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备评估成新率的确定方法(doc 11页)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2
浅议资产评估成本法中的成新率利用成本法估测资产的价值时人们通常会想到可以通过实质相同的两条途径进行评估,最终得到资产的评估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即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任何一个:公式一: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率=重置成本×(1-成新率)评估价值=重置成本-重置成本×(1-成新率)-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重置成本×成新率-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公式二:评估价值=重置成本×成新率同一项资产通过上述两个公式评估应该得到的评估结果是相当的,但是如果公式一中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不全为零时,结果则不等。
因此可以得出上述二公式中用到的成新率的实质不同,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用同一个词表示存在明显差异的两种含义呢?笔者从成新率的概念自身、估测方法提出几点改进见解。
一、“成新率”在自身上的改进成新率在两公式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肯定的。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不同公式中的“成新率”前加上相应的修饰成分以示区别。
公式一中将“成新率”用“实体性成新率”、“有形损耗率”或“物理性成新率”来替代。
用“实体性成新率”和“有形损耗率”一方面是考虑和实体性贬值率对应,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让人们自然想到实体性贬值是和资产的使用及自然力作用造成的外观损耗有关,有利于评估人员把握评估的方向。
用“物理性成新率”主要是考虑实体性贬值是由被评估资产的使用以及自然力作用造成的外观损耗属于物理变化。
公式二中的“成新率”是综合考虑了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将此处的“成新率”用“综合成新率”来替代,这样一方面避免评估时由于概念不清造成评估范围把握不准确,致使评估结果不准确,因此造成评估失去本来的公正性原则;另一方面是考虑估测两个成新率所采用的相同的方法时从范围上容易把握,这可以在估测方法(观察法和使用年限法)论述时体现出来。
i.被评估设备的年运营成本与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设备的年运营成本比较。
ii.计算两者设备的运营成本差异,确定净超额运营成本。
净超额运营成本是超额运营成本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iii.估计被评估设备的剩余寿命。
iv.以适当的折现率将评估设备在剩余寿命内每年的超额运营成本折现,这些折现值之和就是被评估设备功能性损耗(贬值)。
其计算公式为
被评估设备功能性贬值=(被评估设备年净超额运营成本折现系数)
③经济性贬值。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设备贬值称为经济性贬值。
计算经济性贬值时,主要是根据由于产品销售困难而开工不足或停止生产,形成资产的闲置,价值得不到实现等因素,确定其贬值额。
评估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确定。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竞争增加、通货膨胀、原材料供应变化、利率提高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等等。
当设备使用基本正常时一般不计算经济性贬值。
根据式(1-3),这里主要讨论如何确定重置成本及成新率。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计算关系1. 引言1.1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定义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是企业资产管理中重要的指标,对于评估设备价值和管理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成新率指的是设备的新旧程度,是一个衡量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折旧率则是设备价值随时间逐渐减少的速度,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价值减少的速度。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定义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了解设备的价值变化和管理资产的效率。
设备成新率可以通过设备的原始价值和当前价值的比较来计算,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示。
折旧率则是设备每年价值减少的百分比,可以通过设备原始价值减去残值后再除以设备的使用寿命来计算。
