的饮食,如四季养生的原则、五味与五脏的干系等。
2.2.3 睡眠养生:讲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改善睡眠环境等来提高睡眠质量。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身边的养生故事或经验,并请部分同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教室小结: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5.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更多有关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知识,以便在下一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探讨的新课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个视频。
刚才在视频上看到什么呢?是公园里人们踢毽子的情景和上几周我校的运动会上老师们的健排舞表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我,其实我和他们一样,都注重自己的生体健康,并有意识的加强锻炼了。
也就是说,人类步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养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养生不止是老人的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一生相伴,每个年龄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养生的概念,养生,古人也称之为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养生之养,含有保养、修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等意义;生就是指人的生命。
概言之,养生就是保养人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唐代著名的养生学家孙思邈一句至理名言。
也是养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对于人的寿限,目前认为是110——150岁,养生应以健康地达到寿命上限为目的。
怎样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呢?二、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众多耀眼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他们有的像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有的如扎根于大地的古树,历经沧桑却愈益茂盛,为中华文化筑起了一座令世人羡慕的丰碑。
那么我国的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在什么时候呢?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商周史料的典籍《尚书》记载长寿一词,《尚书.洪范》中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修命。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推动了养生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黄帝内经》的影响较大。
又称《内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长达14万字,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修天命”的思想。
自此以后中医养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起来。
三、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主要理论有四个:1、天人合一2、形神共养3、阴阳协调4、整体观四、天人和一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1、顺应自然。
重要特征。
所谓的“天”,指的是“自然”的代表。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违背自然,不破坏自然。
达到“天人合一”,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2、形神相因学说: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
并互为因果。
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
3、整体观学说: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
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维持人体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是气、血、津液。
这也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四、我国传统养生方法—健身方法
1.传统养生方法:
气功养生(吐纳、导引、行气、炼丹、禅修)
运动养生(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健身方法
按摩养生(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按摩推拿)
饮食养生(通过合理、卫生的饮食----)
药物养生(通过药物----)
2.我国传统养生健身方法—五禽戏和八段锦
五禽戏:
猿-鹿-虎-熊-鹤
猿摘:虎举:
鹿抵:熊晃:鹤飞:
八段锦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段:攥拳怒目增气力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结束语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养生之道,在群众中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的进步,其中不科学的东西要加以淘汰。
作为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的有益部分,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