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美丽起来.叙事案例doc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三美丽的错误记叙文600字高三美丽的错误记叙文600字1因错误而美丽,有些错误造成的后果并不是什么坏事,反之,这些错误这让事件变理更美丽,比如李白,屈原……这些诗人能人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些错误。
先是李白,李白是我国的诗仙大家都知道,可你们还不知道他是怎么成诗仙的吧。
当年大唐皇朝的时候李白成年后就放荡不羁,以为自己已经当好了,所以很自大,很高傲,正因如此朝庭中几个大臣就很不高兴他,所以就在他考官的时候那几个大臣就说:“这种东西只配给我提鞋和磨墨”,这这样李白就没考上大官只当了小官而且还是副的。
有一天一个部落来到大唐这边攻打大唐朝,大唐打输了之后那个部落就写了信给朝庭其它就是要土地要钱的信,可是大唐朝庭没有一个看得懂,皇上就下令谁年得懂并写张回信,李白就是那的人,而且看得懂,所以就去撕下了那张纸,到了后来皇上问他,他想要什么,他就说想要那几个说他的大臣给他提鞋磨墨,最后李白写道如果那个部落的人不退回去我大唐就用三十万兵把你们屠进,最后那个部落虽然退了回去可是因此那几个大臣更加恨李白了,就因为这样李白就一生都没有当官而是做了个诗人,诗仙。
还有屈原,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在家都也知道,如果不是朝庭把他流放,他怎能写出如此惊人的史记,也不会有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
错与对本身是没有区别的,错可以是对或美,对也可以是错或恶,有些时候错不一定就是错,也有可能是对是美。
高三美丽的错误记叙文600字2若有似无的雨丝散落在如梦似幻的江南,浓淡相间的绿色跃然于眼底,如山水泼墨画般令人痴迷,青石街道两旁的房屋门环上绣满的铜绿……你侧身坐于窗前,细细聆听,叩击心扉的是滴滴答答的雨声。
此时的你脸上印着时间匆匆而过的痕迹,眼底流转着充满希望的柔波,心灵深处等待那个长年漂泊在外的他。
只是你又从何知晓,此时的他是否已化作天边一缕飘渺的云霞。
等待他的日子真真切切,却又化成了一首淡淡的歌;回想他身披夕阳叩响家门的黄昏,是怎样的屈指可数,等待他风尘仆仆踏入家门的时刻,是怎样的曲折漫长……行迹不定的我踏入江南,其实,三月早已先我一步闯入江南,只是东风不来,柳絮只好寂寞等待。
“美丽的错误”写作指导及范例作文题: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总是难免的,但错误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
请以“美丽的错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一)话题的理解“错误”是什么?“错误”即“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匕也指“不正确的事物和行为入错误一般都是不美丽的,也应该少犯或不犯才好。
这是一个颇富哲理的话题,如果在刚拿到这个话题时感到很茫然,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命题者的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命题者对话题的诠释、评论或对其内涵、外延的拓展延伸,一定程度上是命题者的一种暗示,它能够启发我们打开思路。
提示语中“难免”“未必”都是我们理解这个话题的关键字眼,“难免”的事情大多不是什么好事,我们主观上不会去期待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不会刻意去做这样的事;“未必”所隐含的一层言外之意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错误”不好,但在有些情况下,错误也可以是“美丽”的。
这两个关键词就对我们的选材立意产生了这样的导向:将“错误”往好事上拉,去寻找错误的美丽之处。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错误之美,绝不是美在错误本身,那美在何处?不妨来给“错误”分类。
这样的分类需要我们有一种差异意识,任何事情都是有差异的。
这要求我们在看到共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特例。
“美丽的错误”就应该是“错误”中的特例,就应该是这个错误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其他错误的不同之处。
从错误产生原因看,错误有无意为之和有意为之之分,大多人是无心犯错,但不排除一些错误是因为出于某种善良的目的,它能够体现人性之美。
比如:小女孩把花坛里报美的鲜花摘了下来.小虫孩不是不爱护花草,而迅因为“我奶奶病了,不能下床,我要把这朵花带冋去给奶奶”这个动机不美吗?这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花儿被摘了它还会再开,可小女孩的童宾和善良比花朵更值得呵护。
教疔家苏霍姆林斯基茯至将这个“美丽的错误” 继续了下去一一他摘下更多更美的花交给了小女孩,要女孩带给她的奶奶看.美好的品质远比那朵真实的鲜花要美丽一千一•万倍!从错误所产生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错误会造成伤害和损失,但也不排除一些错误会给我们以警示和启迪,会引领我们的人生走上另一条阳光大道,尽管有可能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但阴差阳错同样成就大美,这也不失为“美丽的错误”。
数学让错误开出美丽之花每个人都会犯错,教师也不例外,再有预见性的老师也不可能预设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简单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我就犯了不少错误,而这些错误却时常提醒我,课堂上出现失误并不可怕,教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恰当地利用错误,强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记忆,让错误开出美丽之花。
当讲评到判断题“棱长是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相等”时,学生都积极表达他们的想法:“因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S=6a2,体积公式为V=a3,通过计算都是216,所以是对的。
”孩子们的思路多清楚,我也肯定地向他们点点头。
“好,下一道......”还没等我讲完,角落里有个声音打断了我:“老师,老师,我觉得不对。
”我顿时有点烦躁,因为那天的作业完成得很不好,而且说出这句话的还是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真不知道他能说出什么奇怪的理由。