设备成新率和折旧率的定义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至关重要,它们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和资产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资产管理成本。
了解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定义对企业资产管理非常重要。
1.2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重要性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是衡量设备价值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财务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备成新率指的是设备的使用年限与完好状态的比例,是评估设备价值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而折旧率则是设备价值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是资产减值的表现之一。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正确计算和管理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评估资产价值和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变化趋势,企业可以及时调整设备更新与维护的计划,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还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直接影响。
保持设备成新率较高、折旧率适度的企业能够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确理解和计算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设备成新率与折旧率的管理,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价值创造。
评估方法:根据本次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具体相关条件,采用成本法确定委估对象评估价值。
本次委估资产为机器设备及构筑物。
集体评估方法如下:(一)机器设备本次评估涉及的机器设备分为无需拆卸、需拆卸搬迁及不可搬迁的设备。
无需拆卸的设备是指无需拆卸可直接搬迁的设备。
需拆卸搬迁的设备是指拆卸后重新安装能够继续使用的设备。
不可搬迁的设备是指拆除后设备报废无利用价值或拆除、清理费用大于拆除、清理后的设备价值的设备。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无需拆卸搬迁设备无需拆卸搬迁的设备以设备的现行购置价为基数计算拆迁补偿价值,拆迁补偿价值包括运杂费及企业管理费。
计算公式为:无需拆卸设备的补偿价值=设备现行购置价×(运杂费率+企业管理费率)设备现行购置价以电话询价或网上报价获得,对没有提供发票或规格型号的设备,参考业主提报的账面价值,根据同类设备合理价格区间范围内确定。
运杂费及企业管理费率根据《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考手册》确定。
2.需要拆卸搬迁设备需拆卸搬迁的设备以设备的现行购置价为基数计算拆迁补偿价值,拆迁补偿价值包括拆卸费、拆迁损失、运杂费、安装调试费及企业管理费。
计算公式为:需拆卸搬迁设备的补偿价值=设备现行购置价×(拆卸费率+拆卸损失率+运杂费率+安装调试费率+企业管理费率)设备现行购置价以电话询价或网上报价获得,对没有提供发票或规格型号的设备,参考业主提报的账面价值,根据同类设备合理价格区间范围内确定。
相关费率根据《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考手册》等确定。
3.不可搬迁的设备不可搬迁的设备主要为室外电力电缆,本次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以机器设备的重置全值乘以综合成新率减去残值后确定补偿价值。
不可搬迁设备的补偿价值=重置全值×(综合成新率-残值率),相关说明如下:(1)重置价值=设备现行购置价+运杂费+安装调试费+资金成本其中:设备现行购置价以电话询价或网上报价获得,对没有提供发票或规格型号的设备,参考业主提报的账面价值,根据同类设备合理价格区间范围内确定。
1、常见评估计算方法分析对报废设备的评估,常见的有两种评估计算方法,一是以账面原值作为评估原值,将残值率3%~5%,填入成新率栏,相乘后得出评估净值。
二是以变现价值作为评估原值和评估净值,成新率栏空格。
实践证明,第一种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但此法不够科学,得出的评估值不够准确。
因为设备类资产门类多、种类杂、千差万别,用3%~5%的残值率,无法涵盖各类报废设备的变现价值。
譬如:有些设备,特别是小型精密设备,如仪器、仪表及科技含量高的设备等,其账面原值相对较高,报废后,一般只存在少量的废金属价值,其残值率远低于3%。
相反,有些大型设备原值不高,但其实体含废金属量较高,如锅炉、吊车及其它机械类设备,其残值率常常高于5%。
特别是随着P P I指数的升降,及废金属市场收购价格的涨跌,按固定的残值率评估更显偏陂。
而第二种方法符合《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第60条“对于因实体性磨损和功能性耗损而确实不能使用或国家法令强制报废的设备,应按清理变卖后的净收益额确定评估值”的规定,体现了变现价值与续用价值的区别,抓住了计算方法的要领。
2、评估方法及价值类型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的精神,评估对象为待报废或已报废设备,其评估方法可采用市场法,其价值类型可为变现价值或残余价值类型。
