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七下《你一定会听见的》word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设计名称:《你一定会听见的》——提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对生活的感觉、思考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能。
3.针对初中生常见的写作问题,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生活观察及表达的练习。
2.调整写作心态,克服写作困难的方法。
3.撰写常见类型的文章及其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及思考能力。
2.学生能够掌握撰写常见类型的文章的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小品文。
难点:1.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观察、感受、表达能力。
2.如何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1.讲述自己的故事,引导学生“聆听”。
2.唤起学生对某个生活场景的记忆,简短描述一下。
3.将学生分组,每组派发一个观察任务(如校园、超市、公园等),让他们和组员一起观察生活,记录下来自己看到的或感受到的。
二、提高写作意识和写作技能1.随机选取学生记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把这些内容写成一篇短文。
2.给学生讲解较常见的写作类型有哪些,如小品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展开详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写出范例,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评价,体验一步步提升的成就感。
三、解决学生写作难点1.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不够鲜明,难以作文板块性的体现它。
这时需要启发学生找最重要的事情,在作文开始之前明确表达,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2.学生重复使用相似词汇,表述干涩疏松,需要引导学生选择更好的词汇,甄选更生动形象、口语化的句子来烘托氛围。
3.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动力,需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在制订计划时,顾及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
四、评价方式1.在课堂上,辅导老师通过实地现场掌握相应的素材、情境和课程案例。
2.通过班班通等轻量化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作业完成后进行互评互鉴,以计算机分析结果为辅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烟花文化的特点,理解烟花对人们的吸引力;2.学习体验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3.了解新时期的文学家和文艺作品。
二、教学重点1.体验式阅读方法的应用;2.烟花文化的理解;3.加深对新时期的文学家和文艺作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体验式阅读方法的掌握;2.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阅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烟花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烟花的看法和联想。
2.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本课的主题:烟花文化。
3.让学生们预测一下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体验阅读1.老师提供“手电筒+纸杯”等装置,借助手电筒的灯光,创造一种情景,模拟行军过夜等特殊情况,让学生体验故事情境,感受故事情感。
2.老师发放阅读材料,让学生体验式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和体验,尝试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3. 课文讲解1.老师给学生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老师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讲解,掌握课文的结构。
4. 文学常识1.老师介绍一些新时期著名文学家和文艺作品。
2.让学生了解当下的文学热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5. 小结1.老师让学生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老师点评好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分享体验式阅读经验。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一些阅读或写作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学生提交一份课后阅读体验的读书报告,包括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以及对课文和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文艺作品进行阅读体验,并撰写读书报告;2.学生可以对课文和本课主题进行拓展,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以上是《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希望能对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优秀5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一教学难点:篇二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课中语言的特点。
2.体会并运用:用心听,感受声音的美妙,感受生活的多彩。
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
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根据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包括:认读生字,练读课文,提出问题。
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指导识字。
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字讲给大家听。
(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
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美读课文,深入体会,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
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一读。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3.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
5.从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以下部分可做成幻灯片读一读,填一填,声音的世界会更丰富。
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_________________,当暖风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总听过水声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着重体味文中排比句段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用心倾听世界,用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3、通过仿写,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用心倾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钻进我们的耳朵,好听的,不好听的,但是我敢说有一些声音未必是我们人人都能听见的。
你听见过下雪的声音吗?听见过蚂蚁跑步的声音吗?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桂文亚在她的一篇优美的散文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些我们可能没有听见过的声音。
(板书课题)2、读题:(1)个别读(用什么样的语气?)、齐读(2)题目让你产生什么联想?(板书:会听见什么?为什么会听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1)整体感受(2)圈划:文章里写到了哪些我们一定会听到的声音?2、交流感受,答案集中在那些段落?(板书:自然的声音、生活的声音、丰富、奇妙)三、品读1~8段,感受语言美,意境美1、大声散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生动、优美的?2、交流朗读,谈感受。
3、小结:排比、设问、反问、第二人称、象声词的运用效果。
四、品读10~12段,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突破难点1、问:文中哪句话回答了为什么一定会听见?怎样理解?(板书:用心倾听)2、解析第11、12段写了什么?什么关系?(聪明人和木头人对待声音的不同态度。
正反对比)3、列举你认为有益的声音(听对自己身体、心情、心灵有益的声音)4、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一定会听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五、品读第21段,升华主题:1、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时刻感受生活的乐趣,生活才会更加美好)2、学生结合全文谈收获六、布置作业:参考课文描写及教师范文,从14~20段中任选一个声音游戏仿写。
教学反思:1、慎用多媒体。
《你一定会听见的》学案语言运用1.根据文填词。
间,它们全逃散了!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了……学着听爸爸打的声音。
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
2.试在括号里填上拟声词。
的磨砂声的哭啼声的水滴声的崩倒声的电铃声的流水声3.摘抄文中写视觉、听觉的四字词。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学用文段的语言形式写一段话。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问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道夫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内精读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6.画横线句子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7.自选角度评述第一段话。
