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相滤波电抗器参数计算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166.01 KB
- 文档页数:4
电抗器参数计算公式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360 - (2*3.14159) -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40 *圈长(吋))}] 喝直径(吋)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2.047 = 19 圈L(mH)=(0.08D.D.N.N)/(3D+9W+10H)D ——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 —线圈咼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 mH 。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I 单位:微亨 线圈直径D 单位:cm 线圈匝数N 单位:匝线圈长度L 单位: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f0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c 单位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谐振电感:I 单位: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1。
针对环行 CORE ,有以下公式可利用:(IRON)L=N2 . AL L=电感值(H)H-DC=0.4 n NI / I N=线圈匝数(圈)AL=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I=通过电流(A)1=磁路长度(cm)I 及AL 值大小,可参照 Micrometal 对照表。
例如: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 值为 T50-52(表示OD 为0.5英吋),经查表其 AL 值约为33nHL=33 . (5.5)2=998.25nH 二 1 ^H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当流过10A 电流时,其L 值变化可由1=3.74(查表)H-DC=0.4 n NI / I = 0.4 X 3.14 X 5.5 X 10 / 3.74查表后7 即可了解L 值下降程度(卩i%)2。
电抗器设计计算参数电抗器是一种用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的电气设备,通常由电感和电容组成。
电抗器能够提供无功功率,并将其与电源有功功率相抵消,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设计电抗器时,需要考虑使用电压、频率、电流、电容和电感等参数。
首先,设计电抗器的第一步是确定所需的无功功率(Q)。
无功功率的单位是“乏”,它表示电路所需的视在功率和有功功率之间的差异。
无功功率可以通过两个电容器或两个电感器之间的两个主要参数之间的调整来实现。
其次,根据所需的无功功率和电流值,可以确定并计算出所需的电容值或电感值。
有多种计算公式和公式可用于计算电容和电感值,根据具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对于电容,可以使用下述公式来计算所需的电容值:C=Q/(2*π*f*V^2)其中,C表示所需电容值,Q表示无功功率,f表示频率,V表示电流的峰值。
对于电感,可以使用下述公式来计算所需的电感值:L=Q/(2*π*f*I^2)其中,L表示所需电感值,Q表示无功功率,f表示频率,I表示电流的峰值。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容和电感的额定值、电压容忍度、电流容忍度以及温度特性等。
此外,对于大功率电抗器,还需要考虑额定电流和功率因数,并选择合适的散热设备以保持电抗器的正常运行。
最后,完成设计后,需要对电抗器进行测试和验证。
测试时需要测量电容或电感的值,以及电抗器的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参数。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电抗器的设计。
总之,电抗器的设计计算参数主要包括无功功率、电流、频率、电容和电感等。
通过合适的计算公式和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的电容和电感值,并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还需要对电抗器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三相电抗器电感量计算方法我跟你说啊,三相电抗器电感量计算这事儿,我一开始真的是瞎摸索。
我最开始的时候就乱套公式,看到书上有一些关于电感量计算的公式就直接拿过来用,根本没仔细想三相电抗器的特殊性。
结果可想而知,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偏差特别大。
这就像是你去做蛋糕,把盐当成了糖,那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对味。
后来我就仔细研究三相电抗器的结构。
我想啊,如果把三相电抗器想象成三根缠绕的铁丝(这当然是个很简单粗暴的比喻啦),那每相之间肯定是有相互影响的。
所以那些普通电抗器电感量计算方法肯定不合适。
我就去看各种三相系统的书,发现三相电抗器电感量的计算跟相间距、匝数、磁导率都有关系。
