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优秀 细心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0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22《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2021初二优秀范文答谢中书书改写
亲爱的中书书,
您好。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我写信是为了向您表达我的谢意。
十分感激您对我作文的
修改和指导。
我想感谢您在作文中给予我的鼓励和肯定。
您在批改我的作文时,不仅仔细阅读了每
一个字,还给予了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因为您的鼓励,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更有
信心了。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我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谢谢您在语法和拼写上的纠正。
我承认在作文中我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您总是
耐心地指出并指导我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通过您的指导,我学到了很多新的语法知识和规则,并意识到了我需要更加细心地检查我的作文。
还有,我非常感谢您的思维拓展和提高作文逻辑的建议。
在您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更
加思考和深入分析问题,写出了更严谨和有条理的文章。
您的建议让我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紧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感谢您给予我写作的激情和兴趣。
在您的批改中,您总是给予我积极的评价,让
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您的支持和鼓励给予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让我更加热爱写作,不断追求进步。
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我相信通过您的指导,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
再次感谢您!
祝好!
您的学生。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笔记整理《〈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笔记整理凡才《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笔记整理一、重要词句: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季节)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的仙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再;与,参与,指欣赏)二、文章理解:1、课文中从视线的角度写的句子:仰视的为高峰入云;俯视的为清流见底;平视的为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从时间的角度写的句子:写四季的句子是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从早晚角度写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3、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3、夜游过程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喜”---“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儿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喜悦”(复习此处时,大家应对应找出文中的句子证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秫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三)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四)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3、晓雾..将歇.(晓雾:早晨的雾;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五)重点虚词1、山川之.美(之:的)2、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
是:这)3、自.康乐以来(自:从)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没有。
者:……的人)1、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自①自.康乐以来(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七)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汇总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汇总3篇)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把握:《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答谢中书书》笔记整理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文学家陶弘景所写的一篇骈文。
这篇文章是作者针对中书省的一封感谢信,表达了他对皇帝和中央政府的感激之情,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为官经历和辞官原因。
以下是《答谢中书书》的笔记整理:
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梁文学家,曾任中书舍人、太子中庶子、永嘉太守等职。
写作背景:梁武帝萧衍命令中书省写信给陶弘景,表彰他在永嘉太守任内的政绩,并赐给他一些财物。
陶弘景收到信后,回信表达感谢之情。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皇帝和中央政府的感激之情;第二部分是作者简要介绍自己的为官经历和辞官原因;第三部分是作者再次表达感谢之情,并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
文学特点:文章语言华丽,用词精准,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恩之情。
名句名篇:文章中的“山川之美,钟于人事”是其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
历史意义:这篇文章反映了南朝时期士人的为官心态和人生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感恩之心。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简答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3】。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
青林翠竹【5】,四时俱备【6】。
晓雾将歇【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9】,沉鳞竞跃【10】。
实是欲界之仙都【11】。
自康乐以来【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词句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白话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笔记《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是一篇美不胜收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中国古典山水散文的精品。
文章以感慨开头,以四字句式道出了作者与古人的共鸣,流露出作者自身的归隐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脱俗,意境空灵又富有情趣,令人叹服。
一、整体感知文章先写山水景色之美,再写作者内心的感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从古人的慨叹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和美学追求。
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共色、交横、清流、急湍、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2.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消散;今:休息)(2)夕日欲颓(古:坠落;今:颓废)(3)实是欲界之仙都(古:确实;今:想要)三、翻译课文清晨的薄雾弥漫着山林,猿啼鸟鸣一派生机;夕阳将要落下,猿啼鸟鸣声更显杂乱。
青翠的树木交相辉映,清澈见底的溪流中飞溅的水花。
苍青的苔藓布满台阶,树木葱茏繁茂得遮蔽了石径。
山峰各异,峭壁陡峭;泉水丁冬,像在演奏一曲优美的乐曲;风声飒飒,仿佛在呼唤远方的仙客。
这是一处多么令人向往的仙境!它处在人间,却有仙界山峦的情趣。
四、内容探究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表达了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文章中的“山川之美”有什么特点?山川景物的秀丽多姿。
有色彩的配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有音乐的烘托:猿鸟乱鸣,水声回荡;有动静的对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作者为何不把谢中书引为知己?从作者的情怀中可见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知音难求,贤愚难辨。
“康乐”或许早已为名利所累,与世俗同流合污,或许早已不赏识真知己的清高和洁身自好。
作者不汲汲于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可见一斑。
五、写作特点1.骈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流利畅达。
文章兼顾四字句、六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铿锵有力。
同时四字句使得语言更具有散文的特点;不骈则散,不散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