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分享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14
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将介绍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基本要求1. 安全第一:物理实验涉及到电流、高压、辐射等危险因素,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2. 理论基础: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只有对物理原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测量方法,以及制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案。
4.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要注意实验中的细节,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归纳,误差的估计和分析,以及结果的合理解释和推论。
6.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结论和讨论。
报告要求准确、清晰、简洁,以及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二、实验程序1. 实验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阅读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手册。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和实验平台,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注意实验中的安全和细节,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总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实验结果。
包括对实验目的的达成程度、实验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和推论。
4.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结论和讨论。
有效数字1、有效数字不同的数相加减时,以参加运算各量中有效数字最末一位位数最高的为准,最后结果与它对其,余下的尾数按舍入规则处理。
2、乘除法以参与运算的数值中有效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准,但当结果的第1位数较小,比如1、2、3时可以多保留一位(较小:结果的第一位数小于 有效数字最少的结果第一位数)! 例如:n=tg56° θ=56° d θ=1° θθθθθ2cos d d d dtg dn == 为保留)(,带入848.156n 15605.018056cos 1cos 22=︒=∴︒=∆︒=≈︒=∆=∆tg n θθπθθ3、可以数字只出现在最末一位:对函数运算以不损失有效数字为准。
例如:20*lg63.4 可疑最小位变化0.1 Y=20lgx01.04.631.010ln 2010ln 20ln 10ln 20≈===x dx dx dx x d dy 04.364.63lg 20=∴4、原始数据记录、测量结果最后表示,严格按有效数字规定处理。
(中间过程、结果多算几次)5、4舍5入6凑偶6、不估计不确定度时,有效数字按相应运算法则取位;计算不确定度时以不确定度的处理结果为准。
真值和误差1、 误差=测量值-真值 ΔN=N-A2、 误差既有大小、方向与政府。
3、 通常真值和误差都是未知的。
4、 相对约定真值,误差可以求出。
5、 用相对误差比较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6、 ΔN/A ≈ΔN/N7、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8、 随机误差:统计意义下的分布规律。
粗大误差:测量错误9、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确定度1、P (x )是概率密度函数dx P dx x x P p )x (之间的概率是测量结果落在+当x 取遍所有可能的概率值为1.2、正态分布且消除了系统误差,概率最大的位置是真值A3、曲线“胖”精密度低“瘦”精密度高。
4、标准误差:无限次测量⎰∞∞-=-2)()(dx X P A X x )(σ 有限次测量且真值不知道标准偏差近似给出1)(2)(--=∑K X X S i X5、正态分布的测量结果落入X 左右σ范围内的概率是0.6836、真值落入测定值X i 左右σ区间内的概率为0.6837、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带有的一个参数,用以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误差及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数据测完后不进行处理,就难以判断实验效果,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误差及数据处理的知识。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在一两次学习中就完全掌握,因此希望大家首先对其基本内容做初步了解,然后在具体实验中通过实际运用加以掌握。
一、测量与误差1. 测量概念:将待测量与被选作为标准单位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其倍数即为物理量的测量值。
测量值:数值+单位。
分类:按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条件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直接测量:可以用量具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如测量长度、时间等。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待测量之间的已知函数关系,通过计算而得到待测量的结果。
例如,要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可先直接测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的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长方体的体积。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即同一观察者、同一仪器、同一方法和同一环境)情况下的重复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同(如观察者不同、或仪器改变、或方法改变,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同一物理量的重复测量。
2.误差真值A:我们把待测物理量的客观真实数值称为真值。
一般来说,真值仅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实际测量中,一般只能根据测量值确定测量的最佳值,通常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佳值。
误差ε: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反应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为了全面评价测量的优劣, 还需考虑被测量本身的大小。
绝对误差有时不能完全体现测量的优劣, 常用“相对误差”来表征测量优劣。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的最佳值×100%分类: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恒定,或按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实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实验必须采集大量数据,数据处理是指从获得数据开始到得出最后结论的整个加工过程,它包括数据记录、整理、计算与分析等,从而寻找出测量对象的内在规律,正确地给出实验结果。
因此,数据处理是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四种方法。
1 列表法对一个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或者测量几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借助于列表法把实验数据列成表格。
其优点是,使大量数据表达清晰醒目,条理化,易于检查数据和发现问题,避免差错,同时有助于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以,设计一个简明醒目、合理美观的数据表格,是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列表没有统一的格式,但所设计的表格要能充分反映上述优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栏目均应注明所记录的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2.栏目的顺序应充分注意数据间的联系和计算顺序,力求简明、齐全、有条理; 3.表中的原始测量数据应正确反映有效数字,数据不应随便涂改,确实要修改数据时,应将原来数据画条杠以备随时查验;4.对于函数关系的数据表格,应按自变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以便于判断和处理。
2 图解法图线能够明显地表示出实验数据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它可以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因此图解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图解法处理数据,首先要画出合乎规范的图线,其要点如下:1.选择图纸 作图纸有直角坐标纸(即毫米方格纸)、对数坐标纸和极坐标纸等,根据作图需要选择。
在物理实验中比较常用的是毫米方格纸,其规格多为cm 2517⨯。
2.曲线改直 由于直线最易描绘,且直线方程的两个参数(斜率和截距)也较易算得。
所以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非线性的情形,在用图解法时应尽可能通过变量代换将非线性的函数曲线转变为线性函数的直线。
下面为几种常用的变换方法。
(1)c xy =(c 为常数)。
令xz 1=,则cz y =,即y 与z 为线性关系。
(2)y c x =(c 为常数)。
大学物理中的实验技术实践中的物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物理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物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物理实验技术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实验操作应该准确无误。
这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步骤的正确执行以及实验条件的准确控制等。
只有在操作准确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其次,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等。
而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最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是需要重视的。
我们需要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佩戴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二、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分析物理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重要依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进一步推导出物理定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绘制图表。
通过绘制散点图、线性图等,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数据间的关系和趋势。
根据图表的形状,我们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指数关系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拟合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找到最佳拟合曲线,并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
这些拟合参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问题,并和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和验证。
数据分析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误差的计算和处理。
误差是实验中不可避免的因素,我们需要通过确定误差来源和估计误差大小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计算误差时,我们需要注意误差的类型、运算规则以及合理的误差传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