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2.03 KB
- 文档页数:6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随着电气设备的普及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电气误操作事故也逐渐增多。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1.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电气设备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有时候由于操作人员的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不够,导致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2.人为疏忽和粗心大意:人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常常会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或者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3.设备老化和磨损: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电气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从而导致一些隐患逐渐显现。
如果在更换设备或修复设备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就容易引发事故。
4.不规范的操作流程:有些单位或个人没有建立和完善标准的操作流程,操作人员没有准确的操作规程,或者没有规范的操作许可证,导致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为了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对于电气设备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
2.建立和完善操作规程:单位和个人应该建立和完善标准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3.强化设备维护和检测:单位和个人应该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更换。
4.使用合格的设备和器材:单位和个人在购买和使用电气设备和器材时,应该选择具有合格认证的产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5.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对于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单位和个人应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问题,防范事故的发生。
总之,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操作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单位和个人应该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测工作,使用合格的设备和器材,并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共同营造安全的电气环境。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1. 背景介绍电气误操作是指人们在使用电气设备时由于疏忽、不了解设备操作规范或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而引发的事故。
这种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甚至导致火灾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采取措施来预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 措施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让使用电气设备的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操作技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
•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手册,确保使用人员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对使用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培训。
•强化现场教育,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使用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3. 措施二:加强设备安全设计和管理设备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是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关键措施之一。
只有在设计和管理环节中考虑到安全性能和防误操作需求,才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设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身安全和操作便捷性,采用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的设备。
•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控制设备,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强化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分类、标识和保护等,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4. 措施三:采用防误操作技术手段为了进一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可以采用一些防误操作的技术手段。
具体措施如下:•安装防误操作装置,如过载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等,当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事故的发生。
•采用电气锁定和标识技术,对容易引发误操作的设备进行锁定和标识,以提醒使用人员注意设备的安全状态。
•规范设备的电气接线和布线,采用专业的电气接线方式,避免接线错误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
•建立完善的记录和反馈机制,对电气设备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5. 措施四:建立安全文化和监管机制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和监管机制是预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基础和保障。
防止电气误操作措施为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结合本部门实际,特制定以下防误操作措施:一、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技术措施:1.针对不同岗位的运行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培训。
对副机组长及以下岗位运行人员,首先主要加强系统图、操作票的培训,使每位运行人员能熟练地默画每张系统图,写出每份操作票;然后加强现场培训及反事故演习培训,使每位运行人员熟悉每种开关、刀闸的操作方式及遇到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熟悉倒闸操作的原则;加强每位运行人员对低厂变、高厂变、直流系统等二次图纸的学习,二次图纸的学习和掌握,使运行人员真正做到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处理事故时游刃有余。
2.对副机组长以上岗位运行人员,除掌握以上内容外,加强发变组控制及保护、励磁系统的学习,注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处理事故的能力。
3.对电气重大操作由电气专工写出操作措施,经批准后执行,且重大操作实行专工到位制度。
4.对全体运行人员加强测量、绝缘工器具(摇表、钳形电流表、验电器、万用表、绝缘手套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使每位运行人员能熟练掌握。
5.对全体运行人员加强开关“五防”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运行人员明确开关为什么要设“五防”功能,每个“五防”功能的作用,以及防误装置损坏如何处理。
