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16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
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乌,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考试日期:7月10日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
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
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
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
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
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
福建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亦是如此。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在国内,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
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
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
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湖南的茶陵是茶叶的最古老的故乡。
炎帝最先教茶陵人采茶喝茶,茶陵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其岁月之久远几乎无可追溯。
《史记》上讲到的炎帝陵寝所在的茶山,便是茶陵那广袤的茗茶之山。
清嘉庆《茶陵州志》则说得更为详细,它说《史记》所载“茶山”,就是茶陵毗邻江西的景阳山,因“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
陆羽的《茶经》里也讲到茶陵,说此地因“陵谷生茶茗焉”。
茶学是研究茶树、茶叶、茶饮和茶文化的,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
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福建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二下·山西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
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 . ①③⑥B . ①②⑤C . ③④⑥D . ②④⑤2. (2分) (2016高二下·嘉峪关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唐代取士,①看考试成绩,②有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的推荐。
③,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这叫投卷。
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④ 能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⑤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⑥不乏其人。
A . AB . BC . CD . D3. (2分)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 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B .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福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7·汕头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译著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④多少人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
⑤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 . ①③⑤B . ①④⑥C . ②③⑥D . ②⑤⑥2. (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据史料记载,蒙军攻打钓鱼城时,合州军民曾三次修筑城墙抵御进攻,但却一直没有发现当时修筑的城墙实物。
B . 昆曲是一种精致、典雅的“小众”艺术,但是奇怪之处在于,它虽然是小众的艺术,却能以苏州为中心,进行并非纯粹小众的传播。
C . 烟花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发明之一,但是在制造、运输和燃放等方面却有着令人可悲的安全纪录。
D . 恒春是台湾岛的最南处,一如其名,四季如春,几无冬天,这里的气温是台湾一月平均温度最高的地区。
3. (2分)(2017·深圳模拟)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经检查,该车货物夹带装有毒品的包裹,警方当机立断,将车上人员和货物全部_________。
②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___的事。
福州八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运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洛诰》的“时中”等。
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义。
中道本身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孔子有言:过犹不及。
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
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
