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工歌妓:唐诗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
- 格式:pdf
- 大小:259.27 KB
- 文档页数:3
人物画像、图片资料、动感字幕、影视资料等方式加入大量画面,最初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学术感和讲述的完整性,但是栏目组曾应一位主讲人的要求,做了一期“不打断”的节目,但播出之后效果很不理想。
第二,包装活泼、亮丽、时尚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活泼、亮丽的包装是精良制作的重要部分。
包装的常用手段主要有制作栏目形象片、节目预告片、节目导视等刺激观众的收视需求,用特技手法制作栏目标志、进行段落转换等。
《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节目都制作了栏目和节目宣传片,利用新颖的特技手段刺激视觉和听觉,以吸引受众;用预告加强节目导视,既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又在一定程度加强了观众的收视兴趣。
(毛毛摘)乐工歌妓:唐诗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王立增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唐代的乐工歌妓是诗歌接受的特殊读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是部分作品的“第一读者”。
具体表现为:乐工歌妓是部分唐诗的首个接触者,并通过选唱佳作的方式最先对诗歌的艺术价值做出初步判定。
唐代由于社会开放、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外族音乐的输入和刺激,歌楼妓馆林立,饮宴赏歌成风。
大批乐工歌妓供职于宫廷、官府、军营及私人家庭或市井妓馆。
他们的职业就是在各种场合演唱诗歌。
当文人在现场即兴创作出诗歌后,往往会直接交付乐工歌妓进行演唱。
乐工歌妓为了应付职业竞争,也经常要唱“新声”、“新词”来吸引听众,这就迫使他们主动不断地向文人索求新作。
比如,王之涣“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李益“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
“第一读者”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过程中得以确定,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过程中得以证实”。
唐代被传唱的诗歌,大多是由乐工歌妓从当时的文人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元稹在《赠刘采春》一诗中就说,歌妓刘采春“选词能唱《望夫歌》”。
我们发现,唐代凡是被传唱的诗歌,在艺术上确实较胜一筹。
李白《江上吟》鉴赏李白《江上吟》鉴赏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译文]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永久存在的话,汉水也应该朝西北流了。
出自《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释:此诗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时作。
江,指汉江。
木兰,即辛夷,香木名。
枻,船桨。
《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樽,盛酒的器具。
置,盛放。
斛,古时十斗为一斛。
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妓,歌舞的女子。
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
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
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兴酣,诗兴浓烈。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此处泛指山岳。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
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沧洲,江海。
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
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海客,海边的人。
《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凌,凌驾,高出。
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
台榭,泛指楼台亭阁。
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沙棠,木名。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
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
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李白五言律诗鉴赏李白五言律诗鉴赏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五言律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
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
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
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
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
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
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下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
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
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
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自喻客游也。
”(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人”而不是“送友人”了。
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
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
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
词性结构,毫不参差。
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
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
“为”是虚字,“里”是实字。
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
宋人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
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
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
揭秘中国古代奇葩诗⼈狎妓的风流韵事中国的盛唐两宋时期,政治、经济和⽂化都很发达,⽽青楼妓院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达到了⼀个相当⿍盛的⽔平。
这样就使上⾄王公⼤⾂,下⾄⽂⼈⼠⼦纵情声⾊,寻欢作乐。
尤其是那些出了名的诗⼈们更加风流潇洒地⾛进秦楼楚馆,拜倒在⽯榴裙下,沉醉于温柔之乡。
⽽⼀些在官场不得志的诗⼈,便想在情场上寻找到⼼灵的慰藉。
