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习题集及答案2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59
物理化学试题库及答案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把一杯水放在刚性绝热箱内,若以箱内热水及空气为系统,则该系统为()。
A.敞开系统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绝热系统2.有关状态函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状态确定,状态函数的值都确定B.从一始态经任一循环再回到同一始态,状态函数的值不变C.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D.所有状态函数的绝对值都无法确定4.当系统向环境传递热量时,系统的热力学能将(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一定规律5.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的值为零。
A. QB.WC.Q +WD.Q-W6.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下式表达时d U =δQ-p d V,其适用条件为()。
A.理想气体可逆过程B.无非体积功的封闭系统的可逆过程或恒压过程C.理想气体等压过程D.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7.有关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直接结果B.它的内容表明化学反应的Q p 或Q V 是状态函数C.用它进行热化学计算必须具有恒容或恒压、无非体积功条件D.用它使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线性组合,可以计算某些无法测定的反应热8.在绝热刚弹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则()。
A.Q > 0,W > 0,ΔU > 0B.Q = 0,W = 0,ΔU > 0C.Q = 0,W = 0,ΔU = 0D.Q < 0,W > 0,ΔU < 09.将某气体分装在一汽缸的两个气室内,两气室之间有隔板相隔开,左室的气体为0.02dm3、273K、p,右室中气体为0.03dm3、363K、3p,现将隔板抽掉,以整个汽缸中气体为系统,则此过程的功为()。
A.37.2 JB.372 JC. 0D.237 J10.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可逆过程后,功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C V , m (T 2-T 1)B.(p 2V 2-p 1V 1) / (γ-1)C.C p, m (T 2-T 1)D.nR (T 2-T 1)/ (γ-1) 12.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下列那一组结论是正确的( ) 。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A) 单纯状态变化(B) 相变化(C) 化学变化(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2.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
因焓是状态函数。
3.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
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
4.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5.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
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
6.dU=CvdT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7.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A) 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 (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答案:D。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一)习题 p60~6210解:(1) 平均自由程:,未知数n 怎么求?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由公式pV =Nk B T , → n=N/V=p/(k B T )n =100×103/{p (1.381×10-23×298)}=2.43×1025m3=0.707/{3.14×(0.3×10-9)2×2.43×1025}= 1.03×10-7m(2) Z /=V a πd 2n , 未知数V a 怎么求?其物理意义是什么?V a ==15.01m .s -1Z /=×15.01×3.14×(0.3×10-9)2×2.43×1025=1.47×108/s(3) Z =½n Z /=½×2.43×1025×1.47×108=1.77×1033/s13解:(1) 理想气体: pV=nRT , → ,α=nR/pV =nR /nRT =1/T (2) 范德华气体:(p +n 2a/V 2)(V -nb )=nRT ,展开方程式得,pV -nbp +n 2a/V -n 3ab /V 2=nRT =(RV 3-nbRV 2)/(RTV 3- 2a nV 2+4abn 2V -2ab 2n 3)21解: 2C+O 2=2CO C+O 2=CO 2(1) V O 2=1×0.21=0.21单位体积;V CO =2V O 2×0.92=0.3864单位体积;V CO 2=V O 2×0.08=0.0168单位体积;V 总=V 空+V CO +V CO 2-V O 2=1+0.3864+0.0168-0.21=1.1932单位体积.(2) x N 2=V N 2/V 总=1×0.78/1.1932=0.654;p nR T Vp /)(=∂∂p TVV )(1∂∂=αnR T V V ab n T V V an T V p P p p =∂∂+∂∂+∂∂)(/2)(/)(3322)/2//()(232V abn V an p nR T V p +-=∂∂)/2//()(13322V abn V an pV nR TV V p +-=∂∂=αx Ar=V Ar/V总=1×0.0094/1.1932=0.00788 x CO=V CO/V总=0.3864/1.1932=0.324;x CO2= V CO2/V总=(1×0.0003+0.0168)/1.1932=0.0143(3) 2C + O2 = 2CO C + O2 = CO224g 1mol2mol12/g 1mol1molx g x/24mol x/12mol y/g y/12mol y/12mol x+y=1000 x+y=1000 x=958.33/gx/24:y/12=92:8 x=23y y=41.67/gn O2=x/24+y/12=958.33/24+41.67/12=43.40mol;n CO=x/12=958.33/12=79.86mol;n CO2=y/12=41.67/12=3.47mol;n空=n O2/0.21=206.68moln总=n空+n CO+n CO2-n O2=206.68+79.86+3.47-43.40=246.61molV总=n总RT/p=246.61×8.314×293/105=6.00m325解:(1) ω=2π×3000/60=100π/s-1, V=ωr=40π/m.s-1E H2=½m H2V2=½×2/6.023×1023×(40π)2=2.6218×10-20JE O2=½m O2V2=½×32/6.023×1023×(40π)2=4.195×10-19J(2) n/n0(H2)=exp(-E H2/k B T)=exp[-2.6218×10-20/(1.381×10-23×293)]= 1.5347×10-3n/n0(O2)=exp(-E O2/k B T)=exp[-4.195×10-19/(1.381×10-23×293)]= 9.477×10-46 (3) n(H2)/n(O2)= 1.5347×10-3 /9.477×10-46=1.6194×1042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二)习题 p129~1333解:(1) ∵V 2=V 1,∴W =0,△U = 1.5R (T 2-T 1)=1.5×8.314×(546-273)=3404.58J ∵△U =Q+W ,∴Q=△U=3404.58Jp 2=nRT 2/V 2=1×8.314×546/(22.4×10-3)=202.65kPa(2) ∵T 2=T 1,∴△U =0W= -nRTln (V 2/V 1) = -1×8.314×546×ln(44.8/22.4)= -3146.50J∵△U =Q+W ,∴Q = -W = 3146.50Jp 3=nRT 3/V 3=1×8.314×546/(44.8×10-3)=101.33kPa(3) △U = 1.5R /(T 1-T 3)=1.5×8.314×(273-546)= -3404.58J Q= 2.5R (T 1-T 3)=2.5×8.314×(273-546)= -5674.31J W=△U-Q = -3404.58-(-5674.31)=2269.73Jp 1=nRT 3/V 