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爬壁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52.95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STM32的负压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负压爬壁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垂直墙壁上行走的机器人,它通过产生负压吸附在墙面上,从而实现在墙面上的运动。
该机器人常用于工业领域的检测、维护和清洁等任务。
本文将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一个负压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并详细介绍其系统架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一、系统架构设计负压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器模块。
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控制模块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对机器人进行控制,执行器模块用于实现控制指令的执行。
二、硬件设计1.MCU选择: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主要考虑到其性能强大、成本低廉、易于开发和丰富的外设资源。
2.传感器选择:负压爬壁机器人的传感器主要包括倾角传感器、陀螺仪、距离传感器等。
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的姿态信息,陀螺仪用于检测机器人的角速度,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距离墙面的距离。
3.执行器选择:负压爬壁机器人的执行器主要包括吸盘和电机。
吸盘用于产生负压吸附在墙面上,电机用于驱动机器人进行运动。
4.通信模块选择:负压爬壁机器人的通信模块主要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可以选择UART、SPI、CAN等通信方式。
三、软件设计负压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姿态控制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和动力学模型等。
1.姿态控制算法:通过倾角传感器和陀螺仪获取机器人的姿态信息,然后通过PID控制算法对机器人进行姿态控制,使机器人能够保持平衡并沿着墙面行走。
2.路径规划算法:根据机器人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设计路径规划算法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
可以使用传统的A*算法或者一些启发式算法。
3.动力学模型: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在墙面上的运动控制。
可以通过电机的转速和吸盘的负压力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吸附力。
四、系统测试与优化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负压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与技术应用分析目前,爬壁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爬壁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为了实现在垂直或倾斜表面的爬行,需要设计具备足够吸附力的足部结构。
研究者通过模仿壁虎等动物的足部结构,设计出了各种新型的吸附装置。
同时,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关键,常见的材料包括硅胶、微纳米毛发等。
第二,爬壁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感知系统。
爬壁机器人需要基于环境信息进行定位和导航,同时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变化。
研究者发展了多种导航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如视觉导航、激光雷达等,以提高爬壁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能力。
第三,爬壁机器人的动力系统研究。
爬壁机器人需要具备足够的动力来支撑其在垂直或倾斜表面上的移动。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动力系统,如电池、电机、液压系统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爬壁机器人。
第一,建筑工程领域。
爬壁机器人可以用于高空外墙维护、玻璃清洗等工作。
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爬壁机器人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风险。
第二,军事领域。
爬壁机器人可以用于侦察、侦查、搜救等任务。
通过在垂直或倾斜表面上自由移动,爬壁机器人可以到达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三,工业生产领域。
爬壁机器人可以在工业设备等狭小和垂直场所进行作业,如管道检测、焊接等。
这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医疗领域。
爬壁机器人可以用于内窥镜等医疗设备中,实现更准确、精细的操作。
这对于微创手术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爬壁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应用正在不断发展。
未来,爬壁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与技术应用分析*闫久江,赵西振,左干,李红军*(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自1966年日本的A.NISHI 设计出了基于负压吸附爬壁机器人样机以来,爬壁机器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从吸附方式、运动形式还是应用途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式各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爬壁机器人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一直不容乐观,鲜有应用成果,大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陷入技术瓶颈中,结合国内外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分析爬壁机器人研究中的技术难点,探讨未来爬壁机器人发展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技术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P2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14(2015)03-0052-03Research Status and Analysis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or Wall -Climbing RobotYAN Jiu -jiang ,ZHAO Xi -zhen ,ZUOGan ,LI Hong -jun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Japan's A.NISHI design out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wall -climbing robots based on the prototype in 1966,the wall -climbing robots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in the world ,and it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on the aspects of adsorption mode ,movement forms or ways of application ;in the nearly 50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va-rious research results were emerged in endlessly ,but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wall -climbing robots research was not so good.There is little