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经历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过程,体验事物之间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巩固“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3.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这三单元的知识.(板书课

题)

2.自己看看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并归纳.

4.你们认为三个单元中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5.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二、重点复习,强化巩固

1.位置.

(1)行和列的含义.

在队列中,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

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写法.

列和行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

(3)完成教材第114页第4题,第115页第1题.

2.可能性.

(1)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表示下列事件.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

②冬天会出太阳.()

③去商场的人,都买了商品.()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2题,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可能性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117页第11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植树问题.

(1)出示复习目标:

①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常见类型:

①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②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③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④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出示例题:

例题:在全长20m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m栽一棵,你能想出几种植树方案?

②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全班交流.

⑤总结学习方法:

植树问题有高招,做题之前先分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4)巩固提高,发展创新.

①在一条长400m的道路一旁安装路灯,每隔50m安装一盏(两端都要安装),

一共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

②两座楼房之间相距56m,每隔4m栽一棵雪松,一行能栽多少棵?

③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200m,每隔10m栽一棵柳树,需要柳树苗多少棵?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自由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15页第1题.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以提升.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单元自测题 一、填一填。(每空3分,共15分) 1.一根小头长15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需锯( )下. 2.刘老师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8秒。照这样的速度走到七楼,共用( )秒。3.大钟6时敲响6下,10秒钟敲完.11时敲响11下,需要( )秒钟。 4.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放有4枚棋子(每个角各有1枚),四条边上共有( )枚。 5.有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20米、150米、80米,每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三 条边上共种树( )棵。. 二、公正小法官。(12分) 1.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就是间距。 ( ) 2.木匠锯一根长6米的木头,一共锯了3下,他一共锯出了4段木头。 ( ) 3.在方阵图上的植树问题,最外层的棵数=(每条边上的棵数-1)×4 ( ) 4.每5厘米放一颗扣子,到20厘米正好放4颗. ( ) 三、对号入座。(16分) l.在一段公路的两边按树距8米栽树1402棵。如果两端都栽,这条公路长( )米。A. 5600 B. 5616 C.5608 2.-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 )盆花。 A. 8 B.9 C.10 D.11 3.小红家在12楼,她从1楼走到5楼,用了2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小红走到臼己家所在楼层还要( ). A 280秒 B 350秒 C.240秒4.将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2分钟.锯完一共用( ) 分钟。 A.10 B。8 C.12 D.5 四、解决问题。(54分)1.同学们在一条长100米的跑道一侧插彩旗,每隔2米插一面(两端要插).一共要插多少面旗? 2.园林工人沿一段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一共种了36棵(两端要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每隔3米放一个花盆,四个顶点都要放,每边放了8盆,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4.体育课上,四(1)班36个同学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 距离都是2米,这个圆圈的周长是多少米? 5.小东叔叔的办公室在写字楼的第12层,他走到4层用了60秒。照这样计算,他如果步行还要走多少秒才能走到12层? 6.有一块边长是20米的正方形菜地,为了防止牲畜进去吃菜,要沿四周做一道 篱笆栅栏,需从头尾等距离插40根竿,每两根竿之间相距多少米?

0704.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导学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使用说明: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9---100页,结合问题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带★号的可以选做。 一.知识链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填表。

二.自主学习 1.教材99页4个物品里有哪些图形?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99页例4。 (1)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列式计算出图案的面积。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3.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判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2 , 面积不变。(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4.一张硬纸板长15分米,宽10分米,如下图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整理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完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内容: 一、知识网络 1、不封闭路线植树问题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在植树的两端都植树: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1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1)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1) (2)如果植树路线的一端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 (3)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要植树: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1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1)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1) 2、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

二、课堂达标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______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______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______棵树苗; 2.先选择所属类型,再列式解答。 (1)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属于() 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2)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属于() 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3.两根栏杆之间,每隔5米放一个广告牌,一共放了19个。这两根栏杆之间相距多少米? 三、知识拓展 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第12层,他走到第4层用了60秒,照这样计算,他还需要走多少秒才能到达第12层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 ) 6.3+6.3+6.3+6.3+6.3=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 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 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3.5元×3=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 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小数末尾的 0可以(),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106页例1、及做一做1、2;练习二十四第109面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4张纸条。5-12棵小树。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2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课件播放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两端就是路的两头),要栽几棵呢?(同桌合作拿出三条纸条当小路,从短到长摆好,再用小树摆一摆,假设路10米,每隔5米种一棵,这条小路平均分成了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摆几棵小树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端都栽树,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间隔数谁多谁少呢?(棵数都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棵数少1)师问为什么两端都种树,棵树只比间隔数多1呢?(因为从一端看过去,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一端只多了一棵树。)已知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呢?出示并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考考你:如果这条路是25米、每隔5米栽一棵,各要平均分成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栽几棵树呢?30米呢?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 5 = 20 (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公开课导学案_0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106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左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左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