3=1×8.314×273/(22.4×10-3)=101.33kPa8解:(1) V 1=nRT 1/p 1=1×8.314×423/(100×103)=35.17×10-3m 3W = -nRTln (V 2/V 1) = -1×8.314×423×ln (10/35.17)=4422.78J(2) p 1V m,1=RT 1+bp 1-a/V m,1+ab/V m,12100×103V m,1=8.314×423+3.71×10-5×100×103-0.417/V m,1+0.417×3.71×10-5/V m,12 105V m,13=3520.532V m,12-0.417V m,1+1.54707×10-5,V m,1=35.087×10-3m 3W = =-RTln {(V m,2-b )/(V m,1-b ) }-a (1/V m,2-1/V m,1)= -8.314×423ln{(10-0.0371)/(35.087-0.0371)}- 0.417×103 (1/10-1/35.087) = 4423.826-29.815= 4394.01J9解:⎰⎰==-2121/V V V V VdV nRT pdV =⎰dT nCT T m v 13,=⎰dT nC T T m p 13,⎰⎰=-=-2121/V V V V VdV nRT pdV ⎰⎰--=-2121}/)/({2V V V V m m m dV V a b V RT pdV ⎰=21,TT m v dT nC(1) W = -p e (V 2-V 1)= -100×103×(1677-1.043)×18×10-6= -3016.72J(2) W = -p e (V 2-V 1)≈-p e V 2= -100×103×1677×18×10-6= -3018.60J ;△W %=(3018.6-3016.72)/3016.72×100%=0.063%(3) V 2=nRT 2/p 2=1×8.314×373/(100×103)=31.0112dm 3W = -p e (V 2-V 1)≈-p e V 2= -100×103×31.011×10-3= -3101.12J(4) △vap H m = 40.69 kJ .mol -1;△vap U m =△vap H m +W =40.69-3.02=37.67kJ .mol -1(5) ∵△vap U m >0(实际上是T 、P 的函数),∴△vap H m >-W由于体积膨胀,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必须克服分子间引力做功,热力学能也增大,故蒸发的焓变大于系统所做的功。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哪种情况下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交换?A. 系统对外做功B. 系统吸收热量C. 系统与外界无功交换D. 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2.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中,下列哪个变量与气体的体积成反比?A. 温度B. 压力C. 气体的摩尔数D. 气体的常数R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时,会伴随哪种现象?A. 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化B. 电子的自旋方向变化C. 电子的质子数变化D. 电子的轨道周期变化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 自然界中的热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气体自发膨胀C. 热机的效率达到100%D. 热机的效率小于100%5.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常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的活化能C. 温度D. 催化剂6. 根据分子间作用力理论,下列哪种分子间作用力最强?A. 范德华力B. 氢键C. 离子键D. 共价键7. 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离子的电荷数B. 离子的半径C. 离子的浓度D. 离子的摩尔质量8.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的定义,下列哪种情况下反应是自发的?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G 无法确定9. 在相变过程中,下列哪种相变是不可逆的?A. 固体到液体B. 液体到气体C. 气体到固体D. 固体到气体10.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增加反应的平衡常数?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B. 降低反应物的浓度C.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答案:1-5 DBBCC;6-10 DBBB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可以表示为ΔU = ____ + W。
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有关。
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 E_n = - ____ / n^2。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A. ΔU=Q V B. W=nRTln(p 2/p 1) C. ΔU=dT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A. 反应热B. 吸收的热量C. 焓的变化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A. 1/6.443B. (6.443)1/2C. (1/6.443)2D. 1/(6.443)1/2(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A. 1,1,1,2B. 1,1,3,0C. 3,1,2,1D. 3,2,2,2 ( )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A. i j n ,V ,S i )n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A. 1B. 0.75C. 0.667D. 0.5 ( )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
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 和纯B( ) 9. 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mol ·dm -3的HAc 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S ·m -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HAc)为A. 0.3569S ·m 2·mol -1B. 0.0003569S ·m 2·mol -1C. 356.9S ·m 2·mol -1D. 0.01428S ·m 2·mol -1( ) 10.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时,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液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升高,正吸附 B. 表面张力降低,正吸附 C. 表面张力升高,负吸附 D. 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正吸附( ) 11. 一体积的氢气在0℃,101.3kPa 下等温膨胀至原来体积的3倍,其内能变化是多少?(设氢气是理想气体)A. 0.4JB. 0C. 6JD.0.04J( ) 12. 已知反应CO(g)+1/2O 2(g)=CO 2(g)的ΔH ,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A. ΔH 是CO 2(g)的生成热B. ΔH 是CO(g)的燃烧热C. ΔH 是负值D. ΔH 与反应ΔU 的数值不等( ) 13. 对于0.002mol/kg 的Na 2SO 4溶液,其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0.219是 A. 3.175×10-3B. 2.828×10-3C. 1.789×10-4D. 4×10-3( ) 14. 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A. 一定等于零B. 一定不等于零C. 一定大于零D. 一定小于零 ( ) 15.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 H 2S(g) K 1 S(s) + O 2(g) = SO 2(g) K 2则反应H 2S(g) + O 2(g)= H 2(g) + SO 2(g) 的平衡常数为A. K 2/K 1B. K 1—K 2C. K 1×K 2D. K 1/K 2( ) 16. 对于N 2和H 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没有生产NH 3),则 A. ΔU=0 B. ΔH=0 C. ΔS=0 D. ΔG=0 ( ) 17. 