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地面测报竞赛集训—地面气象观测理论试题答案(第五次考试200902)
- 格式:doc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2
地面气象观测理论试卷台站:编号:姓名:一、选择题(100题,每题1分。
每题有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标号按ABCDE的顺序填入,多选、少选、错选、漏选或答案标号顺序颠倒的不得分)1、在对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温度表读数进行比较时,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百叶箱和温度表本身_____________的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
A、安装位置,B、安装高度,C、通风速度,D、防辐射程度,E、暴露状况2、辐射表灵敏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
A、μV•W-1•m2B、μV•W-1•m-2C、W•m-2•(μV)-13、气压表必须垂直悬挂,应定期用铅垂线在________的两个位置上检查。
A、相对B、相互平行C、相互成直角4、气温日变化的日较差________。
A、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B、夏季大于冬季C、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D、冬季大于夏季5、虹吸雨量计使用前进行调整检查的必须顺序是________。
A:笔位零点位置、笔位移动灵活性、虹吸管位置。
B:笔位移动灵活性、虹吸管位置、笔位零点位置。
C:虹吸管位置、笔位零点位置、笔位移动灵活性。
6、在我国的历法中,阳历是________。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B、公元年份凡被4整除者均为闰年。
C、含有节气。
D、太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往一次的周期时间为一年。
7、暗筒式日照记安装东西向不水平时,反映在自记纸感光迹线上为________。
A:上、下午感光迹线不正好在12时线上终止和开始。
B:全天有日照时,上、下午感光迹线不等长。
C:上、下午对称时间的MT线不等长。
D:春、秋分这一天的迹线不是直线。
8、新水银气压表安装好后,有时内管水银柱一时降不下来,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气压表的性能不好。
B、内管真空较好。
C、内管的管径细的部分进了空气。
D、水银不纯。
9、温度越高,查算本站气压时,其温度差订正的绝对值________。
13.若遥测雨量计作精度对比时发现差值为正,则()。
⑴排水量>记数值⑵排水量<记数值14.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体积量雪器”测量雪压时,雪压计算公式为()。
⑴P=M/50 ⑵P=M/100 ⑶P=M/150 ⑷P=M/20015.辐射仪器灵敏度定义为仪器达到( )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也就是单位辐照度产生的电压微伏数。
⑴稳定⑵稳态16.测量垂直太阳表面视角约()的辐射和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天空的散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⑴视角约0.5°⑵视角约0.3°⑶视角约0.1—0.5°⑷视角约0.1--0.3°17.电线积冰支架上的(),合称为“第一对”导线。
⑴上导线⑵下导线18.某站某日辐射自动观测仪出现故障时,采用精度高的毫伏表(四位半)进行测量,该站日出时间为6时30分,用毫伏表测得7时总辐射表为2.70mV,8时为5.00mV。
总辐射表的灵敏度为9.00μV·W-1·m2,则6—7时和7—8时的时总量计算是():⑴6-7时曝辐量H7 ==0.20MJ·m-2 7-8时曝辐量H8==1.39MJ·m-2⑵6-7时曝辐量H7 ==0.23MJ·m-2 7-8时曝辐量H8==1.48MJ·m-2⑶6-7时曝辐量H7 ==0.27MJ·m-2 7-8时曝辐量H8==1.54MJ·m-219.月、年“风的统计”栏的“各风向平均风速”统计:一月中,4次(或24次)观测各定时风向风速缺测()时,月、年各风向平均风速均按各定时实有记录作统计;缺测()时,月、年各风向平均风速按缺测处理。
⑴7次(或30次)或以下、8次(或31次)或以上⑵6次(或30次)或以下、7次(或31次)或以上⑶10次(或30次)或以下、11次(或31次)或以上⑷10次(或60次)或以下、11次(或61次)或以上⑸10次(或50次)或以下、11次(或51次)或以上20.守班期间,分钟资料连续缺测()小时或正点资料连续缺测()小时而无法恢复的,视作仪器故障。
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试题(观测基础理论部分)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观测基础理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 分,每小题 0.5 分。
答案只能填字母)1. ________ 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 :地面气象观测B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2. 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 而定。
()A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B:台站的规定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3. 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 : 1B :2 C:4.《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第二十条规定:_________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
()A :政府、人大B :规划、城建C:城乡规划、建设、国土5. A 文件中指示码和方式位A0=<CR> 表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A:全月观测冻土,但是未出现B:该月冻土缺测C:全月观测电线积冰,但是未出现D:该月电线积冰缺测6. 时间常数是指被测量值阶跃变化后,仪器测量值达到最终稳定值的__所需要的时间。
()A : 63.2% B: 66.7% C:80%7. 在 OSSMO 软件中, Log 文件夹存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A :仅 SAWSS 运行日志文件B: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文件C:参数备份文件8.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天气现象,均以________为准。
()A :最小水平能见度B:最大水平能见度C:有效水平能见度9.影响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和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 _____ 种。
()A:14、7 B:13、6 C: 15、 7 D:≥ 13、610. 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河南省20XX年5月地面气象测报上岗证考试卷市局台站姓名考号请将各题的答案按序号填入答题卡中。
