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资料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近年来,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增加大众对常见传染病的了解和预防,本文整理了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并提供了一些防控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流感1. 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
2.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打喷嚏等。
3. 预防措施:注射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流感患者、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二、水痘1.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 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子、瘙痒等。
3.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水痘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三、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 症状主要包括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等。
3. 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物等。
四、流行性感冒1.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与普通感冒不同。
2. 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喉咙痛等。
3. 预防措施:注射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等。
五、结核病1.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乏力、低热、盗汗等。
3.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等。
六、登革热1.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传染病。
2. 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
3. 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清除蚊虫繁殖源、使用防蚊液等。
七、艾滋病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 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反复发热、大量盗汗等。
3. 预防措施:避免性行为传播、避免使用他人针头、使用安全套等。
通过上述对常见传染病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预防是最重要的。
除了接种相关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等基本防控措施外,个人行为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注意饮食卫生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病毒1 概述定义:由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覆盖有有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特点:超显微结构极其简单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体外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的非细胞生物病毒的宿主范围:噬菌体——微生物植物病毒——植物动物病毒——动物2 研究病毒学的基本方法3 毒粒的性质3.1 毒粒的形态结构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特点:>体积微小,纳米级>不同病毒的颗粒大小差别很大>>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上下:最大的病毒:牛痘苗病毒——直径超过250nm最小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28nm直径病毒:细菌:真菌= 1:10:100球形颗粒或近球形: 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杆状颗粒或丝状 : 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复杂形状颗粒 : 蝌蚪状:T 偶数噬菌体弹状:狂犬病毒砖状:天花病毒,痘病毒卵形:腮腺炎病毒结构:壳体/衣壳: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是病毒毒粒的基本结构;对称方式: 螺旋对称 :蛋白质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eg: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双对称:eg:有尾噬菌体病毒壳粒 衣壳,由壳粒组成核酸包膜3.2 毒粒的化学组成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的蛋白质:在构成病毒结构、病毒的侵染性和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它成份:糖脂、糖蛋白、脂类吸附期:病毒加入——吸附终止隐蔽期:吸附终止——细胞内病毒释放开始——病毒释放开始4.2病毒的复制周期/复制循环:一个从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受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
电脑病毒种类大全有哪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电脑病毒种类大全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电脑病毒种类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种呢?跟着我去看看!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电脑病毒种类介绍一:电脑病毒种类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电脑病毒种类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种呢?跟着我去看看!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电脑病毒种类介绍一:电脑病毒种类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
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
如CIH病毒。
电脑病毒种类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
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
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 等。
电脑病毒种类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 Hack 。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
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
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 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Trojan.LMir.PSW.60 。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er.Client)等。
电脑病毒种类4、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
