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提优测试卷 (新版)苏科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一、知识梳理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2.单位换算:1km=_______m 1dm=_______m 1cm=_______m1mm=_______m 1μm=_______m 1nm=_______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4.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刻度尺时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②刻度尺的_______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测时,视线与尺面_______.③测量时应估读到___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 )._______( ).6.1min=_______s 1h=_______min=_______s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一_______;方法二_______.9.速度是描述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用符号表示: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读作_______,符号为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1m/s=_______km/h10.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1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二、典型例题1.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2.某同学测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7.65cm,那么这支铅笔长度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3.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厚度为6.4mm,课本一共是200页,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mm.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500m的路程共用8s,前200m做匀速运动,历时4s,后200m也做匀速运动,历时3s,那么这个物体做_______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第2s的速度是_______m/s,第6s的速度是_______m/s.5.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 ( )A.1dm B.1cm C.1mm D.1μm6.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2cm/s B.1.2m/s C.12cm/s D.12m1s7.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h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C.中学生的平均身高约为200cm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10℃8.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3:2 B.3:1 C.3:4 D.4:3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10.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可以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B.乙C.树D.路面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12.根据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的运动方向,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1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早上7:30一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问:(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长度时,只要仪器精密和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就越准确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的单位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B.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C.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3.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若我们说他是静止的,则用来做参照物的是 ( )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4.有这样一首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迎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词句中以船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迎来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5.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6.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的身高是16.2_______. (2)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__.(3)连云港拦海大堤全长约7000_______.(4)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6_______.7.如图甲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而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它的速度是_______,1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它在第20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9.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_______h才能到达威海.10.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8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mm,估计值_______mm.11.同学们乘坐株洲市“杨莉”专线公交车时总听到播音员温柔的声音:“10m车厢是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主动为您身边的老、弱、病、残让座……”上班高峰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2s,公交车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m/s,路标相对于公交车是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12.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汽车_______(填“甲”或“乙”)处于静止状态.13.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统一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时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14.一列火车以45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0m的铁桥,若整列火车全部通过铁桥所用的时间为96s,则该火车的长度为多少?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15.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新世纪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问:(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1.米 m2.103 10-1 10-210-310-610-93.刻度尺4.①紧靠②零刻度线垂直③最小刻度的下一位5.秒s 小时(h) 分(min)6.60 50 3607.秒表8.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9.物体运动快慢速度=路程时间svt=米/秒米每秒m/s km/h 3.610.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均不变11.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s vt =12.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13.—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运动的相对性二、典型例题1.①5min 37.5 ②2.502.17.6cm 0.05cm 1cm3.1mm 6.4×10-24.变速直线62.5 50 66.675.B6.B7.B8.D9.A 10.A 11.D 12.D13.(1)100km/h (2)600m三、巩固练习1.D 2.B 3.B 4.B 5.D6.(1)dm (2)μm (3)m (4)km/h7.(1)2.50 (2)汽车地面8.4m/s 60m 4m9.0.7510.1mm 295 0.811.5 运动12.乙13.(1)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2)用棉线与刻度尺测出蚊香的长度.点燃蚊香,用秒表记录燃烧的时间,根据svt即可计算出蚊香燃烧的速度14.200m 64s15.(1)6m/s(2)2m/s (3)24m。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寒假提优(新版)苏科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小方桌的边长是0.500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尺校对,它的实际长度是1.003m,则小方桌的边长的真实长度是______m.2、小明和小华在玩游戏时突发奇想:不用秒表等现代计时工具能否研究玩具小车的速度变化情况?