温度升高溶胶的稳定性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 ( ) 18. 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A. 101.3kPaB. 1013kPaC. 略高于101.3kPaD. 略低于101.3kPa ( ) 19. 在HAc 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 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 ( ) 20. 定温下气相反应K p 有什么特点?A. 恒为常数B. 恒等于K cC. 随压力而变D. 与体积有关 ( ) 21. 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 ) 22. 在一定量AgI 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的是 AA. La(NO 3)3B. Mg(NO 3)2C. NaNO 3D. KNO 3( ) 23. 接触角可确定固体某种性质,若亲液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是A.0=θ B. 90>θ C. 90<θ D. θ为任意角( ) 24. 混合等体积0.08mol ·dm 3 KI 和0.1mol ·dm 3AgNO 3溶液得到一溶胶体系,在该体系中分别加入下述三个电解质:(1) MgSO 4, (2) CaCl 2, (3) Na 2SO 4, 则其聚沉能力的大小为A. (1)>(2)>(3)B. (2)>(1)>(3)C. (3)>(1)>(2)D. (3)>(2)>(1)( ) 25. 298K时反应Zn+Fe2+=Zn2++Fe的E0为0.323V,则其平衡常数为A. 2.89×105B. 8.34×1010C. 5.53×104D. 2.35×102一、二、计算题:(共50分)1.(10分) A(熔点651℃)和B(熔点419℃)的相图具有一个低共熔点,为368℃(42% A,质量百分数,下同)。
第六章相平衡1. 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A)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答案:C2. 一单相体系, 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 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 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答案:B。
F=C-P+2=3-1+2=43.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A) 1 (B) 2 (C) 3 (D) 4答案:D。
F=2-P+2=4-P,F不能为负值,最小为零。
当F=0时P=4。
4.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A) ΔS=0 (B) ΔG=0 (C) ΔH=0 (D) ΔU=0答案:B。
此为可逆过程故ΔG=0。
5. 以下各系统中属单相的是(A) 极细的斜方硫和单斜硫混合物 (B) 漂白粉(C) 大小不一的一堆单斜硫碎粒 (D) 墨汁答案:C。
6. NaCl(s), NaCl水溶液及水蒸汽平衡共存时, 系统的自由度(A) F=0 (B) F=1 (C) F=2 (D) F=3答案:B。
F=C-P+2,C=2,P=3,故F=2-3+2=1。
7. 如果只考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纯物质最多可共存的相有(A) P=1 (B) P=2 (C) P=3 (D) P=4答案:C。
F=C-P+2=1-P+2=3-P,当F最小为零时P=3。
7. 对于相律, 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相律不适用于有化学反应的多相系统(B) 影响相平衡的只有强度因素(C) 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系统的状态不变(D) 平衡的各相中, 系统包含的每种物质都不缺少时相律才正确答案:B8. 关于三相点,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答案:D9. 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在每条曲线上, 自由度F=1(B) 在每个单相区, 自由度F=2(C)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 ΔHm(相变)和ΔVm的正负号相反(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任一点, 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都小于零答案:D10. 二组分系统的最大自由度是(A) F=1 (B) F=2 (C) F=3 (D) F=4答案:C。
物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锌可以和下列哪种物质发生反应?A. 铜B. 铝C. 钢铁D. 铂答案:A2. 以下哪个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A. 铁B. 铝C. 铜D. 锌答案:B3. 哪种燃料的能量密度最高?A. 木材B. 天然气D. 汽油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在常温下为液体?A. 铁B. 铝C. 汞D. 铂答案:C5. 温度为摄氏零下273.15度时,气体的体积为零,这一温度点被称为:A. 绝对零度B. 熔点C. 沸点D. 环境温度答案:A6. 水在常温下的存在形态是:A. 液体C. 固体D. 上述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个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A. 氧B. 氮C. 碳D. 硅答案:A8. 化学式H2O表示的物质是:A. 水B. 氧气C. 化学反应D. 碳酸答案:A9. 哪种金属在常温下属于液体?B. 铝C. 汞D. 铜答案:C10. 化学名称Fe表示的元素是:A. 铝B. 铁C. 铅D. 锡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短程有色金属成本较低,适合制造耐腐蚀、散热等需要。
答案:铝2. 电子元器件中常使用的金属材料是导体。
答案:铜3. 在自然界中,最多的元素是氢。
答案:氢4. 所有物质由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粒子组成,称为原子。
答案:原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解释物质的三态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的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密集排列,不易流动,例如冰。
在液态下,物质的分子较为稀疏,可以流动,例如水。
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具有较高的热运动能量,例如水蒸气。
2. 什么是化学反应?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有的物质经过分子之间的构建、断裂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当铁与氧气反应形成铁锈时,化学反应发生。
3. 解释燃烧现象的化学原理。
答案: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它需要燃料、氧气和可燃物质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物理化学2》模拟试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 ”)1.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工作时,按电化学的规定应该是阳极。
( )2.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0.02mol•L -1增加为0.20mol•L -1,则摩尔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 )3. 电解时,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不同是由于极化作用造成超电势,使阴极负移,阳极正移。
(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的平衡的时间,但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不影响平衡常数。
( )5.表面活性物质的HLB 值越大,表示其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
( )6.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而增大者,Г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 )7.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内径成正比。