生命科学热点 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点一:病毒结构一、知识框架病毒结构{ 基础知识{ 分类地位: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遗传物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 或RNA 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 DNA 病毒: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 病毒有: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破坏T 淋巴细胞)、烟草花叶病毒等特殊病毒{朊病毒:仅含蛋白质(故不能说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类病毒:仅含RNA 根据寄生对象{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结构: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构成它的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生活与繁殖方式:复制增殖。
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并利用宿主细胞的“装备”和“原料”增殖结晶态:在非寄生时,呈结晶状态,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常见病毒{ 命名:2020年2月被世卫组织命名为COVID −19,2020年2月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 −CoV −2分类地位:属于单股正链RNA 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包膜病毒{ 裸露病毒 包膜病毒包膜来源:包膜主要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也含一些病毒自身糖蛋白组成{ 核酸:单股正链RNA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包膜蛋白{刺突糖蛋白(S 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小包膜糖蛋白(E 蛋白)和膜糖蛋白(M 蛋白):参与了病毒包膜的形成与出芽过程血凝素糖蛋白(HE 蛋白)(少量):可引起红细胞的凝集以及对红细胞的吸附核衣壳蛋白(N 蛋白):①保护遗传物质;②参与感染过程 雒老师汇编病毒结构{ 图解{说明:pp1a 和pp2a 编码16个左右复制相关的酶图解{来源{ 与SARS 来源同一物种:经基因组全序列检测,关键区域与SARS 有94.6%的一致性可能与中华菊头蝠有关:与提取自中华菊头蝠的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6.2%图解{ 说明:从生物进化角度,属于生物化学证据;从生物多样性角度,体现遗传多样性★感染分子机制:通过S 蛋白与人ACE Ⅱ相互作用完成感染雒老师汇编知识点二:病毒感染与繁殖一、知识框架病毒感染{ 基本过程(6个步骤):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增殖方式:复制式增殖{ {模板:病毒RNA 原料:宿主细胞提供的四种核糖核苷酸酶:宿主细胞提供的RNA 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蛋白质{原料: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场所: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感染步骤{①吸附:病毒与细胞表面蛋白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发生特异性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②侵入{方式一:通过被宿主细胞胞吞途径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RNA 释放到细胞质中方式二:通过膜融合途径,即病毒包膜直接与细胞膜融合,将病毒基因组RNA 注入到细胞质内③脱壳:病毒的感染性核酸RNA “脱下”蛋白质外壳④合成{(+)RNA 翻译产生负链RNA 聚合酶前体蛋白,随后通过蛋白质水解过程产生RNA 聚合酶通过RNA 聚合酶的作用,生成全长的(−)RNA(反义负链模板),以其为模板再合成核酸(+)RNA 从(−)RNA 亚基因组模板中合成亚基因组mRNA,再翻译会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⑤组装{在内质网(ER)中进行病毒膜蛋白装配,并形成小泡运出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中,被衣壳蛋白包裹的正链RNA 与膜蛋白识别,小泡内卷包住RNA ⑥释放:随后病毒通过病高尔基体释放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而释放(体现细胞膜半流动性)图解{雒老师汇编病毒感染{ 图解{ 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体现了基因的两大基本功能: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冠状病毒{与逆转录病毒的区别:逆转录病毒{ 举例:HIV 病毒病毒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来源:基因突变(不来源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图解{ 与DNA 比较:与DNA 病毒相比,RNA 为单链,基因组小,结构不稳定,RNA 在复制过程中 更容易出错,发生基因突变,且RNA 病毒缺乏具有修正功能的的RNA 聚合酶 雒老师汇编知识点三:病毒与免疫一、基本框架病毒与免疫{ 细胞识别{ 概念:细胞识别是指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的识别识别结构(物质基础):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
世界十大恐怖电脑病毒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世界十大恐怖电脑病毒》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很多人来说,电脑中毒就是一场噩梦,硬盘数据被清空,重要资料都没了,如果你的电脑没有中过病毒,也许会认为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有报告显示,,仅2008年,电脑病毒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很多人来说,电脑中毒就是一场噩梦,硬盘数据被清空,重要资料都没了,如果你的电脑没有中过病毒,也许会认为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有报告显示,,仅2008年,电脑病毒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已高达85亿美元之多。
电脑病毒可以说是网络世界最严重的的危害。
下面,就让我带你回顾世界上十大恐怖电脑病毒。
1、CIH病毒:CIH病毒(1998年)是一位名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从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地区的。
CIH的载体是一个名为"ICQ中文Ch_at模块"的工具,并以热门盗版光盘游戏如"古墓奇兵"或Windows95/98为媒介,经互联网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其迅速传播。
CIH病毒属文件型病毒,其别名有Win95.CIH、Spacefiller、Win32.CIH、PE_CIH,它主要感染Windows95/98下的可执行文件(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 Format),目前的版本不感染DOS以及WIN 3.X(NE格式,Windows and OS/2 Windows 3.1 execution File Format)下的可执行文件,并且在Win NT中无效。
其发展过程经历了v1.0,v1.1、v1.2、v1.3、v1.4总共5个版本。
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2、梅丽莎病毒:梅利莎(1999年)是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
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
病毒的主要成分一、病毒的结构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
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核衣壳:1、核心:核酸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1、病毒核酸:DNA或RNA,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部分核酸偶感染性。
2、病毒蛋白质:病毒的主要成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3、脂类和糖:脂质主要存在包膜中。
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㈠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引起的感染⑴细胞融合:其结果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