achievement ,mostly in the basic research stage ,and to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This paper combine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of the wall -climbing robots ,analyzing the technolog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wall -climbing robots ,and discuss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wall -climbing robots.Key words :wall -climbing robot ;research status ;analysis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0引言机器人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爬壁机器人作为移动机器人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移动机构(车轮、履带、腿等)与将它吸附在壁面上的吸附机构(磁铁、吸盘等,根据使用环境选择)组合起来实现的,它将地面移动技术拓展到垂直空间上,充实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爬壁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控制当我们思考机器人时,往往会将其想象成一个可以在平坦地面上自由行走的设备。
然而,现实世界的环境并不总是如此理想。
在许多场景中,机器人需要面对陡峭的墙壁或是垂直的表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称为爬壁机器人的设备,它可以沿着垂直表面移动。
爬壁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控制是实现机器人对垂直表面爬升能力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机器人是如何实现爬升的。
通常,爬壁机器人采用两根或多根可伸缩的极细腿,利用粘附力或其他机制在垂直表面上移动。
这些腿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伸缩和缩短,以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表面。
在运动规划方面,机器人需要确定如何移动腿以实现稳定的爬升。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如何保持平衡、如何适应表面的倾斜以及如何快速而可靠地适应不同表面高度的变化。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高级算法和传感器来解决。
在控制方面,机器人需要根据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来调整自身姿态和运动。
例如,它可以使用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倾斜传感器来感知表面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调整腿的长度和角度来保持平衡。
此外,机器人还需要根据传感器反馈来调整粘附力或其他爬升机制,以确保足够的摩擦力以保持机器人在表面上的稳定。
在动力系统方面,爬壁机器人通常使用电动机或压电致动器来驱动腿的运动。
这些驱动器需要具备足够的力和精确的控制能力,以应对不同表面的挑战。
此外,机器人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能源供应,以确保其持续运行。
为了实现良好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决策能力。
这可以通过在机器人中集成高性能的处理器和算法来实现。
例如,机器人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算法来感知表面的状态和形状,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运动规划和控制。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提高其运动规划和控制的性能,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爬壁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难题。
新型攀爬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攀爬机器人便是正在崭露头角的一种新型机器人。
攀爬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进行垂直或倾斜表面攀爬的机器人,具有很强的复杂环境适应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新型攀爬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
一、攀爬机器人的设计在攀爬机器人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足部结构和运动方式。
攀爬机器人的足部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力量,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复杂环境。
常见的攀爬机器人足部结构包括采用仿生学原理设计的足部,以及采用吸盘、磁钢等高粘附力器件设计的足部。
在攀爬机器人的运动方式设计上,可以采用蜘蛛式爬行、蛇形运动、吸盘式爬升等方式。
其中,蜘蛛式爬行和蛇形运动都是仿生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实现用足部粘附在高度不规则表面上进行运动。
而吸盘式爬升则可以通过吸附器件实现对墙壁等表面的粘附,从而实现攀爬。
除了足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的设计,机器人体积、重量、智能程度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也都是攀爬机器人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在体积和重量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进行设计。
智能程度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安装激光雷达、摄像头、压力传感器等多种感知设备,从而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
控制系统方面,可以采用远程无人操作或进行集中控制。
二、攀爬机器人的应用攀爬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场景:1. 建筑洗窗。
传统的高层建筑洗窗需要人工完成,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而使用攀爬机器人进行高层建筑洗窗,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筑物外部检修。
高层建筑物外部检修需要专业设备和技能,攀爬机器人可以在高处进行检修和维护,同时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安全性。
3. 能源设备检修。
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能源设备一旦损坏需要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而攀爬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降低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爬壁机器人设计与操作方式标准建设出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爬壁机器人。
爬壁机器人具备在垂直墙面上移动的能力,可以在高空、狭小空间等人类难以到达的环境中执行任务,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为了确保爬壁机器人的设计与操作方式达到一定的标准,本文将探讨爬壁机器人设计与操作方式的标准建设。
1. 爬壁机器人的设计要求1.1 适应多种环境爬壁机器人应设计成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垂直墙面的表面材料和结构,例如水泥、玻璃、金属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机器人的吸附力、稳定性和移动速度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墙面上并稳定地移动。
1.2 安全性在设计爬壁机器人时,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机器人应具备避免摔落的功能,例如采用传感器和算法识别墙面表面的凹凸,以避免机器人因表面不平而摔落。
