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分段计费》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小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时,可能会因为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和实际应用问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实际应用问题等。
3.教学设备: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买物品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发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分段计费(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分段计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小数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3. 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数乘法计算器3. 分段计费问题实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类比到小数乘法,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特点,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小数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收集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运用小数乘法解决,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一小数乘法《分段计费》一. 教材分析《分段计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关于小数乘法的一个应用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费方式,并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费方式,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帮助他们理解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段计费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费方式,并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段计费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费方式,并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例如:“小华坐出租车去动物园,起步价是12元,之后每公里收费2元。
如果小华的路程是10公里,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段计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不同的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段计费的规律和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小数乘法—分段计费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 分段计费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分段计费问题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费、水费等分段计费问题,引出小数乘法的学习。
2. 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1)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乘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 解决分段计费问题(1)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某市自来水公司实行分段计费,每户家庭月用水量在10立方米及以下的部分,每立方米2.5元;超过10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3.5元。
小明家这个月用水量为15立方米,请计算小明家这个月的用水费用。
(2)某市电费实行分段计费,每户家庭月用电量在100度及以下的部分,每度0.5元;超过100度但不超过300度的部分,每度0.6元;超过300度的部分,每度0.8元。
小华家这个月用电量为250度,请计算小华家这个月的电费。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分段计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段计费的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分段计费问题1、现在电费标准:100度(干瓦时)及以内每度电0.49元,超过100度的部分,每度0.72元,小志家九月十月分别应缴电费多少?1312-1215=97(度) 97×0.72=69.84(元)1534-1312=222(度) 222-100=122(元)0.49×100=49(元) 122×0.72=87.84(元)49+87.84=136.84(元)2、杨老师打车出去玩,3km米以内,10元,超过3km,每千米3.25元,不足一干米按照一干米计算。
到达目的地,共105.3干米,应该付多少钱?105.3-3=102.3(km)102+1=103(km)103×3.25=334.75(元)334.75+10=344.75(元)3、周末,小星星要去20km外的车站接表弟,单程耗时约为45分钟(来回用时相同,接到后不换车),可乘出租车或者网约车,两种车的计费标准如表。
分别计算出小星星往返所需的车费,选哪种车更合算?出租车:(20-3)×2.1+10+20×2.1=35.7+10+42=87.70(元)网约车:20×2=40(千米)(40-10)×1.2+10×1.79+0.49×45×2=36+17.9+44.1=98(元)87.70(元)<98(元) 选出租车4、北方降水较少,居民用水采用阶梯收费,收费标准如下表①杰仔家上月用水13吨,应缴水费多少元?(13-8)×6.2+8×4.2=31+33.6=64.60(元)②小志家上月用电18吨,应缴水费多少元?(18-14)×9.8+(14-8)×6.2+8×4.2=39.2+37.2+33.6=110(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一小数乘法《分段计费》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乘法运算。
2.能够应用小数乘法进行实际分段计费的问题解决。
二、教学重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乘法的含义。
2.熟练应用小数乘法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教具:小数乘法表、白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首先,让学生回顾小数的基本概念,复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说明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第二步:示范操作老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小数位的对齐和小数点的处理。
第三步: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老师提供的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进行解决,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第四步:总结归纳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规律和要点。
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掌握。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包括书本上的习题和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小数乘法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七、课堂延伸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结账、分段计费等,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分段计费》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小数乘法《分段计费》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准备的一堂关于小数乘法的课程。
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来自人教新课标版第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一个案例《分段计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包括PPT、计算器、练习题等。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这节课,例如: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价格是2.5元,他买了3支,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小数乘法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我通过PPT展示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1.2乘以3等于多少?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然后再将结果转换回小数。
三、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练习。
例如:2.5乘以4等于多少?3.6乘以2等于多少?四、分段计费案例讲解:我通过PPT展示《分段计费》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小数乘法。
