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高考必考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三物理题型总结在高三的物理学习中,各种题型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各种题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还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应试技巧。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中常见的题型进行总结与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1. 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解答选择题需要充分掌握物理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分析选项进行辨别。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排除法、代入法等策略,提高正确率。
另外,要注意阅读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细心分析,避免出现粗心错误。
2. 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物理考试中比较重要的题型,也是考察学生运用物理公式和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解答计算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所给的条件与问求,然后运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合理性,防止出现粗心错误。
3. 解答题解答题是考察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理论的重要方式。
解答题通常要求学生通过描述现象、运用公式和推导过程等方式,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对于解答题,同学们需要深入理解物理理论,掌握解题方法和运用规律。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提炼信息,突出重点,并给出合理的推导和解释。
4. 分析题分析题是考察学生物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题型。
分析题通常给出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总结,得出结论。
在解答分析题时,同学们需要善于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的核心点,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 判断题判断题是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定理理解程度的一种题型。
通过判断给出的命题是否正确,可以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解答判断题时,要仔细审题,理解所给的概念和定理的含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
总之,高三物理学习中,各种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各种题型的总结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提高解题的能力和应试技巧。
在解答题目时,要善于归纳总结,掌握解题方法和运用规律,注重细节,并且要避免出现粗心错误。
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练习,我们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1. 运动学基础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等)
3.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4. 电学基础知识(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容等)
5. 磁学基础知识(磁场、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
6.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熵等)
7. 光学基础知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高考物理必考题型:
1. 分析题: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题目所要求的未知量。
2. 计算题:包括简单计算题和复杂计算题,需要对公式和计算方法有深入理解。
3. 推理题:通过已知条件和已学知识,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4. 实验设计题: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个物理现象或者理论。
5. 记述题:对某个物理概念、现象或者理论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6. 应用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物理模型,用来解决某个工程问题。
新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包括以下几种常见题型:
1.直线运动问题。
在高考中,直线运动问题可能会单独考查,也可能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
如果是单独考查,常见的形式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
若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则可能出现在计算题的第一题,难度适中,考查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或追及相遇问题。
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每年都会出现,并且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进行考查。
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
3.动态平衡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和理解。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这类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模型,即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二是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以上题型仅供参考,具体题型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备考时,建议参考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
高考物理大题型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中,有几种常见的大题型,它们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大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重要的比重。
它通常涉及到基础概念、定量关系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选择题要求考生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需要运用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推理与判断。
解答选择题时,考生要注意审题、分析、排除干扰项等步骤,确保正确选择。
二、计算题计算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和物理公式,进行运算或计算推导,得出数值解或定量关系。
计算题通常涉及到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知识点。
解答计算题时,考生要注意公式的正确运用和计算过程的合理性,严格按照单位转换和精度要求进行计算,防止低级错误的发生。
三、解答题解答题要求考生对一个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解答题通常以物理现象的分析、实践问题的解决或推测为主,要求考生搭建问题的逻辑框架,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并进行详细论述和推理。
解答题考察考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具备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的能力。
四、实验题实验题是高考物理中的一个特殊题型。
它要求考生基于给定的实验条件和现象,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实验题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和结论等要素。
解答实验题时,考生要全面理解实验原理和数据含义,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五、应用题应用题要求考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应用题通常涉及到物理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如力学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电磁学在电路中的应用等。
解答应用题时,考生需结合物理概念和定量关系,运用适当的公式和解题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同时要注意合理假设和近似处理,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总结起来,高考物理的大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计算题、解答题、实验题和应用题。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熟悉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练习和真题演练,提高自己的物理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题型一、受力分析与共点力的平衡分析近六年的高考题,对该类问题考查重点是三种常见的性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用到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及三角函数等的灵活运用。
物理情景一般史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物体处于水平面、斜面、圆弧面、竖直面等,涉及弹簧问题相对较多。
难度一般是中等难度。
(2007)16.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A .2B .3C .4D .5(2008)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0斜面倾角为30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 摩擦力 A .等于零 B .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 .大小为mg 23,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2009)16.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P 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tan mgF =θB .F =tan θC .tan N mgF =θD .F N =mgtan θ(2010)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这保),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A. 12sin N m g m g F θ=+-B. 12cos N m g m g F θ=+-C. cos f F θ=D. sin f F θ=(2011)19、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
开始时a 、b 均静止。
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a F ≠0,b 所受摩擦力fb F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 A .fa F 大小不变B .fa F 方向改变C .fb F 仍然为零D .fb F 方向向右(2012)17.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1OO 、2OO 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 、1O 、2O 转动,在O 点悬挂一重物M ,将两相同木块m 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