我试着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计算,就假设三相电抗器是三个独立的感应线圈,然后根据它们串联和并联的关系来计算总的电感量。
可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这样算出来还是不对。
我就懵了,到底错在哪呢?最后我才发现,在三相电抗器里,磁场的耦合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不能简单地把三相当成独立的去计算。
我又重新找资料,学习磁场耦合的知识。
这个过程真的特别艰辛,就像在一个黑暗的迷宫里乱撞。
这时候我开始把三相电抗器看成一个整体的电磁系统。
它的电感量计算呢,得考虑到相间互感这个关键因素。
哪里来的互感呢?就是三相之间那个磁场互相影响才产生的。
我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法,先算出每相的自感,这个相对容易一些,然后再考虑相间互感对总的电感量的影响。
这个相间互感就得根据相间距、每相的匝数这种具体的参数来计算了。
我不确定我这个方法就是绝对正确的,但就我目前测试的一些小实验来说,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值相差就小很多了。
所以我建议啊,要是你想计算三相电抗器电感量,一定要多从三相之间的相互影响着手,千万不要小瞧了相间互感这个部分,不然肯定算不对。
而且在计算每相自感的时候,相关参数一定要测量精确,就像做菜时调料的分量得给准了,不然味道就不对了,参数不准结果也肯定偏差很大。
(完整版)三相滤波电抗器参数计算实例大庆三相滤波电抗器作一.设计依据482V 500V 1,电抗器总额定容量16.66kvar 15.51kvar 2,电抗率 4.16% 4.16% 3,总电感量 0.0577mH 0.0619mH 4,电容器安装总容量550Kvar 550Kvar 5,电容器额定电压 480v 500v 6,电容器基波容量383.31Kvar 357.31Kvar 7,成套装置分四组即:50kvar ,100kvar ,200kvar ,200kvar 。
按安装容量分配:1/2/4/4故需制做四只三相或12只单相电抗器二,电抗器制作要求⒈ 电抗器的绝缘等级660v 。
⒉ 电抗器的耐热等级H 级。
⒊ 电抗器的额定容量S ,0.7Kvar 。
⒋ 电抗器的电抗率 4.16%。
⒌ 电抗器的电感1.995mH 。
⒍ 电抗器的额定电流33.2A 。
⒎ 电抗器的绝缘耐压5千伏。
三,铁芯计算及材料的选择⒈ 硅钢片选用D310取向硅钢片。
2.电抗器容量的确定。
(1)给定无功16.6Kvar 求电容量C =92102?fU X ?=92105003146.16??=910785000006.16?=211.46μF (2)根具电容量求容抗Xc=6101c ω=61046.2113141??=15.064?(3)已知容抗和电抗率求电抗XL=0.0416064.15?=0.6266624 ?(4)求制作电抗器的电感L=310?ωXL =3103146266624.0=1.9957mH (5)根具电容器的容抗和额定电压求电抗器的流 IL=XC u =064.15500=33.2A (6)求制作电抗器的容量Q=310-IV =33.2?21310-=0.7kvar⒉ 铁芯柱截面积的选择。
⑴按0.7Kvar 计算铁芯柱的截面积。
(按三相变压器计算)直径D =kd 4P =69×47.0=6.31cm (KD-经验数据)铁芯柱圆截面积 S =π×2231.6 ??=3.14×9.55=312cm 电抗器的电压V =P ÷I =0.7÷33.2=21V一、硅钢片宽度的选择1 硅钢片宽度尺寸的计算E =(2.6-2.9)2LI =2.922.330019957.0?=4.3cm 取4.8 2 铁心厚度尺寸的计算⑴ 净厚度B =S ÷E =31 2cm ÷4.8cm =6.5 cm硅钢片数为:6.5÷0.27=240片⑵铁心厚度 s B =B ÷K =6.5 cm ÷0.91=7.15 cm二、绕组匝数w 和气隙的计算⒈ 绕组匝数的计算w⑴ w =dfBSK u 44.4104?=93.03115044.410214=32匝⒉ 线圈高度及厚度计算。
电抗器参数计算公式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ohm) ÷(2*3.14159)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7.06 = 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线圈直径D单位: cm线圈匝数N单位: 匝线圈长度L单位: 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 c 单位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1。
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L=N2.AL L= 电感值(H)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AL= 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I= 通过电流(A)l= 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
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
电抗器参数计算公式1.电感(L)的计算公式:电感是电抗器的一种基本参数,用于储存电能。
电感的计算公式如下:L=(N^2×μ×A)/l其中,L表示电感(单位为亨利,H),N表示线圈的匝数,μ表示磁导率(单位为亨利每米,H/m),A表示线圈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l表示线圈的长度(单位为米,m)。
2.电容(C)的计算公式:电容是电抗器的另一种基本参数,用于储存电能。
