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还包括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
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集体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强调个人应该为集体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集体主义思想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尊敬传统权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长辈、师长和权威的尊敬,提倡孝道和敬老。
这种尊敬传统权威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规矩意识。
3. 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提倡诚实守信、宽容待人、亲善友爱等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规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4. 敬天爱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互爱。
这种敬天爱人的理念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以上特点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通过课程教学传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安排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讲授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论著作、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内涵,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成为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
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到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等理念,再到佛家思想中的“般若”、“菩提”、“涅槃”等境界,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中积淀的心灵精华,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人文关怀。
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注重人际关系、情感交流和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对人的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包括自律、诚信、忠孝、孝敬老人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
传统文化注重礼仪。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在社交、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普世价值。
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高校思政课中,积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讲授经典著作,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高校思政课可以讲授《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梳理其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伦理理念和人生哲学,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一、概述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历史演进的积淀,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策略,以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明确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献、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等,还体现在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宝贵资源。
文章将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途径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1. 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其价值和地位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现代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的崛起,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地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问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一、引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表现和社会风俗,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文化在一定时期里曾经受到冲击和影响,但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可以加强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2. 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它对于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培养优秀的人文素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营养和启迪,增强他们对于艺术、文学、历史、传统礼仪等方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思想滋养和精神力量。
三、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1. 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以增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通过专门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从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好奇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财富,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中的精神财富,中国文化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之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精髓,纠正市场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念,反思西方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比如,以“经典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吸引大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它与现代生活进行结合,探寻传统文化的实际运用价值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
二、倡导正统道德伦理,培养人文关怀能力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和伦理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传达正统道德伦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大学生们更懂得人情冷暖、体察到他人所需。
比如,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大学生可以捐书籍、捐物资、甚至带他们去看看他们不曾见过的世界,培养其发自内心的关怀,同时也加强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大学生中的传承。
三、深入推进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融合和平衡在全球化浪潮中,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愈发激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倡导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融合和平衡,引导大学生关注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以及中国文化与外部文化交流的趋势和平衡,使大学生对全球性的发展更有见解和思考,并同时接续遗产,保留财富,共同推动全球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比如,推崇十二生肖,在当今的世界中,这种文化传统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着独特的影响力,并因此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和谐交流。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审美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推进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融合和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特别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民间文化等多种文化体系,涵盖了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人生哲理。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行为规范。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感。
3.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涉及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忠诚、勤勉、诚信等传统美德。
1. 整合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和学校内部的资源,整合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书籍、专家、学者等资源,建设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2. 设计传统文化课程。
高校可以设计和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诗词歌赋、传统绘画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哎呀,你知道吗?思政课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一样,思政课能教给我们好多做人的道理和大道理呢!在思政课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可是超级厉害的资源呀!比如说,孔子爷爷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嘛!假如我不喜欢别人对我做一件事,那我也不能对别人做这件事呀,对不对?这就像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自己不想被淘汰,却故意把别人淘汰掉,那多不公平呀!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说我们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呢!比如说我的同桌,他数学特别好,每次我遇到难题,他都能给我讲得明明白白的,这不就是我的老师嘛!再说说“尊老爱幼”这个传统美德,在我们家里,每次有好吃的,爸爸妈妈都会先让爷爷奶奶吃,我也会把我的零食分给弟弟妹妹。
这就像一棵大树,爷爷奶奶是粗壮的树根,爸爸妈妈是结实的树干,我们小孩子就是那些嫩嫩的小树枝和树叶,大家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大树家庭呀!那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里怎么用呢?老师会给我们讲很多古代的故事,像“岳母刺字”,让我们知道爱国是多么重要。
这就好比给我们心里种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等我们长大了,这些种子就会发芽开花,让我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还有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分组讨论,比如说“诚信”这个话题。
我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啦,有的同学说不能撒谎,不然就没有朋友了;有的同学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大家一起在拼凑一幅美丽的拼图,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那一块。
思政课上,老师还会让我们演小短剧呢!有一次,我们演“孔融让梨”,我演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小伙伴,那种感觉可真好,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就像我们在过家家,但是又能学到好多道理。
你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是超级棒?在思政课里用起来是不是特别有趣又有用?我觉得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学这些,把这些优秀的东西装在心里,变成自己的好品质,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棒的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探讨如何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1. 传统文化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校思政课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忠诚与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传统文化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里面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古人的崇德向善、讲信修身等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灵魂。
高校思政课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文化,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忠诚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比如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圣贤的高尚品德和伟大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
2. 结合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思政课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制定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高校思政课可以制定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贯穿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也不断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发现。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人类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将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发挥出来,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智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如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仁爱之心”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价值观;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守静无为”等,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会放下执念。
2. 帮助学生强化国家认同感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认同感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从而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将爱国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公认。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深入了解、研究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们将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神韵和内涵,也将更加自信地面对异文化冲击,从而更好地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涵盖了丰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
