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阶段评估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我校七年级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感悟生活”的学习分享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8分)①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似墨迹渐渐慢慢tuì去了。
③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④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信·中国”节目,近百年来选取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⑤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亲爱的同学,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tuì()去了奢侈.()2.语段中第④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分)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语段横线处续写一个分句,使之与前面的分句构成一个排比句,请写在下面。
(2分)5.古诗词默写填空。
(7分)吟诵古典诗词,赴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读“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李白对友人的劝勉与安慰之情;读“②,”(《天净沙·秋思》),感受马致远那无尽的羁旅飘零与惆怅凄楚;读“③,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体悟大自然蕴含的生活真理;读“④,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体会李益的思乡之情;读“峨眉山月半轮秋,⑤”(《峨眉山月歌》),跟随李白欣赏秋夜美景。
二、阅读(45分)小文经常向父母抱怨:没有独立的学习环境,没有老师专门辅导,不知道怎么学习更有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阶段评估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拙(zhuó) 忿然(fèn)焦灼(zhuó) 诘问(jí)B.侮辱(wū) 绷紧(bēng) 门槛(kǎn) 愧怍(zuò)C.微颔(hàn) 家圃(pǔ) 哀悼(dào) 取缔(dì)D.滞笨(zhì) 惶恐(huáng) 憎恶(zēng) 凹凼(dàng)答案:C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佩服絮说和霭咒骂莫名其妙B.寂莫荒辟守寡塌败破破落落C.宽敞绿荫黏性尴尬低眉顺眼D.厚道烦躁头颅憎恶大庭广众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起来。
②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③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来了, 免得托人捎了。
A.震惊站立既然就B.震悚镶嵌既然就C.震悚站立因为所以D.震惊镶嵌因为所以答案:B4.对下面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记叙)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议论)C.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描写)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情)答案:B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作者通过回忆阿长的一些琐事,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B.《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叹惋和感伤。
C.《台阶》一文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班级: 姓名: 得分:(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3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奠.基(diàn) 硕.果(shuò) 迭.起(dié) 扑朔.迷离(shuò)B.调羹.(gēng) 校.对(jiào) 揩.油(kāi) 大庭.广众(tíng)C.哺.育(bǔ) 诧.异(chà) 字帖.(tiè) 鲜.为人知(xiǎn)D.亘.古(gèng) 愧怍.(zuò) 侮辱..(w..ū.).锲.而不舍(qì)2.下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竹杆辫子大庭广众自言自语B.肿胀荒辟低眉顺眼毫不相干C.门槛取缔深不可测言外之意D.响午涎水若有所失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B.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最顶尖的棋手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成绩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随意批评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毕节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2018毕节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毕节市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贵州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评价卷(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第一部分(1—4题共20分)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春风轻柔,花团锦簇.(A.zù B.cù);夏时枝繁叶茂,草木葱茏;秋天黄叶纷扬,冬则余晖斜照。
校园四时之景,静谧安详而又生意盎然,真可谓美不(shèng) 收。
上学路上晨光熹微,你与朋友结伴而行;运动场上欢呼声响彻云(xiāo),你与朋友龙争虎斗;校园小径云影徘徊.(A.huíB.huái),你与朋友倾心交谈。
如此之情,使人温暖,使人振奋,真是可谓情深意厚。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2分)①美不(shèng) 胜收②响彻云(xiāo) 霄(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①簇(A.zù B.cù) ②徊(A.huí B.huái)答案:①B ②B(3)文段中的画线词语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D)A.春风B.秋天C.运动场D.交谈导析:D A、B、C三项为名词,D项为动词。
2.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2分)(D)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辑录,共20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B.海伦·凯勒是英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的代表作。
C.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杂文以犀利、透辟著称。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这部散文集中,还有《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经典篇目,都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写照。
导析:D A项,《论语》中辑录的不只是“孔子的言行”,还有他弟子的言行;B项,海伦·凯勒是美国人;C项,鲁迅原名周树人,周作人是他的弟弟。
3.名句默写。
(6分)(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确凿.(záo)感慨.(kǎi)罕.至(hàn)花团锦簇.(cù)B.尴尬..(ɡānɡà)倜傥.(dǎnɡ)威慑.(shè)煞有介.事(jì)C.须臾.(yú)踉.跄(liánɡ)屏.息(bǐnɡ)鸦.雀无声(yā)D.诅.咒(zǔ)呆.板(dāi)贪婪.(lán)恍.然大悟(huǎnɡ)2.(3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A.爬B.伏)在菜花上。
(2)她就是那个来对我(A.启示B.启事)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3)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A.搁B.躺)在书架上。
3.(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B.《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C.《论语》﹣﹣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
三、标题4.(8分)古诗文默写。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岐王宅里寻常见,(4),落花时节又逢君。