为此,他们自制了一个沙漏,将沙漏安装在小车上,小车沿平直地面运动时打开沙漏,沙子由漏斗口漏到地面上.通过分析漏到地面上的沙子来研究小车的速度变化.(1)沙漏是历史上第一个不依赖日月运行等天文现象用来(选填“测量长度”或“计时”)的工具.(2)请你对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3)经过多次改进后,他们的设计和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均可忽略.如图所示分别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地面上不同段沙子的图片,其中甲图为俯视(从正上方看)图,乙图为侧视(从侧面看)图,通过分析图片回答下列问题:①甲图中AB段一定是做匀速运动吗?;②可以比较甲、乙两图中哪两点的速度大小?;哪点速度较大?;请简要说明理由:.速度1、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开始匀速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4秒时甲与乙相距2米,乙与丙相距3米.若将丙的s-t图象也画在图中,则下列关于丙s-t图象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在甲图象的上方B.一定在乙图象的上方C.可能在甲、乙图象间D.可能在乙图象的下方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1mC.汽车的速度是26.2m/sD.汽车的速度是42.5m/s3、某人自上午10点整从起点出发,途经三段不同的路程,首先是上坡路,然后是较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段路的长度相同,在这三段路上行进的速度之比1:2:3,此人在下午2点整到达终点,则此人在正午12点时行到()A.上坡路段 B.平直路段C.下坡路段 D.无法判断直线运动1、在某一次旅行中你希望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当走了一半路程时,发现平均速度只有25千米/时.在剩下的一半路程中你应该以多大的速度前进,才能使全程的平均速度达到50千米/时?()A.75千米/时 B.125千米/时C.175千米/时 D.无论以多大速度前进都不行2、如图,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
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测试含答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全章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1.82 m ,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dmB .cmC .mmD .μm2.如图所示的是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3.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 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 、13.44 cm 、13.44 cm ,则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B .13.45 cmC .13.46 cmD .1344 cm4.如图所示,某校九年级同学止在进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 ( )A .4 mB .7 mC .10 mD .12 m5.下列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直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的密绕在一支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 和数出圈数n ,则直径L D n= 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 .只用一把刻度尺就可以测出乒乓球的直径6.小明测得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动小车的行驶速度为5 m /s ,则它在某2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 )A .20 mB .10 mC .5 mD .无法确定7.华蓥火车站并排停靠着甲、乙两列客车,突然,甲车上的小丽发现乙车好像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B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C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前进8.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1 B.1:12 C.3:4 D.4:310.某人骑自行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顺风行驶,当时风速是3米/秒,那么,骑车人感到( ) A.风从背后吹来B.风从前面吹来C.风从侧面吹来D.没有风11.在以速度为20m/s向东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西行驶;在以速度为30 m /s向西行驶的丙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东行驶,则乙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况不可能的是( ) A.以小于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B.以小于30 m/s的速度向西行驶C.以大于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D.静止不动12.一个跳伞运动员从直升机上跳下后,看到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 ) A.上升B.下降C.静止D.无法确定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 s内通过了12.5 m的路程,这个物体在前2 s内的运动速度一定为( ) A.0.4 m/s B.40 m/s C.2.5 m/s D.5 m/s 14.小明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则他该天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5.图中小明手指某处宽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16.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尺测同一木板长度,甲的读数为_______cm,乙的读数为________cm.17.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5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mm.18.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__.19.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20.如图所示:(a)、(b)两图表示某校八年级学生游戏“谁在动”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同学小玉先用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和_______同学做了机械运动.21.小强站在马路边上拍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__运动的,卡车向_____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向________运动.(选填“左”或“右”)2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__(匀速直线/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cm.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三、实验题(12分)23.在比例尺为1:50 000 000的图上,京广铁路线如图5.10所示,请你测出北京至广州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写出:(1)所需的实验器材.(2)测量方法.(3)铁路长度的计算式及结果.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100 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5.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 min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2)若他遵守交通规则,看到标志牌就按规定的速度匀速行驶,那么,这辆汽车到达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B 4.B 5.D 6.B 7.D 8.D 9.A 10.B 11.C 12.D 13.C 14.A二、填空题15.2.00 16.2.7;2.71 17.5.00;1.4318.5.6:5:0.6 19.静止;运动;长途汽车或小车20.1:321.右;右;左22.变速直线;12.00;0.15三、实验题23.(1)细线、刻度尺(2)让细线端点放在地图上的北京站,并让细线与京广线重合,记下广州站在细线上的位置,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细线端点到这个位置的距离为a cm.(3)铁路长度的计算公式s=50 000 000 acm=500 akm(其他方法只要正确即可)四、计算题24.(1)4 000 m (2)10 m/s25.(1)16 km (2)0.4 h。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提优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 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s跳100次D. 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 35 cm、2.36 cm、2. 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2. 36 cmB. 2. 357 cmC. 2. 35 cmD. 2. 4 cm4. 下列有关测量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间的差异B.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使测量中没有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D.