⑵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常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
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㈢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病毒可能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的方式逃脱免疫应答。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㈠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1、显性病毒感染:2、隐性病毒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者称为病毒携带者。
㈡急性病毒感染㈢持续性病毒感染:1、潜伏感染:潜伏期查不出病毒。
传染病病原体分类整理概述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了解和分类传染病病原体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体进行分类整理。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传染病。
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包括:- 结核杆菌:引起肺结核等疾病。
- 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和腹泻。
- 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
- 破伤风杆菌:引起破伤风等疾病。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微生物,通过侵入宿主细胞来复制自身。
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包括:-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
-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肝。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
- 登革热病毒:引起登革热。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 念珠菌:引起念珠菌感染。
- 白色念珠菌:引起口腔和感染。
- 霉菌:引起肺霉菌感染等疾病。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生活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常见的寄生虫病原体包括:- 蛔虫:引起蛔虫感染。
- 疟原虫:引起疟疾。
- 弓形虫:引起弓形虫病。
- 卡氏肺吸虫:引起血吸虫病。
其他病原体除了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还存在其他一些病原体,包括:- 病原性原虫:如贾第鞭毛虫等。
- 放线菌:引起结核病和麻风病。
- 原节生物:引起疥疮。
结论了解传染病病原体的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因此对分类整理传染病病原体有助于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水平。
以上为对传染病病原体分类的简要整理,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以实际情况为准。
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随着电脑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电脑病毒也随着各种网络,磁盘等等日新月异的方式企图入侵我们的家用电脑、公司电脑,严重影响了我们使用计算机与网络。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NO.1 “CIH病毒”爆发年限:1998年6月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NO.2 “梅利莎(Melissa)”爆发年限:1999年3月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NO.3 “爱虫(Iloveyou)”爆发年限:2000年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NO.4 “红色代码(CodeRed)”爆发年限:2001年7月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NO.5 “冲击波(Blaster)”爆发年限:2003年夏季损失估计:数百亿美元NO.6 “巨无霸(Sobig)”爆发年限:2003年8月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NO.7 “MyDoom”爆发年限:2004年1月损失估计:百亿美元NO.8 “震荡波(Sasser)”爆发年限:2004年4月损失估计:5亿——10亿美元NO.9 “熊猫烧香(Nimaya)”爆发年限:2006年损失估计:上亿美元NO.10 “网游大盗”爆发年限:2007年损失估计:千万美元小编提醒:一)、新发现电脑病毒数量逐年持续增长——据悉,在新增病毒中,弹窗广告因具有很大迷惑性已成电脑病毒主要类型。
据腾讯电脑管家实验室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2014年电脑端感染最多的前十位病毒类型分别为:弹广告、盗取QQ帐号及密码、刷流量、Rootkit、篡改或锁定主页、恶意注入、恶意下载器、盗取游戏帐号及密码、后门或远程控制、劫持浏览器。
同时了解到,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弹广告被报告频次最高,占到了病毒总数的20%。
腾讯电脑管家反病毒实验室认为,弹窗广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常常利用用户对弹窗广告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心态,故意诱导用户去手动关闭该弹窗,实现通过广告木马强迫用户访问其恶意推广网站和传播病毒的目的。
新冠病毒相关材料与考点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都是依赖病毒表面的S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结合,侵染细胞,导致疾病的产生。
一、新冠病毒与中心法则新冠病毒是一种以单股正链RNA(+RNA)作为遗传物质的R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下图:而HIV虽然也是一种RNA病毒,但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下图:拓展:根据RNA能否直接起mRNA作用而分成单股正链RNA病毒(正股RNA病毒)与单股负链RNA病毒(负股RNA病毒)两种。
正股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转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多聚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
负股RNA病毒(如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弹状病毒)的单股RNA不能作为mRNA,称为负股,须先合成互补股(正股)作为mRNA,再转译蛋白分子,而後产生核酸的复制型,成为合成子代病毒RNA的模板。
二、新冠病毒检测冠状病毒的检测有这样一些方法:(1) 核酸检测,即检测病毒的遗侍物质核酸; (2)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3)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
如果检测RNA,也要用到PCR技术,当然需要先对RNA 进行逆转录得到对应的 cDNA。
如果检测抗原蛋白或对应抗体,会涉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病毒核酸检测,其实就是对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进行检测。
而针对病毒RNA进行检测的技术,还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实时荧光RT-PCR,一种是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NGS)。
它们都是用于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方法。
但核酸检测因为速度快(4~6小时)而应用更多,而基因测序比较慢(24~72小时),所以用的比较少。
