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种子发芽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三、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学具准备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资料教后记一则、课堂随笔一则、学生日记、若干照片六、教学建议1.很多时候,我们科学课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共同体学习方式基本贯穿了每堂课。
同样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课文也还是安排了小组研究。
本人觉得此课更适合单独研究。
所以汇报之际不是以组为单位,而可采用学生个体为单位。
2.本课实验数据汇报采集可采用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操作输入的方式,即便捷,又能说明问题。
七、教学过程(一)夸赞导入师:今天,老师的心情就如艳阳天,非常高兴,因为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
我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我们不着急,先来回忆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
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
轻松调侃进入课堂。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整理实验信息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
请看实验记录1表格:(屏幕出示):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注意汇报时要响亮清楚。
(1)汇报数据师:我们从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开始。
(教师在表格横线上打字:水)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3粒。
对照组都没有发芽。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PPT课件相应表格里输入汇报数据。
)师:请相同实验的第二位同学汇报。
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4颗。
实验组已发芽4颗,未发芽0颗,而对照组一颗也没发芽。
(同样,教师收集数据,输入表格)……收集了三到四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之后,教师可引导: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同学们,请你们注意,如果你的实验现象与前三位同学相同,我们就不再收集,如果有异议,请你汇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同学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后面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1.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2.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复习导入)师:播放视频或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从作业本出发判断学生设计实验落实情况。
然后引入你们的实验结果怎么样了?种子发芽了吗?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整理实验信息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
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生:汇报实验结果(单个代表各因素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与纠正。
学生在陈述实验结果土壤组居然出现土壤中的种子发芽了,然而种在纸上的居然没有发芽,于是要汇集大家一起讨论原因,寻找解决方案,面对知识冲突时,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集中,感觉就像在开一次辩论会似的。
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同学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后面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学会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及结果分析。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复习导入)师:播放视频或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从作业本出发判断学生设计实验落实情况。
然后引入你们的实验结果怎么样了?种子发芽了吗?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整理实验信息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
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生:汇报实验结果(单个代表各因素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与纠正。
学生在陈述实验结果土壤组居然出现土壤中的种子发芽了,然而种在纸上的居然没有发芽,于是要汇集大家一起讨论原因,寻找解决方案,面对知识冲突时,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集中,感觉就像在开一次辩论会似的。
也多亏了这一反常的结果使得课堂有“生气”!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拿着学生做的实验组,发现里面居然只有一粒种子,问学生这样可以吗?有很多学生会反驳并且解释。
实验者也对此作了解释说因为看着她没有发芽,便把它种在泥土里了。
我评价道:“哦,原来***是为了节约种子,做的不错,但是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继续做下去,找找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
”我摸了摸纸巾发现比较干,你看你觉得有可能是什么原因种子没有发芽呢?学生也会想到可能水分不够。
种子发芽实验(二)——种植绿豆芽一、背景说明本微课选取的题材是《种子发芽实验(二)》一课中的内容——将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苗种植到花盆里,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并为后续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条件做准备。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而把已经发芽的绿豆苗移栽,不仅让孩子能继续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让孩子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就算是一棵豆芽也不能放弃)。
本微课,将以种植绿豆芽的活动展开,把自己亲手实验的小生命种植到土壤中去,并开展为期七天的观察绿豆芽生长情况实验。
让学习者(或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绿豆芽的生长变化,为第三课学习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做好经验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二、策划设计(1)内容分析本微课的主要内容是种植绿豆芽,让学生了解种植绿豆芽需要准备的工具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幼苗比较嫩),了解别的小组的操作,并后续进行绿豆芽生长的观察。
本微课的重点是种植绿豆芽,对学生来说让绿豆种子发芽并不难,但将已经发芽的种子进行移栽是他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不仅是后面实验的需要,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2)适用对象本微课适用对象是: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育宣传(3)类型选择选择表现形式:微影式采用的技术手段:软件生成式(4)组织构思流程图:观察已经发芽的绿豆芽→移栽需要的材料→移栽的操作步骤→欣赏别人的作品→绿豆芽生长观察记录→思考: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5)技术实现1、利用软件Camtasia Studio 将ppt 转换成视频三、过程实录1、观察已经发芽的绿豆芽观察已经发芽的绿豆芽,同学们,已经发芽的绿豆芽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把绿豆芽种到花2、移栽需要的材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移植需要哪些材料:一个带孔的花盆、土壤、发芽情况良好的绿豆芽、水。
3、移栽的操作步骤: 发芽的绿豆芽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把绿豆芽种到花盆中去吧!移植的材料:一个带孔的花盆、土壤、发芽情况良好的绿豆芽、水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把绿豆芽种下去。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教科版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教科版种子发芽实验(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适合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教师摘要板书,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讨论更有针对性。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么做?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1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学情分析:所带学科的五年级有六个平行班,每班学生超过50人,班额偏大,给教学活动带来许多不便之处。
从本单元前面相关知识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探究能力和简单实验操作能力。
这是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共两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观察我们种下的绿豆芽生长得怎么样了。
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一些”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以前面的研究结果——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作为导线,提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围绕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教科书中的对话再次提醒我们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这个实验需要学生在课外去进行,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持续地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科书中的记录表是对学生如何去观察以及观察什么的指导。
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看对他们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部分: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这个活动建议由老师来做,让学生来观察实验的结果。
所以在上课前老师要提前几天把这个实验准备好。
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部分:讨论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科书中提问到:“这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三、教学目标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意识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同学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后面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1.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2.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种子抽芽实验(二)【教课目的】科学观点:绿豆种子抽芽需要水和适合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采集到的数据,依照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经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抽芽需要水和适合的温度。