误差不可避免,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5. 一列火车以8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 m/s的速度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 m,需要的时间为( )A. 4.8sB. 6sC. 8sD. 24s6.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西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7.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下列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8. 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 135 m/sB. 168. 75 m/sC. 2. 25 m/sD. 2. 81 m/s9.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10.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1. 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12. 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6 m/s,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4. 8 m/sD.无法计算13. 如图所示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 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14.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15.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 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6.如图所示,传送带的速度恒为0.1米/秒,转轮A和B的大小不计,AB=1.2米(即传送带的总长度为2.4米).某偷油老鼠跳到A点,并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立即回头仍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返回A点.回到A点后,该老鼠将再次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再次返回…如此反复下去,且老鼠相对传送带的速度始终为0.3米/秒.老鼠在A、B两端点速度转向所需的时间不计,从该老鼠由A点出发时开始记时,经过多长时间,传送带上将都会被老鼠身上的油渍污染?()A.16秒 B.17秒 C.18秒 D.19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7. 如甲图所示,被测物体的直径为 cm.如乙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18. 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厚度为6. 4毫米,课本一共是200张,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每张纸的厚度是毫米.19. 如图是一张哈尔滨市的出租车用发票,由此可知该车运行的时间为 min,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20. 我们可以用激光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假设我们从地球发射一束激光经过约2. 6s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k m.21.“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小丽的妈妈对小丽说坐好不要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 的.22. 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 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从图中分析,水滴下落0. 3秒的平均速度是 m/ s.23. 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高速公路ETC 通道时,不停车也能缴费通过,如果通道长是15 m ,车速是3m/s ,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是 s;该汽车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24. 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10s 内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 时的速度为m/s;从第2s 到第4s 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 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 、B 、C 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 mm 的米尺紧靠直线,A 、B、C 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 、B 、C 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小钢球经过A 、B 、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 、BC 和AC 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 , v BC = ,v AC =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6. 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θ角为0°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象.(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后变 (选填“大”或“小”);在θ角为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4)你还可进一步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的关系.27.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填写s1= ,t2=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 v3=s3/t3;方法2 v3=s1/t1+s2/t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 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28.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爬行,并每隔10s拍摄一次蜗牛的位置,拼成了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运动,整个50 s内平均速度是mm/s.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9. 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资料是一个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总距离/m40 7 8 1550 9 13 2260 11 20 3180 15 34 49100 19 54 73: .程度也对汽车制动距离有影响,在雨雪天制动距离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2)当这辆汽车在路面上以80 km/h的速度行驶时,该司机突然发现离车50 m远的路中间有一很大的障碍物,立即作出刹车反应并操纵制动器,则该司机能否安全停车?30.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泰州18 km”的含义是 ;“40”的含义是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的速度仪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参考答案1. D2. C3. A4. C5. D6. B7. C8. C9. D 10. C 11. D 12. C 13. D 14. A 15. D 16. B16.(1)从A到B,老鼠相对A、B两点的速度为:V1=(0.3+0.1)m/s=0.4m/s;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1==3s,这时被污染是B点左侧0.9m的部分;老鼠开始回A,从B到A,老鼠相对A、B两点的速度为:V2=(0.3﹣0.1)m/s=0.2m/s;第一次回到A时用时t2==6s;这时被污染的是上方的AB段及下方B点左侧0.6m的部分;(2)老鼠又去B了,第二次到达B时经过的都是被污染的部分,用时t3=3s,被污染的变成上下都是B点左侧0.9m处;老鼠开始回A,距最后需污染的传送带上那一点距离:2.4m﹣0.9m=1.5m 相对于带的速度为0.3 m/s.故又经过t4==5s;总用时:t=t1+t2+t3+t4=3s+6s+3s+5s=17s.故选B.17. 0. 96~0. 99 337. 518. 1 mm 0.03219. 20 33. 920. 3×108 3. 9×10521. 观光车运动22. 正确 1. 523. 5 ETC通道24. 30 增大25. 0. 03 m/s 0. 02 m/s 0. 024 m/s26. (1)1. 2(2)(3)大小 45(4)气泡深度(合理即可)27. (1) 26 cm 4 s( 2)方法1 0. 15(3)不是(4)增大斜面角度28. (1) 34.3(2)变速 1. 22429. (1)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增大(2)能30. (1)此处到泰州还有18 km 限速40 km/h(2) 27 min(3) 120 km。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提优测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A.可以看作两块凹面镜B.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C.对图示光来具有发散作用D.对图示光来具有会聚作用2.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cm ,能在距凸透镜3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 cmB.25 cmC.17 cmD.12 cm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8cm <f <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距透镜45cm 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cm 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cm 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cm 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5.