电容的计算公式如下:C=(ε×A)/d其中,C表示电容(单位为法拉,F),ε表示介电常数(无单位),A表示电容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d表示电容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
3.电抗(X)的计算公式:电抗是电抗器的一个重要参数,用来描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电抗的计算公式如下:X=2πfL其中,X表示电抗(单位为欧姆,Ω),π表示圆周率(无单位),f表示交流电频率(单位为赫兹,Hz),L表示电感(单位为亨利,H)。
4.欧姆(Ω)的计算公式:欧姆是电抗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用来描述电阻性的损耗。
欧姆的计算公式如下:Ω=R+jX其中,Ω表示总阻抗(单位为欧姆,Ω),R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Ω),j表示虚数单位。
5.谐振频率(f)的计算公式:谐振频率是电抗器在特定条件下的共振频率。
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f=1/(2π√(LC))其中,f表示谐振频率(单位为赫兹,Hz),π表示圆周率(无单位),L表示电感(单位为亨利,H),C表示电容(单位为法拉,F)。
这些公式是用来计算电抗器的各种参数的基本公式。
根据具体的电抗器的特性和要求,可以使用这些公式来计算所需的参数,以及设计和选择符合要求的电抗器。
电抗器参数计算公式电抗器参数计算公式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ohm) ÷(2*3.14159)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7.06 = 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线圈直径D单位: cm线圈匝数N单位: 匝线圈长度L单位: 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 c 单位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1。
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L=N2.AL L= 电感值(H)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AL= 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I= 通过电流(A)l= 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
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
三相电机感抗抗计算公式在工业生产中,三相电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动机。
它们通常用于驱动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如泵、风扇、压缩机等。
为了有效地设计和运行三相电机,我们需要了解其感抗抗计算公式。
感抗抗是指电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阻力。
它是电机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着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因此,了解感抗抗的计算方法对于电机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三相电机的感抗抗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X = 2πfL。
其中,X表示感抗抗,π是圆周率,f是电机的频率,L是电机的电感。
在这个公式中,频率f是指电机的工作频率,通常为50Hz或60Hz。
电感L是指电机的电感值,它取决于电机的设计和构造。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机的感抗抗,从而进一步了解电机的性能和运行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机的电感值和工作频率来计算感抗抗。
一般来说,电感值可以通过使用专门的测试仪器来测量,而工作频率则是已知的。
通过将这些值代入上述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到电机的感抗抗。
感抗抗对于电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影响着电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
功率因数是指电机实际输出功率与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而效率则是指电机的实际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比值。
感抗抗越大,电机的功率因数越低,效率也会降低。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三相电机时,我们需要考虑感抗抗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通过计算感抗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机的性能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电机和运行方式。
这对于提高电机的效率和降低能耗非常重要。
除了感抗抗,电机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参数,如电阻、电感和电容。
