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王晶晶《迟到》讲课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9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迟到》教学设计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施丽聪指导老师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陈淑端晋江市实验小学李静瑜一、教材分析《迟到》(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原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面对错误”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作者林海音通过淡淡的笔触回忆了上学时一次刻骨铭心的迟到经历:因晚起而赖床并要求家长允其不去上学,由此遭到父亲的严厉责罚,之后在父亲影响及自省下改正错误并坚持早起早到。
基于本组课文的编排目的和本文的特点,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而对于此课中初次提到的情节曲线,是北师大版高年级教材中的一把金钥匙,在本单元首次出现,只要求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不介绍概念。
关于表达。
(1)《迟到》是第三学段一篇“叙事散文”。
所叙之“事”——“迟到”简单、所表之“神”明白。
而从不同方面进行人物的描写,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基本掌握,可以有所侧重。
(2)表达方式独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以对话的方式写。
“对话的方式写”:即琢磨“作者对话的方式写,有什么好处”是重难点,也是学习生长点。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懂人物的对话内容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不难,但读懂人物的对话的构段方式,学习表达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若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老师适切的阅读策略如提问、图示法、对比和连结等来指导。
于是我预设了四个教学活动,一是用比较熟练地根据标题或人物关系图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是探讨同样是爱,母亲的话为什么轻描淡写?而用浓墨重彩来写父亲的话?三是为什么作者在前部分(6-13自然段)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父亲的严厉?而对于父亲转身的身影只有一句话代替?这个细节能不能拿掉?四是写父亲“送夹袄”,如果加入对话,好不好?为什么?琢磨“有什么好处”是体会其表达效果,属于“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标题或人物关系图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1一、说教材:《迟到》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8课。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
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课文共16自然段,可分五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交代父亲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我”有赖床、上学常迟到的坏习惯,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3至12自然段)详细叙述“我”赖床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痛打一事。
第四部分(13至15自然段)写父亲在“我”挨打后来到学校看“我”,为“我”送衣服,并给“我”两块钱。
第五部分(16自然段)写“我”从此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早起、勤奋的学生。
文中的第三、四部分值得品味,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发怒打了“我”;二是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送钱。
这两件事很鲜明地刻画了一个严厉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因为父亲的爱,也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将来的所为。
根据上述课文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3、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说设计思想:(一)注重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有机结合。
《迟到》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导读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课文,认真品味有关词句,体会文章中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紧扣这一目标,适时引导学生品读体现父亲严爱与疼爱的词句,从中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引导学生品读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迟到》教案《迟到》教案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领悟__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__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
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态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情节。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编写或选用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迟到》微课教案】《迟到》严中有爱一、微课目标:体会父亲严中有爱,严即是爱:认识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微课内容:(一)微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因迟到而遭到爸爸妈妈责罚的经历吗?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她小时候一次迟到的经历使她刻骨铭心。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迟到》,看看她是如何感受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的。
(二)微课过程:(Ppt1 内容)“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 (解说词)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即父亲对我既“疼”又“严”。
“很严很严”说明父亲对我的管教严厉程度很深。
1、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对我“很严”?(Ppt2 内容)“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我挨打了!” (解说词)这段话抓住了父亲打我的动作描写,从“拖起来、左看右看、抄起、一抡”这些动词看出父亲下手很重,打的不轻。
(Ppt3内容)“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解说词)这段话抓住了父亲的神态、语言描写,一个“起”字,写出了父亲的严厉。
2、父亲为什么打我?(Ppt4内容)“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 “爸爸已经催促我了,可我居然没有挪动。
” (解说词)作者每天赖床就已经错了,而且因迟到想逃学更是错上加错,她对待错误的态度让父亲很生气,父亲打她是让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体会父亲严中有爱。
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但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