例如:一个小区的物业费是每平方米2元,第一段的物业费是每平方米1.5元,如果一个业主的房屋面积是50平方米,他需要支付多少物业费?五、课堂讨论: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运用小数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分段计费》的公式,并进行讲解。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1.2乘以5等于多少?3.6乘以3等于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让学生反思这节课的学习,他们是否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思考小数乘法在其他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是我准备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小数乘法《分段计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相对于小数加减法和除法来说,运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外,学生对于分段计费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入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小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分段计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与巩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应用拓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小数乘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一小数乘法《分段计费》一. 教材分析《分段计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通过分段计费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对小数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分段计费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分段计费的实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分段计费》分类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照相问题1.五(1)班师生共60人拍集体照留念,拍照需10.5元,并送3张照片,加洗一张照片需要2.5元。
如果每人要一张照片,一共应付多少元?2.五一班45人照合影,每人1张照片,一共需要多少钱?3.五(1)班35名师生照相合影。
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付多少钱?4.城关小学五年级一班45名师生照相合影,摄影部规定:(1)拍摄合影照价格为26元,并赠送5张合影照片;(2)每加印一张合影照片需要2.5元。
若五年级一班师生每人得一张照片,一共需要付摄影部多少钱?需要2.5元。
如果每人要一张照片,一共应付多少元?6.新年联欢会上,16个跳舞的同学合影,洗相片时,16.5元洗三张照片,剩下的每加洗一张算1.5元,若跳舞的同学每人一张,共需要付多少钱?7.五年级一班48个同学集体合影。
定价是24.5元,给4张相片。
另外加印是每张2.3元。
全班每人一张,再送给班主任和5个科任教师每人一张,一共要付多少元?二、用水问题8.为了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实行阶梯水价,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8立方米(包括8立方米),每立方米2.5元,超出部分每立方米4元。
李大爷家上月用水12.5立方米,他应缴水费多少元?张大爷家上月缴水费40元,他家上月用水多少立方米?8.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
15吨以内每吨2.5元,超过15吨部分,每吨3.8元。
黄叔叔家上月共用水20吨,他家应交水费多少元?9.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
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小明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9吨,应缴水费多少元?10.节约点滴,川流不息。
某市自来水公司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笑家7月份的用水量为14吨,应缴水费多少元?12.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收费标准如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乘法的应用,通过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题,分别是一辆车行驶的路程和一辆车加油的费用,通过这两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小数乘法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小数乘法运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小数乘法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乘法运算。
2.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运算。
3.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乘法运算,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小数乘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问题和例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一辆车行驶的路程和一辆车加油的费用。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费用,引出分段计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两个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乘法运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分段计费教》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分段计费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对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分段计费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将小数乘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分段计费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实例分析、运算规则讲解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小数乘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分段计费的实际例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分段计费的实际例子,如出租车计费、电话费计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出租车计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分段计费的问题。
教案: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分段计费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段计费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小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整数乘法,那么小数乘法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法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小数乘法是指将两个小数相乘的运算。
例如:2.5 × 1.2 =3.0。
2. 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先将小数乘数扩大成整数,再进行整数乘法运算,最后将结果缩小回原来的小数位数。
例如:2.5 × 1.2 = 25 × 12 ÷ 100 =3.0。
3. 讲解小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分段计费问题。
三、例题讲解1. 出示例题: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起步价3公里内10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收费2元。
某乘客乘坐出租车行驶了8公里,求乘客需要支付的车费。
2. 讲解解题思路:首先计算超出起步价的公里数,即8公里 - 3公里 = 5公里。
然后将超出的公里数乘以每公里的收费,即5公里× 2元/公里 = 10元。
最后将起步价和超出部分的费用相加,即10元 10元 = 20元。
3.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小数乘法在解决分段计费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能力。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乘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小数乘法《分段计费》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分段计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的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小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和除法,对于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小数乘法相对于加减法和除法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小数乘法概念理解不深,运算方法不熟练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如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的分段计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分段计费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分段计费问题,引出小数乘法的概念。
例如:小华乘坐公交车,前一站到终点站的距离是5公里,票价是1元。
如果乘坐6站,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以5公里为例,讲解如何计算乘坐6站的票价。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数点的处理,以及乘法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超市购物,商品A原价10元,现价8.5折出售,购买3件需要支付多少钱?每组给出答案,并进行解释。
小数乘法—分段计费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段计费问题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段计费的问题,如出租车计费、水电费计费等。
那么,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呢?2. 探究新知(1)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a.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规律。
b. 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c. 通过实例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 应用新知(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小数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计算方法。
(2)解决分段计费问题a. 出示一些分段计费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c. 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段计费的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实际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