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多样的碳单质
- 格式:ppt
- 大小:635.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五单元已初步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最简单的碳的单质入手,系统的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角度仔细的研究碳的单质,对随后学习复杂的碳的氧化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第六单元从联系生活的碳及其碳的氧化物出发,本节课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碳单质的用途和一些新型碳材料的前沿科学,淡化学生在上一单元的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前沿科技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眼界。
以学生兴趣和心理出发,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设置、小组讨论及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60的相关信息,从而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展示使学生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试验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知道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教学难点】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知道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仪器和用品:活性炭、红墨水、烧杯、药匙、玻璃刀、玻璃片、“钻石”、转笔刀,8B铅笔。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并查阅资料了解金刚石、石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举例: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提出问题: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最常见元素C 所组成的不同单质。
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学习内容。
【探究新知】:一、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无色透明、折光率很高,具有强色散性。
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以及装在钻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单元,主要研究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和用途,其内容特点有“四多”物质种类多、物质性质用途多、化学实验多、化学方程式多,且各物质的性质有诸多异同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较复杂。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一类物质的学习迈进,关键在于打通物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结构化。
从内容来看,本单元既是体验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良好平台,又是培育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优质载体。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碳的简单性质,如碳的化学反应和碳的氧化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直观展示化学现象的实验。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他们的学习风格通常偏向于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联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它们性质的不同。
此外,学生可能对C60这种特殊的碳单质感到陌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像、模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例如创设有效的情境、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积极地生生、师生合作。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碳单质的多样性,包括金刚石、石墨、C60等。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基础 主干落实】 一、常见的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C 60名称金刚石石墨C 60结构物 理 性 质外观 无 色透明固体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每个C 60分子都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导电性 无导电性 优良的导电性硬度硬度 大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很软用途 作饰品、 玻璃刀 、钻头等作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用于超导、催化、材料、能源及医学等领域构成微粒碳原子C 60分子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1)原因:两者都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2)应用:活性炭常用于 水的净化 、防毒面具、红糖脱色等。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条件化学方程式用途 原子性质结构稳定性常温—炭黑制墨可燃性点燃C+O 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作燃料还原性高温C+2CuO2Cu+CO2↑(黑变红)2Fe2O3+3C4Fe+3CO2↑(红变黑)冶炼金属【特别提醒】碳还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如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碳”和“炭”傻傻分不清楚。
“碳”指碳元素,在强调物质组成中含有碳元素时用,例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等。
“炭”是具体物质的名称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等。
一般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如“灼热的碳”“当碳燃烧时”等。
【情境思考】为什么重要文件签字要使用黑色签字笔呢?黑色签字笔中的墨水主要含碳元素,碳单质在常温下很稳定,不容易被氧化,所以保存时间比较长。
【重点探究突破】探究主题木炭还原氧化铜某学习小组同学完成了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带着问题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问题(任务驱动)(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2)刚开始加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
(3)实验结束后,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原因是防止高温的铜被氧化。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能力目标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素养目标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一定见过普通的铅笔,又或许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们知道铅笔芯和钻石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和金刚石相比,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的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29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有滑腻感,熔点高,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演示]用导线将一根6B铅笔的铅笔芯、电池和灯泡连接,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归纳总结]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讨论交流]列举出生活中利用石墨导电性的一些实例。
[投影展示]石墨的用途。
[提出问题]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