( ) 8.同温度下,小水珠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汽压。
( ) 9. 胶体的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分散介质带电。
( )10.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 )二 单项选择题1. 混合电解质溶液0.01mol·kg -1KCl 和0.02mol·kg -1NaCl 的离子强度是( )A 、0.02mol·kg -1B 、0.03mol·kg -1C 、0.04mol·kg -1D 、0.05mol·kg -1 2. 强电解质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A 、B αα=± 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 在应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A 、标准氢电极B 、标准电池C 、甘汞电极D 、活度为1的溶液 4. 某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 、-1B 、0C 、1D 、2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或将毛细管在h/2高度处折弯,则( )A 、水会不断冒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6. 人工降雨是将AgI 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晶核 B 、湿度 C 、温度 D 、都不是7.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8. 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C 、O/W 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 型乳状液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 型乳状液 9.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A 、观察丁铎尔效应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D 、 测定ζ电10.过量的AgNO 3溶液与KI 溶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三 填空题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 和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物理化学2》模拟试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 ”)1.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工作时,按电化学的规定应该是阳极。
( )2.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0.02mol•L -1增加为0.20mol•L -1,则摩尔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 )3. 电解时,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不同是由于极化作用造成超电势,使阴极负移,阳极正移。
(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的平衡的时间,但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不影响平衡常数。
( )5.表面活性物质的HLB 值越大,表示其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
( )6.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而增大者,Г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 )7.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内径成正比。
( ) 8.同温度下,小水珠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汽压。
( ) 9. 胶体的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分散介质带电。
( )10.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 )二 单项选择题1. 混合电解质溶液0.01mol·kg -1KCl 和0.02mol·kg -1NaCl 的离子强度是( )A 、0.02mol·kg -1B 、0.03mol·kg -1C 、0.04mol·kg -1D 、0.05mol·kg -1 2. 强电解质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A 、B αα=± 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 在应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A 、标准氢电极B 、标准电池C 、甘汞电极D 、活度为1的溶液 4. 某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 、-1B 、0C 、1D 、2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或将毛细管在h/2高度处折弯,则( )A 、水会不断冒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6. 人工降雨是将AgI 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晶核 B 、湿度 C 、温度 D 、都不是7.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8. 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C 、O/W 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 型乳状液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 型乳状液 9.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A 、观察丁铎尔效应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D 、 测定ζ电10.过量的AgNO 3溶液与KI 溶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三 填空题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 和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第1章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习 题 解 答1. 两只容积相等的烧瓶装有氮气,烧瓶之间有细管相通。
若两只烧瓶都浸在100℃的沸水中,瓶内气体的压力为0.06MPa 。
若一只烧瓶浸在0℃的冰水混合物中,另一只仍然浸在沸水中,试求瓶内气体的压力。
解: 21n n n +=2212112RT V p RT V p RT V p +=⋅2111121222112p T p T T p T T T T =+⎛⎝⎜⎞⎠⎟=+ ∴112222p T T T p ⋅+=MPa0.0507=MPa 06.02)15.273100()15.2730(15.2730⎥⎦⎤⎢⎣⎡××++++=2. 测定大气压力的气压计,其简单构造为: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插入水银槽内,玻璃管中未被水银充满的空间是真空,水银槽通大气,则水银柱的压力即等于大气压力。
有一气压计,因为空气漏入玻璃管内,所以不能正确读出大气压力:在实际压力为102.00kPa 时,读出的压力为100.66kPa ,此时气压计玻璃管中未被水银充满的部分的长度为25mm 。
如果气压计读数为99.32kPa ,则未被水银充满部分的长度为35mm ,试求此时实际压力是多少。
设两次测定时温度相同,且玻璃管截面积相同。
解:对玻璃管中的空气,p V p V 2211=kPa 0.96=kPa )66.10000.102(35251212−×==p V V p ∴ 大气压力 = kPa 28.100kPa )96.032.99(=+·28· 思考题和习题解答3. 让20℃、20 dm 3的空气在101325 Pa 下缓慢通过盛有30℃溴苯液体的饱和器,经测定从饱和器中带出0.950 g 溴苯,试计算30℃时溴苯的饱和蒸气压。
设空气通过溴苯之后即被溴苯蒸气所饱和;又设饱和器前后的压力差可以略去不计。
(溴苯Br H C 56的摩尔质量为1mol g 0.157−⋅)解:n pV RT 131013252010831452027315==×××+⎡⎣⎢⎤⎦⎥−().(.) mol =0.832 mol n m M 209501570==..mol =0.00605mol p py p n n n 22212101325732==+=×= Pa 0.006050.832+0.00605 Pa4. 试用范德华方程计算1000 g CH 4在0℃、40.5 MPa 时的体积(可用p 对V 作图求解)。
