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34首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190.91 KB
- 文档页数:40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考中,古诗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就中考中常见的40首古诗进行了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
1. 《静夜思》——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诗中使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经典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塑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知识点:-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远的境界,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文人士大夫的风采。
- 诗中使用了“白云千里几时休,只在此山中”这个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豁达和对人生的慨叹。
3. 《春晓》——孟浩然知识点:-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景象,表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 诗中使用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样的意象描写,展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生活的美好。
4. 《江南春》——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诗中使用了“春光东盛”和“绿水西流”这样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秀美和生机,以及诗人的深情厚意。
5. 《将进酒》——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酒宴和豪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诗中使用了“大醉以求其欢”和“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的豪情壮志和亦庸亦逸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中考诗词赏析知识梳理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2、“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答:点明暮春时令,包含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了凄凉感伤的气氛,衬托了离别的愁绪;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3、简析“过五溪”的表达效果。
答:“过五溪”说明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友人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二、《望岳》1、杜甫,字子美,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风沉郁顿挫,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2、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答:设问,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突出泰山雄伟高大的山势和绵延不断的气势。
3、请你发挥想象描绘“齐鲁青未了”的景色。
答: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连绵起伏,满山苍松翠柏,绿意葱茏,一望无际。
4、请简要分析“钟”和“割”字好在何处?答:“钟”聚集之意。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大自然把所有神奇秀丽的东西都聚集在这里,突出了泰山神奇秀美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割”分割之意。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山南山北的晦明变化,表现了泰山的高峻奇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运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可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
)6、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40首中考重点古诗词高效复习分主题记背难写易错字已标注六月在即,同学们要想高效复习,中考告捷,就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这里整理出40首中考重点古诗词,可以分主题高效记背哦!注:加粗字为难写易错字,需特别关注其写法。
主题1思念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语文课程标准必背34首古诗词1、夜语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思想感情: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名句赏析: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此句一改多数送别诗“哀伤”“凄凉”的悲酸情感。
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积极乐观,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劝勉朋友大丈夫不应该为分别而流泪。
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想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
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
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乡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中学古诗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诗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代表作品:《将进酒》、《登鹳雀楼》、《春夜喜雨》、《过故人庄》2. 宋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代表作品:《水调歌头》、《青玉案·元夕》、《如梦令》、《钗头凤·世情薄》3. 元曲代表曲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汤显祖代表作品:《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牡丹亭》二、古诗的韵律和格律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的韵律为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每句的韵脚呈押韵格式。
常见的五言绝句诗人:李白、王维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忽见陌上狂人来,手持绿玉杖,含笑问茶如何喝。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韵律为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每句的韵脚呈押韵格式。
常见的七言绝句诗人:杜甫、白居易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愁立马夜催人。
五月天长夜已残,江南瘦马几千。
人事秋风憔悴至,关河仓庾又和尘。
3. 绝句绝句是指每首诗只有四句,通常指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常见的绝句诗人:王之涣、岑参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四五年时,庐山瀑布五折。
赌咒酬三徙罚;澈田愁百姓。
4. 律诗律诗是根据平仄和押韵来组织诗句的一种诗体。
常见的律诗诗人:王之涣、李颀例:北客尊前塞雁行,候来欢聚空自伤。
应念谕青苔黑石,携手相看无语强。
整鬟惊鸟白如雪,黑两官成青昼凉。
三、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事物加以对比,以展现出事物的特征和情感。
例: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大醉六七君”一句,比喻酒后心情豪放。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事情赋予生命,使之具有人的行为和性格。
例:王维的《相思》中有“拟行看鲈鱼,酿酒黄河冰”一句,拟人化鲈鱼。
3. 巧合巧合是指在意义上进行巧妙的联想。
例: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采用草木的生命与人生的暂时相连的巧妙联想。
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一、摹景状物、直抒胸臆类1.《饮酒》(其五)(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心既然远离尘俗,自然觉得所处之地也远离尘世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怡然自得间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间的云气更加秀丽,飞鸟结伴飞回树林。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①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藏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②【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③【人境】喧器扰攘的尘世。
④【尔】如此,这样。
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内容:前四句写诗人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接着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悠然自得的状态;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主旨:通过描写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陶醉自然的人生态度和洁身自好、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手法: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达到了浑朴自然、物我交融的境界。
赏析点评(1)返回自然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
“车马喧”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心远”指精神上对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故“地自偏”。
(2)这两句诗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遂成千古名句。
