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新轧企业文化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鞍钢企业文化
鞍钢企业文化是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秉持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员工的共
同信仰和行动指南。
鞍钢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立业本、修己正、尚德茂、发展精”,是鞍钢人对企业做出
长远战略规划、保持担当精神、崇尚道德修养、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所做出的总结和表
述。
“立业本”,意指要打造一个强大的企业家精神,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企业的文化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修己正”,则是指通过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道德自律、觉悟自立、品格清高的境界,从而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让职业道德和个人灵魂
对等并存,达到高尚的品德境地。
“尚德茂”,重在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养,开创品牌优势,从而所创造
出的成果与价值,才有机会被持续地认可和传承。
同时,也要求员工要有创新精神,不断
进取、推陈出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展精”,指要把发展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命脉,积极倡导创新经营,培养员工的创
业精神和创造力,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全员积极参与、与时俱进的企
业文化建设。
以上四个方面的柱石,共同构建出鞍钢企业文化的支撑体系。
它们在鞍钢集团的日常
管理和企业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帮助企业忠实地贯彻国家政策,实现企业利益
和社会责任的协同发挥,也为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马建发展战略目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马建愿景:主业优良、多业并举、管理先进、实力雄厚●马建精神:铸造精品,创造一流●马建价值观:诚实守信,和谐共赢●马建经营理念:立足马钢,面向全国,拓展海外●马建管理方针:诚信守法,顾客至上;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持续改进,铸造精品●马建员工行为规范忠诚企业,敬业爱岗;服务顾客,信守承诺;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崇尚科学,开拓创新;遵纪守法,弘扬美德;令行禁止,严谨有序;廉洁从业,公道正派;举止文明,情趣高雅■理念篇理念是我们的生存基础和信念支柱。
公司理念就是我们明确的经营意识和价值导向,是公司文化的基石。
它与公司愿景一样,是我们进行决策、建章立制、解决问题以及选择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是公司生存发展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决定着公司的管理规则和形象定位。
●企业精神铸造精品,创造一流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和精神支柱。
铸造精品就是要把公司管理方针贯穿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到干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创一个品牌,赢一方市场。
创造一流就是要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实现一流的管理,培育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业绩。
铸造精品,创造一流, 包含着公司不断进取、追求完美的创业创造创新精神,体现了公司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以及施工经营管理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全体员工的行为指南和崇高使命。
●企业价值观诚实守信,和谐共赢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主导和支配着企业文化的其它要素。
诚实守信是我们立身做人的道德准则和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
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立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诺言,重信誉,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情操做人做事。
鞍钢新轧企业文化整理一、述语1、两参一改三结合2、七个新观念、七个新机制七个新观念: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的观念,创新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的观念,企业形象是企业实力综合反映的观念,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观念,岗位是一种资源组合的观念,产品是企业形最直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观念,企业内部的一切力量必须集中指向效益目标的观念七个新机制:决策议事结构功能制、生产经营集中一贯制、利益风险共享共担制、人力资源配置竞争优化制、技术创新项目负责制、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制、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3、三高三塑党员觉悟高于群众,党员技能高于群众,党员业绩高于群众;通过党员带动塑造一流队伍形象,塑造一流产品形象,塑造一流服务形象4、四个创新、四个定位5、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国企改革方针二、鞍钢文化历史鞍钢是为国家出钢材、出资财、出人才、出经验的基地。
四十年代:1948年创建鞍山钢铁厂,同年年底成立鞍山钢铁公司;1949年鞍钢开始全面修复工作。
开展了大规模献交器材、修复设备、恢复生产群众运动,形成了以老工人孟泰为代表的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五十年代:开展大规模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群众运动,全国支援鞍钢改扩建运动。
“一五”期间,鞍钢已经基本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发明“万能工具胎”的王崇伦为代表的创造精神六十年代:1960年3月,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肯定了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
学大庆、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教育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生产调整判断:一改三结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当时的理念七十年代:1979年,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鞍钢在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与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革鞍钢管理体制。
新鞍钢内容24个字
1、长子鞍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是鞍钢的“根”和“魂”,要牢记鞍钢姓党,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铭记长子担当,矢志报国奉献,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鞍钢宪法”精神,践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
