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换药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8.76 KB
- 文档页数:6
P I C C换药操作规程目的:1、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延长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
用物准备:治疗盘、剪刀、一次性无菌换药盘、无菌巾、3M透明敷贴、卷尺、胶布、可来福接头(或肝素帽)、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4ml 肝素盐水(10ml注射器抽取)。
操作程序:1、查对病人PICC维护单,了解导管刻度、穿刺点局部情况及上次维护时间。
2、核对腕带,讲解目的取得配合,评估穿刺点和周围皮肤以及导管位置,询问病人感受。
3、以肘关节上9cm为记测量上臂围并核对原资料。
4、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
5、再次核对腕带、协助患者移向对侧。
6、暴露换药部位,零角度由下向上揭开原有胶布及透明敷贴,避免带出导管,检查导管刻度、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疼痛,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士长或医生处理。
7、检查一次性换药盘并打开,取无菌巾嘱病人抬手铺垫于手臂下,戴手套,将酒精棉球和碘伏棉球放于换药盘内,取无菌纱布包裹正压(肝素帽)接头处。
8、穿刺点消毒:用酒精清洗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导管,清洗干净为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螺旋(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消毒三遍,并在穿刺点作稍许停留。
范围为上下直径20cm,左右至臂缘,最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正压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共消三遍)。
操作过程中询问病人局部感觉,做好健康教育。
9、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有无移位、脱出,妥善固定脱手套。
10、检查透明敷贴,待消毒剂干后无张力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体外全部导管,敷贴边缘盖于延长管位置,不得直接贴在导管上防止撕破导管,用长胶布蝶形交叉妥善固定延长下段,贴上更换时间责任人。
11、预冲可来福接头(肝素帽),消毒更换新接头(肝素帽)20ml 生理盐水脉冲冲管,4ml肝素盐水封管。
12、撤去无菌巾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指导病人下次维护时间做好维护宣教。
13、妥善安置病人,询问病人感受,整理床单元。
14、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
PICC维护(三向瓣膜式)标准程序【评估】【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一、评估: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贴膜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三、操作步骤: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贴、思乐扣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维护手册并铅笔打勾2、检查无菌物品效期,二人查对3、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进行查对,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4、评估(输液接头、穿刺点、敷料)5、打开换药包,在穿刺肢体下铺垫巾6、用皮尺测量肘窝(肘横纹)上方10cm处臂围7、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如有胶痕给予清除,用酒精棉签清洁输液接头下皮肤8、手消毒9、打开预冲注射器,释放压力或按照无菌操作方法抽取生理盐水连接新输液接头,预冲输液接头待用10、更换输液接头:(1)卸下旧输液接头(2)手消毒(3)戴手套。
打开酒精棉片包,用酒精片消毒路厄式接头横截面及侧面,给予用力多方位擦拭15秒(4)连接新的输液接头11、冲洗导管:(1)回抽回血,判断导管的通透性(2)用预冲注射器(或抽好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冲洗导管(3)实行正压封管(4)脱手套12、更换透明敷贴:(1)去除透明敷贴外胶带(2)0角度平拉敷料(3)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4)用酒精棉签充分湿润、溶解Statlock固定装置下方的粘合剂(5)手消毒(6)将思乐扣投入换药包内(7)再戴手套拆除思乐扣:2D-脱离、卸除脱离:轻轻打开扣锁,小心从扣锁上移开导管卸除:将Statlock固定装置从皮肤上移开(8)左手持纱布覆盖在输液接头轻向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1根,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去脂、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大于敷贴的面积)。