一般对于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但核酸检测是阴性的病人,会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一步确认。
图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病原学依据。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是如何让病毒“显形”的?首先要采集样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病毒(viruses)基本性状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大小与形态测量单位:纳米(nanometer, nm)形态多样化:大多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呈砖形、弹状、丝状、杆状、蝌蚪状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核心(core):位于中心,由核酸(DNA或RNA)组成,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增殖及感染性等衣壳(capsid):蛋白质,功能包括:①保护病毒核酸;②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吸附;③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包膜(envelope):位于核衣壳外面,功能:①具有保护核衣壳;②具有吸附性,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造成感染;③具有致病性,包膜脂蛋白能引起发热、中毒症状等原因之一;④具有抗原特异性,构成病毒体的表面抗原●增殖吸附(adsorption)穿入(penet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装配与释放●异常增殖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因细胞条件不适合,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在细胞内不能独立完成增殖。
但当缺陷病毒与另一种病毒共同培养时,若后者能为前者提供所需要的因子,则能使缺陷病毒增殖出完整的病毒体其他性状病毒的变异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理化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病毒的致病性病毒的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机体抗病毒免疫●传播方式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指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
包括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和破损皮肤感染等为其主要途径。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HBV等。
●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但病毒最终能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如HBV、EBV形成的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潜伏存在于一定细胞中,不复制,不出现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急性发作。
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迟发病毒感染):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至数十年。
以后出现亚急性进行性疾病,最终成为致死性感染。
如SSPE、疯牛病、kuru病等。
●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杀细胞效应非杀细胞效应¡ª¡ª包涵体细胞凋亡细胞增生与转化病毒感染免疫病理损伤ⅡⅢⅣ型超敏反应●抗病毒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生理屏障、吞噬细胞、NK细胞,以及组织和体液中的抗病毒因子获得性免疫(特异性抗病毒免疫)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和效应性T细胞发挥的细胞免疫●干扰素(Interferon,IFN)概念: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分类:来自白细胞——α干扰素(Ⅰ型)来自成纤维细胞——β干扰素(Ⅰ型)来自淋巴细胞——γ干扰素(Ⅱ型)诱生:干扰素诱生剂—聚肌胞苷、PHA、ConA等抗病毒机制:抑制病毒蛋白合成(非直接作用)生物学活性: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的分离鉴定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培养病毒形态检查免疫学检查核酸检测●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细菌和病毒的主要区别呼吸道病毒●种类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其它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流行性感冒,分甲(A)、乙(B)、丙(C)3个型。
除引起人类感染外还可以引起动物感染●形态与结构核心:分7~8个节段的单负链RNA核蛋白:包绕核酸外,共同构成呈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型特异性)基质蛋白(M蛋白):位于包膜与核心之间,具有保护核心与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型特异性)包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划分亚型的依据)●分型与变异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抗原性易发生变异抗原漂移: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起的变异属量变,变异的幅度小,仅引起甲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变:基因组发生重新排列引起的变异属质变,变异的幅度大,产生新的亚型,由于人群失去原有免疫力,往往引起甲型流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培养特性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病变●抵抗力不耐热,对干燥、紫外线、甲醛、脂溶剂等敏感●致病性与免疫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骤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轻微呼吸道症状。
流感流行一般先从大城市开始,后波及农村。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一般在潜伏期末至和病后3日传染性最强,退热后2日传染性消失。
流感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病后对同型(甲型流感则为同亚型)病毒有免疫力●实验室检查取急性期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子,进行鸡胚培养以分离病毒;也可取患者发病5天内(急性期)和发病后2~4周(恢复期)的双份血清以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抗体滴度,以辅助诊断●防治原则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要注意空气流通,也可用乳酸蒸气进行空气消毒。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盐酸金刚烷胺及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等有一定疗效●种类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等●共同特性1.病毒体呈球形,直径约20~30nm,为20面体对称结构,无包膜2.单正链RNA3.在宿主细胞浆内增殖,迅速引起细胞病变4.耐乙醚,耐酸,在pH3—5条件下稳定,56℃30min可使病毒灭活,对紫外线、干燥敏感5.经粪—口途径传播,先在肠道细胞内增殖,但所致疾病多在肠道外●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olio病毒)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肢体肌肉驰缓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生物学性状1.病毒体呈球形,直径27~30nm,有4 种衣壳蛋白2.分Ⅰ型、Ⅱ型和Ⅲ型,三型间无交叉反应3.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胃肠道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致病性1.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经粪—口途径传播2.约有90%以上感染者,由于机体免疫力较强,病毒仅限于肠道,表现为隐性或轻症感染3.少数免疫力较弱者,病毒在肠道局部增殖后侵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呕吐等非特异症状,并迅速恢复4.极少数患者,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在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病变●免疫性1.病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牢固免疫力。
