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33
【九年级】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年级】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引导思维,探索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是有益还是有害,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调动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学会从教材内外多渠道获取信息,学会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思考和探索问题。
(2)充分利用插图、故事及其他资料,并结合自己已有的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社会历史的变化,形成形象思维和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钥匙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困难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相关网站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科联系方法。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取得了重大飞跃。
我们今天使用的电灯、照明和电话就是在这次改革中发明的。
我们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讲授新课: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里经常使用的电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学科知识整合:请谈谈电是如何结合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发明的?它是如何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相关内容,了解电已成为一种新能源。
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一篇: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一、选择题1.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是()A.美国、德国B.英国、美国C.英国、法国D.法国、德国2.19世纪80年代,内燃机的发明者是()A.西门子B.卡尔·本茨C.法拉第D.莱特兄弟3.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出现的新事物是()A.火车B.飞机C.汽车D.轮船4.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社会带人()A.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B.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C.蒸汽时代和自动化时代D.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5.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第二篇: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反思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反思反思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反思课前,我主要按照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学建议进行备课。
但考虑到世界史的内容要放在初二年级上,在上课前我把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印发出来,先让学生接触了一下。
并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没有陌生感,我刻意地突出本课内容与中国历史及今天生活的联系。
现在回过头看这节课,有些以后上课值得发扬的优点,也有以后要尽量回避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