“见”字用得精妙,它以山为主体,衬托出人的风雅。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四、奉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初中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第一册一、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6.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7.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9.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10.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中考全部重点古诗词考点重点古诗文积累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九年级语文中考34首古诗词复习一、爱情类二、雄心壮志类三、友谊送别类四、思乡类五、感慨时运类六、爱国类七、热爱自然类八、山水田园类爱情类一、关雎1.《关雎》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类。
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后人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提炼出的一个形容夫妻之爱的成语是琴瑟和鸣。
3.试分析一下《关雎》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答:诗的前四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这是“兴”的艺术手法。
同时雎鸠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4.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对他的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觉“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5.以“关雎”鸟起兴的一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写小伙子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小伙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本首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佐证。
8.本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用得最多的修辞是:对偶。
9.本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这内容的目的是什么?答:主要内容是: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目的是为了表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蒹葭1.本首诗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多侧面地写出了对意中情人的怀恋、相思之情。
2.诗中写“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既交代了时令、境况,又渲染出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思是:我心上的那个人呀,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4.文中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这些景物在诗中有何作用?景物的特点是:萧瑟、凄凉(冷寂);作用:借景抒情,表达出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5.本首诗最大的语言特点是:重章叠唱。
作用: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和渲染力。
6.本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
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7.赏析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以烘托追求心上人不得时悲凉惆怅的心情。
8.“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几句表明了什么?答:表明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
9.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答:既刻画出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又烘托了主人公的凄婉惆怅之情。
10.简析《蒹葭》的写作特色。
答:(1)重章叠句。
(2)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把实情实景与想想幻想结合在一起。
三、《无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1.2.3.“相见时难别亦难”首句重复用两个“难”,有何妙处?答:第一个“难”是相见难,第二个“难”是见后难分难舍,这两个“难”字体现了两人情深意厚。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从哪个角度描写诗人感情的?答:这两句设想对方相思之苦,对镜而愁,吟月而感。
以对方愁苦之深反衬自己相思之切,感情又深一层。
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蓬山”。
和“青鸟”应该如何理解?答:蓬山,本指仙人所居之地,诗中暗指恋人住所。
青鸟,神话中西王母的信使,这里借指爱情信使。
表达了诗人对恋人见常通音信的一种强烈渴望。
尾联以希望作结,蓬山路近,青鸟殷勤,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7.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答:颔联以春蚕、蜡炬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这里的“春蚕”和“蜡炬”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极易引发审美情绪。
“丝方尽”的“丝”,既指蚕丝,又与“思念”的“思”谐音;而“泪始干”又将蜡炬拟人化,染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
别后担心。
爱和深切思念,与开头照应。
雄心壮志类一、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观”统领全诗,也是全诗的线索。
3.诗中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用自己的话描绘实景所展现的画面。
答:大海的海水多么起伏动荡,海中的山岛高高耸立,山岛上的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飒飒吹来,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汹涌而起。
5.6.7.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赏析主旨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想象奇特,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天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
9.赏析“若”字:“若”是“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境,体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
10.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壮丽雄伟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
二.《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遗世独立的因素。
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国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执著的追求自由生活。
3.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4.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运用典故表现自己渴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得到君王的重用。
像吕尚、伊尹那样得到君王的重用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8.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答:这两句句式短小,节奏急促,运用反复,表现了诗人进退两难、极度苦闷的心情。
10.全诗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命运和人民疾苦,“三吏”“三别”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有“诗吏”之称。
(也可作为河南文化名人介绍的答案)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形象的诗7.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此句语言简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
1.从练字的角度来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分析“钟”“割”的表达效果)答:钟:聚集的意思,写出大自然把天地间神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分割的意思,写出泰山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泰山的雄伟高大。
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此句是本诗的主旨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哲理是什么?答: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四.《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一作:自缘)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1.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浮云”的寓意是什么?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3.4. 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一语双关,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及远大的抱负(或这两句充满了哲理,借登峰形象生动地抒发了敢于对现实的远大政治抱负、挫折)。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首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答:运用环境描写,借杨花零落和子规鸣叫两种景物来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
4首句中通过杨花零落和子规鸣叫两种景物来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
5表明王昌龄被贬之远的句子是:闻道龙标过五溪。
3.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来赏析最后一句。
答: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明月,想象奇特,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4.欣赏首句写景的妙处。
答: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节,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伤感悲痛之情。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