6.对全体运行人员加强《电气操作票、工作票执行规定》的学习,使每位运行人员熟悉电气操作票、工作票的执行规定。
二、防止电气误操作的组织措施:1.严格执行电气倒闸操作票执行的有关规定1.1操作人认真、准确地填写倒闸操作票,监护人和单元长、值长审核并分别签名,签字的每个人都必须对操作票的正确性负责。
1.2倒闸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好监护制度,监护人应自始至终认真监护,不得离开操作现场或进行其他工作。
1.3 在进行实际倒闸操作前必须进行模拟操作,监护人根据操作票中所列的项目,逐项发布操作口令,操作人听到口令并复诵后后与监护人共同核对操作票的正确性。
1.4倒闸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监护人高声唱票、操作人高声复诵制度。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防止措施1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首先必须从各级管理人员着手抓起,保证各级管理、指挥人员的正确指挥与合理协调,在安全管理上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现实,杜绝违章指挥。
2 建立良好、合理、畅通的操作联系制度,在操作命令的上传下达过程中,不管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其正确性,当接令人对操作任务发生疑问时,发令人应予以解答,使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3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3.1 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使每个职工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严细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3.2 每个职工通过学习以往的误操作事故通报和案例,要认清习惯性违章的“顽固”性和“危害”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反习惯性违章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3.3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4 定期进行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
4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两票”制度。
4.1 应填写操作票的工作必须填写操作票。
实行操作监护制度,操作票的执行过程要规范、合理。
杜绝无票操作。
4.2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实行唱票、复诵、三秒思考后方可操作。
4.3 执行完后的每一项均应立即打“√”,禁止提前或操作完毕后集中打“√”。
4.4 在操作中发生疑问时,禁止操作人员私自改动操作票的内容或倒项、跳项、漏项、添项后进行操作,如必须进行上述变动时,应由值班负责人(班长、值长)批准方可进行。
4.5 对于重要或重大的操作,应由值长或班长监护,对本系统熟悉的主岗人员进行操作,专业管理人员应现场监督操作执行情况并对操作的技术问题严格把关,对违反操作原则和不合理的操作应立即予以制止。
4.6 对电气倒闸操作实行动态管理,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对安全用具应规范管理,合理使用。
5.1 专人保管,定期存放,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5.2 根据安全用具的有关规定,及时定期送交有关部门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用具禁止使用。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及有关规定电气误操作事故是由于电气设备或器材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类意外事件。
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时做好相关的规定和指导,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和有关规定,以期帮助大家提高电气使用的安全性。
一、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原因1、设备质量问题:低劣的设备质量或者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2、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有些电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对电器的使用及维护不熟悉。
3、操作不当:工作人员操作设备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设备过度老化:设备过度老化或者损耗导致电器设备功能性能下降,出现控制不稳定、电气短路和电击等安全隐患。
二、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根据设备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并明确规定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力度。
例如,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其工作能力得到专业检验后方可上岗。
2. 完善设备标识设备标识是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必要条件。
相关标识可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安全戒备等情况进行提示和提醒。
标语可以设置在设备周边等显眼的位置,这样可以随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
3. 加强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安全的环节。
在购买电气设备时,选购产品的品牌和制造商,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应该格外关注。
毕竟,设备售后可以提供设备安全、设备故障分析、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帮助。
三、有关规定1.电气设备操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禁止无证无照的操作。
2.电气设备操作必须服从专业人员的指挥和管理。
3.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穿上专业防静电工作服。
4. 根据电气设备的特点和特殊性,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5.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安全工具或手套等。
6. 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电气误操作事故是指在使用电气设施和设备时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规范操作、加强培训、定期检查以及使用安全设备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首先,严格规范操作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关键。
在操作电气设备前,必须先了解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如果不熟悉操作规范,应及时请教专业人员,避免进行盲目操作。
另外,在操作电气设备时,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能因为驾轻就熟而漫不经心。
任何的不慎操作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谨慎态度。
其次,加强培训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使用电气设备的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合格的考核,确保其具备操作电气设备的基本技能和安全知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电气设备的知识、操作流程、应急处理等方面,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此外,要定期组织演练和技能比武,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不当的问题,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第三,定期检查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重要手段。
