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22.24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第二框!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
【视频播放】《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
【导入新课】从视频中我们得知,从马车,到蒸汽机车,再到今天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这些交通工具的演变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师活动】所以,我们要?【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活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一起朗读学习目标【教师活动】这里面的3和4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用星号标注)。
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用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做预习检测,通过判断来检验一下我们的预习效果。
【学生】判断对错【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进行合作探究。
一、1814年,有好事者驾着一辆马车与英国人史蒂芬逊制造出来的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赛跑。
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声响又尖又大,把附近的牛都吓跑了。
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一路上嘲笑起哄声此起彼伏。
二、然而,史蒂芬孙坚信火车一定具有马车根本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他对火车做了多次改进。
他重新研制的蒸汽机车把马车远远甩在了身后。
近200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快发展,高速火车的时速已达300多公里。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2.这些哲学道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何启示?【学生】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学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成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考验。
【教师点评】世界观原理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所以,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世界观原理二:新事物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旧事物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了贯穿这一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教学思路,从教材、学情与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节课是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方法论.主要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两目内容组成。
学习本框对学生使用发展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方法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并且也认识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确立“三步五环”课堂模式,打造生活化课堂,开放性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四个概念;理解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成功与挫折,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的精神,又要拥有仰望星空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教学目标,我设定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确立依据:这一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应用广泛。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
知识目标:知道新事物和旧事物、了解量变和质变、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绍兴经济发展的主线贯穿课程,层层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结合实例从生活中引出哲学道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树立自信,增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
2.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量的积累,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重难点: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状态及各自的方法论要求
二、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本知识内容及结构。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
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
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
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
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教法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
主动学习。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
”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
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
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
学法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
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
的想象。
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
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
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
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
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以实诱思:读图评价老师的做法,理解来龙。
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去脉”)(3)以境诱思: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站起来――富起来――走进新时代,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板书)(1)以诗引入,知识迁移:冰心的《繁星》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确定我们的态度。
(2)以议诱思: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 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 (3)以境诱思: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代――全面建设小康时代。
3.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板书)(1)以智引入,知识迁移:考考你:有十个人,要求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四人。
应该怎样站?(2)以议诱思:研究一个课题:去和尚庙推销梳子(3)以境诱思:毛泽东思
想�D�D邓小平理论�D�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创新。
我的中国心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没有一颗中国芯。
科技创新。
小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两个推销员。
刻舟求剑。
反面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总而言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板书设计八、巩固练习(5分钟)九、作业布置:故事“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总评: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指导――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促进了师生间双向沟通和学生的横向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架设思维的阶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