一、填空题(80空,每空0.3分,共24分)1. 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1]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2]、(08)[3]、(14)[4]、(20)[5]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6]、14[7]、20[8]时三次定时观测。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2. 对承水口径面积为200cm2口径的雨量筒,用雨量专用量杯量取10mm水缓慢注入雨量筒,正常情况下显示的数值应为(15.7)[9]mm。
3. 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10]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11]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12]时。
4. 安装在地面上的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高度是(10)[13]-(12)[14]米,若安装在平台上,风速感应器(风杯中心)距平台面(平台有围墙者,为距围墙顶)(6)[15]-(8)[16]m,且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0[17]m。
5. 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18]族,(10)[19]属,(29)[20]类。
6. 台站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其感温元件是Pt100(铂电阻)[21],0℃时的电阻值为(100)[22]Ω;其感湿元件是高分子(湿敏电容)[23]。
7. 总云量的记录: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24];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记(10)[25];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但只要从云隙中可见青天,则记(10-)[26];云占全天十分之一,总云量记(1)[27];云占全天十分之二,总云量记(2)[28],其余依次类推。
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总云量记(0)[29]。
8. 写出以下几种天气现象的汉语名称:(吹雪)[30]、(阵雪)[31]、(扬沙)[32]、(霰)[33]。
地面气象测报集训试卷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0.7分,共35分)1.每次定时观测,一般应在正点前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及所用仪器,尤其注意湿球温度表球部的状态和冬季湿球 •等准备工作。
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标准观测场的大小应为平方米,场地应该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厘米;观测场四周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
3.规范中按云的特征、特点和云底,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4.所谓“能见”,在白天是指能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的和。
若无更远的目标物,当观测到的目标物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辩时,能见度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
5.毛毛雨是稠密、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
迎面有感,落在水面。
6.发生复杂雷电时,观测员要取得完整的记录,必须善于判断雷暴与主要。
7.定槽式气压表槽部无水银面调整装置,因此采用标尺的办法,以解决位置的变动。
8.当湿度计笔尖超出自记纸的下沿(0%)时,则按法读数。
若笔尖未抵靠钟筒的底沿,记录加;若笔尖抵靠钟筒的底沿,记录前加。
9.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风速自记部分是按空气每行程米电接一次,因此自记风速的小数只能是。
10.雨量计在换纸时有降水,应用作时间记号。
凡24小时内自记钟计时误差达分钟或以上时,自记纸须作时间差订正。
11.规范中规定,配置涂刷日照纸的药液时,水与赤血盐的比例为,水与枸橼酸铁铵的比例为。
每次配药量以能涂刷张日照纸为宜。
12.因降水致使蒸发量测定值为负值时,蒸发量记。
13.雪深的每次观测需作次测量,测量地点彼此相距应在米以上。
14.必须经常注意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状况,切实做到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埋入土中的部分与土壤,露出地面的部分要保持。
15.月报表中,各要素的月极值,若出现两天相同时,日期;出现三天或以上相同时,日期栏记。
16. 一月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 次或以下时, 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月统计。
其中缺测 次,有关统计值加“( )”。
17. 值班时要严守 ,不擅离职守,集中精力监视 变化,不做与 无关的事。
⑴排水量>记数值⑵排水量<记数值14.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体积量雪器”测量雪压时,雪压计算公式为()。
⑴P=M/50 ⑵P=M/100 ⑶P=M/150 ⑷P=M/20015.辐射仪器灵敏度定义为仪器达到( )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也就是单位辐照度产生的电压微伏数。
⑴稳定⑵稳态16.测量垂直太阳表面视角约()的辐射和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天空的散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⑴视角约0.5° ⑵视角约0.3°⑶视角约0.1—0.5° ⑷视角约0.1--0.3°17.电线积冰支架上的(),合称为“第一对”导线。
⑴上导线⑵下导线18.某站某日辐射自动观测仪出现故障时,采用精度高的毫伏表(四位半)进行测量,该站日出时间为6时30分,用毫伏表测得7时总辐射表为2.70mV,8时为5.00mV。
总辐射表的灵敏度为9.00μV·W-1·m2,则6—7时和7—8时的时总量计算是():⑴6-7时曝辐量H7 ==0.20MJ·m-2 7-8时曝辐量H8==1.39MJ·m-2⑵6-7时曝辐量H7 ==0.23MJ·m-2 7-8时曝辐量H8==1.48MJ·m-2⑶6-7时曝辐量H7 ==0.27MJ·m-2 7-8时曝辐量H8==1.54MJ·m-2 19.月、年“风的统计”栏的“各风向平均风速”统计:一月中,4次(或24次)观测各定时风向风速缺测()时,月、年各风向平均风速均按各定时实有记录作统计;缺测()时,月、年各风向平均风速按缺测处理。
⑴7次(或30次)或以下、8次(或31次)或以上⑵6次(或30次)或以下、7次(或31次)或以上⑶10次(或30次)或以下、11次(或31次)或以上⑷10次(或60次)或以下、11次(或61次)或以上⑸10次(或50次)或以下、11次(或51次)或以上20.守班期间,分钟资料连续缺测()小时或正点资料连续缺测()小时而无法恢复的,视作仪器故障。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