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6.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7.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9.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B.行车记录仅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10.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D.图乙中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搭现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1.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空气泡下方处较 (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向空气泡和水如同射向透镜一样,出射光线会 (填“发散”或“会聚”),12.用冰取火,绝不是天方夜谭,南极考察团在失去火种的情况下,利用身边易得的冰块磨成中间比边缘 (填“厚”或“薄”)的形状,这种形状的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让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节透镜与干草之间的距离,使干草刚好处于透镜的位置,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干草就可以燃烧。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单元检测卷(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 m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3m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4 s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8s2.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 45 cm,2. 46 cm ,2. 4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2. 46 cmB. 2. 457 cmC. 2. 45 cmD. 2. 5 cm4.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5.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6.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则( ) A. v甲<v乙,s=36米 B. v甲<v乙,s=12米C. v甲>v乙,s=36米D. v甲>v乙,s=18米7.一辆汽车在沪杭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汽车从路牌A行驶到路牌B,如图乙所示,则( )A.路牌A到路牌B的路程是168 km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m/sC.汽车从路牌A行驶到路牌B所需要的时间为43. 2 minD.汽车从路牌A行驶到路牌B所需要的时间为720 s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 90 km/hB. 70 km/hC. 50 km/hD. 40 km/h9.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v1 + v2) /2B. v1·v2/ (v1 + v2)C. 2v1·v2/ (v1 + v2)D. (v1 + v2)/( v1·v2)10.一辆普通家用轿车长约4. 5 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 用相机每隔0. 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 30 km/hB. 60 km/hC. 90 km/hD. 120 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12.如甲图所示,被测物体的直径为cm.如乙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13.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若其中甲车次和乙车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甲车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h,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km/h.甲车次和乙车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中车次列车稍大.14.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 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则关于这四种方法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1 cmB .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90 cmC .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6 cmD .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2.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 .卷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挂钟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12.35cm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5.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图像可知 s /mt /min 30060090012001500s/m604020/sA.物体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C.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D.物体在0-6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7.仔细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9.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甲所示是高空作业的师傅在美化楼体外墙的情境,其结构的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已知吊架的质量为50kg;工人以及工具的总重为60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的大小为500N。
在电动机拉力的作用下,吊篮在10s内上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拉动的速度为0.2m/sB.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3.3%C.若绳子的最大承受能力是600N,则吊篮中的人与工具的总重不能超过900ND.装置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2、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
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A.地球B.月球C.火星D.太阳3、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5、在水库的平静水面上,某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湖岸B.游艇C.湖水D.岸边的树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 40m 做加速运动,后 60m 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 15s.他经过中点(50m 处)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m/s.2、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
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 小明爸爸C. 地面D. 自家小车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B. 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C.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D. 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4.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 刻度尺B. 温度计C. 电子秤D. 秒表5.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 树木B. 房屋C. 车厢的座椅D. 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距离是40米,它前5秒运动的速度是()A. 4米秒B. 2 米秒C. 1米秒D. 8米秒8.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 实心球成绩为40mB. 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 跳绳1s跳100次D. 1000m跑步用时4min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 只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D. 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10.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A. B. 40 mm C. 40 cm D. m11.