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考试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之一,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
近年来,高考物理题目的类型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四种类型。
1. 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题目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情景或数据,从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又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而多项选择题则要求考生从五个以上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公式和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基本物理原理的应用能力。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并且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2. 填空题:填空题在高考物理题目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或数据,填写正确的物理量或数值。
填空题的难度一般较选择题较大,需要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填空题主要考察数值计算、公式推导和物理概念的应用能力。
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应注意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已知条件,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填写正确的数值或物理量。
3. 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物理题目中较为复杂和综合的题型之一。
计算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情景或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到问题的答案。
计算题常常涉及到多个物理知识点和计算步骤,并且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数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计算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数值计算能力。
解答计算题时,考生首先应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计算方法,然后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4. 解答题:解答题是高考物理题目中比较开放和灵活的题型之一。
解答题要求考生针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写出完整、准确和有条理的解答。
解答题常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多种形式。
解答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法汇总,强烈建议收藏⾼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家⾼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求做到让你⼀看就会,⼀想就通,⼀做就对!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是⼩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向应取绳(杆)的⽅向和垂直绳(杆)的⽅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向速度相等.(2)⼩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是⼩船相对于⽔的运动,⼆是⼩船随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平⾏四边形定则,也可以⽤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图解法分析.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顿运动定律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考中都会出现,⽜顿运动定律可将⼒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是⽜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近⼏年来考查频率极⾼.思维模板:以⽜顿第⼆定律为桥梁,将⼒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对于多过程问题⼀般应根据物体的受⼒⼀步⼀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速度的测量。
高考物理必考题型1. 电路分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通常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电路图,要求学生计算其中某个电阻的电流、某个分支电路的电压等。
2. 动力学题动力学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物体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计算,以及受力情况下物体的平衡或者运动状态的判断。
3. 光学题光学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光线的传播方向、镜面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等。
4. 热学题热学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热量传递、热力学定律等热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热传导方程的计算、热平衡的条件判断、热机效率的计算等。
5. 波动题波动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波的传播、干涉、衍射等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波长、频率、波速的计算、波的相干性判断等。
6. 牛顿定律题牛顿定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物体受力分析、受力大小和方向的计算、静力平衡或者动力学平衡的判断等。
7. 电磁感应题电磁感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等。
8. 相对论题相对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和相对论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题目包括钟慢效应的计算、长度收缩效应的计算等。
这些题型都是高考物理中较为常见的题型,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提供帮助。
新高考全国卷物理题型
新高考全国卷物理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四大类。
以下是各类题型的简要介绍:
1. 选择题:选择题通常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而多项选择题则要求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选择题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分为直接填空和计算填空两种。
直接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填写答案,如填写物理量单位、物理常数等。
计算填空题则需要考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后填写答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对物理公式的掌握。
3. 计算题:计算题是物理试卷中分值较高的题型,通常要求考生运用物理公式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4. 实验题:实验题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题目可能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或进行误差分析等。
实验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高考物理试卷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试卷设计上,力求覆盖物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同时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加强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摘要:1.导语2.高考物理的题型分类1.选择题2.实验题3.计算题3.选择题的内容分布1.着重小章节2.例子: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核物理,天体4.实验题的分类和大小1.小实验题:力学实验,光学实验2.大实验题:电学实验5.计算题的内容1.第一道题:牛顿运动学2.第二道题:动量机械能部分3.第三道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6.新高考物理题型的分值安排1.单项选择题:7 题,每题4 分,共28 分2.多项选择题:3 题,每题5 分,共15 分3.非选择题:57 分7.结论正文:新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导语本文旨在对新高考物理的题型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高考物理的题型分类新高考物理试题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的内容着重于小章节,例如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核物理、天体等。
选择题共有7 题,每题4 分,共计28 分。
实验题实验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题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小实验题一般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大实验题一般为电学实验。
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物理试题中难度较高的一种类型,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计算题共有3 道,第一道题大约是牛顿运动学,第二道可能是动量机械能部分,最后一道压轴题可能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
计算题每道题的分值不固定,但总分为57 分。
新高考物理题型的分值安排新高考物理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75 分钟。
分值安排如下:1.单项选择题:共7 题,每题4 分,共28 分2.多项选择题:共3 题,每题5 分,共15 分3.非选择题:共57 分,其中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由2 个填空题和2 个计算题组成,共45 分;选考题共2 题,每题12 分,每题由1 个单项选择题和1 个计算题组成。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题型
一、选择题
1.一列机械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波形图象变成图中虚线所示,波速大小为1 m /s .那么这段时间可能是 ( )
A .1 s
B .2 s
C .3 s
D .4s
2. 一列波长小于2 m 的简谐横波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x 1=2m 和x 2=4m 处的两质点A 、B 的
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
A .波速为2 m / s
B .波长可能为58m
C .1.5 s 时刻A 、B 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D .2.5 s 时刻A 、B 两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
3.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自右向左传播,已知在t 1=0.7 s 时,P 点出 现第二次波峰(0.7 s 内P 点出现两次波峰),Q 点的坐标是)0,7( ,则以下判断中错误..