可此时,孩子们都看着我,我只好让他起来说说他的想法。
“我觉得是错的,虽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算出来都是216,但是他们的单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立方厘米,一个是平方厘米。
”他说得头头是道,信心满满,我一下子愣住了:他说得好像挺有道理,我怎么没想到?没等我回过神来,全班所有的孩子都看着他,然后交头接耳地议论开来,那几个聪明的学生也开始支持他,有了这些好学生的支持,他的底气就更足了。
我没有马上开口,环顾周围,除了那几个聪明孩子领悟了以外,好多孩子还是一片迷茫观望着,闹哄哄的课堂在我一声喝令后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们眨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等着我的答案。
我没一下子说出对错,而是把这个难题抛给了他们“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能给我们讲解一下。
”说完,一只只小手举起来。
“胡涛,你来说说”他蹭的一声站起来“我也觉得是错的,这两个虽然数字一样,但是单位不一样,概念也不一样。
”此时其他学生似是也恍然大悟一样,小声地低估着:“噢,原来是这样的。
”见状,我赶紧趁热打铁,“现在有多少同学听懂了,举手”这下举手的人就多了,“看来胡涛这个小老师解释的很到位,的确,这里表面积和体积的数值一样但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以这题是错的。
错误也美丽案例第一篇:错误也美丽案例错误也美丽在人们的脑海中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人就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
由此看来,把“错误”当成了我们的“敌人”。
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移。
不过,最近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让我一直坚信的这个观点发生了变化。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
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
”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
”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
”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这个教例对我感触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学过郑愁予的《美丽的错误》,权且也以此为题吧)上例中的老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
又因学生会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
教师这种对学生回答畏之如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
殊不知,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
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非对即错,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
“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
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让“错误”美丽起来对于学生作业上的或是测试卷里“错误”,常规的做法则是老师讲评,学生改正。
我们是那么认真,那么卖力地去讲评,可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讲过多遍的类型题或原题,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照旧做错。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数学组自己也进行了反思,那是因为我们的认真讲评代替了学生的钻研、讨论和思考。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我们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大脑这台机器中进行深加工,因此过一段时间后,就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了。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如何让学生的“错误”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大胆的尝试,终于找出了解决错题的一个方法——分册进行典型错例分析。
我所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我和我的学生主要从以下进行探究:一是学生建立的错题分析本学生的错题分析本,错题可来源两方面,一是平时的作业中,二是每个单元测试或期中测试中。
错题分析本不是为了收集错题而收集,关键是让学生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学会整理错题的类型,找到解决相同类型题目的方法。
经常这样做可以吸取平时的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
对于学生自己搞的错题分析本,老师一开始就做好思想工作,告诉学生建立错题分析本的意义,解开学生的思想包袱。
另外,要有统一的要求,如每次的错题分析一定要按“错题、原因、反思、正确答案”四方面进行。
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建立错题分析本,对于摘录错题和订正很多学生不难操作,但对于原因的分析很难下笔,一开始老师要细心指导学生,并做好示范。
在期中测试结束后,我让全班学生进行分析。
大部分学生均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完成,如下图:学生自己建立错题分析本,找到错误原因,正确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减少今后在此知识点出错的几率。
