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基本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14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D508座位号:32实验时间:第三周周二下午一点开始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二、实验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三、实验原理: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物体的体积为V=πd²h/4,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该圆柱体的体积.一般说来,待测圆柱体各个断面大小和形状都不尽相同.从不同方位测量它的直径,数值会稍有差异;圆柱体的高度各处也不完全一样。
为此,要精确测定圆柱体的体积,必须在它的不同位置测量直径和高度,求出直径和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的高度h(1)利用表达式a/n(其中a为主尺刻线间距,n为游标分度数)确定所用的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2)检查当外卡钳口合拢时,游标零线是否和主尺零线对齐,如不对齐,则读出这个初读数(即零点偏差)(3)用游标卡尺在圆柱体不同部位测量高度五次,将测得的结果填入自拟表中2。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直径d(1)弄清所用螺旋测微器的量程、精度和最大允差,并读出零点偏差(2)在圆柱体的不同部位测直径五次,分别填入自拟表中五、实验数据与处理:实验二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进一步练习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运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二、实验仪器:物理天平、烧杯、比重瓶、温度计、待测物等三、实验原理:若一物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则它的密度为ρ=m/V,由公式可知,密度是间接测量.实验中,可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实验日期 2017 年5 月23 日 实验地点:实验楼B411室 实验名称 长度的基本测量组号 第 组【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原理。
2.学会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运用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器材】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读数显微镜、待测物体(铁制圆筒、金属丝、小钢珠、毛细管各一件)。
【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构造及读数原理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1评 分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 -1)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1()Nb N a =- (式1)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11N a b a a a N Nδ-=-=-= (式2)图2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7。
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普遍表达式为l ka n δ=+ (式3)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a =1mm 。
图3所示的情况,即l =。
图3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
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l=l 1-l 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1)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一、引言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报告中基本测量是必须要进行的,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基本测量的要求和相关事项。
二、基本测量1.测量原理和方法:指明测量所用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并解释测量结果的意义。
2.测量精度和误差:首先进行误差分析,解释误差的来源,并计算总误差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结果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三个方面。
数据处理包括原始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和数据样本处理;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统计量;数据展示则包括图表、曲线等数据呈现方式。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出实验的结论,即分析该实验所探讨的物理问题,进一步发现本实验中的物理规律。
三、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目的:介绍该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器材:详细介绍实验所用的仪器、量具和器材。
3.实验方法:介绍实验过程和操作。
4.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标和仪器器材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并提供数据表格、折线图、统计图等,方便读者直观地了解数据变化过程。
5.实验结论:在研究了实验结果及有关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得出本实验中的实验结论,并进行探讨。
四、实验报告注意事项1.报告应简洁明了,用词准确,不可出现错字和语法错误。
2.注意附上所有的数据和表格,并在文字中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避免遗漏和误解。
3.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过程应详尽和科学,以便于他人重现实验和进一步探究。
4.实验结果要充分表现出实验的特征和规律,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总而言之,基本测量是一份实验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准确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既可以帮助提升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也可以促进对物理规律的深入了解,从而推动物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模版-V1
很多大学物理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基本的测量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更
好地完成实验报告,下面我们整理出一份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模版。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流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列出所有需要准备的器材和材料,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和标注)
2. 实验步骤
(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要求详细、清晰,每一步都要有相应的记录,尽量遵守规定的实验程序)
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按实验要求,完成数据处理及分析,解释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分析思路。
如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也需加以解释并提出合理的解
决措施)
4.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要求结论简明扼要,语言精练明确,确
保准确性和科学性)
5.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分别列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的改进措施)