(完整版)物理化学习题集及答案2相平衡一、选择题: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A) Φ=2 (B) Φ=3 (C) Φ=4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A B A A A B A B (A ) (C) (D) (B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3. 在101325Pa 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A) 0 (B) 1 (C) 2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A) 0 (B) 1 (C) 2 (D) 35.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A) 1 (B) 2 (C) 3 (D) 46. 在101325 Pa 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 为()(A) 0 (B) 1 (C) 2 (D) 37. NH 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 4Cl(s) → HCl(g) + NH 3(g) ()(A) K =3, Φ=2, f =2 (B) K =2, Φ=2, f =1(C) K =1, Φ=2, f =1 (D) K =4, Φ=2, f =1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A) K =1, Φ=2, f =1 (B) K =2, Φ=2, f =1(C) K =2, Φ=2, f =0 (D) K =4, Φ=2, f =19. 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 kPa ,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 ,则此溶液:()(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B) 对丙酮为负偏差(C) 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 苯与5 mol 甲苯混合形成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A) y A = 0.5 (B) y A < 0.5(C)y A > 0.5 (D) 无法确定11. 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沸点的论述正确的是:()(A) 沸点与溶液组成无关(B)沸点在两纯组分的沸点之间(C) 小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D) 大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12. 由A及B二种液体组成理想溶液,A、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p*B,x为液相组成,y为气相组成,若p*A > p*B( *表示纯态),则:()(A) x A > x B(B) x A > y A(C) 无法确定(D)x A < y A13. 液体A与B混合形成非理想混合物,当A与B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同种分子之间作用力时,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而言:()(A) 产生正偏差(B)产生负偏差(C) 不产生偏差(D) 无法确定14. 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A) K = 3 (B) K = 5(C)K = 4 (D) K = 215. 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不一定16. 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A) 1 种(B) 2 种(C) 3 种(D) 0 种17. 两组分理想溶液,在任何浓度下,其蒸气压:()(A) 恒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B) 恒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C)介于两个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D) 与溶液组成无关18. 具有最低恒沸温度的某两组分体系,在其T -x 相图最低点有()(A) f =0; x g =x l (B) f =1; x g = x l(C) f =0; x g > x l (D) f =1; x g > x l19. 一定温度下,二元理想液态混合物中若纯B 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纯A 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则当x B 增大汽液两相达平衡时,系统压力()(A) 不变 (B) 减少 (C) 增大 (D) 不一定20. 由A 、B 二组分组成一理想液态混合物。
物理化学考试题及答案1. 填空题1. 在一个封闭容器中,温度为300K,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为$\frac{3}{2}k_BT$,其中$k_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
请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气体分子平均速率。
答案:气体分子平均速率$v_{\text{avg}}=\sqrt{\frac{2k_BT}{m}}$。
由此,代入数据,计算得到气体分子平均速率。
2. 在电场中,正电荷受到的力的大小为$F=qE$,其中$F$为力的大小,$q$为电荷大小,$E$为电场强度大小。
请写出电场力的方向。
答案: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性质相反。
2. 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A) 学习物理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物质运动规律。
B) 物理化学只研究地球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C) 物理化学只涉及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研究。
D) 物理化学研究的只是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理论。
答案:A) 学习物理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物质运动规律。
2. 下列哪个是物理化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A) 奥古斯特·科希维士B) 路易斯·帕斯卡尔C) 雷诺·迈克尔斯D) 丹尼尔·贝尔答案:A) 奥古斯特·科希维士3. 解答题请分别解释以下概念:1. 化学平衡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相互抵消,系统中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2. 电解质答案:电解质是指在水中能够分解成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分解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 简答题1. 物理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与其他化学学科相比,物理化学更注重对物质的微观组成、分子结构和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注重数学和物理原理的运用。
2. 为什么学习物理化学对我们有益?答案:学习物理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2.1 1mol 理想气体在恒定压力下温度升高1℃,求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
解:理想气体n = 1mol恒压升温p 1, V 1, T 1 p 2, V2, T 2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过程,应用式(2.2.3)W =-p amb ΔV =-p(V 2-V 1) =-(nRT 2-nRT 1) =-8.314J2.2 2.2 1mol 1mol 水蒸气(H 2O,g)在100℃,101.325kPa 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
求过程的功。