2.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分为()和()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和()。
3.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和()。
4.仪器之间的东西间隔不小于(),南北间隔不小于()。
5.日出之前,日落之后,在阳光反射下,卷云常呈鲜明的( )或( )。
6.能见度观测记录以千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千米记()。
7.冰针是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或其他()的现象。
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8、降水现象有几种(),雷电现象有哪几种()。
9、每月5、10、15、20、25日和月末最后1天,若雪深已达到()或以上时,在雪深()或()后,应在观测雪深的地点附近进行()。
10、在一给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射度达到或超过()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1、计算海平面气压将地面气象观测站不同高度的()订正到()。
我国以黄海海面平均高度为()。
12、温度计的记录与实测值相比较,误差超过()时,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将对错对号标在题号)1、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2、高山站云笼罩测站时,按雾记录,若云雾移出测站时,应按云记录()。
3、某月只有3、10、28有0.0的降水,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填1,降水量填0.0,起止日期栏任选。
()4、大量极细微的尘粒,均匀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判断为烟幕。
()5、遥测雨量计自然排水量与计数,记录值相比如发现差值超过+4%时,应检查记录器工作是否正常。
()6、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降水,在水平面积累的深度。
()7、为使计算机蒸发量准确和方便起见,在多雨地区的气象站或多雨季节应增设一个蒸发专用的雨量器。
《地面气象观测》题库一、填空题1、干湿表测湿法实用测湿公式中,A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2、各观测项目的记录单位及记录要求:冰雹直径(单位),记录要求。
水汽压(单位),记录要求。
雪压(单位),记录要求。
电线积冰重量(单位),记录要求。
3、当地温表示度超出刻度范围时,可用估计读数,并用最高(低)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
4、毛发湿度计曲臂杠杆有两个作用,即作用和作用。
5、仪器安装高度,风向风速计中风速器的基准部位是。
每吹过200米风程风杯转过圈,记录器风速笔尖在自记纸风速座标向上或向下移动格。
6、虹吸式雨量计维护时,浮子直杆与浮子室顶盖上的直柱应保持清洁,无锈蚀物,两者应保持,以避免产生不正常记录。
7、有浮尘,整个天空可辨,无云。
总低云量、云状。
8、能见度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
9、因液体分化引起的误差和由于玻璃引起的误差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而有所变化的,故对温度表进行定期的是很有必要的。
10、飑的特征:。
11、气压表必须垂直悬挂,应定期检查校正。
12、当温度表球部的容积越毛细管横截面越、视膨胀系数越,则灵敏度大,读数越。
13、目前测定积雪的项目有。
14、一次积冰过程,一般可以包括积冰的、、或几个阶段。
15、在观测读数时发现最低温度表(含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时,。
16、风速电磁铁动作时间过长的可能原因:。
17、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是指观测资料反映。
18、每天要清洗蒸发器(洗后倒净余水)、并换用,冬季结冰期间,可另外要定期检查蒸发器有无并及时纠正。
19、积冰架导线上积冰从称一次积冰过程。
所测的雨淞直径、纯雾淞直径时,需测定一次积冰过程的最大重量。
20、在实际观测中,有时某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容易混淆,因此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集体观测,统一判别标准,熟练掌握,判别这些现象的主要区别点。
21、春、秋分的日照迹线向下弯,原因是日照计安装或。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1、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2、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3、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 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4、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
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5、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米宽的小路,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6、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米,南北间隔不小于3米,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米。
7、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
8、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者,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9、对比观测项目为: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
10、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为了解取得的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必须进行平行观测。
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
当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不得少于3个月。
11、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12、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或有雨旛下垂。
有时产生飑或 1 降冰雹。
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13、层积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积云、积雨云扩展或平衍而成。
14、层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雾层缓慢抬升或层积云演变而来。
可降毛毛雨或米雪。
15、雨层云多数高层云变成,有时也可蔽光高积云、蔽光层积云演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