再取第二、三根酒精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9)酒精完全待干后,取碘伏棉棒1根,放平导管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取第二、三根碘伏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或略小于酒精消毒面积)(10)使用思乐扣固定法:4P-皮肤处理、按压、撒开、粘放消毒皮肤完全待干导管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摆放弧形(L或U型)在摆放思乐扣处涂抹皮肤保护剂,待干15秒按思乐扣上箭头所示方向(箭头应指向穿刺点)摆放思乐扣将导管安装思乐扣的立柱上,锁定纽扣依次撕除思乐扣的背胶纸将思乐扣贴在皮肤上(11)10*10以上透明敷料无张力黏贴,透明敷料应完全覆盖思乐扣胶带蝶形交叉固定敷贴下缘,再以胶带横向固定蝶形交叉,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姓名和日期、PICC名称,贴于透明敷料下(或上)缘13、整理用物,脱无菌手套14、整理床单位,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15、洗手16、回治疗室,在维护单上签名及时间,填写PICC维护记录单四、注意事项:1、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2、抽回血不可抽至输液接头及注射器内3、要求用脉冲式正压封管,以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4、可以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5、去除敷料时要自下而上,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去除敷料时尽可能不要污染敷贴下的皮肤及导管6、勿用酒精棉签直接消毒穿刺点7、将体外导管放置呈弯曲,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移动8、严格无菌操作,敷料要完全覆盖体外导管,以避免引起感染9、如发现污染,患者出汗多及敷料卷边时,应及时更换透明敷料10、使用碘伏消毒,一定待完全待干后再覆盖敷料。
PICC_CVC换药流程PICC(外周静脉中心导管)和CVC(中心静脉导管)是常见的血管通路,用于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和静脉药物给药等治疗目的。
换药是维持血管通路通畅和预防感染的关键步骤。
下面是PICC和CVC换药的流程,详细描述每个步骤。
1.准备工作:a.确定换药时间和频率,按需准备所有必需物品,如无菌手套、口罩、面罩、无菌滴管套装、无菌消毒剂、生理盐水、换药贴、透明敷料、止血带等。
b.质控管理员检查换药车和隔离设备的清洁程度,并确认无明显污染。
c.开始换药前,进行洗手,戴上无菌手套,佩戴好口罩和面罩。
2.安全措施:a.面罩要正确佩戴并紧贴面部,以减少感染风险。
b.应用无菌滴管套装,以减少外界感染的机会。
c.随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渗液,观察是否有感染征兆。
3.换药准备:a.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明敷料,去除敷料上的残留物和分泌物。
b.将无菌滴管套装连接到穿刺口,应用可视化力量将它缠绕在患者身上,避免拉力过大。
4.拔除旧敷料:a.先解开敷料边缘的粘贴物,然后缓慢而温和地将整个敷料剥离,减少对患者皮肤的拉力。
b.医生应该检查新鲜出血、皮肤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5.慎重拆除针管:a.在医生的指导下,非医务人员应轻轻地将冲洗液接口从针管上移开,放在避免交叉感染的控制区域。
b.抵住皮肤,将针管轻轻拔出。
6.清洁穿刺区域:a.用无菌消毒剂轻轻擦拭穿刺区域,以清洁和杀死细菌。
b.擦拭时,应保持从穿刺点向外圆周方向移动,并确保充分湿润。
7.更换新导管:a.将新导管连接到针管,并按医生的指示小心插入静脉。
b.监测患者的反应,特别是刺痛和不适感,以确保导管正确放置。
8.使用透明敷料:a.将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在穿刺部位,确保完全贴合,但不要对穿刺点施加额外压力。
b.如果有疹子或水肿的病灶,应停止贴敷。
9.检查输液:a.检查导管和滴管是否正常连接,无泄漏或松动。
b.确保液体的流量正常。
10.记录:a.在患者记录中详细记录换药的时间、步骤和相关观察结果。
PICC换药更换频率、步骤等标准流程及注意事项PICC具有诸多优点,但导管较难牢固固定,导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更换频率根据敷贴材料、病人的年龄、疾病状况、感染率、环境因素而定,透明敷贴最多放置7天。
需要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步骤1、去除透明敷料外胶带。
2、0度角平行撕拉,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3、手消毒后再戴手套。
4、拆除旧思乐扣:脱离(轻轻打开锁扣,小心从锁扣上移开导管),卸除(用酒精浸润、溶解思乐扣固定装置下方的粘合剂,直至将思乐扣固定装置从皮肤上移开)。
5、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1根,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去脂、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大于贴膜面积)。
再取第2、3根酒精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脱脂并消毒皮肤。
6、再取碘伏棉棒1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取第2、3根碘伏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
建议:(1)导管在维护过程中不作为常规消毒。
(2)若出现导管有血迹,污渍等情况时可使用洗必泰或聚维酮碘,必须待干后贴敷贴,否则容易出现皮疹及导管损坏。
7、安装思乐扣(使用思乐扣固定法):皮肤处理-按压-撕开-贴放。
8、10*12c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透明敷料应完全覆盖住思乐扣。
(1)无张力粘贴透明贴膜如下:(2)带蝶型交叉固定贴膜下缘,再以胶带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
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姓名及日期,贴于透明敷料。
