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进展长城会胡大一2014(医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0
双心医学临床进展心血管界在既往20几年间发生了和发生着巨大的进步,先进技术如电生理、支架、搭桥等技术逐渐的成熟、精益求精、和普遍应用,足以将人们从生死一线挽回。
近年来临床医生在关注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过程中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
提倡“双心医学”,将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心身同治。
标签:双心医学;心身同治当前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使患者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要求较高。
一些与心内科疾病有关的精神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就要求心内科的医务工作者不能只知道心血管病变,而忽视了疾病的全貌,忘记了患病的人。
我国心血管科著名的胡大一教授,首先提出“双心医学”,并致力于“双心医学”的研究。
使“双心医学”得到长足发展。
双心医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双心”指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障碍,这二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疾病恶化,二者共病率高,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双心医疗强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的医疗模式,克服了以前只顾治疗局部的疾病,作为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的医生,本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双心医学”的临床进展进行探讨。
1心内科就诊患者存在哪些精神心理问题1.1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所以担惊受怕。
患者对疾病有困惑和恐惧,解释清楚后就没事了,而问题往往被医生复杂化。
1.2患者关注自身所患疾病和相关知识,阅读了大量资料,然而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反而受到误导,引起过度紧张。
1.3疾病给患者心理造成伤害。
1.4由于心理打击引发的心血管疾病。
1.5家属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会给患者造成精神心理压力。
1.6由于共同的生理表现,患者因为单纯的精神心理症状来心内科就诊,例如惊恐发作的常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急。
1.7患者确实有精神心理症状,甚至患有疾病。
毕竟,精神病患者也有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
1.8另外,还有那些还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的恶化和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而产生的不适感是很难避免的。
胡大一经典病例————————————————————————————————作者:————————————————————————————————日期:病例一:胡大一的经典病例——双心和康复典型病例(一)患者在治疗中不仅只是一个病人,不光是治疗的被动受体,同时也是治疗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患者有权利了解治疗方案,有选择符合自我意志的治疗方案的权利。
在患者的选择与医生的最佳治疗方案冲突时,医生该何去何从?怎么做才是符合医学伦理学的做法?现代心脏康复医学对患者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和回归工作究竟有多重要?胡大一教授经典病例不但在临床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十字路口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维,而且给我们带来当代心脏康复医学的人文气质和全新魅力。
双心和康复典型病例1.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与患者共同决策的治疗方案病例回放:患者xxx,男,1967年生,X国驻北京某机构负责人。
因骑自行车过程中严重心前区不适持续3小时伴恶心,于2014年1月25号急诊入院。
患者是运动爱好者,常进行骑行、登山等活动,间或从事“铁人三项”运动。
近一年来,在运动过程中心率≥120次/分钟时感心前区不适,放射至左肩胛部、左前臂,停止活动数分钟后缓解。
患者父亲在与患者同样年龄时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行球囊扩张后加标准内科治疗,至今无症状。
患者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
急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EKG示:V8-9小q波;心肌酶学和损伤标记物示:CK-MB,cTnI 超出正常范围但增加幅度不大。
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经充分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因患者有很强烈的运动愿望,决定于2014年1月28日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必要的介入治疗。
CAG和PTCA前准备:这是一位完全接受西方医疗模式和伦理道德的外籍驻京办事机构患者。
术前,PCI大夫给患者充分讲述了病情和当今的最佳优化治疗原则--充分知情同意(Informed Content);患者在介入治疗同意书上也写得非常明确:“Stents Should Be Avoided.”(避免使用支架);术前,根据胡大一主任的指示,笔者也和术者商量好:术中尽量和患者充分交流,让患者知晓每一个主要程序、讲明目前最优化治疗的得益和风险,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Informed Content and Shared Decision 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