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泄漏典型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467.10 KB
- 文档页数:6
日本核污水入海伤及本国渔业 文·图/姚虹聿日本渔业联合会明确反对近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与日本全国渔业联合会会长坂本雅信举行会谈,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计划进一步作出说明,表示将出台渔业支持政策,包括设立500亿日元的基金,用于降低渔船燃油成本。
对此,坂本雅信表示,对核污水排放入海计划的反对立场不会改变。
日本政府与渔业联合会的这次“对话”,是基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此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展示的一项试验:两个水槽分别装有普通海水和经过稀释处理的核污水,各饲养数百条比目鱼。
日本共同社称,在装有核污水的水槽内,氚的浓度被调整为与计划排放入海的核污水相同的标准,即每升低于1500贝克勒尔。
东京电力公司宣称,核污水中的比目鱼生存状态正常,与生活在一般环境中的比目鱼无异。
东京电力公司表示,还会在经过处理的核污水中养殖鲍鱼和海藻,并公布这些海洋动植物体内的氚含量。
日本的这一行为和主张招致邻国的指责。
韩国媒体称,日方试图借此将向海洋中排放核污水的计划正当化。
不止邻国,日本本国渔业界也对该计划明确表示反对。
在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安全性备受质疑的情况下,日本官员特地与渔业团体负责人举行了会谈,称将努力消除核污水排放入海给当地渔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日本复兴厅表示,今后将通过向海外媒体投放宣传报道及请日本“网红”进行介绍等形式,来宣传福岛的海产品。
但是,日本渔业联合会显然并不买账,于是就有了前文所述的尴尬一幕。
福岛渔民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
福岛核泄漏事故已经让福岛渔业深受打击,一直都没有恢复元气。
当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放入海时,饱受核泄漏事故困扰的福岛渔民一片哗然。
一位名叫小野春雄的渔民对日本政府的决定十分愤怒,强烈反对将核污水排入海中。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1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福岛渔业恢复繁荣的期待,但这一愿望的实现遥遥无期。
年过古稀的小野春雄从报纸上得知,为了排放核污水入海,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核电站的内部修建了巨型排水坑。
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资源渔场研究进展魏广恩;陈新军【摘要】分析柔鱼的资源现状、种群结构、洄游和集群分布等,介绍其渔场形成、类型、分布以及影响渔场时空分布的海洋环境因子,并以柔鱼早期生活史为线索,分析了影响柔鱼资源补充量的环境因子、气候条件,并归纳了柔鱼渔场预报模型及资源评估常用模型.研究认为,今后应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对北太平洋柔鱼生活史过程的研究,了解其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范围,以及洄游路线及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大尺度范围气候变化、捕捞作业、被捕食压力等对其资源的影响,结合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理海洋学等学科,开展多学科合作,对其种群动力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9页(P114-122)【关键词】柔鱼;渔场;资源量;北太平洋【作者】魏广恩;陈新军【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4头足类被认为是3种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种类之一,尤以大洋性柔鱼类最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其产量约占世界头足类的65%左右,其中分布在北太平洋柔鱼是重要种类之一。
随着世界传统底层渔业产量普遍衰退,以及人类对海洋蛋白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头足类已成为重要的渔获对象[1]。
头足类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被誉为是世界上三大未充分利用和开发且具有很大潜力的资源之一,近四十年来,世界头足类渔业发展较快[2],在世界海洋渔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
Ⅴoss在1973年编写的《世界头足类资源》中有173种,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有70种[4]。
目前,商业性开发的头足类主要有柔鱼类(Ommastrephidae)、枪乌贼类(Loliginidae)、乌贼类(Sepiidae)和章鱼类(Octopus)。
日本核污染废水污染图解
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核污染废水一直是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图解,用于说明日本核污染废水污染的情况。
图中显示了福岛核电站周围的核污染废水排放点。
这些废水是福岛核电站冷却反应堆处理后产生的废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锶、铯等。
废水通过管道排放到海洋中。
从图中可以看到,福岛核电站位于福岛县东北部的太平洋沿岸。
核污染废水排放点位于核电站旁边的海域,距离福岛的渔村和人类居住区域较近。
然而,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附近的海水和海洋生物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图中的红点表示受污染的海洋生物,比如鱼、贝类等。
这些生物在污染的海域中生活和繁殖,进而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了食物链。
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的海洋生物可能会迁移至福岛的渔村或其他地区。
这会对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因为他们可能会摄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食物。
此外,污染的海水也可能向其他地区扩散,进一步影响周边海域的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
这个图解旨在向读者传达日本核污染废水排放的严重性和潜在风险。
然而,需注意该图只是一个示意图,可能并不能准确反
映实际的污染情况。
具体的污染情况和影响是由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数据来确定的。