注意事项1、禁止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冲管、给药;要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以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
遇导管堵时,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冲管;确认导管堵塞时PICC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
2、可以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3、去除敷料时要自下而上,不能将导管带出体外,去除敷料时尽可能不污染贴膜下皮肤及导管。
4、勿用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5、将体外导管放置呈弯曲,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移动。
PICC置管换药(换药包)
目的:保持PICC通畅,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二、注意事项
(一)严禁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否则如遇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
(二)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三)零角度去除透明贴膜,注意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消毒导管时防止将导管拉出。
(四)粘贴敷料时,敷料无张力自然下垂,切勿粘贴时拉伸敷料,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粘贴敷料,撕除框架结构式,要边揭出、边轻压敷料边缘。
(五)固定时要将导管露出体外部分全部固定于透明帖膜下。
(六)勿在消毒剂未干时贴透明贴膜,应无张力粘贴,以免损伤导管和皮肤。
(七)固定肝素帽时,避免肝素帽接口处直接压迫皮肤,造成小压疮。
(八)如为前修剪导管、导管内有回血的情况下应用肝素液封管。
(九)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帖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
(十)每次输液前必须先回抽检查有无回血之后冲管以检验导管功能。
PICCCVC维护换药流程和考核评分PICC和CVC是两种常用的中央静脉导管,用于输液、营养支持、药物给予等需要长期静脉通路的患者。
维护换药是保证导管畅通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PICC和CVC维护换药的流程和考核评分。
一、PICC维护换药流程:1.准备所需物品:手套、消毒剂、抗菌敷贴、导管固定带、止血贴、脱脂棉球、伸长管、生理盐水、消毒垫、导管固定贴。
2.确定操作前的身体状况: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评估皮肤完整性。
3.保持洁净环境:操作前手消毒,戴手套并戴好口罩。
4.确认PICC位置:使用超声仪器或X射线等方法确认导管位置,确保正确插入。
5.检查导管回血:将注射器连接到导管上,轻轻抽回,观察是否有鲜红色血液回流。
6.维护导管通畅:使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亦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溶液。
7.更换敷贴:用消毒剂擦拭导管周围皮肤,更换大小合适的抗菌敷贴,确保敷贴边缘平整。
8.固定导管:使用导管固定带固定导管,保持导管位置稳固。
9.记录维护情况:记录维护时间、方法、不良反应等信息。
二、CVC维护换药流程:1.准备所需物品:手套、抗菌敷贴、导管固定带、脱脂棉球、伸长管、生理盐水、消毒垫、导管固定贴。
2.保持洁净环境:戴手套,对患者进行护理前手卫生,取放物品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3.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是否有血迹、血肿、渗血等异常。
4.更换敷贴:先将旧敷贴剥离,并用脱脂棉球和生理盐水擦拭导管周围皮肤,确保皮肤干燥后再进行敷贴的更换。
5.固定导管:使用导管固定带固定导管,保持导管位置稳固。
6.保持导管通畅:每日冲洗导管,注射10ml生理盐水,亦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溶液。
7.记录维护情况:记录维护时间、方法、不良反应等信息。
三、PICC和CVC维护换药的考核评分:1.导管通畅度:根据导管回血情况和冲洗通畅度评分,通畅得分高,堵塞得分低。
2.更换敷贴情况:评估敷贴的贴合度、周边皮肤红肿或溃疡情况,评分高者更换良好。
P I C C换药流程PICC维护流程一、维护时间:正常情况至少每七天维护一次二、维护内容: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PICC换药包1个,预充式导管冲洗器1个,正压接头1个,棉签,安尔碘,手消,污物罐,锐器盒,皮尺,笔。
2.步骤: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1)洗手戴口罩。
(2)检查各项无菌物品的完整性、有效期。
(3)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4)打开PICC换药包,取出无菌巾铺于穿刺侧肢体下方。
(5)用皮尺测量穿刺点上方10cm处臂围(>2cm应考虑血栓或静脉炎的出现)。
(6)更换输液接头:①洗手;②打开输液接头包装备用;③取预充导管,去下保护帽,安装输液接头,排气,备用;④卸下旧接头,用安尔碘棉签消毒PICC导管接头外壁,并消毒导管接头下皮肤。
⑤连接新输液接头,应用导管冲洗器脉冲式冲洗导管,正压封管。