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7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为了美化校园,我校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用线段图设计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2、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明理由。 (二)、课件演示植树方案(线段图),加深认识。 1、老师也设计了几种植树方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边出示课件边叙述,线段上有几个点,就代表栽了几棵树:在10米长的小路一端栽上一棵,接着再栽一棵,再栽一棵,再栽一棵,小路的另一端也栽一棵,一共栽了3棵树有2个间隔。 2、接着课件演示总长15米、16米、20米的植树方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我们能不能请出我们的宝贝小手来帮助我们记住刚才的植树规律。(让学生说在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的植树规律棵数 = 间隔数 + 1) 4.运用规律,验证例1。 教师: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哪些同学刚才猜对了? 教师(点几个猜错的同学):现在你知道自己猜错的原因是什么了吗?给大家说说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

植树问题棵数 一、理解概念:总长、间隔、间隔数、间距、棵树间距 总长:一条路的总长度或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 间隔:相邻两棵树(或其他事物)之间的一段 间隔数:就是段数,间隔的数量总长 间距:相邻两棵树(或其他事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个间隔的距离 二、知识点 1、计算公式:(在路的一侧、一边或一旁的条件下利用这些公式)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距=总长÷间隔数 间隔数=总长÷间距 2、四种情况 ①两端都栽(示意图:)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②一端栽一端不栽(示意图:) 棵数=间隔数 ③两端都不栽(示意图:)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④封闭路线(图形)(示意图:)类似于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 3、植树问题的其他情况 ①锯木头 次数=段数-1 段数=次数+1 所需时间=锯一次时间×次数 ②敲钟 间隔数=敲的下数-1 敲一下时间=所花时间÷间隔数所花时间=敲一下时间×间隔数③楼层(台阶) 层数=楼数-1 总台阶数=层数×每层台阶数 三、解答方法 1、读题细心,要标记重要词语,如“一旁”“两旁”“一侧”“两侧”等来判断是否求路的一边还是两边。分清是哪一种植树情况,从“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四周”“从起点到终点”“从头到尾”等词语来判断。 2、分析清楚题目已知的条件,题目已知的数,是“总长、间隔、间隔数、间距、棵树”里的哪些量,要求的是哪个量,从要求的那个量的计算公式直接入手,找出或通过计算求出计算公式需要的条件,再利用公式直接计算。 3、例题分析。 例题: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两边从头到尾栽树56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大路长多少米?分析:题目关键词语“两边”“从头到尾”(我加黑体并用不同字体表示)说明这是两旁都栽的情况,而且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56棵,是“棵数”(两旁栽的总数),每隔6米,这是“间距”,“这条路长多少米”,很明显是求“总长”。 要求“总长”,我们知道要用“总长=间距×间隔数”这个公式,这里间距题目已知,间隔数没告诉我们,那么就要先求间隔数,因为这道题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利用“间隔数=棵数-1”来求,由知识点我们知道,这些量都是在一旁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公式,那么先求一边的棵数,用56÷2=28(棵),那么间隔数就是28-1=27(个),接着直接可求总长:6×27=162(米)。一步一步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合题目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植树问题(一)导学案

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间隔”的含义。 (1)感知“间隔” 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两个指头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 (2)一只手有( )指头 ( )间隔 (3)怎样表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认真观察下图,把规律填在表里。 把公路看做一条线段,画图看一看。线段图如下:【— 表示间隔】 2棵树:— 3棵树:—— 4棵树:——— 5棵树:———— 6棵树: — — — — — 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种时,种的棵树比间隔个数 。 二、合作探究 1、读一读课本117页的例1,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教材117页左上图一个同学通过计算说: 一共需要( 20)棵树苗?你认为是否准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验证一下:(温馨提示:假如路长是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要栽几棵呢?(画线段后解决) 3、 在这条20米长的路上,每隔 5米栽一棵树,相当于把路平均分成了( )段,一段 看成一个间隔,那么4段就是( )个间隔,每一个间隔点处种一棵树,那要种 ( )棵树,种的棵树比间隔数( )。 4、请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117页的例1,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种的方法 间隔数 棵树 两端都种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五年级数学上册7数学广角__植树问题第1课时植树问题1导学案人教版.doc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植树问题(两端栽树)、植树问题(两端不栽)、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还可以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探索让学生进一步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培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探索、交流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1)植树问题(3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先猜测——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1课时植树问题(1)

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题直观易懂。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体会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了两端都栽的一种模型。及时的巩固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

?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 1、同学们在全长24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有一条长125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要运来多少棵杨树?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4、社区要在300米的道路两侧安装路灯,每隔10米安装一盏(两端都安),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5、学校要在60米跑道两侧插上红旗,每隔5米插一面(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红旗? 6、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7、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之间相距多少米? 8、一条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来种着一株海棠树,现每隔1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25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植树问题2(一端栽一端不栽) 1、沿着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应该栽多少棵?