(5)《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原句填空)四、标题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C.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五、标题6.(7分)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须臾.(yú) 拼凑.(zòu) 嫩.芽(nèn) 确凿.(záo)B. 屏.息(píng) 绽.开(zhàn) 威慑.(niè) 贪婪.(lán)C. 蝉蜕.(tuì) 荫.蔽(yīn) 和蔼.(ǎi) 憔悴.(cuì)D. 搓捻.(niǎn) 盔.甲(kuī) 静谧.(mì) 尴尬.(gài)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宽恕感楷淅淅沥沥精神抖擞B. 玦别瘫痪截然不同浑为一谈C. 捶打弹簧幌然大悟絮絮叨叨D. 遗憾分歧不求甚解人声鼎沸3.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 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3) 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7) 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8)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9)“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模拟检测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1—5题25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确凿.(záo) 倜.傥(tì) 盔.甲(kuī) 宿儒.(rú)B.感概.(kǎi) 收敛.(liǎn) 轻捷.(jié) 蝉蜕.(duì)C.淋离.(lí) 惭.愧(cán) 菜畦.(qí) 觅.食(mì)D.搓捻.(niǎn) 绽.开(zhàn) 攒.动(zǎn) 淌.若(tǎng)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B.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C.每当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D.武强年画题材丰富,有神像、节俗、农事耕作、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等,品类繁多,美不胜收....。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孔子记录他与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子”是古代对学子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C.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D.“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花甲”指七十岁。
4.请用诗文原文填空。
(10分)⑴《《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⑵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两句,连用三个地名,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他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将月亮人格化,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⑶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眷念的诗句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36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w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椹……B. 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mó)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不少词。
C.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娑..着来到炉子跟前,捡.(jiǎn)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D.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zǎ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B.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樱花花团锦簇....,柳树也披上了绿装,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了。
D.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在天空中,真是美不胜收....!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4.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学而时习之⑤吾日三省吾身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 ①②④/③⑤⑥B. ①③⑤/②④⑥C. ②③④/①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5. [2023·原创]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文中所写“再塑”她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B.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运用(35分)(一)语境默写。
(共10分,每空1分)1.文人墨客,吟诗填词,饱含秋意。
曹操途登碣石,临风观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李白初出峨眉山,举头望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岑参身处军旅之中,感怀故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翻开古诗的扉页,经典名句犹如秋日硕果、山中珍奇,令人回味无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把思念托与了明月:“(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特的想象中饱含对朋友的牵挂。
《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含蓄地告诉我们时序交替、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的句子是:(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6分)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3.“无常”是民间传说中“勾摄生魂的使者”,令人闻之色变。
然而,鲁迅记忆中儿时家乡迎神赛会上的“活无常”却风趣幽默、亲切平易,这是为什么?其背后有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回答。
(三)成语运用。
(4分)橱窗隔着两个____①____(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的世界。
窗外寒风萧瑟,只余一条____②____的街道;窗内____③____(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舒缓的音乐伴着咖啡的香在大厅里缭绕。
她____④____地夹起一块糖,却又迟疑着不肯放入杯中,似乎在思考:生活的真味究竟该多一点苦还是甜?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窜.向(cuàn) 拗.断(ào) 雕缕.(lòu) 人声鼎.沸(dǐng) B .感概.(kǎi) 争执.(zhì) 企.盼(qǐ) 恍.然大悟(huǎng) C .确凿.(záo) 盔.甲(kuī) 拼凑.(còu) 花团锦簇.(cù) D .和霭.(ǎi) 渊.博(yuān) 沉浸.(qìn) 油.然而生(yóu)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每个人都对无悔的生命有着各自的________。
李白的无悔之生是“游千山万水,抒满腔豪情”;岳飞的无悔之生是“精忠报国,收拾旧山河”……我们一生的时光,该会有多少故事?那些________但却润湿双眸的种种情怀,那些________久远但也难忘的段段往事,将成为我们心中隽永的回忆,任岁月________,心境变迁,我们也将永远珍惜。
因为,那种种情怀,段段往事,都在向我们展示真实的情感。
A .阐释 稍纵即逝 即使 侵扰B .诠释 白驹过隙 即使 侵蚀C .阐释 白驹过隙 虽然 侵扰D .诠释 稍纵即逝 虽然 侵蚀3.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
②世界上雄奇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
③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④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A .加点词语“愈挫愈勇”是中性词。
B .加点词语“景观”是名词,“陡峭”是动词,“险要”的同义词是“险峻”。
C.句③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才”改成“就”。
D.文段中语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3—18题。
(19分) 接着,哈墨尔先生谈到法国语言。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每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他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③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④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 13、哈墨尔先生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填序号)(3分) (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