(7)各更换透明敷料:①拇指轻压穿刺点,沿辅料周边0度角平行牵拉透明敷料;②固定导管,自下而上180度角去除旧有辅料;③评估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渗血、渗液,体外导管长度有无变化;④洗手,戴换药包中的无菌手套;⑤撕开酒精棉棒,左手持纱布改在输液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一根,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消毒。
取第二根酒精棉棒避开穿刺点1cm 处,逆时针消毒。
第三根酒精棉棒消毒方法同第一根;⑥再撕开洗必泰棉棒包装,左手持纱布覆盖在输液接头上,右手取第一根洗必泰棉棒,一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取第二根洗必泰棉棒,逆时针消毒皮肤、导管,第三根洗必泰棉棒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直到导管连接器整个翼型部分,消毒范围大于透明敷料面积。
消毒剂充分待干;⑦调整导管位置,取第一条输液贴粘贴固定翼部分,第二条输液贴固定导管连接器;⑧无张力粘贴透明敷料:敷料中心对准穿刺点,下缘覆盖翼型部分约一半,纸质边框预切口对准导管连接器方向,放置后先捏牢导管、固定翼及连接器边缘,做好塑性,然后按压整片敷料,最后去除纸质边框时边去除边按压;⑨将第三条输液贴蝶形交叉固定连接器应行部分与透明敷料下缘;⑩在记录胶带上注明换药日期。
PICCCVC换药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和CV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都是常见的血管内置管,用于给予长期静脉输液、药物注射、血液透析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操作。
换药是PICC和CVC护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将介绍PICC及CVC换药的流程。
1.准备工作:(1)确认换药所需材料,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口罩、消毒液、生理盐水、换药贴、导管脱落贴、透明敷料、纸巾等,确保材料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2)进行手卫生,戴上无菌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性。
2.排空引流袋:将排空引流袋放置在下方合适位置,打开止血夹,接触手柄轻轻向外拉动,打开通气通道。
3. 注射器抽吸:把无菌生理盐水倒入注射器中,拧紧锁,将注射器连接至导管端口,轻轻拉回注射器活塞,抽吸30-50ml的导管内部液体。
4.注射器排气:将注射器连接至导管端口,逆时针旋转注射器活塞,逐渐排出导管内残留气体,直到生理盐水泄出。
5. 消毒导管接口:用无菌纱布蘸取消毒液,对导管插口进行消毒,注意要涵盖插口周围的1-2cm。
6.拆换导管贴:将原来的导管贴从插口处慢慢剥离,避免过度牵拉导管,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
7.清洁导管口:用无菌纱布蘸取清洁剂,对导管插口以及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
从插口处向外方向顺次清洁,每个插口周围重复3-5次。
8. 冲洗导管:用注射器连接至导管端口,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每次约10ml,冲洗2-3次后进行注射器抽吸步骤,重复2次以保证导管的通畅。
9. 消毒导管接口:使用无菌纱布蘸取消毒液,对导管插口进行二次消毒,注意要涵盖插口周围的1-2cm。
10.覆盖导管口:用透明敷料或专用导管固定贴将导管口固定好,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1.整理周围环境:将床边整理干净,清洁工具和废物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消毒工具和材料放入指定的垃圾袋内。
12.记录操作:将换药的操作时间、方式、结果等信息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以备后续参考。
PICC_CVC换药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周围静脉插入体内,将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以供给长期静脉输液或输血,营养支持以及药物治疗等的导管。
由于PICC插管较为稳定,对患者而言易于接受,因此使用越来越广泛。
PICC的换药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正确的换药流程可以确保导管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使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_CVC换药的流程。
1.准备所需物品:消毒溶液、无菌手套、无菌盆、医用纱布、消毒签、止血贴、透明敷料、固定贴、无菌交联碘溶液(或其他消毒溶液)、碘酒涂料、生理盐水、海绵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等。
2.洗手:先着无菌手套,正确洗手,清洁手上的污垢和细菌。
3.处理PICC导管:将PICC导管整理好,通过止血贴将导管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导管脱落。
4.注射透明敷料:利用无菌注射器注射透明敷料到导管周围,以增加透明敷料与皮肤之间的粘附力。
5.慎重拆除残留敷料:用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慎重地拭去残留的敷料。
6.清洁PICC周围:将PICC周围的皮肤用交联碘溶液或其他消毒溶液清洁干净,应避免直接接触导管。
使用无菌棉签擦拭,从导管出口开始,以螺旋状向外清洁。
7.消毒:用棉签沾取碘酒涂料,从导管端口开始,以螺旋状向外涂抹,保持导管端口的干燥。
8.依次进行换药:使用无菌手套,打开换药套装,并将其放在无菌盆内。
取出无菌注射器并穿刺无菌纱布,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9.清洁敷料:将纱布浸湿,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清除污垢和细菌。