也就是说,报废设备评估值,是以拆零变现价值为假设前提,按可拆零变现材料的现行市场价计算出被估对象清理变现后的净收益额。
3、评估计算方法按可拆零变现材料现行市场价评估计算被估对象清理变卖后的净收益额,具体计算方法,可分为基本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3.1基本计算法一般情况下,报废设备按可拆零变现材料重量单价,乘于其重量,减去清理费用来计算评估值。
计算公式为:评估值=∑(可拆零变现材料收购单价×可拆零变现材料重量)×(1-清理费用率)可拆零变现材料收购单价(A):是指评估基准日废品站实际发生的可拆零变现材料收购价。
机器设备的价值评估分析班级10专升本(1)班学号:2010020118 姓名:顾文静摘要:资产评估是一项动态化、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活动,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资产评估作为社会性和公正性活动,在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新兴的不可缺少的行业。
资产评估的对象,是指被评估的资产,即资产评估的客体。
关键词:价值;价值评估;机器设备; 资产评估的对象;评估的特定目的(经济行为);评估方法;国家标准;资产功能及其状态;一、什么是机器设备机器设备是指由金属或其他材料组成,由若干零部件装配起来,在一种或几种动力驱动下,能够完成生产、加工、运行等功能或效用的装置。
二、机器设备的分类1.按其在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可以分为:(1)生产工艺类设备. 它直接改变产品原材料的物理状况或化学性能,使其成为半成品或产成品。
(2)辅助生产设备. 是保证生产工艺设备完成生产任务的二线设备。
(3)服务设备。
例如通讯设备、计算机、测试用仪器、仪表等。
2。
按机器设备技术性特点分类,可以分为:(1)通用机器设备。
(如P46页)(2)专用机器设备。
专用设备的行业特点很强,工程技术要求又有较大差异机器设备,在企业机器设备类中占的比重较大,对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有很大影响(3)非标准设备。
各种各样的非国家定型设备,一般是根据企业需要自制或委托加工制造的.3。
按照机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分类,可以分为:(1)自动化设备。
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2)半自动化设备。
例如,半自动锻锺。
(3)其他设备.例如,手动吊车。
4。
按其价值高低分类,可以分为:(1)A类设备。
(2)B类设备。
(3)C类设备.5.按使用状况分类,可以分为:(1)在用设备。
(2)封存设备. (3)库存设备.不同分类对资产评估选择何种方法,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如何提供评估报告和附表等,都具有较大影响。
论设备评估成新率的确定方法引言设备评估成新率是指衡量设备的新旧程度的一种指标。
在许多领域中,设备评估成新率的确定方法对于维护设备的性能和准确估计设备的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确定设备评估成新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设备的使用年限、技术更新、维修记录等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方法来确定设备评估成新率。
方法一:设备使用年限设备的使用年限是确定设备评估成新率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常情况下,设备的使用年限越短,评估成新率越高。
这是因为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性能可能会逐渐下降,同时技术也可能会更新,导致设备的价值降低。
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制定不同的成新率标准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设备的新旧程度。
然而,仅仅依靠设备的使用年限来确定设备评估成新率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类型的设备在相同使用年限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磨损程度,因此不能仅仅依靠使用年限来精确确定设备的成新率。
其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的使用年限可能不是唯一的判断因素,还需要考虑其它因素如维修记录、技术更新等。
方法二:维修记录和保养情况维修记录和设备的保养情况也是确定设备评估成新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备的维修记录可以反映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情况以及对设备的维护工作。
频繁的维修记录可能说明设备存在一些隐患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到了不当操作。
相反,长时间没有维修记录可以说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比较稳定,其评估成新率可能比较高。
此外,设备的保养情况也对设备评估成新率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设备能够定期进行保养,并且保养工作得当,则设备的评估成新率可能更高。