(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 。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
15、“他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么高大。
”为什么哈墨尔先生突然“高大”起来了呢?谈谈你的理解。
(3分)16、文段画线句子③中,哈墨尔先生只写了几个字,为什么使出了全身的力气?( )(2分) A 、他接连上了三节课,精疲力竭。
B 、今天听课的人多,字要写得又粗又大。
C 、这几个字倾注了哈墨尔先生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
D 、字写得遒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7、文末部分对哈墨尔先生举止神情的描写表现了什么?(4分) 18、哈墨尔先生说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对此你有什么感想?(50字以上)(4分) (三)结合所学课文,完成19—21题。
(7分) 19、在郭风的《长江》中,作者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2分) 20、在袁鹰的《筏子》中,作者把见到羊皮筏子之前和见到之后的不同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分别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 第一部分: 1、原文填写。
(4分) ⑪《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之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 。
⑫后死诸君多努力, 。
⑬ ,人间遍种自由花。
⑭ ,家祭无忘告乃翁。
2、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⑪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p īl ì。
( ) ⑫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清楚、最严j ǐn 的语言。
( ) ⑬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li áo 落四周星。
( ) ⑭在x ī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
( )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作者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爱国精神。
B 、《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被俘后所作。
作者以诗言志,慷慨地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壮志。
C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D 、陆游,唐代杰出的爱国诗人,《示儿》、《书愤》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
4、口语交际:(4分) 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的母女对话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1)妈妈:还生气呢?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 )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你咋知道我们不是谈学习呢?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妈妈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D.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2)女儿: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
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15.对第②段画线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2分)A .批评对新兵体检不严格的错误做法B .表现战争所需的人力之大C .突出伊万斯身体健康状况之差D .批评人们歧视有缺陷的人的做法16.第⑿段加点的“荒唐的现象”中,“现象”是指什么?说这种现象“荒唐”是因为什么?(2分) 17.第⒃段中写道:“他的面色苍白、憔悴。
”这是由于伊万斯处境危险,有点紧张,此外,还有什么原因呢?(2分) 18.文章第⒂—⒄段的内容为什么不像其他段落那样由作者叙述,而要引用那位神父的叙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分) (三) 幸存者的记忆“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
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
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
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
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
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
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
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
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
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丈讦,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
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
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
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
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
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
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9.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这样写的好处是 。
(2分) 20.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2分) 22、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3、“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 的情况。
(2分) 24、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3分) 25、你认为董颖的记忆中除了残酷之外还应该有什么?(2分) 8、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描绘的是什么?有没有不是“我”所“望”到的景?(2分) (四)阅读《黄河颂》 完成题目 1、从“啊!黄河!”到“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部分的中心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热情赞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伟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B 、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和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C 、歌颂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黄河两岸的游击健儿抵抗日寇的侵略,为全国人民所赞颂。
D 、充分肯定了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展望黄河辉煌灿烂的远景,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情感。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2分) 3、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3分) 5、诗人写《黄河颂》的目的是什么?(3分) 水之经典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翰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
飞奔如兽、桀骛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 ,将浪涛如山变为 ,将凶猛如火变为 ……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伞活动。
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④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