10.更换敷料:打开无菌包装的新敷料,将其贴在导管周围,并确保敷料边缘贴合皮肤。
避免弄湿导管。
11.绑扎固定:使用固定贴将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导管脱落。
12.清洁工作区:将用过的物品放入医疗废物袋中,清理工作区域,继续观察导管是否有异常。
PICC换药流程一、准备工作1.查看医嘱,确定换药时间和频率。
2.准备所需器材:手套、无菌巾、消毒剂、导管更换套装、敷料、注射器、生理盐水、碘伏等。
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换药目的和注意事项。
二、换药前的准备2.患者取洗手后,佩戴干净的手套,保持手部卫生。
3.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头略向下可防止意外滑脱。
4.用水杀菌液或消毒灵清洁换药台面和工作区域,铺上纸巾。
三、换药步骤1.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
2.取下旧敷料,先用消毒用的洗手液或透明质酸碘洗外口,然后将外口用消毒剂擦拭3-5秒,再用无菌棉球擦拭,顺序为水杀菌液、酒精消毒液、双氧水。
3.拿起PICC导管上方接口处,用无菌棉球由上向下推压至导管出口,再用另一只无菌棉球沿导管方向由上向下擦拭,擦拭次数不少于10次。
4.每次换药前,要对PICC导管进行外观检查,注意观察导管有无弯曲、变形、脏污或创伤。
5.用无菌钳子将旧保护套取下,注意不要碰触到新的保护套。
6.用无菌棉球擦拭连接管、密封件,使其清洁。
7.拆下原密封件,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冲洗时注意保持导管向下,以防杂质返流。
8.插入新保护套,确保连接紧密。
9.在原密封件的位置上放入新密封件,通过抵住密封件,将其轻轻推入直至达到预期位置。
10.注入5毫升生理盐水至导管,以验证导管通畅。
11.用透明质酸碘或酒精擦拭新密封件的上方1-2厘米处,再用贴敷药膏的纱布固定。
12.最后用透明质酸碘或酒精擦拭导管出口,贴上透明敷料。
四、清理工作1.清理工作台和工作区域,将全部用过的纸巾、敷料、棉球等放入双层塑料袋中,并分类处理。
2.处理患者身上的残留物,如稀痂、小血迹等。
3.清洗和消毒所用器材、工具,并妥善保存。
五、记录1.记录换药时间、换药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患者的反应等内容。
2.需要特别注意记录PICC导管的长度、外口处的情况和PICC导管的总管骨干体感染程度。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PICC换药流程,具体操作可根据医疗机构的制度和医护人员的经验进行调整。
picc换药操作流程换药操作流程。
换药是PICC导管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换药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换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检查医嘱,确认换药时间和频率。
2. 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药品,如手套、消毒剂、敷料、止血带、导管固定贴等。
3. 与患者沟通,告知换药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二、换药操作。
1. 洗手,戴好手套,保持手部清洁。
2. 检查导管,确认导管是否完整,无渗血或渗液。
3. 用消毒剂擦拭导管周围皮肤,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
4. 用无菌巾包裹导管接口,防止感染。
5. 拆除原有的敷料,检查导管插入口是否有渗血或渗液,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6. 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肝素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7. 用无菌巾擦拭导管周围皮肤,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干燥。
8. 用无菌巾包裹导管接口,保持导管口的清洁。
9. 固定导管,用导管固定贴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
三、换药后的观察。
1. 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2. 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渗血或渗液。
3.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是否异常。
四、记录。
1. 记录换药的时间、频率和过程。
2. 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导管通畅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
五、注意事项。
1. 换药前后要及时洗手,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2. 换药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
3. 换药后要妥善处置废弃物,并对操作台面进行清洁消毒。
六、结束语。
PICC换药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正确的换药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护士在进行换药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保持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化,做好换药后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医生报告,保障患者的利益。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PICC导管护理工作有所帮助,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picc换药流程picc换药流程是指在有需要更换picc管时,通过一系列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下面是详细的picc换药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了解需要更换picc管的原因和换药频率等信息。