以上是一份基本的测量实验报告模版,但在写作实验报告之前,还需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过程要准确无误地呈现,理论知识要充分解释,计算也需原始
记录。
2. 实验数据要以清晰的表格或图形形式呈现,计算式要清晰、简便易
操作。
3. 实验报告要形式规范,版面整齐、美观,字迹清晰,数字、公式和
图表要标清,报告全文要通顺、流畅。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加深实验理论的理
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实验成绩。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深 圳 大 学 实 验报 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一)实验名称: 基本测量实验学 院:指导教师: 报告人: 组号: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提交时间:课程编号二、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的基本原理为了使米尺测得更准一些,在米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称为游标),这样就构成了游标卡尺,如图1-1所示。
一般游标卡尺的刻度方法有:游标卡尺的游标上有n个刻度,它的总长与主尺上(n –1)个刻度的总长相等。
设主尺每个刻度的长为y,游标每个刻度的长为x,则有nx = (n – 1) y,由此求得主尺与游标每个刻度的差值δ为:δ= y – x = y / n差值δ正是游标卡尺能读准的最小读数值,就是游标卡尺的分度值,称为游标的精度,按上述原理刻度的方法称为差示法。
2.螺旋测微计(千分尺)的基本原理螺旋测微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
对于螺距为y的螺旋,每转一周螺旋将沿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y。
如果转了1 / n周(n 是沿螺旋一周总的刻度线数目),螺旋将沿轴线移动y / n的距离,y / n称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
因此,借助螺旋的转动,把沿轴线方向移动的不易测量的微小距离,转变为圆周上移动的较大距离表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机械放大原理。
螺旋测微计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常见的螺旋测微计的结构如图1-2所示,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根测微螺轩,其螺距是0.5mm,当螺杆旋转一周时,螺杆就沿轴线前进或后退0.5mm。
螺杆外部附着一个微分筒,沿微分筒的圆周有50条等分刻度线,当微分筒转过一条刻度线时,测微螺杆就移动0.5/50mm=0.01mm。
因此,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是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千分尺因此而得名。
实验室常用的螺旋测微计的量程是25mm,分度值0.01mm。
螺旋测微计测量前先检查“0”点。
轻轻转动微分筒,推动螺杆前进,当听到“咯、咯”两声时就停止转动。
这时的零点读数若不为零,就有零差出现,其校政方法如下:设零点的读数为L0,待测物的读数为L,则待测物的实际长度L’=L-L0,其零点差值L0可正可负。
第二部分 基础实验实验一 基本测量长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长度测量不仅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被广泛的使用,而且许多其他物理量也常常化为长度量进行测量,除数字显示仪器外,几乎所有测量仪器最终将转换为长度进行读数。
例如,水银温度计是用水银柱面的位置来读取温度的;电压表或电流表是利用指针在表面刻度盘上移过的弧长来读数的。
因此,长度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密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各种物质具有确定的密度值,它与物质的纯度有关。
工业上经常通过物质的密度来进行原料成分的分析、液体密度的测量和材料纯度的鉴定。
因此学习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2.掌握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3.进一步理解有效数字概念并能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二、实验原理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体积为V ,则其密度为m Vm=ρ (1)可见,通过测定和V 可求出m ρ,可用天平称量,而物体体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m 图1这里介绍规则形状固体密度的测量。
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选择适当的长度测量工具(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直接测出物体的外形尺寸,然后再计算出体积,用天平称出其质量,即可以计算出密度。
如图1所示,待测物为圆筒时,只要测出内径、外径和高度,则其体积为1d 2d h h d d V )(412122−=π (2)如果测出其质量为m ,则其密度为 hd d m)(42122−=πρ (3) 当内径收缩为0时,(3)式表示为h d m24πρ= (4)(4)式即为均质圆柱体的密度表达式。
一般来说,待测圆筒或圆柱体各个断截面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尽相同,应从不同部位测量相关数据。
三、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游标卡尺,千分尺,待测物体(圆筒、圆柱)。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圆筒和圆柱体的质量。
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内径、外径和高度,各换不同的地方测量五次,求出平均值(注意在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内径时,尽量要求游标卡尺的上刀口沿着直径方向)。
大学物理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基本测量实验是学生们最早接触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小组在大学物理基本测量实验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量,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实验装置和方法:我们使用的实验装置主要有天平、游标卡尺、秒表等。
首先,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几个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我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最后,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一个简单的自由落体实验,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在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我们分别测量了三个物体的质量,结果如下:物体A的质量为50.2g,物体B的质量为67.8g,物体C的质量为82.5g。
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物体的平均质量为66.8g。
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我们分别测量了三个物体的长度,结果如下:物体A的长度为5.6cm,物体B的长度为7.2cm,物体C的长度为9.8cm。
同样地,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物体的平均长度为7.5cm。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重复了五次实验,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我们得到的五组数据分别为:0.86s,0.91s,0.88s,0.89s,0.87s。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物体自由下落的平均时间为0.88s。
误差分析:在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的示数误差和人为读数误差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游标卡尺的刻度误差和人为读数误差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秒表的示数误差和人为读数误差会对结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