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又是怎么做的?(Ppt5内容)“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 (解说词)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他什么话也没说,但他给作者送花夹袄和铜板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他对作者的疼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严厉而又深沉的父爱。
五年级语文《迟到》说课稿五年级语文《迟到》说课稿1一、说教材《迟到》是北师大版小语九册七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
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散文是写父爱的,父爱既严厉又慈爱。
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突出一个“严”字。
叙述“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乎很无情。
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打得真是又严又狠。
后来写父亲又到学校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
可是细细品读,就能感受到那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
父亲的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又是一种深深的疼爱。
正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精彩的人生。
二、说目标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自学生字,理解恐惧、狼狈、耻笑等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学会质疑。
第二课时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2、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和思考,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体会严即是爱。
三、说教法本课时我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并用的形式穿插于整个教学之中。
主要教法有:1、词句品悟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多角度理解思考,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
2、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氛围,增加信息,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通过静思、讨论的过程,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碰撞中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打掉我的坏习惯,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情感经历层层深入地变化。
2024《迟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迟到》这个故事,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迟到》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收录在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经常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进而认识到准时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描写,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准时守时的行为规范。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迟到的后果及准时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本文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书写。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阅读《迟到》这个故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迟到的后果及准时的重要性。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我将采用教法:情境导入法,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并产生共鸣。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故事PPT、故事书籍以及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我将通过播放一段迟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迟到的尴尬和后果。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迟到会带来这些问题以及准时的重要性。
环节二、阅读故事我将向学生简要介绍《迟到》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大意,然后让学生阅读这个故事,并回答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迟到的问题。
《迟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熟悉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迟到》一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谈一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严、爱、关心)二、精读感悟(一)感悟父亲的“严”。
1、谈到父亲的“严”,书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的去细细的去读课文,(出示课件要求)注意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去体会,把它画出来,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可以去有感情的读一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批注。
时间3分钟,开始吧!2、学生读文,画句子,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谁愿意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父亲的严。
预设:A:最糟的是,爸爸是不允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B: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C:“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D:打的这部分。
(1)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2)从打的声音:“咻咻”也能体会到父亲打得非常狠。
(3)从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来打得很厉害。
(4)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3、体验品读:你挨过打吗?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
师小结:文中的小海音和你们的感受一样,被父亲打了之后是那么委屈,那么伤心,甚至还有些怨恨,带着你的感受和想法读读这里。
(课件出示11自然段)4、(课件出示)父亲为什么对小海音如此严厉?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师小结:是啊!父亲催我起床我不起,命令我起床我还是不起,怕我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所以爸才痛下狠手。
狠狠地打了我。
但小海音理解了父亲的这份良苦的用心吗?5、好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来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引读,注意接上啊。