1.2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姓名、床位号等身份信息。
1.3 准备所需器材和消毒用品,如消毒剂、一次性手套、无菌纱布等。
1.4 消毒双手,穿戴无菌手套。
第二步:取出旧picc管2.1 取出固定旧picc管的敷贴,将旧picc管暴露出来。
2.2 消毒旧picc管与皮肤连接处。
2.3 大致确定旧picc管长度,用无菌剪刀或带刻度的尺子与旧picc管同步测量,并记录下来。
2.4 消毒无菌纱布,用无菌纱布轻轻固定旧picc管以防其滑动。
第三步:准备新picc管3.1 根据旧picc管长度,在新picc管上标记出相应长度标记。
3.2 用适当长度的新picc导丝,将其插入到旧picc导管中。
3.3 从皮肤连接处开始,依照旧picc导管的行进方向,将新picc导丝推入至预定长度。
3.4 将新picc导丝固定在皮肤连接处,轻轻向外拉托一段新picc导丝,用无菌纱布固定。
第四步:拔旧picc管插入新picc管4.1 在新picc导丝的附近,进行一次性麻醉。
麻醉的剂量和方法由医生自行制定。
4.2 在picc导管插入的位置处,消毒皮肤。
4.3 由医生或经过相应训练的护士,拔旧picc管时要稳定手势,用力均匀而不慌张,避免出现出血等异常情况。
4.4 确认旧picc导管已经被完全拔除。
4.5 确认新picc导丝已经完全插入皮肤下,用无菌纱布固定新picc导丝。
第五步:固定新picc管5.1 用适当长度的新picc管插入旧picc导丝,拔掉旧picc导丝,保持新picc导管的稳定性。
5.2 将新picc管与皮肤连接处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轻轻固定新picc管,防止其滑动。
5.3 用透明敷料覆盖新picc导管与皮肤连接处。
PICC换药参考操作步骤
1、彻底清洗双手,并带上口罩。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由下而上仔细的拆除旧的敷料,贴膜黏贴过牢时,在贴膜外层用手加压穿刺
点,防止牵动导管。
(若导管不小心被带出体外一小部分,严禁将导管再送回血管内,避免感染。
)
3、仔细观察导管的出口部位和周围的皮肤(勿用手触碰贴膜覆盖区域内的皮肤
及导管)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请酌情给与处理。
4、用酒精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三遍螺旋状消毒周围的皮肤,再用碘伏棉签以穿
刺点为中心三遍螺旋状消毒周围的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半径至少10厘米,左右到臂缘。
等待自然干燥。
5、用碘伏棉签擦洗导管、连接器、固定翼、可来福接头上下各三遍。
6、体外蓝色导管摆放S U型弯,避免直角摆放。
并将固定置于导管上用无菌
胶布固定好,用无菌胶布固定好连接器,再用胶布交叉固定连接器。
7、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将贴膜贴到连接器翼型部分的一半处固
定导管,使导管体外部分置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
8、正压冲管:用已抽好2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可来福接头的中央部位,
以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将生理盐水推注到导管中,当注射到最后0.
5-1ml生理盐水时,边推注边分离注射器。
最后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可来福接头部分。
9、冲管液配置:肝素一只(12500万u/支)+0.9%250ml生理盐水配置,抽取20ml,
冲管。
PICCCVC换药流程PICC(穿刺置管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广泛用于需要长期或重复静脉通路的患者,如化疗、营养支持、输血等。
PICC换药是指每7-14天更换一次PICC导管固定贴,以保持通路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下面是PICC换药的详细流程。
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材料,包括手套、口罩、无菌手法工具(如手消毒剂、无菌盆、无菌手术巾)、医用胶布、无菌药用纱布、透明固定膜等。
将所需材料按照需要放置在无菌盆中。
2.患者准备:请患者舒展手臂,选择可以看到PICC导管插入点的适当位置进行换药。
帮助患者坐、躺或半躺位置,让他们感到舒适。
洗手并戴好手套,提醒患者呼吸平稳。
3.解除原有固定贴:小心解开原有的PICC导管固定贴,确保过程中不把导管拔出。
可使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沾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软化黏贴剂有助于较轻松地将其分离。
4.移除原有透明固定膜:小心地撕开透明固定膜,以免导管滑出。
将透明固定膜从PICC导管周围向外撕开,确保不擦伤导管。
5.清洁导管插入点:用无菌棉球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由插管处向外清洁,每次只擦一小块,向下清洁。
6.准备新的固定贴:将新的PICC导管固定贴剪成适当长度后处理好。
7.固定新的导管贴:将导管固定贴的一端粘在患者的皮肤上,确保固定贴与导管接触紧密,然后再将其另一端粘在清洁后的皮肤上,固定导管。
8.覆盖透明固定膜:将透明固定膜剪成适当大小,将其覆盖在导管和固定贴上,然后用手指在固定贴附近进行按压以确保固定贴和透明固定膜充分粘合。
9.固定导管吊夹:将导管吊夹固定在患者衣物或床单上,以避免导管滑出或拉扯。
10.检查PICC导管:仔细检查PICC导管是否外露、扭曲或受损。