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可以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和事故。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绝缘状况、接地装置、电气线路的连接情况等,通过检查的方式排除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记录设备的检查维护情况,为追溯事故原因提供依据。
最后,使用安全设备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护目镜等。
安全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气事故发生,避免电击、火灾等风险的产生。
在使用安全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范,并保持设备的有效性。
另外,要定期检查安全设备的状况,如发现损坏或失效的情况,要及时更换或修理。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正式版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不同角度加强安全防范。
以下是一份正式版的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包括教育培训、标识标牌、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1.实施全员电气安全培训,包括员工、管理人员以及外包人员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气知识和电气危险特征等。
2.培训机构应持续推进培训内容的更新和改进,保证培训质量,并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时纠正培训不足之处。
3.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对涉及电气操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标识标牌1.在电气设备和控制盘附近设置清晰可见的警示标志和操作说明标识,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2.标识标牌应采用明亮的颜色,易于辨认,文字应简明扼要,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理解和遵守标示内容。
3.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和部位,设置不同的标识标牌,例如禁止启动标识、带电作业标识等,以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
三、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包括检查电气线路连接、电缆绝缘情况、设备的接地等。
2.使用质量可靠的电气设备和器材,避免因电器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发生。
3.电气设备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维修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以提高维修质量。
四、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安全要求。
依法组建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组织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严格执行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建立电气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检修情况、操作记录和维护维修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和处理措施。
4.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包括设备检查、操作规程执行检查和人员安全使用电器设备的现场巡查等。
五、应急措施1.制定电气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原水力电力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试行〕》〔能源安保【1991】1110号〕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 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2 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操作时不同意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马上停止操作,并报告调度部门,不同意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同意解除闭锁装置。
3 应结合实际制定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规程及检修规程,强化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保证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4 防误装置所用的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回路所用的电源分开。
防误装置应防锈蚀、不卡涩、防干扰、防异物开启,户外的防误装置还应防水、耐低温。
5 建立完善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制度。
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
停运防误闭锁装置时,要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短时间退出防误闭锁装置时,应经值长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入运行。
6 采纳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
7 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严禁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
8 对已投产尚未装设防误闭锁装置的发、变电设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保证在1年内全部完成装设工作。
9 新建、扩建、改建的发电厂,防误闭锁装置应与主设备同时投入运行。
应优先采纳电气闭锁方式或微机"五防'。
10 成套高压开关柜的五防功能应齐全,性能优良。
11 防误闭锁装置的安装率、投入率、完好率应为100%。
12 应配备充足的经过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
为防止误登室外带电设备,应采纳全封闭的检修临时围栏。
13 规范封装临时地线的地点,不得随意变更地点封装临时地线。
户内携带型接地线的封装应将接地线的接地端子设置在显然处。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前言电气误操作事故是指由于人员错误操作电气设备或系统,引起的事故。
这类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是预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基本措施。
电气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接线错乱、接触不良、老化断路等,这些问题都会增加误操作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和修理。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为了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培训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培训中,需要着重讲解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如禁止使用损坏的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没有接地的电气设备等。
实施标志和警示在工作场所中,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警示,以提醒人们注意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
标志和警示应在易于看到的位置设置,标志的颜色和形状也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此外,应设置禁止近距离观察或触摸的警告牌,以避免误操作。
