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练习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1.58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3.3 元素(练)【基础篇】1、下列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答案】B2、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
A.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B.用大量水冲洗汽车C.用淘米水浇花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答案】B【解析】节约用水有很多方式:工业生产中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生活中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尽量少使用清洁剂、洗衣剂;农业生产方面,种植耐旱需水少的作物,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不提倡漫灌、自流灌溉这些浪费水的灌溉方式。
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可以造成水的浪费。
故选B。
3、我国淡水资源紧缺,因此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A.减少饮用水B.将用过的大量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其自身的能力净化重复使用C.不仅要预防和消除对水体的污染,还要节约用水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答案】C【解析】A、减少饮用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用水量只能增长,而不能减少,故A错;B、将用过的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重复使用,虽然水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有限的,该做法是严重错误的,这样会把江河湖海都污染了,其危害极大,故B错;C、既要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又要节约用水,该做法是科学的,我们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被污染,故C正确;D、植树造林,有利于净化环境,保护水土,减少植树造林面积是错误的,故D错。
故选C。
4、近期人类解决水危机的主要方法是()A.海水淡化 B.大量开采冰川C.大量开采地下水 D.合理开发利用水,节约水,保护水【答案】D【解析】A、现在海水淡化技术还不成熟,海水淡化不能解决现在的水危机,故错误;B、大量开采冰川,会破坏生态平衡,再就是难度大,不符合实际,故错误;C、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开采会破坏地质结构,引起更大的灾难,故错误;D、目前来说,合理开发利用水,节约水,保护水,是解决水危机的根本途径,故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氦气、氖气等稀有气体属于非金属单质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化学式中各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⑤水分子、铁原子分别是保持水、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⑥由其他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⑦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①⑤⑦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⑦2.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的意义描进正确的是()①CO2②Mg2+③2Fe3+④+2Cu O⑤2O⑥O2⑦2OH-⑧2COA.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有②④B.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⑤⑧C.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的是①⑥D.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③⑦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干冰、可燃冰B.金刚石、煤C.石灰石、液氧D.水银、冰水共存物4.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中间的漏斗中液面不断下降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端口,打开活塞,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地更旺,a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A水与氨水闻气味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C硬水与软水肥皂水D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6.等质量的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和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A.1∶1B.42∶53C.55∶42D.85∶1067.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C.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C.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子种类变化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0.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B.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若葡萄糖质量为36g,则含碳的质量为14.4g二、填空题11.下列物质中: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75%的医用酒精③氯酸钾④液态氧⑤冰水混合物⑥硫粉⑦二氧化碳⑧高锰酸钾⑨澄清的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Fe2+——亚铁离子B.3O2——6个氧原子C.He——一个氦元素D.——铝原子2、下列物质组成元素不相同的是A.氧气和臭氧B.水和双氧水C.金刚石和石墨D.干冰和冰3、欲除去水中的泥沙,常用的方法是A.消毒B.过滤C.蒸馏D.吸附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把橡皮塞塞入试管D.滴加液体5、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6、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发现达芦那韦(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为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下列关于达芦那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达芦那韦是氧化物B.达芦那韦中含有一个硫元素C.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达芦那韦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7、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He ②Mg ③Mg2+④H2O2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乒乓球内分子变大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水分子中有H2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D.降温使水结成冰——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9、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实验生成两种气体的质量B.加热碳和氧化物的混合物C.用等量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向打磨后铝箔中加入稀盐酸10、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练习(附解析新)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练习(附解析新)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精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江苏扬州]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我国的“节水标志”是()A. B. C. D.[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北京十九中九年级上期中]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A.蔗糖水B.肥皂水C.食盐水D.食醋[答案]B[解析]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而软水与故选B。
3、[吉林省]生活中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的常用方法是()A.沉降B.消毒C.煮沸D.过滤[答案]C[解析]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成软水。
故选C。
4、[山东潍坊]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解析]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故A说法正确;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B说法错误;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说法正确;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故选:B。
5、[江苏南京]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答案]B[解析]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错误;B、生活中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每题只要一个选项契合题意〕1、往年夏天,西南大旱提示我们浪费每一滴水,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有关B.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真的水C. 水分子坚持水的化学性质D. 地球上可以应用的海水资源有限2.北京时间8月15日电美国阿拉斯加州塔纳加火山左近15日发作6.6级地震,给广阔灾区形成庞大的损失。
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置前方可饮用。
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A. ③①②④B. 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3、〝上善假定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以下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地球上可供应用的海水资源缺乏B.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 生活中经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D.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4、下一列操作中可以有效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静置B、煮沸C、过滤D、吸附5.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掉了珍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候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关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水是氧化物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6、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生活污水可以恣意排放B.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C.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D. 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7、以下对化学用语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 2O─表示两个氧元素B. 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C. 2N2─表示两个氮分子D. 4Fe 2+─4个铁离子8、运用含磷洗濯剂〔Na 5P 3O 10〕会惹起水域含磷量降低,形成环境污染,Na 5P 3O 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B 、+2C 、+3D 、+59、浪费用水和合理开发应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以为以下做法不对的是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 .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硬化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增加水体污染D .