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14.4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43.5% 和47.5% 2009 年投资的贡献率上升为

95.2% ,消费为45.4% 。可见中国GDP 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政府刺激型政策拉动的,消费和出口的贡献不足。然而,随着中国基础社会的逐步完善,依靠政府资源和资本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应该注重提高资本要素的利用率和消费水平。克鲁格曼曾评论东亚经济奇迹,认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以投入资源要素换来的,而不是依靠全

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东亚经济奇迹不可持续。但一切并不像纸面的数据那么好看,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问题。结构失衡下高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透支型生产。企业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要素的投入而不是技术创新。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开发区4000 多个,甚至有些村里都设有开发区。开发区在不断创造GDP 的同时,大量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粗放利用,要素的边际产出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严重。这种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陷入一个累积性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创新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只能获取平均利润以下的利润。而企业要想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只有不断地扩大规模,更多地消耗生产要素。因此,在这种物耗型的生产模式下,一旦出现“地荒” 、“民工荒”和“银根紧缩”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危机就会出现。首先,资源与环境。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利用率的制约,中国工业增长的高能耗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在2008 年石油消耗量为37302.9 万吨,进口23015.5 万吨,而世界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到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虽然中国的能源结构在不断改善,煤炭在中国能源的主要地位在短时期内不可动摇。而煤炭消耗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009 年中国的PM 值为98 ,美国2008 年PM

值是18,社会不平等加剧。罗伯特•巴罗给予经济增长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把经济增长理解为与经济

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宗教等各方面的因素。

,英国是23 ,由此可见中国环境有待改善。对于如

何改善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邹至庄利用动态模型和博弈论去研究环境保护的问题,

主张依靠市场力量将按照需求和供给决定最佳排放量。虽然这种方法在实施上有很大困难,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路。第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冲击会更大。在收入增长速度不高于物价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同

时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008

年12 月最低点2.25% 逐步上升到2011 年7 月的

3.50% ,而在2008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增长率为

5.9%,2012 年1 月全国居民及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了4.5% 。在这种负利率的情况下,很多人把钱投到股市、房市中去,造成股市的泡沫及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2011 年的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增长率为

9.4% ,这对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

如今进入改革开发的经济改革深水区,习总书记提出,要深化改革。本人认为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

强化市场力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急需解决,主要是各个领域和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严重不平衡。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三大领域中,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最低。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关键还是要继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市场力量,通过与旧体制力量的不断反复“搏杀”,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尤其是资本市场领域,一定要最大限度淡化其行政性,还资本市场盈利性的本性。

政策组合也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一段时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总需求,这几年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投资需求,但是消费需求增长则相对较慢。然而,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增长最终必须得到消费需求的支持,因此,消费增

总需求的调控

长相对缓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未来相当长时间的重点

主要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因此,今后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将

重点转向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财政政策是大有作为的,最主要的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也应作些调整,前些年过多地依赖财政政策,今后应积极发挥货币政

策作用。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很直接的,例如发展消费信贷,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必须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促成货币政策逐渐增强效果,直至淋漓尽致地发

挥应有作用,取得与财政政策势均力敌的“显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