使用防护设施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接触电气设备时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实施安全管理实施安全管理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和预防误操作事故的重要手段。
安全管理包括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对人员和财产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实施标志和警示、使用防护设施和实施安全管理等。
只有全面地预防和控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才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稳定。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十项措施
一、安全保证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生产纪律。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严格执行责任制,项目部设立专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组成现场安全消防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现场安全,消防工作。
3、坚持对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特殊工种必须技术考核,持证上岗。
4、坚持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专职安全员督促处理,如预期不该者,视情节轻重,危害大小,给予批评、警告、通报、罚款或者停工整顿。
严守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个人防护: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戴好安全帽,凡从事两米以上,无法采取可靠防护设施,高处作业的人员系好安全带,从事电气焊、剔凿等作业的人员要使用面罩或护目镜,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并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专职安全员负责本工程的安全。
第一节、临时用电安全
1、临时用电按规范要求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立必要内业档案资料,对现场的线路及设施定期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存档备查。
2、临时配电线路按规范架设整齐。
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不采用塑胶软线,不能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面明显敷设,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如达不到规范规定。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1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首先必须从各级管理人员着手抓起,保证各级管理、指挥人员的正确指挥与合理协调,在安全管理上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现实,杜绝违章指挥。
2建立良好、合理、畅通的操作联系制度,在操作命令的上传下达过程中,不管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其正确性,当接令人对操作任务发生疑问时,发令人应予以解答,使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3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3.1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使每个职工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严细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3.2每个职工通过学习以往的误操作事故通报和案例,要认清习惯性违章的“顽固”性和“危害”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反习惯性违章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3.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4定期进行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
4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两票”制度。
4.1应填写操作票的工作必须填写操作票。
实行操作监护制度,操作票的执行过程要规范、合理。
杜绝无票操作。
4.2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实行唱票、复诵、三秒思考后方可操作。
4.3执行完后的每一项均应立即打“√”,禁止提前或操作完毕后集中打“√”。
4.4在操作中发生疑问时,禁止操作人员私自改动操作票的内容或倒项、跳项、漏项、添项后进行操作,如必须进行上述变动时,应由值班负责人(班长、值长)批准方可进行。
4.5对于重要或重大的操作,应由值长或班长监护,对本系统熟悉的主岗人员进行操作,专业管理人员应现场监督操作执行情况并对操作的技术问题严格把关,对违反操作原则和不合理的操作应立即予以制止。
4.6对电气倒闸操作实行动态管理,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对安全用具应规范管理,合理使用。
5.1专人保管,定期存放,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5.2根据安全用具的有关规定,及时定期送交有关部门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用具禁止使用。
5.3有可能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以确认其良好,谨防因安全用具损坏而误导操作人员出现误判断误操作。
5.4使用完后的安全用具,要及时交专责人收管,禁止乱扔乱放。
5.5安全用具只能供操作专用,禁止当作其它的工具使用。
6加强对接地线(接地刀)的管理
6.16KV带接地刀的开关送电前应先检查接地刀三相断开。
6.2合开关接地刀前应在开关的负荷侧验电。
6.3临时接地线拆装应按正确的顺序操作:装设接地线应先装接地端,后装导体端;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
6.4进行接地线(接地刀)操作后,应在《接地线登记簿》中详细记录接地线的位置和编号。
接地线(接地刀)拆除前应查阅《接地线登记簿》,查找到相应的接地线(接地刀)记录后方可拆除地线(接地
刀),若查找不到必须查明原因并确认具备拆除条件后方可拆除地线(接地刀),操作完要记录拆除时间。
7采取技术防误措施:
7.1防误闭锁装置必须经常良好的投入工作,在正常运行中如需退出工作或进行检修时,必须履行有关的手续,任何人不得私自退出防
误闭锁装置。
7.2防误闭锁装置的紧急解锁工具、钥匙应严格管理,不得随意外借。
必须借用时,应经值班负责人(值长)批准。
7.3在操作中,如确因防误闭锁装置出现问题,应查明原因,需要认为解锁时,必须经值班负责人(值长)同意后方可解除闭锁,禁止操作人员私自解除防误闭锁进行操作。
7.4对于有问题的防误闭锁装置,应及时通知检修进行检查处理。
7.5对于在操作中一些习惯性的违章操作,实质上已构成人为解除电气闭锁,较为普遍的表现在500KV倒闸操作过程中,直接操纵隔离
开关的动力回路接触器,特别是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尤应引起注意,在不能确认为电控回路故障,特别是在有闭锁操作脉冲的情况下,禁止直接操纵动力回路的接触器。
必须进行上述操作时,应经
值班负责人(值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8强化运行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配备,特别是在高电压回路上进行操作时,应佩带静电报警装置,防止操作人员误入带电间隔造成触电、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9对操作中的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加大考核力度,有效利用考核手段辅助操作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10加强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贯彻与落实,强化技术培训,使操作从
技术上、管理上都得到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