假设:相对于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解: n = 1mol H 2O(g) H 2O(l)恒温恒压相变过程,水蒸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应用式(2.2.3)W =-p amb ΔV =-p(V l -V g ) ≈ pVg = nRT = 3.102kJ 2.3 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 水(H 2O,l),求过程的体积功。
H 2O(l) = H 2(g) + 1/2O 2(g) 解: n = 1mol H 2O(l) H 2(g) + + O 2(g) n 1=1mol 1mol + 0.5mol = n 0.5mol = n 2V 1 = V l V(H 2) + V (O V(O 2) = V2 恒温恒压化学变化过程, 应用式(2.2.3)W=-p amb ΔV =-(p 2V 2-p 1V 1)≈-p 2V 2 =-n 2RT=-3.718kJ100℃,101.325kPa25℃,101.325kPa2.4 系统由相同的始态经过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的末态。
若途径a 的Q a =2.078kJ ,Wa=-4.157kJ ;而途径b 的Q b =-0.692kJ 。
求W b 解: 热力学能变只与始末态有关,与具体途径无关,故 ΔU a = ΔU b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a + Wa = Q b + W b ∴ W b = Q a + W a -Q b = -1.387kJ2.6 4mol 4mol 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20℃, 求ΔH -ΔU 的值。
第六章 可逆原电池复 习 思 考 题1.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就是电极电势?这种说法对吗?指出影响这种电势差的原因有哪些?2.从原电池的表示符号能看出什么问题?3.Θ∆m r G =-zFE θ(电极)),则Θ∆m r G 表示电极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这种说法对不对?4.如测出[∂E /∂T ]p <0,由式(2.10)知(-△r H m )>zEF ,表明反应的热效应只有一部分?而其于部分仍以热的形式放出,这就说明在相同的始末态间化学反应的△H 比按电池反应进行的△H 为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为何不能用一般的电压表测原电池的电动势?6.说明图2.6中的待测电池、标准电池、AB 均匀滑线电阻及工作电池的连接原理?7.式(2.7)右边第二项的活度是电池反应平衡时各作用物的活度,此说法对不对,为什么?8.02/=+ΦH H E 表示氢的标准电极电势绝对值为零,这就意味着标准氢电极与溶液相间的电势差为零。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9.式(2.13)中的E(电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由该式计算得出的电极电势是什么电势?它是否与电极反应的反应式量有关?10.有人说“凡ΦE (电极)为正的电极必为原电池的正极,ΦE (电极)为负的电极必为负极”。
这种说法对吗?11.输送CuSO 2溶液时能否使用铁管?试说明其原因?12.液体接界电势是怎样产生的?用盐桥能否完全消除液体接界电势?为什么?13.已知ΦΦ=K zF RTE ln ,ΦE 是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电动势,这种说法对否?为什么?14.从图2.13看出,线①与线⑧可构成原电池,这种说法对否?为什么? 15.试从图2.13粗略估计铁粉在什么pH 值下才能使溶液中的氢离子还原成H 2?16.试分别设计相应的原电池,以测出下列各种数据,并列出应测出的数据及计算公式。
①H 2O 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Θ∆m f G ② 指定温度下某金属氧化物的Θ∆m f G 习 题1.写出下列原电池中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E 的计算公式。
物理化学试题A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pθ, K下过冷水结成同温度下的冰,则该过程中:()(A) ΔS=0 ΔG=0 (B) ΔS>0 ΔG<0(C) ΔS <0 ΔG<0 (D) ΔS>0 ΔG >02.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和B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三种情况,正确的是:()(A); (B);(C);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C)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和 O2在绝热钢瓶中化学反应生成CO2的过程:( )(A) ΔH = 0 (B) ΔU = 0(C) ΔS = 0 (D) ΔG = 05.在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下列哪一个过程肯定可以自发进行:()(A) ΔH>0,且ΔS>0 (B) ΔH>0,且ΔS<0(C) ΔH<0,且ΔS>0 (D) ΔH<0,且ΔS<06.公式 d G = V d p -S d T可适用下述哪一过程:( )(A) 298K、101325Pa 下的水蒸发过程(B)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C) 电解水制取氢(D) N2(g) + 3H2(g)=2NH3(g) 未达平衡7.同一温度压力下,一定量某纯物质的熵值:()(A) S(气)>S(液)>S(固); (B) S(气)<S(液)<S(固);(C) S(气)=S(液)=S(固);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获得更多NO,应采取的措施是:()2(A) 降温和减压 (B) 降温和增压(C) 升温和减压 (D) 升温和增压9. 对于二组分系统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 ( )(A) 1 (B)2 (C)3 (D)410.下述分子熵最大是:(),(A)CH4 (B)C2H6 (C)C3H8 (D)C10H22二、问答(30分)1. (5分)冰在0℃转变为水,dS>0,但在0℃ P=Pθ时,冰与水处于平衡状态,而dS=0是平衡条件,对吗2. (5分)在绝热过程中,∵Q=0∴dS=0,对吗3. (10分)试问下列过程哪些状态函数的改变值等于零•1)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2)液体水在正常沸点汽化为水蒸气•3)H2与O2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H2O(l)•4)理想气体向真空容器中膨胀4. (10分)说出下列公式的使用条件(1)ΔG=ΔH-Δ(TS);ΔG=ΔH-TΔS(2)(ΔG)=W'f(3)ΔG=∫VdP ΔG=nRTlnP2/P1(4)ΔS=Q/T(5)ΔS=nCplnT2/T1三、计算(40分)1.(10分)将1 mol理想气体在298K下等温可逆膨胀,体积从50l升膨胀到100l 升,试计算过程的Q、W、ΔU、ΔH和ΔS2. (10分)乙醇和甲醇组成的理想溶液, 在293 K时纯乙醇的饱和蒸气压为5933 Pa, 纯甲醇的饱和蒸气压为11826 Pa。
《物理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A 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状态与内能无关 2.μ=0 3. ( )A. 不变B. 可能增大或减小C. 总是减小4.T, p, W ‘=0≥0 C. (dG)T,V, W=0≤0 D. (dG) T, V, W ‘=0≥0 5.A. (dA)T, p, W ‘=0≤0B. (dA) T, p, W ‘=0≥ T, V, W ‘=0≥0 6.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因为A. 恒压过程中,焓不再是状态函数B. 恒压过程中,焓变不能量度体系对外所做的功 D. 恒压过程中, ΔU 不一定为零 7. NOCl 2(g )=NO (g ) + Cl 2(g )为吸热反应,改变下列哪个因素会使平衡向右移动。
( )增大压力 C. 降低温度 D. 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 8. )A. 溶液中溶剂化学势较纯溶剂化学势增大B. 沸点降低C. 蒸气压升高 9.ΔA=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10.ΔG=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 )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D.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11. 300K 将1molZn Q p ,恒容反应热效应为Q v ,则Q p -Q v = J 。