这些参数共同影响着电机的性能和运行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以确保电机的高效运行。
总之,三相电机的感抗抗计算公式是电机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计算感抗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机的性能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电机和运行方式。
这有助于提高电机的效率和降低能耗,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
电抗器计算公式实例电抗器(reactor)是一种电气元件,用于改变交流电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
电抗器是无功电阻的一种,它对交流电流产生感应性负载。
电抗器的主要功能是消除功率因数和谐波。
电抗器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感的计算公式:电感是导体中存储电磁能量的能力。
它是由电流变化引起的磁感应强度变化而产生的。
电感的计算公式如下:L=(N^2*μ*A)/l其中,L为电感,N为线圈匝数,μ为磁导率,A为截面积,l为长度。
2.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是导体存储电荷的能力。
它是由电压变化引起的电场强度变化而产生的。
电容的计算公式如下:C=ε*A/d其中,C为电容,ε为介电常数,A为电极表面积,d为电极间距。
3.交流电路中的电抗计算:在交流电路中,电抗器是一个包含电感和电容的元件。
对于电抗器的计算,可以使用复数表示法来表示电感和电容的影响。
复数表示法中,电感的电抗表示为jωL,电容的电抗表示为-1/(jωC),其中j为虚数单位,ω为角频率。
电抗器的总电抗为Z=jωL-1/(jωC)4.电抗器的功率因数计算:功率因数是描述交流电路中有用功与总功率之间的比值关系。
功率因数可以通过电抗器的电抗和电阻的比值来计算。
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如下:PF=R/√(R^2+Z^2)其中,PF为功率因数,R为电阻,Z为电抗。
5.电抗器的谐振频率计算:电抗器在特定的频率下会产生共振现象。
谐振频率可以通过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计算。
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f=1/(2π√(LC))其中,f为谐振频率,L为电感,C为电容。
以上是电抗器计算的一些基本公式和示例。
使用这些公式可以计算电抗器的电感、电容、总电抗、功率因数和谐振频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电抗器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抗器参数计算公式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 7.06 = 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 圈直径 (吋)圈数 =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线圈直径 D单位: cm线圈匝数 N单位: 匝线圈长度 L单位: 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 c 单位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1。
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L=N2.AL L= 电感值(H)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AL= 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 I= 通过电流(A)l= 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
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
三相输出电抗器设计与计算题在电力系统中,三相输出电抗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本文将介绍三相输出电抗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题,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三相输出电抗器设计与计算题》,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相输出电抗器设计与计算题》篇1一、三相输出电抗器的设计方法三相输出电抗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根据电路参数设计电抗器在设计三相输出电抗器时,需要根据电路中的参数来确定电抗器的参数。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根据电路中的负荷和电源,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计算电抗器的电感量和电容量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抗器的电感量和电容量。
(3) 选择电抗器的铁心和线圈根据计算得到的电感量和电容量,选择合适的铁心和线圈。
2.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电抗器在实际应用中,三相输出电抗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尺寸、重量、效率等。