观察血液回流情况,确保通路通畅。
11.教育患者: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注意事项和自我保健指导,包括保持导管及其周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遵循医嘱等。
12.清理工作:将已使用过的材料和垃圾等清理干净,消毒工作台、盆等。
PICC换药流程PICC管插入体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需要进行换药,以确保管路的清洁和功能正常。
下面是PICC换药的详细流程。
一、准备工作1.预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换药包、手套、口罩、刷子、消毒液、导丝、透明敷贴膜、无菌脱脂球、纱布等。
2.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如体温、血压、皮肤状况等。
二、术前准备1.术前向患者解释换药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其同意。
2.用消毒液洗手,戴上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三、取出导丝1.用无菌的纱布将PICC周围清洁干净,注意不要接触到PICC管。
2.用透明敷贴膜或纱布固定PICC,保持PICC的位置稳定。
3.轻轻拧开PICC盖,用无菌的纱布轻轻按住PICC接头,用另一只手轻轻将导丝拔出,注意保持PICC的稳定。
4.用无菌纱布按住PICC接头,并用无菌纱布将导丝包裹好。
四、拔除旧敷料1.轻轻撕开旧敷料的四角,注意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拉扯。
2.将旧敷料从PICC周围缓慢撕开,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3.检查PICC插入口的皮肤状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五、清洁皮肤1.用消毒液沾湿无菌纱布,从PICC的插入口向外圆形擦拭,每圈擦拭一次,直到擦拭干净。
2.用刷子和消毒液轻轻刷洗插入口周围的皮肤,将细菌和污垢彻底清洁掉。
3.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干插入口周围的皮肤,确保皮肤干燥。
六、更换敷料1.将透明敷贴膜剪成所需大小,注意保持敷贴膜的无菌。
2.用无菌纱布将PICC插入口固定住,将敷贴膜贴在插入口周围,确保贴紧。
3.轻轻撕开敷贴膜中间的开口,将PICC接头伸出,并用无菌脱脂球擦拭PICC接头。
4.将PICC接头插入到PICC盖中,轻轻拧紧盖子,确保PICC的封闭和稳定。
七、整理换药区域1.将用过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分类,尽可能集中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2.洗手,摘下手套和口罩,注意手卫生。
八、观察部位1.换药后,观察PICC插入口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需要立即报告医生。
PICC换药流程一、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服装、鞋帽整洁,语言柔和,洗手,剪指甲,戴口罩。
评估患者:患者的病情、导管的位置、穿刺点局部情况及贴膜有无潮湿、卷曲物品准备:快速手消毒液,卷尺,PICC换药包(治疗碗2个、棉球数个、纱布2块、弯盘1个、镊子2把、治疗巾1块)或3M一次性换药包1个(75%酒精大棉棒3个、碘伏大棉棒3个、无菌手套、透明贴膜10×12cm 1张、胶带3根、酒精棉片1块),无菌手套、透明贴膜、胶带,肝素帽或无针接头、20ml注射器,75%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或肝素水、7号头皮针、一次性治疗巾、床旁小桌环境准备:安静,温暖,光线适宜,清洁无尘二、操作程序: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或换药室;2.核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要求;3.协助患者舒适体位,一次性治疗巾置于肘下,暴露穿刺部位;4.测量上臂围,并记录;5.去除原有贴膜(从下向上,避免牵动导管);6.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感;7.观察导管外露部分的长度并记录;8.消毒手,打开PICC换药包,将无菌贴膜、肝素帽或无菌接头、20ml注射器、7号头皮针去除包装,置入换药包内;9.戴手套,肘下垫无菌治疗巾,将酒精、碘伏别倒于治疗碗内;10.抽吸生理盐水20ml或肝素水3—5ml与头皮针、肝素帽相连,或注射器直接与无针接头连接,并排气;11.以穿刺点为中心,用75%的酒精棉球环形消毒穿刺点1cm以外皮肤,范围为10×10cm,连续3次,待干2分钟;12.碘伏棉球由穿刺部位往外环形消毒皮肤3次,范围在10×10cm,待干,将体外导管自然弯曲于手臂上;13.用无菌纱布取下原有肝素帽,用75%酒精纱布或棉片擦拭消毒连接器;14.更换肝素帽,以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并正压封管(必要时用肝素水);15.将体外导管弯曲,胶带1固定连接器;16.覆盖透明贴膜(无张力法),胶带2蝶形交叉固定连接器,胶带3覆盖透明贴膜与胶带1连接处,贴膜上注明更换日期、更换者姓名及导管体内长度;17.妥善安置病人,整理用物;18.脱手套,洗手,记录(门诊患者填写维护手册);三、注意事项:1.自下而上去除敷料,注意切忌将导管引出体外;2.勿用酒精棉球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3.消毒导管时要固定穿刺点处导管,以免将导管拽出;4.将体外导管自然弯曲,以减轻导管张力,避免导管移位;5.体外导管部分须完全覆盖在透明贴膜以下,以免引起感染。
PICC换药参考操作步骤
1、彻底清洗双手,并带上口罩。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由下而上仔细的拆除旧的敷料,贴膜黏贴过牢时,在贴膜外层用手加压穿刺
点,防止牵动导管。
(若导管不小心被带出体外一小部分,严禁将导管再送回血管内,避免感染。
)