无法判定12.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Δr H m 0为正,Δr S m 0为正(设Δr H m 0和Δr S m 0不随温度而变化)A. 高温有利B. 低温有利与压力无关13.化学反应 N 2(g) +3H 2(g) = 2NH 3(g)A. 3NH 2H 2N μμμ==B. 032=++3NH 2H 2N μμμC. NH 2H 2N μμμ32==14. 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A →P ,则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二级反应B.基元反应C.双分子反应15. 已知298 K 时, Hg 2Cl 2 + 2e - === 2Hg + 2Cl -, E 1 AgCl + e - === Ag + Cl -, E 2= 0.2224 V 。
试卷二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答案填在答题纸表格内)1.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dm -3和0.1mol·dm -3的NaCl 和KNO 3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Ω和2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之比为 ( ) (A)1∶5 (B)5∶1 (C)1∶20 (D)20∶12.通过电动势的测定,可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
欲测AgCl(s)的活度积K SP ,应设计的电池是( ) (A)Ag|AgCl(s)|HCl(aq)|Cl 2(g,p )|Pt (B)Pt|Cl 2(g,p )|HCl(aq)||AgNO 3(aq)|Ag (C)Ag|AgNO 3(aq)|HCl(aq)|AgCl(s)|Ag (D)Ag|AgCl(s)|HCl(aq)||AgNO 3(aq)|Ag3.液滴自动呈球形的原因是:( )(A)表面层的分子比其内层分子的能量低,是由于表面分子被内层分子所吸引的结果 (B)表面层的分子受垂直于液面且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 (C)分散度越高,表面能越大 (D)液体具有粘度4.下列关于液面附加压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面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 (B)液面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C)水平面Δp <0 (D)肥皂泡Δp =2/r γ5.将一毛细管插入某一液体中,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θ<90º,h>0,润湿 (B)θ>90º,h>0,不润湿 (C)θ<90º,h<0,润湿 (D)θ=90º,h<0,不润湿 6.对于表面活性物质应有( )(A)T c γ∂⎛⎫- ⎪∂⎝⎭>0正吸附 (B)Tc γ∂⎛⎫- ⎪∂⎝⎭<0负吸附(C)T c γ∂⎛⎫- ⎪∂⎝⎭>0负吸附 (D)Tc γ∂⎛⎫- ⎪∂⎝⎭<0正吸附7.在一支水平放置的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中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水柱,今在水柱右端微微加热,则毛细管内的水柱将( )(A)不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确定 8.下列的吸附现象哪一点不属于化学吸附( )(A)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必须是选择性吸附 (B)吸附热较大 (C)吸附很快可达平衡 (D)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改变反应级数 (B)不改变频率因子 (C)不参与化学反应 (D)不改变平衡常数10.298K ,某反应在起始浓度为0.1mol ∙dm -3和1mol ∙dm -3时,半衰期均为60分钟,该反应为(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11.对平行反应,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两反应的速率常数k 1和k 2的比值不随温度而变 (B)反应的总速率等于两个平行反应速率之和 (C)反应产物的量之比等于两个平行反应的速率之比 (D)达平衡时,正、逆向的反应速率相等12.如果D 2 + Z 2 → 2DZ 是二级反应,它的动力学方程可以这样表示:2d[]d Z t -=k 1[D 2][Z 2] d[]2d DZ t =k 2[D 2][Z 2]2d[]d D t-=k 3[D 2][Z 2]则k 1、k 2、k 3之间的关系为( )(A)k 1=2k 2=k 3 (B)k 1=k 2=k 3(C)k1=2k2=2k3(D)k1=k2=1/2k313.丁铎尔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散射(D)光的透射14.过量的KI与AgNO3混合,制溶胶,其结构为[(AgI)m·n I-·(n-x)K+]x-·x K+,则胶粒是指( )(A)(AgI)m(B)(AgI)m·nI-(C)[(AgI)m·nI-·(n-x)K+] x-(D)[(AgI)m·nI-·(n-x)K+]x-·xK+15.影响溶胶粒子电泳速度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电泳速度与电动电势成正比(B)电泳速度与外加电场的电势梯度成正比(C)电泳速度与溶液的粘度成反比(D)电泳速度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成反比16.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
相平衡一、选择题: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 ( )(A) Φ=2 (B) Φ=3 (C ) Φ=4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 )A B A A A B A B (A ) (C) (D) (B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3. 在101325Pa 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 ( )(A ) 0 (B ) 1 (C) 2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A) 0 (B) 1 (C ) 2 (D ) 35.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 )(A ) 1 (B) 2 (C ) 3 (D) 46。
在101325 Pa 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 为 ( )(A) 0 (B ) 1 (C) 2 (D) 37。
NH 4Cl (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 4Cl(s) → HCl(g) + NH 3(g)( )(A ) K =3, Φ=2, f =2 (B ) K =2, Φ=2, f =1(C) K =1, Φ=2, f =1 (D) K =4, Φ=2, f =1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 )(A ) K =1, Φ=2, f =1 (B) K =2, Φ=2, f =1(C) K =2, Φ=2, f =0 (D) K =4, Φ=2, f =19. 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
063 kPa ,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 ,则此溶液:(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B)对丙酮为负偏差(C)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苯与5 mol甲苯混合形成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A) y A = 0.5 (B) y A < 0。
5(C)y A > 0.5 (D)无法确定11。
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沸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 沸点与溶液组成无关(B)沸点在两纯组分的沸点之间(C)小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D)大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12. 由A及B二种液体组成理想溶液,A、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p*B,x为液相组成,y为气相组成,若p*A〉p*B( *表示纯态),则:()(A) x A > x B (B) x A〉y A(C)无法确定(D)x A < y A13. 液体A与B混合形成非理想混合物,当A与B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同种分子之间作用力时,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而言: ( )(A)产生正偏差(B)产生负偏差(C) 不产生偏差 (D)无法确定14. H2O、K+、Na+、Cl—、I- 体系的组分数是: ( )(A) K = 3 (B)K = 5(C)K = 4 (D)K = 215. 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 ()(A)升高(B) 降低(C) 不变(D)不一定16。