因此,在设计电抗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二、三相输出电抗器的计算题在计算三相输出电抗器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 计算电抗器的电感量和电容量在计算电抗器的电感量和电容量时,需要根据电路中的参数进行计算。
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2) 电抗器的尺寸和形状(3) 电抗器周围的介质2. 计算电抗器的损耗和效率在计算电抗器的损耗和效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电抗器的电感量和电容量(2) 电流和电压的波形和幅值(3) 电抗器周围的温度和湿度三、三相输出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三相输出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三相输出电抗器可以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2. 抑制电路中的谐波三相输出电抗器可以抑制电路中的谐波,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大庆三相滤波电抗器作•设计依据482V500V1,电抗器总额定容量16.66kvar15.51kvar2,电抗率 4.16% 4.16%3,总电感量0.0577mH0.0619mH4,电容器安装总容量550Kvar550Kvar5,电容器额定电压480v500v6,电容器基波容量383.31Kvar357.31Kvar7,成套装置分四组即:50kvar,100kvar, 200kvar, 200kvar 按安装容量分配:1/2/4/4故需制做四只三相或12只单相电抗器二,电抗器制作要求1.电抗器的绝缘等级660v。
2.电抗器的耐热等级H级。
3.电抗器的额定容量S, 0.7Kvar 。
4.电抗器的电抗率4.16%。
5.电抗器的电感1.995mH。
& 电抗器的额定电流33.2A。
7.电抗器的绝缘耐压5千伏。
三,铁芯计算及材料的选择1硅钢片选用D310取向硅钢片。
2.电抗器容量的确定。
(1)给定无功16.6Kvar求电容量C = 2 109= 忖二一^66109=211.46 F2 fU 2314 500278500000(2)根具电容量求容抗Xc=—106= -106=15.064?c 314 211.46(3)已知容抗和电抗率求电抗XL=0.0416 15.064 =0.6266624 ?(4)求制作电抗器的电感L= XL io3= 0.6266624i03=1.9957mH 314(5)根具电容器的容抗和额定电压求电抗器的流IL=-^=^^=33.2A XC 15.064(6)求制作电抗器的容量Q= IV10 3=33.2 2110 3=0.7kvar2.铁芯柱截面积的选择。
⑴按0.7Kvar计算铁芯柱的截面积。
(按三相变压器计算) 直径D= kd 4 = 69 x 4 0.7 = 6.31cm (KD-经验数据)2铁芯柱圆截面积S = X 631= 3.14 X 9.55 = 31 cm22电抗器的电压V = P宁I = 0.7 - 33.2 = 21V一、硅钢片宽度的选择1硅钢片宽度尺寸的计算E =( 2.6-2.9 ) LI 2= 2.9 0.0019957 33.22= 4.3cm 取4.82铁心厚度尺寸的计算(1)净厚度B = S—E= 31 cm2—4.8cm= 6.5 cm硅钢片数为:6.5—0.27 = 240片⑵铁心厚度B s = B—K= 6.5 cm —0.91 = 7.15 cm二、绕组匝数w和气隙的计算1. 绕组匝数的计算w⑴ w = u 104= 4 = 32 匝4.44fBSK d 4.44 50 1 31 0.932. 线圈高度及厚度计算。
三相交流滤波器无功补偿大小计算在三相交流电路里,无功补偿可是相当重要哦。
那三相交流滤波器无功补偿大小到底咋计算呢?咱们一起来唠唠。
首先得明白啥是无功功率。
在交流电路中,有些设备工作时并不只是消耗有功功率来干活,还会占用一部分无功功率来建立磁场或者电场,像电动机、变压器这些设备就需要无功功率来辅助运行。
如果无功功率不足,电网的电压就会不稳定,电能质量就会变差,设备运行也可能不正常。
这时候三相交流滤波器就登场啦,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无功补偿。
计算无功补偿大小呢,关键得先知道电路里的无功功率需求量。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路的功率因数来估算。
功率因数就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
如果功率因数低,那就说明无功功率占比大,就需要更多的无功补偿。
比如说,已知一个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是P 千瓦,测量得到功率因数是cosφ₁,而我们想要把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₂。
那根据公式,无功功率Q₁= P ×tan(arccos(cosφ₁)),补偿后的无功功率Q₂= P ×tan(arccos(cosφ₂))。
那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大小Qc 就等于Q₁- Q₂。
举个实际例子吧,假如有个工厂的三相用电设备有功功率是500 千瓦,原来的功率因数是0.6,现在想提高到0.9。
先算出原来的无功功率Q₁= 500 ×tan(arccos(0.6)) ≈661.44 千乏。
再算出补偿后需要的无功功率Q₂= 500 ×tan(arccos(0.9)) ≈242.44 千乏。
那需要的无功补偿大小Qc 就是661.44 - 242.44 = 419 千乏。
不过在实际计算和应用中,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哦。