8.试着在第二段文字中补写两三个关于动物声音的例子。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
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 、仿写语段,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 、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说明: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并品味声音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
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采取“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中感悟。
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当中,学会聆听有声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2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说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
让学生有一双“自己的眼睛”,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课文,作出自己的解释,这就像数学的一题多解一样;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并汲取,用手中的笔表达感受和体验。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使语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能潜力得以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1、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
2、“嗯……春天终于到来了,我要伸伸腰,好好打扮一下了,柳哥哥去年和我约好……”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挑选这三种声音,因为这三种声音的任何一种都是美好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这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
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再由有声转入无声的意境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你一定会听见的》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认字12个,写字8个。
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
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等等。
作品以散文为主,出版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美丽眼睛看世界》、《班长下台》等等。
一、自主学习,熟读课文。
1、放开你的声音,认真读一读课文。
2、文中会有一些你不认识的生字,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啊!3、生字解决了,再次用心读课文,要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哦!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同桌合作,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最准确?麻雀卷起盛饭足够楼梯敲门杯子盘子奇妙点拨熟悉富有如果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给自己鼓鼓掌吧!2、 上面这些词语,你还不懂哪个词语的意思,用双色笔标记出来。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吧!3、 下面这些生字,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并且写正确吗?拨 泉 懂 熟 悉 似 闲 富说说你认为比较难的生字,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一起掌握牢。
4、 合作读课文,说一说:三、 展示: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一、 抄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并组两个词。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_________ ( ) _________ ( )读一读,填一填,声音的世界会更丰富。
你一定会听见的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_________________,当暖风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M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
《你一定会听见的》导学案
课型:新授主备:吴煜洁审核:初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
上课之前,曹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
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
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大屏幕显示课文的题目《你一定会听见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亚”,并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大屏幕的背景是一片绿油油的蒲公英)
二、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抽查你认为重要的字词,互相批改,订正
2、了解作者的相关材料
三、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的《One moment in time(一瞬间)》,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
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
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
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品味语言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
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
(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
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大屏幕除显示教师问题外,还显示“答题提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
注:因为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2、朗读指导
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
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
“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
3、再次朗读。
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
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4、讨论1: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作者却能听得瑞清晰呢?
——作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在用心听
教师可引导:作者是用怎样的心听到的呢?
——一颗童心,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5、讨论2:语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I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三、仿写练习
1、看了这么优美的文章,曹老师也跃跃欲试,仿照课文的前面三段也写了两段文字,请同学们来评定一下,曹老师的这两段文字写得怎样。
(大屏幕逐一显示以下两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
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第二段文字: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蜻蜓看见一面极亮极亮的大镜子,照出了蓝天白云,照出了红花绿叶,于是它朝那面镜子俯冲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轻轻一点,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轰——”一声,镜子碎了,世界摇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2、请学生朗读教师的范文,并让学生对教师的这两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要点,逐一进行点评。
(学生朗读时,依然播放《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以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3、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
也一定能写得比老师更好。
现在就请大家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屏幕显示仿写的要求)
4、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
5、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6、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四、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许多作家作品中涉及到写声音的片段,课外请同学们阅读摘抄,丰富你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