另外,能及时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持久葆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通过错题分析,找到错题的症结所在,采取对应的方法改正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正确率会有较大的提高,面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加上老师的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也会为后续的学习扫清障碍。
错误可以很美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些古训我们并不陌生,但作为一名成天跟学生打交道的老师,在对待学生犯错误的问题上,我却把这些古训抛到九霄云外。
不允许学生犯错,甚至不能容忍学生犯错。
可是,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又天天会碰到学生“犯错”,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又该怎样正确看待学生所犯下的错误?案例一:讲完《红树林》一课时,我留了一个小练笔,写一种植物,表达一种精神。
第二天,上课时,我引导:“同学们,谁能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同学们都低着头,没有信心读自己的作文,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怕大家笑话,怕老师批评,他们宁可失去这次表现、锻炼的机会。
这种情况我司空见惯了,虽然着急,但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沉默了一会儿,雨璠站了起来。
她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她打破了沉寂,我好欣慰。
我朝她点了点头,她会意了,大声读起来。
她写的是一种野菜“马齿苋”。
她读完了题目,我让她把植物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因为这种植物大家都不认识。
我一看,苋字应该读xiàn,不读jiàn 。
是我听错了吗?我又让她读一遍,没错!是她读错了。
这是个没学过的字。
一个优秀的学生,对于一个没学过的字,不查字典把它读出来,靠猜来读字音,太不象话了!我的火‘腾’的一下子窜起来,训斥的话几乎脱口而出。
但我又意识到如果这样做,其他同学怕挨批评,就更不会举手了,端端也会因为这件事受打击的。
不行,如果我这样做,影响的不仅是这堂课,对以后也会有影响的。
我不能这样做!我强压怒火,思绪飞转,我该怎样利用这个契机,既能鼓励同学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呢?我再也没心思听她读什么了,我要想一个万全之策……她读完了,我也想好了。
我指着这个字说:“这个字该读xiàn,不读jiàn。
感谢你自己,因为主动,给了自己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也感谢你自己,因为主动,给同学们做了个榜样,为自己树立了威信。
让失误美丽起来美丽的什么作文300字关键词:失误;反思;态度;资源;药方:G623.5 :B:1009-010X (xx)06-0061-02 在学生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对应的底和高相乘,我特地设计了一道比较灵活的练习题。
没想到由于一时疏忽,出现了一个数据上的错误,从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给我的触动很大。
题为:题目出示后学生踊跃发言,选定(1)、(4)两个答案。
我满脸喜悦,正打算进入下一题的教学,谁知一位学生若有所思,疑惑地站了来说:“老师,我觉得这题有问题。
”我当时很惊讶,什么?有问题?怎么会有问题呢?但多年的教学经验马上让我镇定下来,先听他说说吧!“如果选(1)和(4)按理说都对,可算出来的结果却不相同,同一个平行四边形怎么可能面积一会儿是40平方厘米,一会儿又是30平方厘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都七嘴八舌地说:对,肯定错了。
我的脸红了,平时整天强调不要马虎,要认真细心,今天自己是怎么了,我心中略一迟疑,便微笑着说:这位同学不仅有智慧,还很有胆量,老师确实把其中的一个数字写错了,你们能猜出老师是哪个数字写错了吗?”(学生略思片刻)生1:如果面积是30平方厘米,10厘米对应的高写错了,应改为3厘米。
师(假装糊涂):怎么知道改为3厘米呢?生2(马上站起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也就是30÷10,不就等于3厘米吗?师:同意他的说法吗?(把4擦掉改成了3)谢谢你帮老师改正了错误。
一双双小手越举越高,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生3:如果面积是40平方厘米,那另一个底应该是8厘米,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底,也就是40÷5=8(厘米)。
(他一口气说完了,其余的学生没有发言感到很失落。
)面对此景,我心中暗喜,平时对于学生的马虎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今天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去寻根找药呢?)师:唉,你们能帮老师分析一下,为什么写错数字了呢?以后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失误。
让错误也美丽很早以前,英国有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对动物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怎么长的。
终于有一天,好奇心促使他将学校校长心爱的小狗杀了看了个究竟。
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校长既没有大发雷霆对他大打出手,也没有传来家长责令赔款道歉,更没有满口“开除,开除”不容商量,而是要求麦克劳德解剖小狗后,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
麦克劳德当然愉快地接受了惩罚,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麦克劳德成了有名的解剖学家,当年他画的那两幅图现在还收藏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
虽然麦克劳德的行为备受争议,但是我对校长的处理方法却很是欣赏:面对爱狗被杀的事实,理智的把它当成教育的契机,让麦克劳德借着兴趣进行探究,从而完成了解剖图。
这位校长处理事情的方式更值得我们思考:他既让过失者认识了错误,又保护和发展了过失者的好奇心,让其在处罚中满足了探索的欲望,实在是高明!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有如此的智慧,也应该遇事后深思熟虑,找出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其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积极、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时一事。