2、一条路长1000米,在路的一旁安装路灯,每隔20米安装一盏(一端安另一端不安),一共需要准备多少盏路灯? 3、沿着60米的小路两边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应该栽多少棵? 4、环卫工人要在3千米的公路两旁安放垃圾桶(一端安一端不安),每15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5、在一条赛道的一旁插上小红旗,每隔4米插一面,一端插一端不插,一共插了25面。这条赛道多么长? 6、一条小路全长450米,要在这条路的一旁安装路灯(一端安一端不安),一共安了9盏,每隔多少米安一盏? 植树问题3(两端都不栽) 1、一条路长1000米,在这条路的一旁安路灯,村头村尾都不装,每隔20米安装一盏,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00米,每隔20米有一盏路灯(两端都不安),这条小路需要多少盏路灯? 3、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要在相距72米的两个楼房之间种8棵杨树,如果两头都不种,平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4、用一根长18米的绳子剪跳绳,每3米剪一根,一共要剪几次? 5、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下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经历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过程,体验事物之间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巩固“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3.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这三单元的知识.(板书课 题) 2.自己看看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并归纳. 4.你们认为三个单元中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5.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二、重点复习,强化巩固 1.位置. (1)行和列的含义. 在队列中,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 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写法.

列和行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 (3)完成教材第114页第4题,第115页第1题. 2.可能性. (1)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表示下列事件.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 ②冬天会出太阳.() ③去商场的人,都买了商品.()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2题,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可能性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117页第11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植树问题. (1)出示复习目标: ①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常见类型: ①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②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③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④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出示例题: 例题:在全长20m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m栽一棵,你能想出几种植树方案? ②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全班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010至2011上学期) 五年级学科数学教师:刘佰霞

1.播放天气预报节目。老师从节目中收集了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资料,并 通过温度计表示出来了。想知道是哪几个城市吗?阅读 课本的例1.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呀?指导学生认识温度,比较三个城市温度有哪些不同点? 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C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 3.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 录下来。指名一位学生板演。交流结果。 4.学生阅读例2.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你能用刚才学得知识表示图中的 海拔吗?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得到以海平面为界线,正几和几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负几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5.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学生交流、讨论我们把+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做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做练习一第1.2题。指名读一读图中的文字和数据,再做题。全班交流。 2.做练习一第3题。全班交流,为什么没有写0的?再次指出0是正数和 负数的分界线。 课 外拓展做练习一第4—6题 自主乐学 合作交流 检测反馈

201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详解

一、 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 如图: 间隔数=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二、 两端都载: 如图: 间隔数+1=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 三、 两端都不载 如图: 间隔数-1=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

一、填空题 1.红领巾公园一条长200米的甬道两端各有一株桃树,现在两棵桃树之间等距离栽种了39株月季花,每两株月季花相隔米. 2.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1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在跑道的一端原有一面彩旗还需备面彩旗?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面彩旗。 4.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米. 5.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5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米. 6.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米. 二、解答题 7.一圆形鱼池全长20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25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 8.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爷爷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平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美景色,可知桃杏各多少? 9.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10.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精打细算 (2)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4) 第三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 (6) 第四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8) 第五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试一试 (10)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12) 第七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 (14) 第八课时除得尽吗 (16) 第九课时调查“生活垃圾” (18)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20) 第二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 (22) 第三课时平移 (24) 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26)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 (28) 第二课时 2, 5 的倍数的特征 (30) 第三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 (32) 第四课时找因数 (34) 第五课时找质数 (36)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 (38) 第二课时认识底和高 (40)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2)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试一试 (4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46) 第六课时三角形的面积试一试 (48) 第七课时梯形的面积 (50)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 (52) 第二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 (54) 第三课时分饼 (56) 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 (58) 第五课时分数与除法试一试 (60) 第六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2) 第七课时找最大公因数 (64) 第八课时约分 (66) 第九课时找最小公倍数 (68) 第十课时分数的大小 (70)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72) 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74) 第三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76)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 (78) 第二课时图形中的规律 (80) 第三课时尝试与猜测 (82) 第七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谁先走 (84) 第二课时谁先走试一试 (86) 第三课时摸球游戏 (88)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90)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92) 第三课时统计与概率 (94)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练习题

