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0
盈亏平衡的四种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状态。
在实际的经营环境中,了解盈亏平衡点有助于企业判断生产销售的可
行性和决策风险。
以下是四种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公式:
1.成本法公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价格-单位成本)
这个公式针对的是企业仅有一款产品且销售价格与成本是不变的
情况,通过计算单位成本和固定成本得出盈亏平衡点。
2.贡献利润法公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可变成本÷销
售额))
这个公式主要是针对有多个产品和销售价格和成本存在差异性的
情况,通过计算各个产品的单位贡献利润和固定成本得出盈亏平衡点。
3.利润率法公式: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1-总利润率)
这个公式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风险,通过
计算企业总利润率和总固定成本来得出盈亏平衡点。
此时反映的是企
业是否在整个经营生产环节中实现盈亏平衡。
4.销售量公式: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贡献利润
这个公式是一种比较简单且直观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出单位产
品的贡献利润和总固定成本来得出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
总之,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恰当的计算公式对盈亏平衡点的计算非常重要。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持经营平衡和稳定性。
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成本法,也被称为实力评估法,是一种会计估值方法,用于确定企业或投资项目的实际价值。
该方法基于企业或项目资产的成本估值,而非市场价格。
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主要包括资产成本和资本回报率。
1.资产成本计算公式:资产成本=资产购买价值+相关直接支出-相关抵现或减值资产购买价值是指购买资产时支付的金额。
相关直接支出是指为了将资产准备好使用而发生的费用,如运输费、安置和安装费等。
相关抵现或减值是指资产与过去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预期损失相关联的减值、退货或其他抵扣。
2.资本回报率计算公式:资本回报率=(资本回报-持有成本)/持有成本资本回报是指资产产生的净利润。
持有成本是指购买资产和维持资产所花费的费用,如利息、保险、折旧和维修等。
资本回报率衡量了投资的盈利能力和效益水平。
在实际应用成本法时,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充计算公式:3.折旧计算公式:折旧=(资产购买价值-预计残值)/使用寿命折旧是指资产的价值损耗,包括由于时间和使用导致的价值减少。
资产购买价值是指购买资产时支付的金额。
预计残值是指资产在结束使用寿命后的估计价值。
使用寿命是指资产预计能够提供经济效益的时间。
4.摊销计算公式:摊销=(资产购买价值-预计残值)/使用寿命摊销是指对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进行的价值分摊。
资产购买价值、预计残值和使用寿命的定义与折旧相同。
以上是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用于估算资产成本和资本回报率。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或投资者根据资产的实际成本估值,以及计算投资回报率,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评估。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计算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企业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方式。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所有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成本都计入其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成本高、产品种类少、生产规模大的企业。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其中,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分摊。
举个例子,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1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00元,间接材料费用为200元,间接人工费用为300元,制造费用分摊为100元,那么该批产品的完全成本为:
1000元+ 500元+ 200元+ 300元+ 100元= 2100元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而不计算间接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成本低、产品种类多、生产规模小的企业。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举个例子,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1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00元,那么该批产品的变动成本为:
1000元+ 500元= 1500元
总的来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是企业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营策略来决定。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x 成新率二、重置成本的估算: 1重置核算法:(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x 成本分配率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x100%(2)单位价格法: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 间接成本=直接成本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2. 物价指数法: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或: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1+物价变动指数)3. 功能价值法: 重置成本参照物参照物年产量被评估资产年产量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X⎪⎭⎫ ⎝⎛=参照物资产的产量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统计分析法:K=R ’/R K---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R ’-----某类抽样资产的重置成本 R----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1.观察法(成新率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x (1-实体性成新率)2.公式计算法: 使用年限实际已总使用年限预计残值重置成本体性贬值资产的实⨯-= 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三、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 ∑=⎪⎪⎭⎫ ⎝⎛⨯=n t 1系数折现净超额运营年本被评估资产年功能性贬值额被评估资产 (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1001⨯⎥⎥⎦⎤⎢⎢⎣⎡⎪⎪⎭⎫ ⎝⎛-=x 生产能力资产原设计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预计可被贬值率经济性 ()n r A P ,,1⨯⎪⎪⎭⎫ ⎝⎛-⨯=税率所得益损失额资产年收贬值额经济性: 五、成新率及其估算1. 使用年限法: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2. 修复费用法: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六、收益法: 1.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情况: 评估值=()()∑=+++=n t tt t r A r R P 111 R i---未来第i 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期有限时, R i-中还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额。
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利润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计算成本,以便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本情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之一——全成本法。
全成本法是指将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都分配到产品上。
其计算公式如下: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制造成本。
其次,我们介绍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只将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上,固定成本则在期间成本中体现。
其计算公式如下:变动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在这种方法下,只有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才会被计入,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另外,我们还有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生产的标准成本来核算实际成本,通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控制。
其计算公式如下: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通过计算成本差异,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我们介绍一种特殊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作业或订单来核算成本,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
其计算公式如下:作业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不同作业或订单的实际成本情况,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总之,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经营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进行成本核算,以便更好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情况,提高经营效益。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x 成新率二、重置成本的估算: 1重置核算法:(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x 成本分配率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x100%(2)单位价格法: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 间接成本=直接成本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2. 物价指数法: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 或: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1+物价变动指数)3. 功能价值法: 重置成本参照物参照物年产量被评估资产年产量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X ⎪⎭⎫ ⎝⎛=参照物资产的产量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统计分析法:K=R ’/R K---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R ’-----某类抽样资产的重置成本 R----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1.观察法(成新率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x (1-实体性成新率)2.公式计算法: 使用年限实际已总使用年限预计残值重置成本体性贬值资产的实⨯-= 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100⨯=定利用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资产利用率 三、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 ∑=⎪⎪⎭⎫ ⎝⎛⨯=n t 1系数折现净超额运营年本被评估资产年功能性贬值额被评估资产 (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1001⨯⎥⎥⎦⎤⎢⎢⎣⎡⎪⎪⎭⎫ ⎝⎛-=x 生产能力资产原设计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预计可被贬值率经济性 ()n r A P ,,1⨯⎪⎪⎭⎫ ⎝⎛-⨯=税率所得益损失额资产年收贬值额经济性: 五、成新率及其估算1. 使用年限法: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2. 修复费用法: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六、收益法: 1.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情况: 评估值=()()∑=+++=n t tt t r A r R P 111R i---未来第i 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期有限时, R i-中还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额。