记得一次听课中遇到这样一件事: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应用题: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12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应用题“归一”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20÷3÷2×12×8=1920(个)有一位同学却列式为:120÷3×8×(12÷3)=1260(个)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解法虽然不正确但想法很有创意,就把这一算式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一看,异口同声说“不对”。
老师笑了笑,还是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
“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
”他说。
“120÷3不对,应改为120÷2×8×(12÷3)。
思得失智汇让“错误”美丽起来姚正英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
教师要直面学生的错误,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敏感地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快速地作出价值判断,透过错误,不仅要寻根究因,找到学生错误的根源,更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自身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错误可能来源于课堂学习活动,直接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来源于课后练习,反映学生内化学习内容的程度……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捕捉、有效利用、灵活处理,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谈笔者自己的理解与应对方法。
一、敢于“浪费”时间,处理“错误资源”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传承和探究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完善,而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其生成和发展具有曲折性、复杂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如果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找到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同时灵活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则不仅可以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精准突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对错误视而不见。
如果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用5~10分钟来处理个别学生的错误,对其他学生而言是浪费时间,那么这些没有被处理的“错误资源”对这位教师和其他学生来说,未尝不也是一种浪费。
二、善于寻根求源,分析归纳错因学生的错误多种多样,如知识性错误、理解性错误、逻辑性错误,还可能是信息加工转化出错,方法迁移运用出错或因粗心大意导致计算或书写出错等。
当遇到学生出错时,首先要分析判断错误是何种类型及错误产生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恰当应对。
例如,对于知识性的错误,教师要分析学生是知识缺失还是知识混乱。
如果是知识缺失,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教师及时补充知识;如果是知识混乱,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缺乏梳理和关联,需要教师将这部分知识重新进行梳理。
让“错误”美丽起来
杨红艳
开学的第一个单
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学生正在认真的画着4厘米长的线段。
可我发现“调皮大王”袁伟豪抓耳挠腮,,看起来很苦恼。
我快步走到他面前,看着他手里的尺,我明白了一切。
“我早上不小心把尺弄断了。
”他确实很机灵,赶紧把理由说了出来。
“老师,他是与别人争吵时故意折断的。
”同桌同学告了他一状。
这时我看到袁伟豪的脸已涨得通红。
望着他手里这把0刻度早已消失的断尺,看着他那局促不安的神情,我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刚买的尺没用就断了,太可惜了。
”
“但是,老师要考考你,能用你手里的尺画出4厘米长的线段吗?”我趁机追问。
他使劲地点了点头。
不到一分钟,就画好了。
在后来的学生交流汇报中,我发现只有他的方法是特殊的,而其他学生都是统一从0刻度开始画起……….
很庆幸,对于,袁伟豪的错误,我没有用训斥的方法对待。
也意想不到,学生一次偶然的犯错,却成了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我凭借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这一资源,恰到好处地“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给这名学生留下充分的主动探索的思维空间,让他明白,尺子没有0刻度,也一样能画出4厘米长的线段,这为以后学习也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从而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我来说,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只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理智地看待错误,并辅之以策略的处理,错误,也能美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