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提优测试卷(新版)苏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 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s跳100次D. 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 35 cm、2.36 cm、2. 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2. 36 cmB. 2. 357 cmC. 2. 35 cmD. 2. 4 cm4. 下列有关测量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间的差异B.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使测量中没有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D.误差不可避免,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5. 一列火车以8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 m/s的速度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 m,需要的时间为( )A. 4.8sB. 6sC. 8sD. 24s6.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西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7.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下列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8. 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 135 m/sB. 168. 75 m/sC. 2. 25 m/sD. 2. 81 m/s9.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10.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1. 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12. 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6 m/s,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4. 8 m/sD.无法计算13. 如图所示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 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14.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15.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 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6.如图所示,传送带的速度恒为0.1米/秒,转轮A和B的大小不计,AB=1.2米(即传送带的总长度为2.4米).某偷油老鼠跳到A点,并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立即回头仍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返回A点.回到A点后,该老鼠将再次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再次返回…如此反复下去,且老鼠相对传送带的速度始终为0.3米/秒.老鼠在A、B两端点速度转向所需的时间不计,从该老鼠由A点出发时开始记时,经过多长时间,传送带上将都会被老鼠身上的油渍污染?()A.16秒 B.17秒 C.18秒 D.19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7. 如甲图所示,被测物体的直径为 cm.如乙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18. 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厚度为6. 4毫米,课本一共是200张,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每张纸的厚度是毫米.19. 如图是一张哈尔滨市的出租车用发票,由此可知该车运行的时间为 min,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20. 我们可以用激光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假设我们从地球发射一束激光经过约2. 6s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k m.21.“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小丽的妈妈对小丽说坐好不要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 的.22. 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 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从图中分析,水滴下落0. 3秒的平均速度是 m/ s.23. 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高速公路ETC 通道时,不停车也能缴费通过,如果通道长是15 m ,车速是3m/s ,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是 s;该汽车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24. 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10s 内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 时的速度为m/s;从第2s 到第4s 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 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 、B 、C 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 mm 的米尺紧靠直线,A 、B 、C 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 、B 、C 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小钢球经过A 、B 、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 、BC 和AC 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 , v BC = ,v AC =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6. 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θ角为0°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象.(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后变 (选填“大”或“小”);在θ角为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4)你还可进一步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的关系.27.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填写s1= ,t2=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 v3=s3/t3;方法2 v3=s1/t1+s2/t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 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28.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爬行,并每隔10s拍摄一次蜗牛的位置,拼成了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运动,整个50 s内平均速度是mm/s.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9. 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资料是一个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 .程度也对汽车制动距离有影响,在雨雪天制动距离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2)当这辆汽车在路面上以80 km/h的速度行驶时,该司机突然发现离车50 m远的路中间有一很大的障碍物,立即作出刹车反应并操纵制动器,则该司机能否安全停车?30.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泰州18 km”的含义是 ;“40”的含义是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的速度仪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参考答案1. D2. C3. A4. C5. D6. B7. C8. C9. D 10. C 11. D 12. C 13. D 14. A 15. D 16. B16.(1)从A到B,老鼠相对A、B两点的速度为:V1=(0.3+0.1)m/s=0.4m/s;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1==3s,这时被污染是B点左侧0.9m的部分;老鼠开始回A,从B到A,老鼠相对A、B两点的速度为:V2=(0.3﹣0.1)m/s=0.2m/s;第一次回到A时用时t2==6s;这时被污染的是上方的AB段及下方B点左侧0.6m的部分;(2)老鼠又去B了,第二次到达B时经过的都是被污染的部分,用时t3=3s,被污染的变成上下都是B点左侧0.9m处;老鼠开始回A,距最后需污染的传送带上那一点距离:2.4m﹣0.9m=1.5m 相对于带的速度为0.3 m/s.故又经过t4==5s;总用时:t=t1+t2+t3+t4=3s+6s+3s+5s=17s.故选B.17. 0. 96~0. 99 337. 518. 1 mm 0.03219. 20 33. 920. 3×108 3. 9×10521. 观光车运动22. 正确 1. 523. 5 ETC通道24. 30 增大25. 0. 03 m/s 0. 02 m/s 0. 024 m/s26. (1)1. 2(2)(3)大小 45(4)气泡深度(合理即可)27. (1) 26 cm 4 s( 2)方法1 0. 15(3)不是(4)增大斜面角度28. (1) 34.3(2)变速 1. 22429. (1)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增大(2)能30. (1)此处到泰州还有18 km 限速40 km/h(2) 27 min(3) 12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