因此,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观方面的应用非常主要。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道德上有所感受,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如孔子的“礼、义、诚、信”、“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则在道德价值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通过课程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方式来实施,如“国学入门”、“中国哲学史”等相关课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引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本篇文章主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这两大问题进行了探究前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在我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一种具有延续性的古代文化形式,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大瑰宝。
对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问题的探究,可以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民族至上,国家为本是我國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的表现。
以我国古代诗词和名人名言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历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的表现。
从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充分运用,可以让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得到有效强化,这就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的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需要对奋斗精神进行充分发挥,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让学生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秀传统美德。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会表现出诚信意识缺失的问题,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结合,可以通过在学生群体中渗透诚信意识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构建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及其应用作者:蹇登绯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6期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于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大学生思政教育视角出发,探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应用的价值和可行性,说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挖掘和应用的必要性,并深入探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做好传统文化素材挖掘和应用的有效措施,为传统文化价值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 思政教育; ; 传统文化; ; 素材; ; 挖掘现阶段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引导重任,通过对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挖掘和提炼,在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教育中,用传统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1.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1.1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成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完善,自成体系,相关文化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形成了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
古有孔融让梨的典故,教导众人要学会谦让,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屈原投江,是崇高的爱国情怀使然,教导人们要有爱国精神,有国才有家,爱国是前提;孔子的“有朋自远方來,不亦说乎?”道出了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乐于交往,广结善缘;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众人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能够自强不息、勇敢拼搏。
这其中还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内容,除了语言文学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外,还有各种民间工艺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都饱含教育素材和价值。
将这些优秀的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
1.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和思想等,对于大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将人的道德修养放在重要位置,强调人要有德行,懂教化,要克己复礼;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够忠君爱国,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其中的为人处世哲理众多,学习这些知识和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学到更多的文学典故,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化技巧,更能够促进大学生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观念,能够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规范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衣待人,不断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具备专业文化知识和崇高道德修养的人才。
1.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状况有待改善,在多元文化冲击背景下,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是提升中华文化主心骨地位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国家文化繁荣稳定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实现有效应用,能够有效端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正视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
2.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可行性2.1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一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社会管理和治理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教化民众,使人们向善,是统治者维护自身管理的重要途径。
从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等的发展,也能够看出,不同的朝代有主要的学说,实际上是基于统治者治理需要的一种选择,通过主流文化传播,形成社会统一的思想观念,让大家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行为值得表彰,哪些行为需要受到惩罚等。
历朝历代都有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应用的部分,都将传统文化作为民众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水平,帮助大学生构建比较完善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
可见,传统文化应用和思政教育发展中,有目的的一致性,所以说,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起来,有其可行性。
2.2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有相通处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众多,例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和思政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
可以说,思政教育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从传统文化的提炼和继承中发展而来的,两者具有共通之处,思政教育是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保留下来,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呈现在大学生面前。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内容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挖掘和应用的有效措施3.1通过多种形式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制定相应的思政课程和文化融入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学院学科、教育部思创中心、智库、基地“四位一体”的优势。
第一,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身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思政课质量创优行动,整合国内外各层次的思想文化资源,探索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开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系列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引领新人成长、深受学生喜爱的一流“金课”。
第二,辅导员要不断探索新时代学生思政课教育的新模式,实现这些需要在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培养中,注重挖掘创新,提高参与兴趣,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第三,在形式上要注重创新,激发大学生兴趣。
辅导员可通过组织大学生成立诗词学会,编辑多伦诗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组建群众晋剧团、业余民俗表演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展演。
广泛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绘画展览、中医经方背诵等传统文化活动。
为传统文化节日注入新的内涵,在春节组织“迎新春、健步走”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新年团拜模式;在元宵节组织灯展灯谜、秧歌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让元宵“闹”起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强化文化和课程融合要实现传统文化素材挖掘,在大学生思政课程教育中有效应用,必须把握思政教育改革的要点和核心。
因此,辅导员需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促进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的融合,将思政和教育有效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逐步构建工程思政课程的体系框架。
辅导员应以思政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教师思政”工作,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意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政教育,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着手,推进“思政和传统文化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力争将思政课程改革和创新工作做细做实,努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及文化修养的青年人才。
其次,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是一个趋势,这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生思政治教育要因地制宜,不断吸纳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红色文化走进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生活,过程中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故事吸引人。
最后,相关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地区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地域优势,围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途徑与方法,以科研与教研项目引领教学改革,助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统一的教学格局。
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形成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特色与亮点。
通过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让更多红色文化资源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3.3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目前,一些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不浓厚,要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和应用,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对此,高校辅导员可以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政实践活动。
首先,在校园内安排众多寓教于乐的游戏和传统文化交流体验点,如围棋比赛、弹奏古琴、了解香薰、品味茗茶、拓印、鱼洗、写毛笔字、吹乒乓球过水杯、投壶等游戏,每过一个关卡都可以收集一个小印章,集齐多个印章还能抽奖。
让参与的同学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可以举办“假日实践学非遗”系列活动,包括面塑、剪纸、脸谱制作、手工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非遗爱好者前来参观体验,让学生在假日实地感受非遗文化,乐享假日时光。
真正让学生可以用眼感受非遗产品的文化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体验非遗技艺,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
通过亲身到非遗基地进行实践创作,深入学习相关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并利用专业知识研发特色文创产品,使传统文化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让大学生获得思政水平和素养的全面提高。
最后,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思政实现活动开展,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高校建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建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建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文明高地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通过实际体验得到深刻教育。
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和应用,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辅导员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明确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挖掘和融合,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徐谦,骆红平.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9):218-219.[2]曾晓芸,代旭.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学生特色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3):412.[3]王光利.基于“嵌入”理论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197-199.[4]唐丹,钟梓俊.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沈药制药83期二期队微信公众号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68-69.[5]袁坤,袁田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60-64.[6]韩红亮,杨桦,王雪梅,田佳.“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以水利类大学生“寻美家乡河”活动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01):59-64.[7]韦顺国,罗显华.老少边地区高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探析——以百色学院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0,33(01):127-131.[8]李俊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以《习近平用典》为读本[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