此外,机器人的电源系统和机械结构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在任何工作环境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1.3 轻量化和紧凑化设计由于爬壁机器人常常需要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工作,因此,设计时应尽量减小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以提高其机动性和适应性。
同时,机器人的紧凑化设计也有利于减少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机器人与墙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其爬行效率。
2. 爬壁机器人的操作方式标准2.1 遥控操作爬壁机器人通常通过遥控操作来实现。
操作者可以通过遥控设备,如遥控器或手机APP,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遥控操作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学,可以迅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缺点是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
2.2 自动化操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爬壁机器人的自动化操作逐渐成为可能。
通过在机器人中引入各种传感器和算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避障和任务执行等功能。
自动化操作方式的优点是减轻操作者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缺点是需要额外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2.3 远程监控与控制由于爬壁机器人常常工作在高空或狭小空间等人类难以到达的环境中,远程监控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爬壁机器人原理
爬壁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垂直表面上移动的机器人,它通常被设计用于执行检查、维护、清洁等任务,特别是在需要攀爬高楼大厦或其他垂直结构的环境中。
以下是一般爬壁机器人的原理和设计考虑因素:
吸附力或附着力:爬壁机器人通常使用吸盘、气动吸附、磁性或其他附着技术来在垂直表面上产生足够的附着力。
这确保了机器人能够紧密粘附在墙面上,防止它在运动中脱落。
传动系统:为了在垂直表面上移动,爬壁机器人必须具备适当的传动系统。
常见的传动系统包括轮子、履带、腿部或其他可移动的机构。
这些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表面的特性。
感知和导航系统:为了在爬行过程中避免障碍物或调整移动路径,爬壁机器人通常配备了各种感知和导航系统。
这可能包括摄像头、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以帮助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电源和能源:爬壁机器人需要稳定的电源来驱动其各个部件,以及足够的能源供应,以确保在执行任务时具备足够的工作时间。
一些设计中可能包括可充电电池或连接到外部电源的能源系统。
结构和材料:由于爬壁机器人需要在垂直表面上移动,其结构和材料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轻量性和耐久性。
这可能涉及使用高强度的合金材料或先进的复合材料。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爬壁机器人时,必须考虑到安全性,特别是在高度或危险环境中的应用。
防止机器人脱离表面、防止外部物体受到机器人运动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机器人故障的安全措施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些原理和设计考虑因素使得爬壁机器人能够在垂直表面上安全、高效地执行各种任务。
爬壁机器人设计及动力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爬壁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高空、陡峭的壁面爬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例如,可以用于建筑物外墙的清洁和维护,或者在灾害救援中进行高空搜救。
因此,本研究将对爬壁机器人的设计和动力性能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效率,为机器人技术在建筑、消防、地震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1. 爬壁机器人的设计:本研究将采用复合材料作为爬壁机器人主体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机器人结构,并在机器人表面加装磨蚀防护装置,以增加机器人在高空环境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 爬壁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设计:考虑到在壁面爬升时机器人的重心平衡和稳定性问题,本研究将采用双轮驱动的方案,并配备反向喷气推力增加机器人的抓握力。
同时,利用传感器监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并配合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和路径规划。
3. 实验设计:在研究中,将设计实验场景进行模拟实验,以测试机器人的爬升性能、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同时,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参数下机器人的优缺点,为后续机器人的改进提供指导。
三、预期结果1. 设计制造一款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抓握力的爬壁机器人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机器人的爬壁性能和自适应控制能力3. 探究机器人动力系统中驱动模式和反向喷气等因素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四、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1. 提高了爬壁机器人在高空、陡峭壁面环境下的应用能力,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更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2. 推动了自动化技术在建筑、消防、地震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救援效率,减少了人员伤亡3. 为机器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研究报告一、立项背景近几年来,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中,爬壁机器人(Wall Climbing Robot,WCR)是能够在垂直陡壁上进行作业的机器人,它作为高空极限作业的一种自动机械装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概括起来,爬壁机器人主要用于:(1)核工业:对核废液储罐进行视觉检查、测厚及焊缝探伤等;(2)石化企业:对立式金属罐或球形罐的内外壁面进行检查或喷砂除锈、喷漆防腐、测量和保养;(3)建筑行业:用于对巨型壁面的喷涂,玻璃壁面的清洗,磁砖安装,桥梁探伤等;(4)消防部门:用于传递救援物资,进行救援工作;(5)造船业:用于喷涂船体的内外壁等。
国内外现有爬壁机器人的壁面吸附方式主要包括:负压吸附、真空吸附、磁吸附、气体推力吸附、粘性吸附和仿生学吸附等。
负压和真空吸附方式具有不受壁面材料限制、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但当壁面凹凸不平时,吸盘容易发生气体过量泄漏,导致吸附力不足,减低爬壁机器人的承载能力,甚至使爬壁机器人从壁面跌落。
磁吸附有永磁和电磁两种方式,但要求壁面必须是导磁材料,主要特点是吸附机构较简单,产生的吸附力远大于负压和真空吸附,也不存在漏气现象,对凹凸不平壁面的适应性较强。
气体推力吸附是利用与壁面成一定角度的气体推力使爬壁机器人贴紧壁面,结构简单,但效率低,受环境影响大,而且控制不易。
粘性吸附和仿生学吸附(仿壁虎)虽然他们的灵活性强,体积小,但是他们的吸附性差有待提高,所以注定载重量小。
爬壁机器人的运动机构主要有足式、框架式、履带式及轮式等。
足式和框架式动作灵活,具备一定越障能力,但移动速度较慢,机构设计和运动步态规划比较复杂;履带式爬壁机器人的壁面吸附力较大,移动速度较快,但调整姿态比较困难;轮式运动机构的主要特点是机构简单、移动速度快、控制灵活方便,但由于一般采用带滑动式吸盘(Sliding Suction Cup,SSC)作为吸附装置,受壁面环境影响较大且对滑动式吸盘的滑动密封性能要求比较高。
爬壁机器人的设计爬壁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墙壁、天花板或其他垂直表面上移动和操作的机器人。
