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70.51 KB
- 文档页数:15
病毒性心肌炎病历范文
《病毒性心肌炎病历》
患者:张XX 性别:男年龄:35岁
主诉:胸闷、呼吸困难
既往史:无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误以为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但症状未见好转。
近日症状加重,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入睡,出现咳嗽、咳痰,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
患者因症状严重前来就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气促、呼吸急促,心率12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
心肺听诊:心音有力,心尖部闰动减弱,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
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查:肌酸激酶-MB、肌钙蛋白I均升高。
心电图:ST段呈弥漫性抬高。
心脏彩超:心脏扩大,左
室功能减弱。
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过程:患者立即予以吸氧、静脉注射利尿剂和神经氨酸酶剂,稳定病情后予以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
定期复查心肌酶谱、彩超等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转归: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心功能逐渐改善。
经过数周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结语: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肌炎症,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等疾病,导致延误诊治。
患者在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及时进行心脏彩超、心肌酶谱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案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女,12岁,以“发热2天、胸痛、精神差4小时”为主诉入院。
2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热峰39℃,无明显时间规律,初无心慌、乏力等表现,到当地诊所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柴胡口服液、头孢克肟片”等药物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但间隔数小时后易复升,4小时前突然出现胸痛,伴有精神差,患儿自述心慌、胸口疼痛,家属紧急带患儿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224次/分,给予降温、营养心肌、激素应用,患儿胸痛、心慌无明显缓解,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救护车送至我院,病程中无呕吐、咳嗽、咯血、抽搐等。
急诊以“暴发性心肌炎?”收入PICU,入院时T:38.5℃,P:195次/分,R:32次/分,BP:70/30mmHg,W:32kg,血糖10.0mmol/L。
问题一:执行医嘱: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操作标准评分)情景模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您如何处理?(50分)解析:1.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协助患儿取端坐位,双腿下垂。
同时安慰患儿及家属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10分)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10分)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10分)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10分)5.此外,静脉放血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10分)问题二:医生开具如下医嘱,请根据病人情况合理选择医嘱执行顺序,并说明理由。
(20分)(1)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维生素C注射液2g ivgtt.ST.(2)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利多卡因注射液0.1g,首剂10mg.iv,随后5ml/h泵入,ivgtt.ST.(3)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1g ivgtt.ST.考点:1.室性心动过速的首优处理为纠正心律失常;2.治疗原则为尽快保护心肌而非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王小明。
性别,男。
年龄,35岁。
入院日期,2021年6月10日。
主诉,胸痛、气促。
现病史:患者王小明,35岁,因胸痛、气促于2021年6月10日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近期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气促症状,伴有乏力、心悸等不适感。
患者未接受过类似症状的治疗,未进行过相关检查。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史、外伤史。
无过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起居规律,体育锻炼不足。
体格检查:患者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
心率10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心尖搏动区有明显震颤。
肺部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未及大。
四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1. 心电图,ST段呈弥漫性抬高,T波倒置;2.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伴有室壁运动异常;3. 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4. 病毒学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氧疗、心电监护,并予以抗病毒、抗炎、抗凝等对症治疗。
同时加强心血管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肌酶动态变化。
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胸痛、气促等症状逐渐缓解。
出院时建议患者继续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受凉感冒等。
结语: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炎症,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至关重要,以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希望患者能够按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日康复。
膨出,扩张的肾盂壁及狭窄段输尿管。
保留的肾侧下方肾盂壁呈尖瓣状,探查肾盂内有无其它病变,然后行改良折叠术。
即将扩张。
膨出明显,肾实质菲薄处分别向肾盂腔内翻入,其外用细丝线缝合相对缘的肾包膜,固定其内翻状态。
完成肾折叠术后以3加细肠线缝合肾盂切口并吻合输尿管。
将离断的正常输尿管肾侧上端纵行全层切开2-3cm,将保留的肾盂壁瓣尖向下缝补在输尿管切口处,扩大肾盂出口以利尿引流,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及肾造瘘管。
术后10天左右拔除造瘘管,2周左右拔除支架管。
1结果18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尿瘘发生.术后半年至一年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复查,患肾肾盂容积显著缩小,肾盏无膨出,扩张,吻合引流畅通。
随访2~5年,患者发育正常,无积水发生,肾功能恢复良好。
2讨论小儿肾积水多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致。
本组病553理证实均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肌层肥厚及纤维增生所致。
本病治疗过去多行患肾切除术,现多行肾盂成形术,保留患肾。
但单纯肾盂成形术后肾盂、肾盏内仍有较大残腔,肾盂排空迟缓,肾内残尿较多,拔管后肾盂内易发生感染,甚至形成尿瘘,肾功能恢复不良,个别严重者须再次手术切除患肾。
我们采用肾盂成形加改良肾折叠术,克服了单线成形术不足。
改良肾折叠术用于重度肾积水,内腔扩大,膨出明显的局部肾盏及肾皮质菲薄处.改良肾折叠术比最初将肾上、下极大幅度对折缝合的折叠术更简便、更安全、适应症也较广.术中手术操作要轻柔,防止肾皮质破裂。
肾实质较厚处不宜行折叠术、强行内翻,因其质脆易造成肾实质裂伤.肾盂成形术加改良肾折叠术明显缩小了肾内残腔,减少了肾盂内残尿量,增加了肾盂排空能力,避免拔管后肾盂内感染,有利于肾功能恢复.病毒性心肌炎64例临床分析孙继兰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53-01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病,且有日趋增多之势,其病情轻重差异很大。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医学故事真实案例大全【引言】医学故事真实案例大全,今天为您讲述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先天性疾病、高血压病以及癌症康复等四个真实病例。
这些故事旨在传递医学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实用的治疗与康复经验。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来了解这些病例。
【案例一: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与康复】1.病例介绍李先生,30岁,因感冒后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
经检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诊断与治疗过程医生根据李先生的病史、症状及检查结果,确定为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抗炎、改善心功能等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李先生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
3.康复经验与建议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李先生病情逐渐好转。
他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验: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生建议,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案例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与干预】1.病例介绍新生儿小王,在出生后进行了先天性疾病筛查。
筛查结果显示,小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2.筛查方法与结果筛查采用听力、心脏超声等无创性检查方法。
结果显示,小王心脏存在异常,需进一步确诊。
3.干预措施与效果医生建议小王进行心脏手术。
在手术治疗后,小王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为小王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案例三:高血压病的管理与防治】1.病例介绍张先生,45岁,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就诊于医院。
2.高血压病的危害高血压病导致张先生出现了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3.管理与防治策略医生为张先生制定了降压方案,并指导他改善生活方式。
经过治疗,张先生的血压得到控制,并发症得到缓解。
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四:癌症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调适】1.病例介绍林女士,50岁,确诊为乳腺癌,经过手术、化疗等治疗。
2.治疗与康复过程在治疗期间,林女士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嘱,顺利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