增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10、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的大小发作了变化 B .分子从运动形状变为运动形状C .分子之间的空隙发作了变化D .分子的质量发作了变化11、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 .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2、以下变化属于分解反响的是 〔 〕A .氢气+氧化铜 铜+水B .氧气+氢气 水C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D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13、2021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度节水举动,树立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的维护和合理运用已遭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选择题1.下列用水的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夏天用水龙头不间断冲买来的西瓜以使西瓜降温B.用喷头喷洒的方式代替直接用水管浇灌花草C.生活用水净化后养殖鱼类D.洗衣机冲洗衣服后的水用来冲洗马桶2.(徐州中考)水是重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了解水、认识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D.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变成淡水3.(2015·莆田模拟)减少木兰溪水质污染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③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④拆除溪流两岸乱搭盖的养殖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水B.空气C.氧气D.二氧化碳5.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B.液体会溢出漏斗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收器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6.(咸宁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7.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通过下列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过滤B.煮沸水C.结晶D.加入肥皂水8.点燃前不需要验纯的物质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木炭9.(2014·宜宾模拟)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A.氧化镁mgOB.氯化铝alCl3C.五氧化二磷P2O5D.一氧化碳Co10.(2014·南宁模拟)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9.0级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由于受错误舆论的影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民众争相抢购加碘食盐来防止辐射。
我国在食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3C.+5D.+711.(资阳中考)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丰富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D.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12.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13. 2011年“3·15晚会”曝光河南双汇火腿“瘦肉精”事件(“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6H19OCl3N2),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瘦肉精”由6种元素组成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C.“瘦肉精”属于氧化物D.“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4.已知元素R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ROB.RO2C.RO3D.R2O15.含相同质量铁元素的Fe2O3和Fe3O4的质量比是( )A.3∶2B.3∶1C.30∶29D.29∶42二、填空题16.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经典练习(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的意义描进正确的是()①CO2②Mg2+③2Fe3+④+2Cu O⑤2O⑥O2⑦2OH-⑧2COA.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有②④B.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⑤⑧C.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的是①⑥D.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③⑦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中间的漏斗中液面不断下降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端口,打开活塞,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地更旺,a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3.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能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C.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6: 12: 6D.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Fe B.N2C.2Mg D.O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B.一定质量的蜡烛燃烧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6.如图y轴不能表示的是①双氧水制氧气时,溶液中水的质量②电解水时,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③密闭容器内的碳燃烧时,气体的总质量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学们要时刻保持卫生。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 C2H5OH,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属于氧化物B.乙醇由 9 个原子构成C.乙醇中 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 2:5:1D.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8.三氯生(C12H7ClO2)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广泛用于制造牙膏、药皂、空气清新剂。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经典习题(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可能显正价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2.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H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1C.Na2He由Na、He两种原子直接构成D.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过滤C.读取液体体积D.添加液体4.下列符号和数字与描述不相符的是()A.一个铁离子:Fe2+B.两个汞原子:2HgC.三个氢分子:3H2D.Na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3Na CoO2 5.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6.已知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1B.+3C.+5D.-3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氧分子:2OB.三个氮原子:3NC .一个镁离子:Mg +2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2Na O8.乙基雌烯醇C 20H 32O 是禁止运动员服用的兴奋剂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基雌烯醇是混合物B .乙基雌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8gC .乙基雌烯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0:32:1D .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由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9.要使H 2O 和H 2O 2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需要H 2O 和H 2O 2的质量比是A .1:2B .2:1C .17:9D .18:17 10.KMnO 4是一种常用的制氧剂,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7 二、填空题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下列实验的是()选项实验仪器相应实验A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B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量取8mL液体并进行加热C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A.A B.B C.C D.D2.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D2不属于氧化物B.维生素D2中含有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C.维生素D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1D.一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22个氢分子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过程中,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4.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B.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水的导电性增强C.实验时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之一是:相同条件溶解度比O2的小D.实验时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之一是:产生的部分氧气被电极消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微粒B.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是单质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6.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分别将点燃的木炭伸入两个集气瓶中C鉴别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搅拌D区分双氧水和水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A.A B.B C.C D.D7.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习题(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氦气、氖气等稀有气体属于非金属单质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化学式中各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⑤水分子、铁原子分别是保持水、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⑥由其他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⑦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 .①⑤⑦B .②⑤⑥C .③④⑥D .①②⑦2.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下列实验的是( )A .AB .BC .CD .D 3.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 5·3H 2O 。