北太平洋公海中心渔场海域放射性核素137Cs的生态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唐峰华;张胜茂;吴祖立;崔雪森【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4【摘要】为合理开发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并了解日本福岛核泄漏对公海渔业的影响,利用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北太平洋公海中心渔场采集的海洋生物样品,经济品种以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主,采用γ谱仪进行检测放射性核素137Cs,开展核素在渔场中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富集分析及其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2年采集海洋生物品种较多,所有样本都检测出了超出本底值的137Cs核素比活度.2011年所测核素137Cs比活度范围为0.05~6.21 Bq·kg-1,2012年比活度范围为0.02~0.46 Bq·kg-1;而2013年采集的样品较少仅有2类,比活度范围为0~0.37 Bq·kg-1.将各个营养级生物的137Cs核素质量活度进行均值化, 3年期间大型鱼类的平均值为0.49 Bq·kg-1,巴特柔鱼的平均值为0.18 Bq·kg-1,小型鱼类平均值为0.10 Bq·kg-1,随营养级上升核素质量活度整体呈倒金字塔分布.研究表明,中心渔场调查期间所测核素质量活度水平均未超过中国食品中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的限制浓度与通用水平的标准限.目前对放射性元素137Cs的风险评估显示核素含量处于相对安全限度范围内,但需保持可续性的生态监测.【总页数】8页(P680-687)【作者】唐峰华;张胜茂;吴祖立;崔雪森【作者单位】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71【相关文献】1.日本实施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刀鱼渔场开发调查 [J], 赵荣兴2.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在北太平洋公海实施秋刀鱼资源的调查和渔场开发 [J], 缪圣赐(摘译)3.西北太平洋公海渔场秋刀鱼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J], 闫鲁鑫;张弛;刘世刚;田浩;刘阳;田永军4.西北太平洋公海渔场秋刀鱼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J], 闫鲁鑫;张弛;刘世刚;田浩;刘阳;田永军5.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于2010年5~7月在北太平洋中部公海实施秋刀鱼渔场开发调查的结果 [J], 缪圣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由平顶山做人流(/)整理发布受日本核辐射传言的影响,在中俄边境小城抚远县,市场上马哈鱼堆积如山。
即使价格从往年的三四十元一斤一度跌落到三四元一斤的“白菜价”,仍无人愿意购买。
中国黑龙江畔盛产马哈鱼,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
抚远县则有“中国大马哈鱼之乡”的美称,当地人爱吃马哈鱼且把它作为特产送给外地的客人。
当地打渔工人邢国告诉记者说:“以前一到渔期,亲戚朋友们都会给我打电话,让我留几条马哈鱼给他们。
但今年我打电话给别人,都没人要,我妈还告诉我千万别吃。
”作为溯河产卵洄游鱼类,马哈鱼每年秋季来临时都会成群结队从海洋游回到江中产卵。
日本核泄漏事故后,黑龙江省抚远县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曾检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
许多居民表示,这些大马哈鱼生活的地方就是日本海,很有可能受到核泄露污染。
鱼行老板史桂华告诉记者,往年第一条马哈鱼总能卖上150元至200元每斤的高价。
“因为核辐射的传言,今年第一条马哈鱼没有人买”,她撇了撇嘴说,往年她家鱼行2/3的鱼都卖给当地人,但今年1/10都不到。
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到,9月中旬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从抚远县码头和市场上对马哈鱼连续3天取样,检测结果显示:鱼子、母鱼肉、公鱼肉、鱼鳃中均未检出I-131,Cs137两种核素。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所长扈鹏超表示,选取这两种核素对评估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有典型意义,结果显示这两种核素均低于检测设备的探测下限值。
“这表明今年洄游来的马哈鱼没有受到核辐射污染,可以食用。
”扈鹏超说。
尽管抚远当地电视台已经播报了检测合格的新闻,但当地人还是心存顾虑。
鱼贩赵春波说,“听说是由于俄罗斯、日本那边都不打马哈鱼了,我们这边才多了起来。
”抚远县水产局局长李国峰说,核辐射的传言给百姓带来了极大恐慌。
“而渔业是抚远县支柱性产业之一,今年整个渔期渔民的收入损失三至四成,对当地的渔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国峰说。
日本核污染路线
日本核污染路线是指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由核泄漏污
染形成的扩散路径。
福岛核事故是指2011年3月11日,福岛
第一核电站发生的严重核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核反应堆的熔毁和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核污染主要通过空气、水和土壤传播。
以下是福岛核事故后核污染的主要传播路线:
1. 空气传播:福岛事故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被风吹散至不同方向。
这些放射性物质经由气流传播到日本国内以及临近国家和地区。
2. 水体传播:福岛核事故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附近海洋。
由于核电站附近的冷却方法,使用了大量的海水,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质。
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海水中的溶解、悬浮或沉积态再次进入海洋,并沿着海流扩散到其他海域。
3. 土壤传播:福岛事故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粒子沉降到地表,与土壤、植被和水体发生接触。
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土壤中的径流和渗透扩散到地下水和水源中。
因此,福岛核事故的核污染路线主要包括空气、水体和土壤的传播。
这些污染广泛影响了福岛核电站周围地区以及临近和远离原发地的其他地方。
日本福岛辐射范围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福岛核电站周围区域受到了辐射污染。
根据日本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报告,福岛核事故后的辐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区域:
1. 福岛县区域:福岛核电站位于福岛县的大熊町,此地区受到最大的辐射污染。
此外,周边的富岛、双叶、浪江等地区也受到较大的辐射污染。
2. 近海区域:福岛核事故导致核污水流入太平洋,附近海域也受到了辐射污染。
福岛周边海域的渔业、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
3. 东北地区其他地区:福岛核事故后的辐射范围还覆盖了一些离福岛较远的东北地区城市,如仙台、岩手、宫城等地。
辐射范围的具体情况会因核事故后的天气、风向等因素而有所变化,政府和相关机构会根据辐射监测数据进行调整和发布相关信息。