它通常具有一些独特的设计特点和功能,以便能够在垂直表面上保持稳定和安全的移动。
以下是一个设计爬壁机器人的详细说明,共计1200字以上。
一、机器人结构设计1.轮胎设计:机器人通常配备具有高摩擦力的轮胎,以确保在垂直表面上有良好的附着力。
轮胎材料可以选择具有优异摩擦性能的橡胶材料,比如硅胶,以确保机器人可以牢固地粘附于表面上。
2.传动系统:机器人的传动系统应确保它能够在垂直表面上稳定地移动。
可以采用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等机构,这样可以保证机器人的动力传递效率以及稳定性。
3.重心调节:机器人应设计具有可调节重心的机构,以便在不同表面上保持平衡。
这可以通过使用可调节重心的负载托盘或重心偏移机构来实现。
4.机械臂设计:机器人应配备能够在垂直表面上进行操作的机械臂。
机械臂设计应灵活,可以旋转和伸缩,以便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二、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是爬壁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应考虑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设计要点:1.触觉传感器:机器人应配备压力传感器或接触传感器,以便能够检测自身与表面的接触力,从而确保机器人在垂直表面上的粘附力和稳定性。
2.惯性测量单元(IMU):爬壁机器人应搭载IMU,以便测量和监测机器人的姿态、加速度和角速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实时调整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3.视觉传感器:机器人可以搭载摄像头或激光传感器等视觉传感器,以便在垂直表面上进行环境感知、障碍物识别和导航等操作。
4.控制算法: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配备适当的控制算法,以便能够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决策和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和操作。
这些算法可以基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规划等技术进行设计。
三、电源和能源管理电源和能源管理是机器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考虑的要点:1.电池容量:机器人应配备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以确保足够的工作时间。
实习报告:爬壁机器人设计与应用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入。
爬壁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机器人,具有在垂直墙面、天花板等狭窄空间进行作业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电力等行业。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爬壁机器人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学习爬壁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在实习初期,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导师,了解了爬壁机器人依靠磁力、吸盘、履带等吸附方式在墙面、天花板等表面移动,并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完成各种作业任务。
此外,我还学习了爬壁机器人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如磁吸附式、吸盘式、履带式等。
2. 参与爬壁机器人设计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参与了爬壁机器人的设计工作。
首先,我们小组讨论确定了设计方案,决定采用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
然后,我负责设计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磁吸附装置、驱动装置等。
同时,我还参与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等。
3. 爬壁机器人组装与调试在设计完成后,我们开始组装爬壁机器人。
在组装过程中,我负责安装磁吸附装置、驱动装置等部件,并调试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通过不断调整,使机器人能够顺利地在墙面移动,并完成了简单的作业任务。
4. 实习成果展示与总结在实习结束前,我们小组进行了实习成果展示。
我向其他同学介绍了爬壁机器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控制系统等,并展示了机器人在墙面移动的实况视频。
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爬壁机器人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掌握了爬壁机器人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2)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了机器人组装、调试等技能;(3)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4)加深了对机器人技术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习反思(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优化设计方案;(2)在组装和调试过程中,要细心认真,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加强理论学习,为实际操作提供有力支持;(4)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021.01设计研发一种小型攀爬机器人的设计张东鹏,唐嘉欣,王晓杰,张思岩,张凌龙(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机器人逐渐代替人工,完成一些复杂繁琐或者较为危险的工作,省时省力的同时也体现了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本文为解决楼房高空供水管道或地下供水管道网的检修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攀爬装置,此装置通过机械结构附着与管道,并实现在管道上的自动移动,利用其携带的检测装置,实现对故障的扫描,在节省了人力的同时,提升了效率,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自动化;管道检修;智能攀爬Design of a Small Climbing RobotZhang Dongpeng,Tang Jiaxin,Wang Xiaojie,Zhang Siyan,Zhang Linglong(Northeast Foresty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150000)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lligent robots have gradually replaced manual work to complete some complicated or dangerous work,which not only saves time and effort,but also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human-orien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order to solve the mairitenance problem of high-altitude wa/ter supply pipeline or underground water supply pipeline network,an automa/tic climbing device is designed.The device is attached to the pipeline through mechanical strueture,and realizes the automatic movement on the pipeline.With the detection device carried by the device,the fauIt scanning can be realized,which saves manpower,improves efficiency and ensures the safety of staff・Keywords:automatic)n;pipeline maintenance;intelligent climbing0引言目前,我国社会城镇化已经进行到了一定阶段,大批楼房的排雨水管道、太阳能水管等已经老化,地下供水系统也常常需要大规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