因此,对设备维修记录和保养情况的全面了解是确定设备评估成新率的重要依据之一。
方法三:技术更新和市场趋势技术更新是现代设备评估成新率确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旧的设备可能面临着淘汰和取代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设备的使用年限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其评估成新率可能会较低。
因此,了解技术更新和市场趋势对设备评估成新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机器设备评估方法主要为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三种。
下面我们对其原理、适用范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简单分析。
一、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根据目前公开市场上与被评估对象相似的或可比的参照物的价格来确定被评估对象的价格。
如果参照物与被评估对象是不完全相同,则需要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对价值的影响作出调整。
影响机器设备市场价值的主要是比较因素。
比较因素是一个指标体系,它要能够全面反映影响价值的因素。
不全面的或仅使用个别指标所作出的价值评估是不准确的。
一般来说,设备的比较因素可分为四大类,即个别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
市场比较法评估机器设备,要求有一个有效、公平的市场。
有效是指市场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评估参照物在市场上的交易是活跃的。
而公平是指市场应该具备公平交易的所有条件,买卖双方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在谨慎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并且假定这价格不受不适当刺激的影响。
市场比较法适用于市场发育较完善的地区,当存在有同类设备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或有较多的交易实例,是获取资产价值较为简捷的方法。
但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在逐步健全的进程中,二手设备市场交易品种单调、频率不高,交易信息不透明,可采用案例贫乏,这限制了市场比较法在现实资产评估中的广泛运用。
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时,应注意评估的是机器设备的成交价,而不是一台持续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完全重置成本,得出成交价后应加计运输费、安装调试费、设备基础费,安装调试时间较长的还应加计管理费用、资金成本等。
一般用现金结算时,成交价会低,设备中哪一方运输也会影响价格。
运用市场法评估不存在成新率、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问题。
二、收益法机器设备的价值评估也可以使用收益法,即对机器设备未来产生的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作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基本公式如下:P=∑ R I / r I式中: P——评估值R I——在第 i 年的净收益r I ——第 i 年的折现率或:P=∑ F I/r I式中: F I ——在第 i 年的净现金流量r I ——第 i 年的折现率使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是: 1 、要能够确定和量化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净利润或净现 金流量; 2、能够确定资产合理的折现率。
论设备评估成新率的确定方法(doc 11页)浅析设备评估成新率之确定方法张盛林前几年,有关“资产评估中固定资产升值率过高”的问题,曾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造成评估升值率过高的原因,除了物价上涨引起重置价格升高等原因外,本人认为主要的问题是“成新率”的原因。
因为根据“评估值=重置全价×成新率”的计算式,如果重置全价基本正确合理的话,成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评估值的高低。
在资产评估中,一直沿用至今的成新率的计算方法,一般均以平均年限法成新率为基础成新率。
本人经多年实践并结合实际经验,总觉得此方法甚为不妥。
特别是资产评估行业兴起至今已有十余年,其间,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形成,原有的评估方法一则不合理,再则也过于简单化。
就设备而言,因仅以平均年限法成新率为依据计算所得的评估值往往背离市场价值规律,故难以被市场接受。
一、理由1、平均年限法成新率实际上即相当于财务上的直线折旧法,是假设设备各年的损耗值(折旧额)是相等的。
以此方法作为设备评估的成新率肯定不妥。
因为任何设备的使用都是一个从新到旧直至报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延续,设备的各种损耗必定越来越大,而这种损耗决不是按年、月计算的平均值。