由于福岛核事故后的辐射范围较大,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修复工作来应对此次灾难。
日本核废水排放对渔业和旅游业的影响随着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核废水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最近,日本政府宣布将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中,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
本文将探讨日本核废水排放对渔业和旅游业的影响。
一、对渔业的影响1. 损害鱼类资源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氚、镭、锶等,长期排放将导致海洋中放射性物质的积累。
这些物质对海洋生物会造成危害,如损害鱼类的繁殖能力和生长发育,导致鱼类数量减少,使渔业收益受损。
2. 影响海产品出口如果核废水排放导致海产品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那么海产品的出口将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渔民的收入。
无法确保安全的海产品将遭受国际市场的拒绝,给日本的渔业造成严重打击。
3. 减少渔业从业人员核废水排放对渔业部门造成了长期不确定性和风险,许多渔民将失去经营的信心。
这将导致渔业从业人员的减少,使得该行业的就业机会变少,进而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旅游业的影响1. 外国游客担忧增加核废水排放给人们对日本旅游的信心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游客担心海滩和海洋受到污染,进而导致来日本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减少。
对于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将导致旅游业收入的减少。
2. 旅游景点受到负面影响福岛附近的旅游景点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核废水排放引发的担忧会让游客对这些景点产生避讳心理,导致游客的流失,进而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地方经济受挫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核废水排放引发的负面影响将使得当地地区的旅游业受挫,造成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地方经济将受到严重冲击,地方政府也将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
综上所述,日本核废水排放对渔业和旅游业都将带来严重的影响。
不仅会损害海洋生态,破坏渔业资源,还会导致海产品出口受限,减少渔业从业人员。
同时,核废水排放还会使得旅游业受挫,游客数量减少,旅游景点受到负面影响,地方经济遭受损失。
生态环境学报2016, 25(10): 1684-169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核素137Cs在北太平洋典型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富集唐峰华1, 2*,张胜茂1,吴祖立1,王锦龙2,杜金洲21.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2.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摘要:为了解日本福岛核泄漏对北太平洋公海渔场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及影响状况,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北太平公海渔场采集典型生物样品,采用γ谱仪进行检测,发现所采样品均含有放射性核素137Cs。
同时运用分类和分组织器官等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显示,(1)2011年,137Cs在鲨鱼(Mustelus griseus)体内的分布最高,高达1.16 Bq∙kg-1,最低是日本海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仅为0.05 Bq∙kg-1。
2012年整体上所有海洋生物体内的137Cs质量活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137Cs最高质量活度出现在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体内,达0.04 Bq∙kg-1,最低也是日本海的太平洋褶柔鱼,仅为0.001 Bq∙kg-1。
(2)2011年中不同胴长组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的137Cs质量活度最高的是250~300 mm,达到了0.73 Bq∙kg-1。
2012年中137Cs质量活度最高的胴长组是200~250 mm,达0.034 Bq∙kg-1。
(3)从两年巴特柔鱼的不同组织部位的质量活度分布情况来看,内脏聚集的核素137Cs质量活度最高,其他3个部位(头部、躯干和鳍部)明显偏低。
(4)通过两年的营养级分析,137Cs核素质量活度初步呈倒金字塔分布。
所测得的生物体中的核素质量活度水平均未超过中国食品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的限制水平与通用水平。
【初中语文】日本核污水入海:热点事件+写作角度+人物素材+时评片段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海洋环境,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外交部汪文斌焦点事件:东京电力公司8月24日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据日本共同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
根据东电计算,用海水稀释过的核污染水将缓慢流过约1公里的隧道,约1000秒之后抵达大海。
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
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表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退役需要数十年,这个过程中还会持续产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远超30年,核污染水排海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影响。
据央视新闻微博24日报道,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介绍,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到2021年,核污染水大概已经累积了138万吨,并且每年递增。
“因为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估计现在大概有150万吨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图源央视新闻高之国表示,现在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
日本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
高之国: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