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70年代的“滞胀”、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新经济”的产生等知识点。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弃扬,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
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
连德国总统都不得不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过头了。
提问:这段材料向大家展现了当代西方国家的什么制度?回答:社会福利制度。
过渡:很多同学看完上段材料很是羡慕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那么,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没有缺陷呢?二战后的西方国家,除了建立起较完备的“福利国家”,还有哪些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讲授新课【板书】一、新政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1929——1933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由此进入“经济大萧条”时期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材料三:凯恩斯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主张政府应积极扮演经济舵手的角色,通过财政与货币来对抗经济衰退乃至于经济萧条。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一步调节。
1、战后西方国家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保障,阶级矛盾缓和。
2、产业结构适应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而不断变和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
3、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放弃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
这些调整顺应了技发展和全球的需要,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对“福利国家”的习,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利用图片形成的鲜明对比解战后资本主义调整所带的进步和变。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生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方国家的调节的习,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利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习,引导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通过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认识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
难点: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的正确评价。
四、情分析生习了上课《罗斯福新政》后,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是一定程度上对上一课的继续和深。
本课结构相对简单生容易接受。
但生很容易将“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视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五、教方法:教法:问题式教法和情境创设法法:自主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案。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生的疑惑,使教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导入:(以沉重的声调讲述)经历过二战的冲击,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也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既是上一课《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又是对全单元核心内容的总结。
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目内容。
第一目分析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这项制度的全面认识。
第二目则介绍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对政策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
最后一目则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新的增长模式。
本课教材结构编排清晰明朗,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引导—分析式”教学法为主,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同时配合提问、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比较和阐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2)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探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
过程与方法(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
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课标要求本课程教学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引导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基础上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2、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
五、教学设备教师、学生、教学参考资料(刘友发、张力军主编:《世界经济与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小卡片、投影仪六、教法分析由于学生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比较陌生,所以要补充大量的材料,加深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那么他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它发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如何变化。
[推进新课]`{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师:战后初期至90年代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成几个阶段,根据材料找出生1:50年代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一,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美国在大战后期开始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
随着市场的扩大,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安定。
三,美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
生2: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的原因: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影响;二,西欧与日本经济成长壮大起来,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使战后美国存在的一些优势(如市场广泛、资本输出等)被化解,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三,美国推行扩张霸权政策,与苏联军备竞赛,进行了十多年的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美国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发生的新变化;2.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国际格局,理解冷战的背景和影响;3.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变革特点;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2.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特点;3. 了解冷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变革特点之间的关系;2. 分析冷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授(30分钟)1.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变化a. 主要原因:战争摧毁、重建需求、科技进步等;b. 出现新兴产业和领域,如电子、信息、航空、原子能等;c. 发展新的经济模式,如福利国家、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2.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变化a. 联合国的建立与作用;b.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c. 冷战氛围下的两个阵营对抗。
三、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以小组互动形式研究其战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就冷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进行讨论,包括经济对比、文化交流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国际关系的持久影响。
五、拓展阅读(10分钟)布置拓展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外图书或文章,进一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相关教学课件;3. 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理解其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并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认识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面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战后严重的经济困难,资本主义国家的改变会如何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2 讲授新课【思考一】二战结束后,面临着战后的重建,假如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呢?(1)调整政策 (2)发展科技【思考二】在调整政策方面,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呢?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幻灯片】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
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从整体来看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智力水平中等,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相对重点学校较低,历史基础差,普遍在初中阶段对历史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往往从个人喜好和经验出发,缺乏理性、深度。
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漫画、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发展模式,上承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下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这节课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紧密联系。
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难讲清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特色和创新
本课的灵魂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以此带动全课,引用较多贴近现实、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图片,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福利国家宣传画、漫画和新闻照片、微软的广告片等素材。
板书设计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局部调整义生产关系的资本主
实质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社会政策新变化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经济政策的新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生产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