仅就设备的有形损耗来说,其启用的首年及之后各年之损耗的价值内涵是不一样的,其使用的第一年时该设备各方面的性能都处于最佳的状态,之后,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其有形损耗逐年加大,设备的剩余价值会越来越小,因此,设备的各年损耗值应呈递减趋势,即第一年最大,以后各年的实际损耗价值都相应较前一年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假若某台设备的经济耐用年限为10年,如按常规算该设备在使用了5年时的年限法成新率为50%,而事实上该设备在其前5年时的外观新、损耗小、性能好,设备的效用高;而其后5年时因外观较旧、损耗加大、性能下降,必然会导致设备效用降低以及维修成本增加,故二者的价值是截然不同的。
但在采用“平均年限法”成新率情况下,该设备前、后各5年的价值却是一样的,显而易见该评估值肯定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2、在过去那种商品匮乏时代的“紧俏商品”,在使用了若干年后,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转让,有时甚至能以原价转让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复存在。
况且现在可以说所有商品基本均是供过于求,整个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买方的选择余地大且挑剔,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商品的价格也能下浮,何况二手货(在用设备)。
3、设备评估除了考虑其有形损耗外,还必须考虑其无形损耗。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商品的供求变化等影响,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是十分明显的,必须加以考虑。
如一台同样型号设备的重置价比若干年前购置的帐面原值高出许多,这中间除了价格上升的因素外,其中可能也包含了材料改变、工艺先进、电气控制系统优化等技术含量提高等而增加的成本。
而目前采用的“评估值=重置全价×成新率”算式,无法体现被评估设备的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
4、无形损耗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往往容易被疏忽,即使考虑到无形损耗也往往由于相关数据收集较难或数据不确切,而难以准确计量,容易造成评估值失实。
5、“评估值=重置全价×成新率”这一计算式过于简单,特别是成新率仅以平均年限法成新率计算的话更不符合实际。
因为同一时间购入的一批设备在使用了若干年后,由于设备的使用强度、损耗程度以及保养状况等情况不同,其实际状况肯定不一样,有些甚至差别很大,而如按平均年限法计算的话,其成新率都一样,于情不合,于理不通,致使资产评估价值与实际不符。
6、原评估规范规定的“在用设备的成新率不得低于15%”也不尽合理。
如一台金切设备,其经济耐用年限为18年,如果使用了15年以上,甚至20年、30年,其成新率都为15%,而实际上设备的状况大不一样,有些设备因使用频率不高、或保养较好、或已经整修等原因,不仅是“尚可使用”,甚至状态还较好;而有些设备已根本不能使用或因“成本大于收益”而闲置的设备,只是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而已,这些设备如都以15%成新率计算评估值,难以被市场接受。
这一规定在以前也许是可行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规定显然背离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
所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从宏观上来控制,评估的原则是客观、公正,只要不故意低评资产,实事求是地反映资产在现实状态下的市场公允价值是合理的,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二、新的评估思路通常一贯采用的评估公式为评估值=重置全价×成新率其中: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尚可使用年限=经济耐用年限-已使用年限事实上由于设备的帐面已使用年限并不一定能真正反映设备的实际损耗程度,而“尚可使用年限”更具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因此,由此而得的“尚可使用年限”缺乏充分依据而难以令人信服。
新的思路是在评估中淡化“尚可使用年限”,因为资产评估本身就是指资产在某个时点的市场公允价值,所注重的是设备的现时状况,即设备的实际损耗率(包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并据以确定设备的成新率,以此估算其与全新设备相比的价值。
没有必要去确定也难以确定其之后尚可使用多少年,因其以后怎么用怎么保养都无从得知,这对评估来说没有意义。
有如对人体进行体格检查,只是通过对某人目前身体的健康状况检查,从而根据各项化验指标和检查结果与正常指标值对比作出其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评估一样,而不必去判定且难以判定其尚能生存多少年一样。
三、新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上述诸项因素,本人认为应该考虑一个比较合理的、能够量化的、且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新率计算方法,经反复试算,发现采用相当于余额折旧法的概念来估算被评估设备的基础成新率较为适宜,即:成新率P =(1-d)n综合成新率=(1-d)n k1×k2×k3×k4其中:式中d=首年损耗率n=实际已使用年限=帐面已使用年限×设备利用率N=设备耐用年限1/N=设备平均年损耗率(相当于残值率)k1=设备原始制造质量k2=维护保养情况k3=设备运行状态k4=环境状况运用此式的关键是将帐面反映的已使用年限通过设备实际利用率进行修整,调正为实际已使用年限,以此作为计算成新率的根据P=(1-d)n,然后再根据四项因素进行系数修正,计算出综合成新率。