比如电路里可能还有一些谐波存在,三相交流滤波器还得有抑制谐波的功能,这时候计算无功补偿大小就会更复杂一些,得综合考虑谐波对无功功率的影响。
而且不同类型的三相交流滤波器,它的补偿特性也不太一样,在计算的时候也要把这些差异考虑进去。
电抗器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ohm) ÷(2*3.14159)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7.06 = 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线圈直径D单位: cm线圈匝数N单位: 匝线圈长度L单位: 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 c 单位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1。
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L=N2.AL L= 电感值(H)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AL= 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I= 通过电流(A)l= 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
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
大庆三相滤波电抗器作
一.设计依据
482V 500V 1,电抗器总额定容量16.66kvar 15.51kvar 2,电抗率 4.16% 4.16% 3,总电感量 0.0577mH 0.0619mH 4,电容器安装总容量550Kvar 550Kvar 5,电容器额定电压 480v 500v
6,电容器基波容量383.31Kvar 357.31Kvar 7,成套装置分四组即:50kvar ,100kvar ,200kvar ,200kvar 。
按安装容量分配: 1/2/4/4
故需制做四只三相或12只单相电抗器
二,电抗器制作要求
⒈ 电抗器的绝缘等级660v 。
⒉ 电抗器的耐热等级H 级。
⒊ 电抗器的额定容量S ,0.7Kvar 。
⒋ 电抗器的电抗率 4.16%。
⒌ 电抗器的电感1.995mH 。
⒍ 电抗器的额定电流33.2A 。
⒎ 电抗器的绝缘耐压5千伏。
三,铁芯计算及材料的选择
⒈ 硅钢片选用D310取向硅钢片。
2.电抗器容量的确定。
(1)给定无功16.6Kvar 求电容量
C =92102⨯fU ϑ=9210500
3146.16⨯⨯=910785000006.16⨯=211.46µF (2)根具电容量求容抗
Xc=6101c ω=61046
.2113141⨯⨯=15.064Ώ
(3)已知容抗和电抗率求电抗
XL=0.0416064.15⨯=0.6266624 Ώ
(4)求制作电抗器的电感
L=310⨯ωXL =310314
6266624.0=1.9957mH (5)根具电容器的容抗和额定电压求电抗器的流 IL=XC u =064
.15500=33.2A (6)求制作电抗器的容量
Q=310-IV =33.2⨯21310-=0.7kvar
⒉ 铁芯柱截面积的选择。
⑴按0.7Kvar 计算铁芯柱的截面积。
(按三相变压器计算) 直径 D =kd 4P =69×47.0=6.31cm (KD-经验数据)
铁芯柱圆截面积 S =π×2
231.6⎪⎭⎫ ⎝⎛=3.14×9.55=312cm 电抗器的电压 V =P ÷I =0.7÷33.2=21V
一、 硅钢片宽度的选择
1 硅钢片宽度尺寸的计算
E =(2.6-2.9)2LI =2.922.330019957.0⨯=4.3cm 取4.8 2 铁心厚度尺寸的计算
⑴ 净厚度B =S ÷E =31 2cm ÷4.8cm =6.5 cm
硅钢片数为:6.5÷0.27=240片
⑵铁心厚度 s B =B ÷K =6.5 cm ÷0.91=7.15 cm
二、 绕组匝数w 和气隙的计算
⒈ 绕组匝数的计算w
⑴ w =d
fBSK u 44.4104⨯=93.03115044.410214⨯⨯⨯⨯⨯=32匝 ⒉ 线圈高度及厚度计算。
线圈高度h=(线宽⨯每层匝数)÷K
=2.5⨯32÷0.9=89mm
线圈厚度d=每股厚度⨯股数)÷K=2⨯4÷0.9=8.9 mm 注:K 为匝间填充系数,导线选用2.5⨯2的丝包铝线,4股并饶。
⒉ 电抗器绕组匝数和最佳气隙q l 的计算曲线。
⑴先计算M 值。
M =2
S LI =50312.33001995.02⨯⨯=15501989.2=0.001419 Q=l WI =50
2.3332⨯=5010624=21.248 查表:Z =0.0063
⑵ 气隙q l 的计算、
平均磁路长度: =63cm
气隙q l =Z =0.0063×63=0.38Cm =3.96mm 此值为计算值、知作时可进行调整
五、窗高h 的核计算
h =E ⨯(2.5-3.5)取2.5
h =4.8⨯2.5=12cm
六 导线截面积u s 的计算
电流密度按1.7安/2mm
导线4股并绕的截面积u s =2⨯2.5⨯4=202mm
七、线圈厚度
B的计算
Z
导线4股并绕线圈一层的厚度b1=(2⨯4)÷0.93=8.6mm
( 0.93为压装系数)
八、窗宽度A的核计算
A=线圈总厚度⨯2+10=8.6⨯2+12=29mm
九电抗器的电感核算
)109-=12.6×1024×31÷(0.38 L=12.6w2s÷( ρ+
μ
31)=399974.4÷0.39=0.47mH
+
1200
十、电抗器率的核算。
电抗器的容量为5.52KVar
电抗压降为 V=P÷I=5.52÷0.248=0.KV
电抗器率﹪为 22.25V÷180V⨯100﹪=12.3﹪
十一、线圈总平均长度
线圈内径匝长=118⨯2+59⨯2=354mm
线圈外径匝长=138.5⨯2+83.5⨯2=444mm
线圈平均匝长度=354mm+444mm=399mm
每个线圈用铜泊长度为399mm⨯8=3.16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