2、品牌鞍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锚定“7531”战略目标,实施“双核”战略,培育打造第三极,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制造更优材料,创造更美生活,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3、创新鞍钢: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型领军企业;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国企改革样板,激发内在活力。
4、数字鞍钢: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形成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能力,加快“数字蝶变”,赋能转型升级。
5、绿色鞍钢:坚持绿色制造、低碳发展,健全绿色制造体系,研发应用低碳冶金技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贡献鞍钢力量。
6、共享鞍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企业与职工同利同行,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鞍钢新轧企业文化整理
一、述语
1、两参一改三结合
2、七个新观念、七个新机制
七个新观念: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的观念,创新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的观念,企业形象是企业实力综合反映的观念,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观念,岗位是一种资源组合的观念,产品是企业形最直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观念,企业内部的一切力量必须集中指向效益目标的观念
七个新机制:决策议事结构功能制、生产经营集中一贯制、利益风险共享共担制、人力资源配置竞争优化制、技术创新项目负责制、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制、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
3、三高三塑
党员觉悟高于群众,党员技能高于群众,党员业绩高于群众;通过党员带动塑造一流队伍形象,塑造一流产品形象,塑造一流服务形象
4、四个创新、四个定位
5、三改一加强
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国企改革方针
二、鞍钢文化历史
鞍钢是为国家出钢材、出资财、出人才、出经验的基地。
四十年代:
1948年创建鞍山钢铁厂,同年年底成立鞍山钢铁公司;1949年鞍钢开始全面修复工作。
开展了大规模献交器材、修复设备、恢复生产群众运动,形成了以老工人孟泰为代表的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
五十年代:
开展大规模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群众运动,全国支援鞍钢改扩建运动。
“一五”期间,鞍钢已经基本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发明“万能工具胎”的王崇伦为代表的创造精神
六十年代:
1960年3月,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肯定了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
学大庆、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教育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生产调整
判断:一改三结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当时的理念
七十年代:
1979年,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鞍钢在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与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革鞍钢管理体制。
企业从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从封闭经营逐步转向开放经营;从过去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逐步转向走内涵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道路。
判断:开始有开放经营意识和效益观念
八十年代:
1984年,鞍钢制订了《鞍钢近期改革规划》,明确鞍钢的基本方针是对外“开放、联合”,对内“放权、搞活”,改革的总目标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以经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建立既有高度集中,又有广泛民主的领导体制,集权与分散有机结合的组织机构,能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分配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加速改造,增强实力,简政放权,开放经营,增添活力,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据此开展全公司经营机制的改革,全面实行承包制。
有力冲击了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干部制度上的“终身制”,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
1985年起,开展“学孟泰、爱鞍钢、做主人”,争创“三文明”活动(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职工)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公司工会和宣传部门总结推广了代表鞍钢职工精神面貌的“十个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立志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当家作主,公而忘私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遵纪守法,令行禁止的精神;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顽强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严格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文明礼貌,讲究公德的精神。
1一九八六年,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确立鞍钢精神,即:创新,求实,拼争,奉献。
从五十年代的老英雄孟泰、著名劳动模范王崇伦,到八十年代的劳动英雄赵成顺,经过无数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升华,融汇成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和群体意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鞍钢精神”。
这就是: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热爱本质工作,忠于职守,把个人命运同企业兴衰连在一起的主人翁思想;为国争光,拼争第一,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少索取,多奉献的优良品德;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当老实人,做老实事的工作作风;识整体,顾大局,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高尚作风。
这些精神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可概括为:创新,求实,拼争,奉献,这就是“鞍钢精神”主旋律。
三、传统、现在及未来企业精神对比
1、传统(四十年代~八十年代):创新,求实,拼争,奉献
2、现在(九十年代至今):百炼千锤,品质至上
目前强调的理念有:精品(品牌、质量)、成本、学习、创新、以人为本、危机、市场及客户
3、未来?
理念定位:学习、创新、市场、客户、社会公众
质量理念:用户和下工序要求就是我们的质量追求
1将85年前后宏扬的精神进行对比,兰色表示两个阶段各自特有的精神,其他颜色表示精神本质相同的精神。
由此可见企业的精神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
企业从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理念也随之改变。
但一些企业固有的精神如为国奉献,当家作主,自力更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沉淀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