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2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3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会认“蟋”“蟀”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1.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根据想象续写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1.谈话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
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
(配轻音乐)4.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展示朗读,展开想象。
(配乐)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6.全班齐读。
(配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续写诗歌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用孩子们熟悉的音乐声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着丰收的果园里,启发学生想象果园里的悄悄话,达到语文也可以和音乐整合的目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听听,秋的声音人教(部编版)7听听,秋的声音(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抖、蟋、蟀”等9个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感受秋天的美好。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4.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看图交流,音响激趣。
质疑课题:1.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播放声响录音带)2.想象交流: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看图交流:(1)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2)大自然在这个季节里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能模仿那些声音吗?4.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播放声响录音带)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音乐中教师范读全诗)5.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下了一首诗——《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秋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去听一听秋天里的声音。
5.作者简介:毕国瑛,女,山东人。
当代诗人。
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结业,留校在附小任教师5年。
1986年调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编辑部任编辑。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2)(3)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写一写。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范读,听秋声。
1.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发现到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秋天的脚步虽然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音乐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师范读全诗)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诵读,表秋情。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
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指名分小节朗读,给生字正音)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黄叶蟋蟀大雁秋风4.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评价、激励)(2)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3)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
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课件)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大雁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7听听秋的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听取秋季的声音,了解秋季的特点和变化,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听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该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取声音,表达出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听取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听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体验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知识: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季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听取声音,感受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秋季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CD机、图片和实物。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秋季的图片和实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秋季的兴趣。
2. 学习1:播放CD,让学生仔细听音,感知秋季的声音,并观察图片,找出与音频相对应的内容。
3. 学习2:学生分成小组或两人一组,互相交流秋季的声音,然后选出各自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声音进行表演。
4. 学习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声音的识别和分类,将不同的声音归类到各自的声音集合中。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秋季声音,并和同伴一起分享。
6. 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与小组成员一起总结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或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秋季场景,并配上对应的声音。
2. 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察和记录身边秋季的变化,并和孩子一起分享。
八、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听取声音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感知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听觉、视觉、口语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前准备: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看看。
怎么样?秋天太美了。
其实秋天不仅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
有位作家就把这声音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比较:与“听,秋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课题用两个“听”,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
)二、初读诗文1.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7课。
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第5、6课有什么不太一样?那与第4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认识现代诗,了解诗节。
)2.那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听读课文。
(出示课文朗读示范)3.学生练习朗读:a.分组读。
(1—4组分别读1—4小节,男女生分别读5—6小节。
)b.全班读,矫正“叮咛、音乐厅”的读音。
c.配乐朗读。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问问别人。
2.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
板书。
3.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
(1)品读第一节问:a为什么喜欢?你好像看到什么了?黄叶会怎么道别?b.这么美妙的声音背下来了吗?指名,齐背。
(多种形式的读,读熟,为后面的仿做准备。
)(2)品读第二节我们一起来听听。
听蟋蟀声。
读出你的喜欢。
评读。
(3)品读第三节大雁句这句中有没有不懂的?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说呢?(指名说)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就叫“叮咛”。
教课方案方案课题7.听听,秋的声音课型略读课时 1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课目标2.一边读一边睁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领会。
3.模拟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模拟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1.描述引入:秋季,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好的声音,不信,你听 (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觉: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觉:谈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否是同样,想知道吗?(揭题读题)二、赏识朗读,感觉诗情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爱读的能够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能够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入耳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爱哪一种声音,喜爱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现,想象表演。
a.鼓舞学生用赏识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可赏识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睁开想象性的表演活动。
出示字卡或小黑板: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作其余话音,黄叶说:“________”蟋蟀振动翅膀,“”,是和天台告其余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嘱咐:“________”(朗读和想象表演能够联合在一起推行,学生喜爱哪段就读哪段,能够有感情地读,也能够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本资料来自)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现。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能够模拟自己最喜爱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现: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经过实物投影展现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表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举行小小诗展,感觉成功的愉悦。
【导语】本课是⼀⾸现代诗,是略读课⽂。
作者抓住秋天⾥⼤⾃然⼀些声响,⽤诗的语⾔,赞美了秋天。
整理了⼈教版三年级上册语⽂《听听,秋的声⾳》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听听,秋的声⾳⼀ 1、有感情朗读课⽂,体会童话般的诗境,轻、柔、美。
2、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体会。
3、仿写第⼀⼩节,体会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印⼀些与秋天相关的诗⽂,诵读《秋天的⾬》、《秋天的图画》、《秋天到》等。
三、教学过程 板块⼀:整体感知 1、孩⼦们,秋的脚步很轻很轻,可是我们却听到了她的声⾳,不信,你听 听听,秋的声⾳。
配上⾳乐和美丽的图画。
(学⽣不看书,滚动式字幕,最后没有字幕) 2、孩⼦们,听完这⾸诗,你有什么感觉呀? 3、秋天多美啊,请同学们拿出课⽂纸,美美地读读课⽂,争取把字读准,把句⼦读通,遇到难读的地⽅多读⼏遍。
读好的同学就带着微笑看着⽼师。
4、看到那么多快乐的笑脸,⽼师知道⼤家都已经读好了,下⾯⽼师要检查⼀下,你们是不是已经读准了这些⽣字 抖抖⼿臂——刷刷, 振动翅膀——嚁嚁, 秋风掠过,送来歌吟, ⾕粒绽开,唱起歌韵, 蟋蟀匆匆,洒下叮咛, ⾛进这辽阔的⾳乐厅。
(1)⼀句⼀句出⽰,指名学⽣读。
(2)全班齐读。
(3)我们不光要读准字词,还要读出点诗的韵味呢!⽼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学⽣读后半句,⽼师读前半句。
男⼥⽣互读。
5、读好了这⾸⼩诗,谁想来读读课⽂? 指名读,第六⼩节全班齐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在秋的⾳乐厅⾥,谁在唱着美妙的歌。
板块⼆:体会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知道了谁在唱着美妙的歌? ⽣回答:⼤树蟋蟀⼤雁秋风叶花汗⽔⾕粒(⽤板画的形式) 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秋天特有的声⾳,所以,题⽬叫——学⽣接《听听,秋的声⾳》。
2、在秋天这个⾳乐厅中,⾳乐家们唱歌的⽅法是各有不同,有的独唱,有的合唱。
你再快速读读课⽂,看看诗中谁在独唱呢! A、⼤树 “刷——刷——”,风吹树叶,多有意思啊! 独唱的时候,声⾳要响⼀点哦! 风吹过来喽,谁来唱⼀唱。
7*《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重点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新知预习】
一、自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抖蟋蟀振韵掠吟辽阔
【课堂探究】
探究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在文中你听到了秋天的那些声音?
【达标练习】
一、我会连
丰收的谷粒
绽开的歌吟
暖暖的话音
辽阔的叮咛
道别的广场
二、我会填
一()叶子一()小花
一()谷粒一()秋风
一()蟋蟀一()大雁
一()汗水一()大树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自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略)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dǒu xī shuài zhèn yùn luè yín liáo kuò
抖蟋蟀振韵掠吟辽阔
【课堂探究】
秋叶蟋蟀大雁秋风
【达标练习】
一、我会连。
略
二、我会填。
片朵颗阵只群滴棵
2。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
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流水声)。
3、歌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的开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请小朋友分读六个小节。
3、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
四、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用听听,秋
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的高兴,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配乐朗诵诗)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板书设计: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道别
蟋蟀告别
大雁叮咛
田野歌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