(二)感悟父亲的“疼”1、师:此时的小海音带着伤痕和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当然,她又一次的迟到了。
(出示课件问题)你又通过了哪些语句知道了这次的迟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预设:(1)老师并没有罚我站。
(2)老师很耐心的教育我们。
(3)父亲给我送东西来。
(4)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刚才大家所谈到的这些不同,让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父亲来了,我刚安静下来的心。
(师读)从父亲到学校来为“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吗?预设:A:爸爸很疼爱“我”B:“我”恨自己有这么严厉的爸爸。
C:“我”觉得委屈。
D:“我”很感动。
3、感动之余,(出示课件)小海英又是怎么去面对自己的错误的呢?找出书上的语句来读一读。
4、小海音从以前的迟到到现在的早到,都是因为她理解了父亲的这份厚重的“爱”三、总结是啊,父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是无言的,小海音就是在这种爱的鼓舞下,让她在生活中去正确的看待了自己的错误,冷静的去分析自己,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一想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A:严也是爱;(你理解了课文)B:这篇课文详细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使整篇课文更形象,具体。
我以后在写作当中也要运用到这种写作方法(你注意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C:还使我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比如说:恐惧、狼狈、耻笑等等。
D:从小海音的身上我学到了犯了错误,要正确的去对待,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相信你这样去做,会收获成功的人生)E:不管平时是你打我,还是骂我,其实都是很爱我的。
四、课外拓展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
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送格言: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
——卡莱尔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列宁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
——戴维五、我手写我心课后练笔: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迟到》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去体会和借鉴文章中对人物描写的表达方法。
《迟到》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教学的收获学习《迟到》,我直奔重点句教学“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
1、通过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根据重点句学习作者回忆部分内容,我注重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教学,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
我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父亲出手狠的词语。
有的学生画出(拖起来、倒转来拿、一轮、咻咻)这是从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有的学生画出(从床头打到床尾)这是从打的过程的词语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还有的学生画出(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
这是从打的程度的词语可以看出打得的确狠。
父亲出手这么狠,小海音一定伤心、委屈、怨恨。
那么谈谈你们的观点该不该打?说理由。
这是给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机会。
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都是围绕该打来说的。
这个说;“作者面对爸妈的催促无动于衷,还找借口,爸爸气极了才打”。
那个说:“父亲打孩子是因为孩子懒惰,上学迟到,孩子从小就要管教,如果现在不管,将来长大了难改,就更不好管了。
”另一个说“父亲打了以后作者冒雨上学,文中的“我”有了那一次的挨打,才永远长了记性,再也不迟到了而且没天早到”。
但是班级有名的小机灵鬼于冬雨的回答确实与众不同。
“我说父亲不该打,打孩子太重了,也太狠了,将来女儿会记恨他的,父亲应该好好给女儿讲道理。
”于冬雨的理由让大家感到意外,虽然我在备课时已经预想到不该打的理由,但是于冬雨说的“将来女儿会记恨他的”这一点确实让我没想到。
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读“我走出教室,站在爸面前。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画出父亲动作的词体会到,这里没有父亲的语言,但从父亲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
2、通过课堂练习感受父亲的疼爱这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随着小作者的情感在变化,在上升。
我趁机出示“课堂表达我能行”在表达练习中渐渐让学生感受父亲的狠最终是为了爱的深。
表达一:“此时此刻,我就是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
面对着父亲,我想说————” 张东伟诚恳地说:“ 爸爸我错了,你的管教是为了我好,我会记住你的话,再也不迟到了” 说得真好!我带头鼓起掌来,给予评价。
“一个人如果出了错要正确面对,不要一错再错,只要改了就是好样的。
” 最后他还说了一句赞美父亲的话,让大家挺佩服的。
这节课,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很是认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表达二:“这是一位————的父亲”。
学生很快说出:“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
表达三:“父亲除了送夹袄和铜钱,他还送给了我从()到()的变化。
学生自然说出从迟到到早到的变化。
3、小练笔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下面比比看谁的笔下生花,写写自己与林海音类似的经历或者自己面对错误的事例。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我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比较满意,但本节课仍然有一些缺憾。
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在课文重点句段体验品读上欠缺。
如,让学生读小海音挨打后带着伤痕去上学的一段。
为了让学生能读好,我这样说:“此时此刻,我就是那个挨父亲打的小海音,我伤心、委屈、怨恨。
读——”当时就觉得学生读得还是缺少情感。
现在想起来可能老师的导语不够激情,没有给学生创造进入读的情境,这是缺憾一。
由于课上没有时间练笔,这篇习作安排在课下去完成的,学生能运用回忆的方式,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写,但效果不理想的是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不够突出,这是缺憾二。
如果课上时间安排得当,能趁热打铁再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笔,效果就能好些。
评课:优点: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地把握重难点。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理解父亲对小作者的爱。
3.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感情,并能相机指导朗读。
4、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自己身上犯错的事。
缺点:1、老师的导语不够激情,没有给学生创造进入读的情境,朗读不是很到位。
2、由于课上没有时间练笔,这篇习作安排在课下去完成的,如果课上时间安排得当,能趁热打铁再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笔,效果就能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