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 种(B) 2 种(C) 3 种 (D) 0 种17。
两组分理想溶液,在任何浓度下,其蒸气压: ( ) (A)恒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B)恒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C)介于两个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D)与溶液组成无关18。
具有最低恒沸温度的某两组分体系,在其T-x相图最低点有()(A)f=0;x g=x l (B)f=1;x g = x l(C)f=0;x g > x l(D)f=1;x g > x l19. 一定温度下,二元理想液态混合物中若纯B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纯A的饱和蒸汽压(p B*〉p A*),则当x B增大汽液两相达平衡时,系统压力()(A)不变 (B)减少(C)增大(D)不一定20。
由A、B二组分组成一理想液态混合物。
若p B*〉 p A*,则系统总蒸气压p总有( )(A) p总〈 p B*(B) p总< p A*(C)p总= p B*+ p A*(D)p B*〉p总> p A*21. 组分A与组分B形成完全互溶体系,一定温度下, 若纯B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纯A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当此组分构成的混合液,处于汽液平衡时( )(A) y B>x B (B) y B < x B(C)y B = x B (D) ABC都有可能22。
将过量NaHCO3(s)放入一真空密封容器中,在50 ℃下, NaHCO3按下式进行分解:323222NaHCO(s)Na CO(s)+CO(g)+H O(g),系统达到平衡后,则其组分数K和自由度f为( )(A) 3, 2 (B) 3, 1(C) 2, 0 (D) 2, 123. 在上题中已达平衡的系统中加入CO(g)时,系统重新达到平衡后,则系统2的组分数K=( ),f=( )。
(A) 3, 2 (B) 3, 1(C) 2, 0 (D) 2, 124. 在温度T下, CaCO3(s), CaO(s), 及CO2的平衡系统的压力为p,已知它们CaCO(s)CaO(s)+CO(g)之间存在反应:32(g),当重新达到平衡时,系统的压力若往该平衡系统加入CO2( )(A) 变大 (B)变小(C)不变 (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5。
在液态完全互溶的两组分A,B组成的气液平衡系统中,在外压一定下,于该气液平衡系统中加入组分B(l)后,系统的沸点下降,则该组分在平衡气相中的组成y B( )它在液相中的组成x B.(A)大于 (B) 小于(C)等于 (D) 数据不全无法确定26. A(低沸点)与B(高沸点)两种纯液体组成液态完成互溶的气液平衡系统。
在一定的温度下,将B(l)加入平衡系统中,测得系统的压力增大,说明此系统()(A) 一定具有最大正偏差(B)一定具有最大负偏差(C)有可能是最大正偏差也有可能是最大负偏差(D) 数据不够,无法确定27。
已知苯一乙醇双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353。
3 K,乙醇的沸点是351。
6 K,两者的共沸组成为:含乙醇47.5 %(摩尔分数),沸点为341。
2 K。
今有含乙醇77。
5%的苯溶液,在达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2,液相中含乙醇为x2。
问: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 )(A)y2〉x2 (B)y2 = x2(C)y2< x2(D)不确定28。
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A)固定 (B)随温度而变(C)随压力而变(D) 无法判断29。
一单相体系,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A) 3 (B) 4 (C) 5 (D) 630。
对于相律,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律不适用于有化学反应的多相系统(B)影响相平衡的只有强度因素(C) 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系统的状态不变(D) 平衡的各相中,系统包含的每种物质都不缺少时相律才正确31。
关于三相点,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D)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32. 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在每条曲线上,自由度f=1(B)在每个单相区,自由度f=2(C)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H m(相变)和△V m的正负号相反(D)在水的沸点曲线上任一点,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都小于零33. Clapeyron方程不适用于()(A)纯组分固(α)=纯组分固(β)可逆相变(B)理想溶液中任一组分的液-气可逆相变(C) 纯物质固-气可逆相变(D)纯物质在等温等压下的不可逆相变34。
对于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在等压下有确定沸点的液态系统一定是纯物质(B)任何纯固体物质都有熔点(C) 在一定温度下,纯液体的平衡蒸气压与液体所受外压力无关(D)纯固体物质的熔点可以有很多个35。
下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定压下,纯固体物质不一定都有确定的熔点(B)定压下,纯液态物质有确定的唯一沸点(C)定压下,固体混合物都不会有确定的熔点(D) 定温下,液体的平衡蒸气压与外压有关36. 当用三角形坐标来表示三组分物系时,若某物系其组成在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上变动时,则该物系的特点是()(A) B的百分含量不变(B) A的百分含量不变(C) C的百分含量不变(D) B和C的百分含量不变37。
在一定压力下,在A, B二组分溶液的温度-组成图的最高(或最低)恒沸点处,气-液两相组成的关系为:气相摩尔分数y B( )液相摩尔分数x B。
(A) 〈 (B) 〉(C)= (D) >〉(远远大于)38。
在一定压力下,若在A, B两组分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即T—x B图)中出现最高恒沸点,则其蒸气总压对拉乌尔定律必产生()偏差.(A)一般正 (B)一般负 (C) 最大正(D)最大负39。
氢气和石墨粉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发生化学发应,体系的组分数为多少? ( )(A)K=2 (B)K=3 (C)K=4 (D) K=540.若上述体系中,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生成n种碳氢化合物。
平衡时组分数为多少? ( ) (A)K=2 (B) K=4 (C)K=n+2 (D)K=n41。
一个含有K+,Na+,NO3-和SO42-四种离子的不饱和水溶液,其组分数为多少?( ) (A)K=3 (B) K=4 (C) K=5 (D)K=642. 若在水中溶解KNO3和Na2SO4两种盐,形成不饱和溶液,则该体系的组分数为多少? ()(A)K=3 (B) K=4 (C) K=5 (D)K=643. 碳酸钠与水可组成下列几种水合物:Na2CO3•H2O, Na2CO3•7 H2O, Na2CO3•10H 2O。
问在101 kPa下,与Na2CO3的水溶液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以有几种?( )(A) 没有 (B) 1种 (C) 2种 (D) 3种44。
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比较准确?相律可应用于( )(A) 封闭体系 (B) 开放体系(C)非平衡开放体系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体系45。
单一组分物质的熔点温度( )(A) 是常数(B)仅是压力的函数(C) 同时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D)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是其他因素的函数上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46. 某种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 )(A) 仅是温度的函数 (B)仅是压力的函数(C)同时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D) 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是其他因素的数上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