= ⎪⎛ 被评估资产年 = ∑ ⎪⎭⎛ 资产预计可被 = ⎢1- 资产原设计⎫ ⎤ ⎪⎪ ⎥ ⨯100% 生产能力 ⎭ ⎥ ⨯ 1- ⎪ ⨯ (P A , r , n ): ⎣⎭ = ∑R t A(1 + r ) (1 + r )t+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 x 成新率 二、重置成本的估算: 1 重置核算法: (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 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 x 成本分配率 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 x100% (2)单位价格法: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 间接成本=直接成本 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 2. 物价指数法: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 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 或: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 x (1+物价变动指数)3. 功能价值法:被评估资产 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年产量 参照物年产量 ⨯参照物重置成本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 ⎛ 被评估资产的产量 ⎫⎝ 参照物资产的产量 ⎭X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统计分析法:K=R’/R K ---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R’-----某类抽样资产的重置成本R ----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1.观察法(成新率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 x (1-实体性成新率)2.公式计算法:资产的实 体性贬值 = 重置成本 - 预计残值 总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 =三、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定利用⨯100%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被评估资产 功能性贬值额 n t =1 ⎝净超额运营年本 ⨯ 折现⎫系数⎪(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经济性 贬值率 ⎡ ⎢ ⎝利用的生产能力 x ⎦ 经济性 贬值额 = 资产年收 ⎛ 益损失额 ⎝ 所得⎫ 税率⎪五、成新率及其估算1. 使用年限法: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2. 修复费用法: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六、收益法: 1.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情况:评估值=P nt =1tP=∑A∑R t+(1+r)(1+r)tR i---未来第i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期有限时,R i-中还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额。
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资产成本的方法,它将直接和间接成本分摊到个体资产上。
以下将详细介绍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成本,而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成本。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它们。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明确地与资产的获取、制造或生产过程相关联。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直接成本可能包括购买汽车的成本、运输费用和安装附件的费用等。
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成本。
这些成本不能明确地与特定资产的获取、制造或生产过程相关联,而是与整个企业的运营或多个资产的使用有关。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间接成本可能包括工厂的折旧费用、工资费用、运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在计算成本时,需要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加在一起。
这样可以将全面的成本分配到特定资产上,使得各种成本能够充分反映在资产的价值中。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准确地计算资产成本,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摊基础:在将间接成本分摊到特定资产上时,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摊基础。
分摊基础是指通过其中一种方法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摊到各个资产上的依据。
常见的分摊基础包括产量、销售额、使用时间和面积等。
2.分摊率:分摊率是指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特定资产上的比率。
可以根据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分摊率。
例如,如果间接成本是直接成本的一定百分比,那么可以将这个百分比作为分摊率。
3.报表编制:总结起来,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成本,而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分摊基础、分摊率和报表编制等因素。
这些因素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并管理资产成本。
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x 成新率二、重置成本的估算:1重置核算法:(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x 成本分配率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x100% (2)单位价格法: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间接成本=直接成本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2. 物价指数法: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或: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1+物价变动指数)3. 功能价值法:重置成本参照物参照物年产量被评估资产年产量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参照物资产的产量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统计分析法:K=R ’/R K---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R ’-----某类抽样资产的重置成本R----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1.观察法(成新率法):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x (1-实体性成新率)2.公式计算法:使用年限实际已总使用年限预计残值重置成本体性贬值资产的实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100定利用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资产利用率三、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n t 1系数折现净超额运营年本被评估资产年功能性贬值额被评估资产(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1001x生产能力资产原设计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预计可被贬值率经济性nr A P ,,1税率所得益损失额资产年收贬值额经济性:五、成新率及其估算1. 使用年限法: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2. 修复费用法: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六、收益法: 1.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情况:评估值=nt ttt rA rR P111R i---未来第i 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期有限时,R i-中还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额。
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利润水平。
而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因此,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一、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发生在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以便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费用。
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或服务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或服务的人工成本;直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或服务的其他费用,如水电费、燃料费等。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按照作业或工序进行分配和核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作业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 间接材料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 工厂间接费用。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环节繁多的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每个作业或工序的成本,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标准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偏差,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调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活动成本法。
活动成本法是指将成本与活动相关联,通过对活动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找出造成成本变动的原因,以便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其计算公式如下:活动成本 = 活动成本池的成本 / 活动成本池的驱动因素。
活动成本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成本的构成和变动原因,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模式。
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