福州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言学科《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模块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朝觐篷蒿睊睊..胥谗(juàn)揠.苗助长(yà)B.责持枯槁车毂.(hú)户牖.(yǒu)C.逡巡篡位醴.泉(lǐ)荑.稗(dì)D.蹊跷兀自蚌蛤.(gé)尪羸..(wāngléi)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B.其脆易泮,其微易散C.既以非之,何以易之D.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2分)A.践.天子位焉登上承袭时日害.丧害怕秋省.敛而助不给视察B.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平息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恐惧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凶残C.怪星之党.见通“倘”,倘若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著饰小说以干.县令请求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做些小买卖路上打劫,抢人钱财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恂通“瞬”卯酉..早晚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神魔小说”成熟于明代,以《西游记》为龙头,这类小说以“虚构”“奇幻”的形态出现,形成了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的小说流派。
B.《西游记》中许多回目、诗赞都清楚明白的表达了作者把孙悟空当作“心”的物化形象来描写的意图,书中暗含了“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
C.《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集“人情小说”之大成者,“描摹世态,见其炎凉”,但其现代主义风格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有着持久的吸引力。
D.《红楼梦》具有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为中心,并涉及史、王、薛三个家族,以及官府、市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景式地展开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作者及人民大众对于“仁君”的渴望。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48分)1.选出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3分)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复礼”,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孔子想投身政治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张扬性善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C.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老子》一书即《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对社会的弊端应以道德为准绳进行批评与干预。
D.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是道家学派集大成者,现存《庄子》一书,33篇,代表作是《逍遥游》。
庄子主张清静无为,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
阅读《荆轲刺秦王》的选段,完成下面2 — 7题(18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 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又前.而为歌A.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 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荆轲和而歌A. 又前而为歌。
B. 扣舷而歌之。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第Ⅰ卷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缣.(jiān)素栏楯.(shǔn)羽觞.(shān)呱呱.(guā)坠地B.麾.(huī)下剽.(piǎo)掠尚飨.(xiǎng)千乘. (chéng) 之国C.潦.(liáo)缩锦囊.(náng) 喟.(kuì)然架梁之椽.(yuán)D.贿赂.(lù) 肯綮.(qìng)先妣.(bǐ)断壁颓垣.(yuán)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饥槿溟然舍瑟而作踌躇满志B.自刎恃坐鼎珰玉石泣下沾襟C.修葺殒生珊珊可爱倚叠如山D.披糜扃牖廊腰漫回日削月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我国目前患听力障碍的人数与时俱进....,许多年轻人在生活中缺乏保护耳朵的意识,喜欢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或煲电话粥。
②创业之初,他经济异常拮据,几乎是不名一文....,但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他一跃成为当地知名的富豪。
③天气忽冷忽热,因感冒到医院就诊的人已经人满为患....了,何况其他病人有增无减,这让院长感到压力巨大。
④“神来”“顿悟”现象,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柳暗花明....。
⑤李宗伟和林丹是当今羽坛的顶尖选手,虽是球场上的对手,但无数次的同场对决,相似的伤痛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
⑥今年气候恶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水灾,而北方内蒙古等地又严重干旱,少有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凊....。
A. 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④ D.③④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 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
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B.长跑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时下运动方式之一,适当的慢跑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而且有助于放松心情、提升大脑的思维能力。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考试日期:7月10日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
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
据记载,海上贸易带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
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
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