【教课难点】学习整理采集到的数据,依照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课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照书5面)【教课过程】一、沟通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抽芽了吗?其余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剖析实验信息:1.教师散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采集同样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剖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比较组的数占有什么不一样?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想一致吗?三、沟通实验信息:1.仔细听取其余不一样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得的信息。
2.和其余的小组沟通,认识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如何用数据来解说实验结果的。
1/23.聚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剖析绿豆种子抽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抽芽的必要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栽种绿豆芽:1.指引:已经抽芽的绿豆芽怎么办理?2.确立任务:把绿豆芽栽种在花盆中,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展望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察看日志或许记录。
参照资料:种子抽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
种子萌生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抽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汲取相当于种子自己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分的氧气。
2/2。
《种子发芽》(二)教学设计及反思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喜欢上科学课,虽然好动手爱动脑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并且科学知识、生活经验的不足,都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
而且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更重视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以观察、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深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因此,从始至终我都注意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以生动的课件演示,给学生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教材分析1、《种子发芽试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2、种子发芽试验(一)(二)是第三课的基础,因此做好种子发芽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3、这节课教材安排了学生经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试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2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面)【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是: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最高为3℃。
二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教科版科学五上《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2.通过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与过程,并观察记录发芽过程中种子内部和外部的变化;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种子发芽的原理;2.通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1.绿豆、玻璃瓶、餐巾纸等材料;2.相关教学图表和实物。
四、教学过程4.1 引入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介绍种子的基本概念、种子的结构、种子内的营养物质等等。
4.2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4.2.1 实验目的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与过程,并观察记录发芽过程中种子内部和外部的变化。
4.2.2 实验器材•绿豆;•餐巾纸;•玻璃瓶。
4.2.3 实验步骤1.取一个玻璃瓶,用清水洗净。
2.在瓶底放一层餐巾纸。
3.在餐巾纸上放入适量的绿豆。
4.用干净的餐巾纸覆盖在绿豆上,向瓶内注入适量的水,使餐巾纸被打湿。
5.盖上瓶盖,放置在室温下的阴暗处。
4.2.4 实验结果观察发芽的过程,记录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绿豆发芽并长出根、茎和叶片。
4.2.5 实验总结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生长。
而种子的初生质是通过水分、养分、适宜的温度等外部条件和种子内部的酶来完成的。
4.3 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3.1 实验目的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4.3.2 实验器材•绿豆;•餐巾纸;•玻璃瓶。
4.3.3 实验步骤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发芽后绿豆茎的生长情况。
2.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记录在笔记本中。
4.3.4 实验结果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高度、芽叶数量等信息,并作图表示绿豆生长的变化。
4.3.5 实验总结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养分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同时,绿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也是植物生长中一种重要的特征。
五、课后作业1.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绿豆芽和其他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设计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知道绿豆种子发芽必备的条件为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种子在没有阳光、土壤等条件时,照样能够发芽。
初步学会了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知道做实验时一般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本节课要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后的生长,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
聚焦板块通过对发芽后生长的绿豆芽的观察,发现不同环境下生长情况的不同,引出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环境下生长情况不同?”探究环节,通过分析绿豆芽生长环境中的各种不同条件,初步猜测,并为自己的猜测设计切实可行的对比实验。
研讨环节,对收集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得出结论。
拓展环节,不仅仅是绿豆芽,其他植物也一样,同样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
【学情分析】在研究种子发芽时.,有部分同学已经观察到了发芽后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疑问,但由于没有进行严谨的实验,无法得出结论。
在这一课中,学生运用前两节课中学会的对比实验的设计过程,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较为科学的对比实验,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
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科学探究目标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川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长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逐步培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 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种下的绿豆芽生长情况。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儿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可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五木堂小结: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
1.2 种子发芽实验(二)/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1、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2、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1、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2、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学生发表己见,有的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实验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认真的观察记录呢?
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很好的科学习惯,真不错。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完成作业本上的实验记录(P2第一题)(学生反馈自己的活动记录,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师:既然很多同学的绿豆种子都已经成功发芽了,那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已经发芽了的种子呢?
哦,把绿豆芽种植到花盆中,放到合适的地方,让它生长一段时间。
通过我们自己试验,我们知道了绿豆种子发芽只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并不需
要阳光,那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怎样来用实验证明呢?(对比实验)
我们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我们的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的条件相同。
过一段时间观察记录。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阳关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等
那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自己按照这个实验方法去试试并把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一个礼拜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种植结果。
师:(先自己完成P8的实验,展示给学生)
同学们看老师做的一个实验,我把五颗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放在铺了吸水纸的盘子里,吸水纸的一端保持湿润,同学们能来说说看,这五颗绿豆种子的生存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有什么影响吗?
(提起一层吸水纸,观察它的根的生长情况)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谁能来说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教师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师:(组织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看书本第8页的三张图片,它们分别是香蕉、松树、仙人掌,同学们看看,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
它们的叶子同当地的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