的是
A .质点A 和质点
B 在t =0时刻的位移是相同的
B .在t =0时刻,质点
C 向上运动
C .在t 2=0.9 s 末,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D .在t 3=1.2 s 末,Q 点通过的路程为0.2 m
4。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f 时刻的图象,已知x 轴上x=6 cm 处的质点P 在△t=t 1-t=0.15s 内通过的路程为6Cm,则
A .波的频率为10Hz
B .波速为60 cm /s
c .在t 时刻,x=13 cm 处的质点Q 点的速度沿负y 方向
D .在t l 时刻,x=13 cm 处的质点Q 点的加速度沿负y 方
向
5.如图所示,在活塞可自由移动的竖直放置的气缸中.将一个热敏电阻(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R 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与容器外的电源E 和电流表A 组成闭合回
-
路,电路中的电流很小,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可以不计.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分子间的作用力,外界大气压恒定不变),在某一段时间内电流表的读数逐渐增大,则在这段时间内气缸中气体
A .压强增大
B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c .向外界放热 D .对外界做功
6.一定质量的气体,它的内能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强 由p 变为p /2,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减少
B .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气体放出热量,内能增加
D .气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就改变物体内能来说做功和热传递是两种相同的方式.
B .只要制造出足够小的温度计就能测出个别分子的温度.
C .要使变化了的系统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一定会对外界产生无法消除的影响.
D .在自然界发生的各种变化中能的总量虽然保持不变,但能量的品质在逐步降低
8.如图是一个气缸的截面示意图,它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筒形容器构成。
气缸固定且内壁光滑,气缸内的活塞将气缸分成A 、B 、C 三部分,A 、B 两处充有理想气体,温度相同,C 处是真空。
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 、B 两部分气体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A .活塞仍静止不动
B .活塞将向B 端移动
C .A 、B 两部分气体压强的增量相同
D .A 部分气体压强增量比B 部分气体压强增量大
9.下列关于物理史实及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相向实验条件下,双缝干涉实验中红光相邻两条亮纹的间距比绿光的小。
B .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并确定了天然放射现象中铀的核反应方程为238
423092290U He Th →+ C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D .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是不同的
10.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B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 .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 .牛顿提出的质量不变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11.下列四个方程中,属于衰变的是 [ ]
A .23411120H H He n +→+
B .234
234090911Th Pa e -→+
C .U 23592+n 1
0→Xe 13954+Sr 9538+n 210 D .941214260Be He O n +→+
12.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 )
放出的A 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
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 ]
A .A 为中子,
B 为质子 B .A 为质子,B 为中子
C .A 为γ射线,B 为中子
D .A 为中子,B 为γ射线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出现的条纹情况是:( )
A .中心处的明条纹宽度比两侧的明条纹宽度大
B .各种不同色光的明条纹间距一样大
C .相同装置中红光的明条纹间距比紫光的明条纹间距大
D .相同装置中紫光的明条纹间距比红光的明条纹间距大
14.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用测得的多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作出sin θ1—sin θ2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他做实验时,光是由玻璃射人空气
B .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C .玻璃的折射率为0.33
D .玻璃全反射时的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
15.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
束复色光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 B .在玻璃砖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
C .两种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的临界角较大
D .若用B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用A 光
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16.氢原子发出口、6两种频率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的
光路如图所示,若a 光是由能级n=4向n=l 跃迁时
发出时,则b 光可能是 ( )
A .从能级n=3向n=1跃迁时发出的
B .从能级n=5向n=1跃迁时发出的
C .从能级n=5向n=2跃迁时发出的
D .从能级n=3向n=2跃迁时发出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