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
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17.6.1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
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
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
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
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
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
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
老在上,子在下。
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这说明孝在古代不具有至高地位。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D.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
“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认为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除了自身各方面优势外,关键是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C.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
如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D.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
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
“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B.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圣诞老公公的孩子卡尔维诺马可瓦多装扮成圣诞老公公在城里游走,骑在一辆装满了由五彩色纸包捆、彩带绑扎并缀有梁树及冬青树小枝的礼物的小货车上。
这是公司给他的特殊任务,一天之内要送出五十个圣诞包裹。
他突然想到应该回家让孩子看看自己的样子,他们会很惊喜的。
可是孩子们正着迷于游戏之中,丝毫不理睬装成圣诞老公公的爸爸。
只有小米开尔跟在爸爸的后面,想一起去送礼物。
“爸爸,我们是去给穷小孩送礼物吗?我也准备了礼物要给他们。
”马可瓦多真想说:“你们才是穷小孩!”但是那个星期他是如此确信地认为自己是安乐乡的居民,那儿大家都在采购,尽情欢乐,彼此送礼,他觉得谈贫穷实在是很失礼的,只好这么说:“穷小孩已经不存在了。
”路上马可瓦多不断遇到其他红红白白的圣诞老人,马可瓦多跟他们一样,依名单上的地址跑完这家跑那家,走下座椅,在小货车的包裹中挑选,拿起一个,把它交给来开门的人,并抑扬顿挫地吟诵着:“Sbav公司祝您圣诞快乐及新年愉快。
”然后收下小费。
小费有时候挺可观的,说起来马可瓦多应该是很满意的,但是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每一次,在按铃之前,身后跟着小米开尔,他预期着开门的人看到面前站着圣诞老公公本人时的惊奇和对节庆、好奇、感恩的盼望。
但每一次,接待他的方式就只像平日见到送报的邮差那样。
按下一家豪华住宅的门铃,一位女管家来开门。
“哦,又有一个包裹,谁送的?”“Sbav公司祝您……”“好吧,你们来这儿。
”女管家领着圣诞老人走过一条满是挂毯和彩饰陶器的走道。
小米开尔张大了眼睛,跟在爸爸后面。
女管家打开一扇玻璃门,进入一间天花板好高好高的大厅,大到里面摆进了一整棵杉树。
那是一株闪着五彩玻璃球的圣诞树,枝梗吊着各式各样的甜点和礼物。
天花板悬下水晶灯,杉树最高处缠有灿烂的垂饰。
在一张大桌子上摆着水晶器皿、银器、蜜饯礼盒和一箱箱的酒。
玩具散布在地毯上,多得简直像是玩具店,主要都是复杂的电子机器人和太空飞船。
那张地毯一处腾空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孩,趴躺在地上,大概九岁左右,噘着嘴一副很无聊的样子,翻着一本图画书,好像周围一切都与他无关。
“强法兰克,快,强法兰克,”女管家说,“你看到没有,圣诞老公公带着另外一个礼物又回来了。
”“三百一十二,”小孩叹口气,眼睛并没离开过书,“放在那儿吧。
”“是送来的第三百一十二份礼物,”女管家说,“强法兰克很棒,会计算,一个也不漏,他最喜欢数数字了。
”“爸,那个小孩是穷小孩吗?”小米开尔问。
马可瓦多正专心整理礼物没有马上回答。
但是过了一会儿,赶紧声明:“穷?你说谁?你知道他爸爸是谁吗?是圣诞节促销发展协会会长!”“我觉得他像是个穷小孩。
”离开后,小米开尔没有了之前的无聊和沮丧,表现得非常兴奋和开心。
马可瓦多看到了孩子的笑脸,觉得很安慰。
“小米开尔,今天过得不错吧!”“是的,我找到了穷小孩,送了他两个礼物,用锡箔纸包的。
”“穷小孩?谁?什么礼物?”“就是那个大屋子里的孩子。
我送给他一根弹弓,可以打破玻璃的那种。
”“还有呢?”马可瓦多的声音几乎在颤抖。
“一盒厨房用的火柴,他拿到火柴时高兴坏了。
”马可瓦多手插在头发里,“我完了!”第二天到公司上班时,觉得风云密布。
好像还没有人向他提及什么,已经要谢天谢地了,直到眼见三个人朝着他走过来,他们是公共关系部、广告部和商务部的主管。
“快!”他们说,“重新装车,马上!”“终于!”马可瓦多自言自语,并且预料自己已经被开除了。
“快点!得换包裹!”三位部门主管说,“圣诞节促销发展协会开始宣传推出破坏性礼物。
”“是会长意外的发现。
”“好像他的小孩收到了一些很新潮的礼品,我猜是日本货,他第一次看到小孩这么兴致勃勃。
”“最重要的是,破坏性礼物能够损毁任何一种物品,正好可以加快消费速度重予市场繁荣。
而且只要很短的时间又在小孩能理解的范围内……会长眼见开拓了一个新的前景,高兴得不得了……”“这个小孩,”马可瓦多用一丝声音问,“真的弄坏了很多东西?”“就算要大略估计也很难,因为整栋房子都烧掉了。
”(小说内容有删改)【注】: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早期创作多为现实主义作品,后转向幻想小说和寓言小说。
善于利用讽刺和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的主题。
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百一十二”小说强调这个数字主要是为了突出九岁的强法兰克聪明以及家境富裕,与小米开尔贫寒家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小说结局并没有如读者所料,让马可瓦多受到惩罚,而是给公司带来无限商机,这样的安排让情节曲折,增强了小说主题深刻性。
C.马可瓦多回家想给孩子们惊喜,可是孩子们只顾着自己的游戏,并不理睬马可瓦多,是因为对圣诞老人不感兴趣。
D.小说把事件背景放在圣诞节,意蕴深远,以“破坏”来使市场繁荣,这样的结局极具讽刺意味,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5.从小米开尔说“我觉得他像是个穷小孩”及后文送“穷小孩”礼物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小米开尔有哪些特点?(5分)6.小说以《圣诞老公公的孩子》为题具有怎样的寓意,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