3、仔细观察导管的出口部位和周围的皮肤(勿用手触碰贴膜覆盖区域内的皮肤
及导管)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请酌情给与处理。
4、用酒精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三遍螺旋状消毒周围的皮肤,再用碘伏棉签以穿
刺点为中心三遍螺旋状消毒周围的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半径至少10厘米,左右到臂缘。
等待自然干燥。
5、用碘伏棉签擦洗导管、连接器、固定翼、可来福接头上下各三遍。
6、体外蓝色导管摆放S U型弯,避免直角摆放。
并将固定置于导管上用无菌
胶布固定好,用无菌胶布固定好连接器,再用胶布交叉固定连接器。
7、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将贴膜贴到连接器翼型部分的一半处固
定导管,使导管体外部分置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
8、正压冲管:用已抽好2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可来福接头的中央部位,
以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将生理盐水推注到导管中,当注射到最后0.
5-1ml生理盐水时,边推注边分离注射器。
最后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可来福接头部分。
9、冲管液配置:肝素一只(12500万u/支)+%250ml生理盐水配置,抽取20ml,
冲管。
picc换药流程PICC换药流程。
PICC是全称为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皮肤穿刺将导管置入静脉内,通过静脉通道直接置入上腔静脉或右心房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输液、输血、抗生素治疗、肿瘤化疗、营养支持等治疗。
换药是PICC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换药流程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换药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检查医嘱,确认换药时间和频率。
2. 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消毒纱布、医用胶布、导管固定器、生理盐水、肝素溶液、换药巾、手套、口罩等。
二、换药操作。
1. 洗手并戴上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2. 向患者介绍换药流程,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
3. 用生理盐水清洁PICC插入口周围的皮肤,从插入口向外轻轻擦拭,每个方向擦拭一次,避免污染。
4. 用棉球蘸取肝素溶液,涂抹在PICC插入口周围皮肤,保持皮肤湿润。
5. 用无菌消毒纱布包裹PICC插入口,固定在皮肤上。
6. 更换导管固定器,确保PICC导管固定牢固。
7. 将PICC导管连接处用医用胶布固定,避免导管脱落。
8. 检查PICC导管连接处是否有渗血、渗液,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9. 更换患者的换药巾,保持患者的整洁。
三、结束工作。
1. 教育患者注意PICC插入口的护理,避免插入口受到外力撞击和水浸泡。
2. 记录换药的时间、频率、换药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及患者的反应等信息。
3. 清理工作台、器材,做好污染物的分类处理。
4. 洗手并脱掉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以上就是PICC换药的详细流程,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预防PICC相关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换药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范。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了解换药的重要性,配合工作。
希望通过护士的努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PICC换药操作规程
目的:1、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延长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
用物准备:治疗盘、剪刀、一次性无菌换药盘、无菌巾、3M透明敷贴、卷尺、胶布、可来福接头(或肝素帽)、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4ml肝素盐水(10ml注射器抽取)。
7、检查一次性换药盘并打开,取无菌巾嘱病人抬手铺垫于手臂下, 戴手套,将酒精棉球和碘伏棉球放于换药盘内,取无菌纱布包裹正压(肝素帽)接头处。
8、穿刺点消毒:用酒精清洗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螺旋(顺时针管,清洗干净为原则)
导
-逆时针-顺时针)消毒三遍,并在穿刺点作稍许停留。
范围为上下直径20cm,左右至臂缘,最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正压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共消三遍)。
操作过程中询问病人局部感觉,做好健康教育。
9、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有无移位、脱出,妥善固定脱手套。
1、严格无菌操作,体外导管需完全覆盖在透明敷贴下面,敷贴边缘不得直接贴于导管上,防止撕破导管,防止感染。
2、不得用酒精消毒导管,防止导管脆性增加。
3、揭取透明敷贴和消毒导管时方法正确动作轻柔防止导管拽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