2.以体液免疫为主3.sIgA能清除咽喉部和肠道内病毒,防止其进入血流4.血流中IgM、IgG类中和抗体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甚久5.母体的抗体可通过胎盘或经初乳传递●实验室检查1.取粪便标本进行病毒的细胞培养,若出现细胞病变,用中和试验进一步鉴定其型别。
2.血清学试验则用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若血清抗体有4倍以上增长,则有诊断意义●防治原则1.隔离患者、消毒排泄物2.加强饮食卫生、保护水源3.婴幼儿和儿童——人工主动免疫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肝炎病毒●种类甲型肝炎病毒HA 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 已型肝炎病毒HFV 庚型肝炎病毒HGV 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现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嗜肝DNA病毒属●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有感染性。
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其内部含有DNA和DNA多聚酶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不含DNA和DNA多聚酶,主要成分为HBsAg,是病毒多余的衣壳成分,不具传染性。
3.管形颗粒:是一串聚合的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长度100~700nm不等,也有HBsAg。
●基因结构1.HBV-DNA为双链未闭合的环状结构,即其中的2/3为双螺旋结构,1/3为单链,长约3.2kb,是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类最小的双链DNA病毒2.长链为负链,短链为正链。
负链DNA上有4个开放读码区,均为重叠基因,包括S、C、P 和X区。
S区中有S基因、前S1和前S2基因;C区中有C基因和前C基因;P区为编码多聚酶的基因;X区编码HBxAg与肝癌发生有关●培养与动物模型1.HBV尚不能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常采用细胞培养系统作为病毒DNA转染系统2.现常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等动物模型进行HBV的致病机制、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抗原组成HBsAg:1.由S基因编码,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在患者血清中,存在于小球形颗粒(最多见)、管形颗粒、及Dane颗粒的外衣壳上。
2.具有免疫原性,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抗-HBs是有特异性保护作用的中和性抗体。
3.HBsAg阳性表示肝脏中有HBV,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而血清中出现抗-HBs被认为是乙型肝炎恢复标志,对HBV有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后被动获得抗-HBs抗体HBcAg:1.由c基因编码,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为HBV的内衣壳成分,在感染者肝细胞核内合成,呈20面体排列。
2.HBcAg可在受染肝细胞表面表达,是杀伤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肝细胞的靶抗原之一。
3.HBcAg不游离于血清中,检测较麻烦,临床上不作常规检查。
HBcAg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HBc)。
抗-HBcIgM阳性提示HBV正在肝内复制,提示病人血清有强传染性。
HBeAg:1.由PreC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剪接转译而产生e抗原(若仅由C基因转录、转译则为HBcAg而无HBeAg产生)2.HBe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隐蔽或镶嵌于HBcAg之中,当HBV内衣壳裂解时释放出来,游离于血清中。
3.HBeAg与病毒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在急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多数可检出HBcAg。
血清有较强的传染性。
HBc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HBe),抗-HBe无中和作用。
●抵抗力1.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
2.高压蒸汽灭菌或100℃10分钟可将其灭活3.环氧乙烷、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及2%戊二醛等可消除其传染性,但仍可保留其抗原性●致病性1.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2.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染等3.致病性:抗原成分诱发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导致了肝细胞的破坏,以Ⅱ、Ⅲ、Ⅳ型超敏反应为主4.临床表现:无症状带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型肝炎、淤胆型肝炎等●免疫性1.细胞免疫在破坏感染的肝细胞,彻底清除HBV中起主要作用2.特异的抗-PreS1、S2有保护作用,常以IgG为主,但抗HBC无保护作用●微生物学检查1.HBV抗原抗体的检测主要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等抗原及抗体2.血清HBVDNA检测应用核酸杂交法或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BVDNA可作为疾病诊断与药物疗效考核的指标●防治原则1.一般措施: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加强性教育;严格消毒灭菌,防止医院内传播2.特异性预防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HBIg,用于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意外事故的紧急预防或HBV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阻断母婴传播(一周内使用有效)人工自动免疫---乙型肝炎亚单位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方法●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参考课本)●种类禽白血病病毒小鼠乳腺瘤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牛白血病病毒大眼梭鲈皮肤肉瘤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泡沫病毒●生物学共同特性1.有包膜,球形,直径80~120nm2.单正链RNA二聚体3.核心中含有逆转录酶4.具有gag、pol和env 3个结构基因5.基因复制周期中,逆转录和整合必不可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nnunodeficiency virus, HIV)●形态与结构1.病毒体呈球形,直径约100~120nm2.核心含RNA、逆转录酶和核衣壳蛋白3.核衣壳呈20面体,衣壳蛋白为P244.脂蛋白包膜,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复制1.以病毒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产生互补的负链DNA,构成RNA:DNA复制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