该化合物中含有N 5-等微粒,已知N 在元素周期表中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5N 的说法正确的是A .-5N 是一种单质B .1个-5N 共含有35个质子 C .-5N 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D .1个-5N 共含有35个电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等B .钠原子和钙离子是两种不同的微粒,他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不能形成原子D .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所以它们构成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5.“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Na +、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 .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6.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制得纳米纸,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又制得一种试纸,这种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自然界的水1,水的污染来自于①,②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
2、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
3、电解水中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用的是电。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的;4,氢气密度,溶于水。
可以用收集氢气,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是。
氢气点燃前必须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
氢气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5,含有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的水叫做软水。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可以用。
6、一般净水的流程为7,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用水湿润)。
二低:;。
三靠:;;。
8、溶液包括溶质和两部分。
一般溶剂是9、用氯化钠配制lOO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10、判断正误。
1)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氯化钠溶解度是36g 。
()2)40℃时,50水中溶解20g氯化钾,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20g。
)3)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9g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29g。
()4)20℃时,100g水中溶解27.6g氯化钾,溶液恰好饱和,则20℃时,KCl的溶解度为27.6。
11、溶质质量分数指与之比。
12、20℃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物质的溶解度1g—10g,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学生活动一:水资源1.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爱惜水C.我国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八十几位D.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2、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物来源和它的实例连起。
水污染物来源水污染实例A .工业污染 ①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B .农业污染 ②冶金工业的废渣C .生活污染 ③核废料投入深海中D .放射性污染 ④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学生活动二:水的净化1:2010年1月1 2日,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共造成约1 0万人遇难。
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B .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C .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 饮用前加热煮沸2: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 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 .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3,长期饮用硬水会在体内产生结石。
下列有关硬水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 使用硬水烧水易产生水垢C.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D. 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4、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Ⅰ.温泉的利用是人们开发地热的一种形式,南京汤山温泉具有悠久的文化。
(1)清澈的温泉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净化温泉水的过程中,会使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 作用。
(3)鉴别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需加入的试剂是 。
Ⅱ.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水晾晒可得到粗盐,已知某粗盐样品中除泥沙外还含有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
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1)用托盘天平称量10.2g 粗盐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则表示(填字母序号) 。
A .右盘重,砝码轻B .右盘轻,样品少C .左盘重,样品多D .左盘轻,砝码重 (2)第④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第⑤步操作的目的是 。
(4)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 。
5、氯化钠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Ⅰ.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
某同学配制100g 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 /cm 3)。
Ⅱ.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粗盐中一般含有少量泥沙、氯化钙和氯化镁。
以下是制备纯净氯化钠的实验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粗盐 精盐 称量 溶解 过量 BaCl 2溶液 过量 NaOH 溶液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BaSO 4 Mg(OH)2 CaCO 3 BaCO 3沉淀 滤液 足量盐酸 蒸发 ① ② ⑥⑤(1)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2)加入的试剂A 是 ,沉淀的主要成分为 ;(3)写出Na 2CO 3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加入试剂B 的目的是 。
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⑤加过量BaCl 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 .②④⑤①③B .⑤④②③①C .⑤②④③①D .②⑤④①③7、现有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步骤为:①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 g②量取:分别用 量取所需的6%的氯化钠溶液与水。
倒入 中。
③搅拌混匀:用 搅拌混匀。
④装瓶,装入 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8、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 若用100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 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 g .②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③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学生活动三:水的组成1:小兰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B .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C .产生氧气、氢气的质量比为2:1D .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活动四: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混合物1: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天然气、水、液体空气B. 氢气、海水、烧碱C. 纯碱、矿泉水、食盐D. 汞蒸气、干冰、生理盐水2: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 粗盐样品 滤液 泥沙滤液 NaCl 固体 沉淀蒸馏水 操作Ι 过滤 过量试剂A 、过量Na 2CO 3溶液试剂B操作Ⅱ3、现有下列物质:①甲烷②氧气③石灰水④碳酸氢钠溶液⑤一氧化碳⑥二氧化碳⑦乙醇(1).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2).属于单质的是;(3).属于氧化物的是。
(4)属于有机物的是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C.甲烷、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学生活动四:水与溶液、溶解度1、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 B.食盐水 C.牛奶 D.豆浆2、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15 g甲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浓硫酸D.硝酸铵4、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A.浓盐酸B.氯化钾溶液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5、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
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6、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正确的是()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①②中没有固体存在C.③④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7、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甲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 30 40 50 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实验过程中,B 、C 、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8、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
说法错误的是()A .t 1℃时,三种物质中乙的溶解度最大B .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C .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 2℃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t 1℃时,将等质量甲、丙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9、右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 2℃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再分别加入100 g 水,并充分搅拌,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①中加入的是乙物质B .t 2℃时,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 .降温到t 1℃,烧杯②中有固体析出,且固体质量与烧杯①中固体质量相等。
D .升高温度可使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学生活动五:水与离子(复分解反应)1.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 .Na +、K +、CO 32-B .Cl -、Fe 3+、OH -C .Ba 2+、SO 42-、NO 3-D .Cu 2+、SO 42-、H +2、下面是某学生对有关图表资料的应用,其中错误的是 ( )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C.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饱和溶液中获得某些晶体的方法D.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判断原子内部结构3、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