一、直线型植树问题 (一)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I求全长 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每隔10米种一棵柳树,从头到尾共种20棵,则小路全长多少米? 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10根电线杆,每隔10米安装一根,则小路全长多少米? 3、10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共有13的车站,每两个车站相距2千米,则10路汽车全程多少千米? 4、时钟报时,5时敲5下,每两下之间间隔2秒,则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6、小明家住在6层,他每上一层需要10秒种,则他从一楼到家需要多少秒? 7、小明家住在6层,每个楼梯上有16级台阶,则他从一楼到家需要走多少个台阶? II求棵数 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每隔10米种一棵柳树,如果小路全长100米,则可种柳树多少棵? 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如果小路全长100米,则可以安装电线杆多少根? 3、10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全长24千米,每两个车站相距2千米,则10路汽车全程共有多少个车站? 4、一根木料锯成若干段需要40分钟,每锯一下需要4分钟,则可以把它锯成多少段? 5、小明从一楼到家需要60秒,他每上一层需要10秒种,则他家住在多少层,? 6、小明从一楼到家需要走80个台阶,每个楼梯上有16级台阶,则家住在几层?III求间距 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种11棵树,小路全长100米,则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10根电线根,如果小路全长90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多少米? 3、10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全长24千米,10路车从头到尾共有13个车站,那么每两个车站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植树问题》课堂教学方案

《植树问题》课堂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2、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株距、间隔数、总长。 3、引入课题 二、独学检测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探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用卡纸条代替20米长的小路,在路上每隔5米栽一棵树,在卡纸上种树,你们栽了多少棵树? (1)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在卡纸上按要求种树(读导学案)。 (2)每个小组观察自己的植树方案,组内思考、讨论: a.5米是什么?20米是什么?有几个间隔? b. 已知总长、株距,怎样求间隔数?

c. 间隔数与棵树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3)小组汇报,引导发现规律。 3.展示、交流 4.得出结论 5.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达标检测 1、填一填。 (1)两端都栽时: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棵树?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个间隔? (2)两端不栽时: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棵树?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个间隔? (3)只栽一端时: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棵树?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个间隔? 2、算一算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多少座? 五、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练习题 一、先选择所属类型,再列式解答。 1、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 属于()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2、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 属于()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3、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属于()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二、求棵数: 1、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多少棵杨树苗? 2、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 4、公园大门前的公路长 80 米,要在公路两边栽上白杨树,每两棵树相距 8 米(两端也要种)。园林工人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5、有一条公路长 1000 米,在公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垂柳,可种植垂柳多少棵? 6、两座楼房之间相距 56 米,每隔 4 米栽雪松一棵, 一行能栽多少棵? 三、求间距: 1、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700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3、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多少米?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把一段木头锯成3段要12分钟,锯成5段要()分钟。 A. 24 B. 30 C. 40 D. 50 2.一辆电车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行36千米,如果每隔3千米停靠站一次,那么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停靠()次(起点不算). A. 12 B. 13 C. 14 D. 15 3.小红从一楼走到二楼要1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到五楼要()分钟. A. 2 B. 3 C. 4 4.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属于() A. 两端种 B. 一端种 C. 两端不种 5.一个六边形操场,每边插10面红旗,至少一共要插()面红旗. A. 60 B. 54 C. 48 6.一条路沿一边种了10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这条路最短是()米。 A. 45 B. 50 C. 55 D. 40 7.在长90米的跑道一侧插10面彩旗(两端都插),每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 A. 9 B. 10 C. 16 D. 8 8.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属于() A. 两端种 B. 一端种 C. 两端不种 9.在一块长方形草地的周围植树,共植树30棵,则间隔有( )个。 A. 31 B. 30 C. 29 D. 32 10.18颗黑珠子穿成一圈,如果在相邻两颗黑珠子中间穿上一颗白珠子,可以穿上( )颗白珠子。 A. 18 B. 17 C. 16 D. 19 11.在相距180米的两根电线杆之间植树,每隔20米植一棵,共植了( )棵。 A. 10 B. 9 C. 8 D. 7 12.时钟4时敲4下,6秒钟敲完。10时敲10下,()秒钟敲完。 A. 15 B. 18 C. 20 二、填空题(共8题;共27分) 13.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________段;如果锯成3段,需要锯________次. 14.小龙潭公园有一个池塘,周长600米。如果沿着池塘周围每隔15米栽一棵树,在相邻两棵树之间安装一把椅子,一共要栽________棵树,安装________把椅子。 15.一位魔术师把一根1米长的带子,按20厘米折一折的方法全部折好,折成一捆,再在它的中间剪开,猜猜,这时带子是________段.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