这样计算所得的各年损耗率为首年最大,以后各年均相应小于前一年,一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设备的有形损耗的实际情况,再则,可以理解为其中包含了设备的部分无形损耗。
四、关于车辆评估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民用车辆的普及,使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总体来说已是供过于求。
就车辆而言,特别是轿车,其既是作为代步的工具,又近乎于奢侈品,属于一项特殊消费品,故二手车市场也随着蓬勃兴起,整个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于买方的选择余地大且较挑剔,市场竞争激烈,新车的价格已日趋下降,二手车的价格必然走低。
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成新率的计算方法,导致了车辆的评估值偏高,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价值,往往因此受到客户的质疑,致其评估值难以被市场接受。
尽管采用技术成新率调整,但一则因大多数评估人员还是难以掌握尺度,再则有时也确实难以依靠技术成新率将评估值调整到较为合理的价值,导致经常会有客户对车辆的评估值表示异议。
由于在评估中原本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国经贸[1997]456号文和[2000]1202号文的规定,按“9座以下客车的规定使用年限为15年;9座以上客车的规定使用年限为10年;客车的规定行驶里程为50万公里;”为依据,分别计算出二项理论成新率。
另外根据对车辆的技术测定得出一个所谓的技术成新率,再采用三、三、四加权计算;或以理论成新率为四、技术成新率为六,再加权计算综合成新率的办法。
但经对《二手车评估结论书》分析,其采用的标准基本上是:“小客车(轿车)的使用年限以10年计,7座以上客车的使用年限以8年计,大客车的使用年限以6年计”,另外再辅以“缺陷影响成新率”和“维护成新率”二项调整,计算综合成新率。
由于车辆路码表常有损坏或更换,显示的行驶里程数往往不准确,一般不直接作为评定内容。
故二者差距甚大。
问题是从评估规范来说,成新率必须通过计算过程取得,如果仍然按照“国经贸[1997]456号文和[2000]1202号文”规定的车辆使用年限计成新率,则评估值偏高;如果采用二手车评估的相关标准计年限成新率,又显然缺少依据。
但就上述二种方法而言,其实质都没有脱离一贯的评估思路,因其均是采用平均年限法来计其基础成新率,即:基础成新率=(规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规定使用年限另据向二手车市场了解,由于受市政府关于“对99年以前出厂、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车辆一律强制报废的决定”的影响,去年以来二手车市场的价格持续走低。
就车辆而言,特别是轿车,其既是作为代步的工具,又近乎于奢侈品,属于一项特殊消费品,所谓“鞋子落地一半价”,一经购入的新车如欲转让,即成为“二手车”,尽管使用时间很短,其折扣却更低,如一辆使用一年左右的轿车在二手车市场的估价成新率一般不会高于80%。
本人曾以20辆车的《二手车评估结论书》作为样本,经试算验证后对照,觉得只有采用“余额折旧法”的概念来估算车辆的成新率才显得更为合理。
该方法可以在“按照‘国经贸[1997]456号文和[2000]1202号文’规定的车辆使用年限”的前提下,采用“余额折旧”的方法来计算车辆的成新率。
从而得到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估值。
作为一种数学模式,不管采用“直线折旧法”还是“余额折旧法”,如用于财务计提折旧都无可非议,但用于评估过程中确定车辆的成新率,该二种方法之间有很大差异。
下面不妨对该二种方法作个详细比较,以便能直观的进行分析和说明,以判优劣。
采用“直线折旧法”以及“余额折旧法”之各时段成新率及损耗率比较表规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直线折旧法余额折旧法成新率%各期损耗率15 1 14 93.33 6.67 83.5 16.5 15 2 13 86.67 6.66 69.7 13.815 3 12 80.0 6.67 58.2 11.5 15 4 11 73.33 6.67 48.6 9.6 15 5 10 66.67 6.66 40.6 8.0 15 6 9 60.0 6.67 33.9 6.7 15 7 8 53.33 6.67 28.3 5.6 15 8 7 46.67 6.66 23.6 4.7 15 9 6 40.0 6.67 19.7 3.9 15 10 5 33.33 6.67 16.5 3.2 15 11 4 26.67 6.66 13.8 2.7 15 12 3 20.0 6.67 11.5 2.3 15 13 2 13.33 6.67 9.6 1.9 15 14 1 6.67 6.66 8 1.6 10 1 9 90.0 10.0 79.4 20.6 10 2 8 80.0 10.0 63 16.4 10 3 7 70.0 10.0 50 13.0 10 4 6 60.0 10.0 39.7 10.3 10 5 5 50.0 10.0 31.6 8.1 10 6 4 40.0 10.0 25 6.6 10 7 3 30.0 10.0 19.9 5.1 10 8 2 20.0 10.0 15.8 4.1 10 9 1 10.0 10.0 12.5 3.3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因“直线折旧法”计算的是平均年限成新率,其各年损耗率相等,至第15年时尚为6.67%,明显与设备实际情况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