对酒当歌,⼈⽣⼏何?于是,及时⾏乐,纵情声⾊,便成了他们的⽣活。
所谓“⼗年⼀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正是这种纵情声⾊⽣活的真实⽣动的写照。
因此,那些流连青楼妓院,玩妓⼥玩到极致的奇葩诗⼈便应运⽽⽣。
⼀、李⽩放浪形骸玩“双飞”李⽩虽然诗名满天下,⼈称“诗仙”,但是⼀⽣却郁郁不得志,做了⼏天的翰林供奉,就下了岗。
从此,这位⼤诗⼈浪迹天涯,四处漂泊。
李⽩在⼤唐⽂坛是⼀个写诗⾼⼿,更是烟花柳巷的嫖妓⾼⼿。
纵观《全唐诗》,李⽩写⾃⼰携妓⽽游的诗⽂颇多。
尽管描写⼗分⾚裸露⾻,但是那时携妓⽽游是被社会所接受的,⽆需忌讳。
譬如《江上吟》:“⽊兰之楫沙棠⾈,⽟箫⾦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再如《襄阳歌》:“千⾦骏马换⼩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如《代别情⼈》:“桃花弄⽔⾊,波荡摇春光,我悦⼩颜艳,⼦倾我⽂章。
”还如《长相思》:“⽇⾊已尽花含烟,⽉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横波⽬,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在时花满堂,美⼈去后空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今三载犹闻⾹。
⾹亦竟不灭,⼈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露点青苔。
”⾄于李⽩的“玳瑁筵中怀⾥醉,芙蓉帐底奈君何”、“朝共琅玕之绮⾷,暮宿鸳鸯之锦衾”、“秋草秋蝶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相见,灭烛解罗⾐”等极致⾊情的诗句,只可意会⽽不可⾔传也!唐朝学者魏颢在《李翰林集序》就说李⽩“间携昭阳、⾦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
骏马美妾,所适⼆千⽯郊迎,饮数⽃,醉则奴丹砂舞青海波”。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庭筠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唐代温庭筠的人物简介: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是唐代温庭筠,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温庭筠的性格特征: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的古诗鉴赏: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摘要: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是不容置喙的。
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题材。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是他创作时的一个重点,以追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他的别离伤感、爱慕深情、追寻回忆、眷恋哀怨,开拓了北宋词坛的词风。
我们在结合前人的评价和后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邦彦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作品研读以及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体会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的美好与感动。
关键词:周邦彦;歌妓恋情词;思想价值引言: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日常生活形象、心理以及词人同歌妓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抒写他们日常相处事件为内容的那一类词,从词诞生之初,歌妓就是各家吟唱的一大对象,故歌妓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而恋情词则多是抒发作者情感,情真意切,含蕴丰厚,给人以轻柔迷离之感。
但现在大家在研究周词时多研究其艺术成就,究其词的内容却很少有人关注。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研究歌妓恋情词时应更多关注周邦彦生平和他的情感世界,发掘歌妓恋情词的艺术价值。
品读歌妓恋情词让我们重回北宋,走进周邦彦的词作世界,尽情领略其中的深沉的感情。
歌妓恋情词以及唐宋歌妓恋情词的发展(一)歌妓恋情词的定义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歌妓,据史书左传记载,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乐女,就单纯的为最高统治者跳舞的歌舞妓。
最初的歌妓简单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但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逐渐与文学有了一定的联系,将歌舞内容写进文学创作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人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歌妓这歌新兴的行业也开始出现。
宋代歌妓较多,带动了歌妓事业的发展,且歌妓多与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唱的也多是文人谱写的曲子,各种歌妓的形象便也成为了文人创作的对象,在当时共有三种歌妓类型宫妓、市妓和私妓,是按照身份等级来区分,宫妓多为在皇宫中为皇帝和大臣表演的在民间和教坊或官宦家有罪女子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女子。
旗亭画壁三位盛唐大诗人的传奇故事中国诗歌的发展到唐朝时达到巅峰,无论是音乐性或者是形式美都臻于完备;字数以及平仄的规定使得唐诗每一首都非常地精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具有声律上的和谐。
根据古籍记载唐诗是可以演唱的,只可惜却没有留传下当时的诗谱。
在盛唐时期,塞外辽阔的风光,英雄策马的景象,抛头颅、洒热血,建功立业,是每个好男儿心中都有过的梦想。
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其中佼佼者。
他们的作品都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共鸣,也被人们所广为传唱。
《集异记》里便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开元年间的某一天,天上正下著小雪,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风尘朴朴地来到一家酒店,三个人在上面喝着小酒,忽然有梨园的十多个伶官登上楼来举行宴会,三位诗人便避到了旁边去,找个有火炉的角落,一边烤火、一边看热闹。
又过了一会儿,四位非常美丽的歌妓陆续上楼来了,酒席间乐声响起,演唱的全是当时最流行的诗歌。
三个诗人看得热闹,就私下打了个赌:“我们三人哪,各自都有名声,总是分不清谁比较好些,现在我们就偷偷地观察一下这些歌妓所演唱的诗歌,如果谁的诗被演唱的最多,那就是最杰出的诗人了!”不久,一位歌妓打着节拍开始唱了,正是王昌龄的创作《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举起手来在墙壁上画了一痕,说:“哦,一首绝句了。
”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歌妓唱起歌来,是高适的诗,高适也学王昌龄在墙壁上画了一条线。
第三位歌妓开口也唱起来了,竟然又是王昌龄的创作,王昌龄在墙壁上又画了一条线。
这时王之涣有点不是滋味了,他想,自己成名已经那么久了,怎么可能输给另外两位诗人呢?于是他手指著歌妓当中最漂亮的那一位说:“刚才那几个全都是三流的乐工呀,唱的也是一些下里巴人的词罢了,待会儿这位歌妓开始演唱时,如果唱的不是我的诗,我这一辈子都不敢跟你们相比了!但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就要在这里跟我下拜,拜我为师呀!”于是三个人嘻嘻哈哈地开始等待。
很快的,这位梳着双鬟的美丽歌妓开始演唱了,唱的正是王之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