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5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
深居内陆,降水少,多大风。
植被覆盖率低。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开发新能源,合理调配水资源,实施计划生育。
2.西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寒潮: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山地地形阻挡,冷空气集聚。
纬度高,气温低。
地震: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解决措施。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开矿。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水、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地膜覆盖。
4.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同西北地区。
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5.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解决措施。
地下水水位高;冬春季节降水少,多风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解决措施:培育良种;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改变灌溉方式。
6.黄河中下游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原因同上,寒潮再加上地势低平。
7.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地势起伏大,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过度放牧。
解决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发展圈养养殖。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山地背风坡、山间丘陵地带。
这些地方降水少。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解决措施同上。
8.东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洪涝、寒潮。
洪涝产生的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道,导致排水不畅;湿地的蓄洪能力下降。
寒潮产生的原因:同西北地区。
9.长江中下游地区酸雨危害、水土流失。
酸雨产生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地表河流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充足。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1、荒漠化的类型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石质荒漠化:石漠化是土地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区),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地表土层薄(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人为因素:(3).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4).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5).过度放牧(3)“红色荒漠”的分布与成因: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雨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
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壤的改良: ①土壤特性: 肥力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②改良措施: 种绿肥,施矿质肥料;施石灰中和;土壤中掺砂子“红色荒漠”(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原因的自然原因: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开荒种地;能源短缺→砍伐森林(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
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
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 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 700多万亩。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考点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
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内陆地带,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了大规模的荒漠化现象。
荒漠化对于生态环境和
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呢?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气候条件的限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有100~400毫米不等,而蒸发量较大,使得水资源变得非常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不足,进而引发了土地
的退化和植被的枯萎,最终形成荒漠化。
二是人类活动的破坏。
过度
的开垦、过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使得植被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因而
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恢复植被。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护林和林果混交等方法,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缓荒漠化进程。
二是科学种植。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
的树种,培育抗旱性强的植物,使种植成功率更高。
三是合理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控制草场利用量等,以减少人类
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四是加强管理。
制定荒漠化防治规划,建立荒漠
化监测系统,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管理和保护,从源头上减少
荒漠化。
总之,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通过种种措施,
不断加强荒漠化防治,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五篇第一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西北地区荒漠化一、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少(基本条件)2、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动力条件)3、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4、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5、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6、气候异常:多雨年抑制,少雨年加剧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1、过度放牧2、过度樵采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人口激增三、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建立风沙防护林体系。
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沙育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护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形成新的替代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
同时,又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
这对农牧区的植被保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文化素质,缓解土地压力。
同时,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覆盖少;人为原因;滥伐树木,采樵,地面失去植被保护;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放牧,植被减少危害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农业减产;植被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增加抗洪难度水库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效益措施生物措施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风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工程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实行“保塬、护坡、固沟”。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各位朋友,咱们今天来好好唠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这一块儿。
要治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那首先得搞清楚为啥会荒漠化,这样咱们的措施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是?简单来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等,都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
那针对这些,咱们有哪些措施呢?第一招,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这就好比给土地分个“班级”,让它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比如说,把适合耕种的地用来种庄稼,适合放牧的地用来放羊放牛,不能乱套。
为啥要这么干?很简单,要是把不适合耕种的地也开垦了,那不是自找麻烦嘛,很快就会变成荒漠。
那具体咋操作呢?这就得靠咱们的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土地调查和评估,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等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该保护的保护,该利用的合理利用。
预期效果呢,就是让土地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减少因为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荒漠化。
第二招,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
这可是个“绿色大工程”!想象一下,一片荒漠里突然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地,那得多美呀!那怎么做呢?一方面,得禁止乱砍滥伐,给现有的植被穿上“保护衣”。
要是有人胆敢乱砍树,那可就得好好教育教育,严重的还得罚他!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地植树种草。
种啥树,种啥草,这也有讲究,得选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就像给西北的土地选“贴心小棉袄”一样。
种的时候也得注意方法,不能瞎种。
预期效果呢,就是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让荒漠一点点变绿。
第三招,控制人口增长和优化人口分布。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如果人太多了,资源不够分,那就容易出乱子。
西北地区本来环境承载能力就有限,要是人口太多,对资源的需求过大,那土地可就受不了啦。
所以得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合理调整人口分布,让大家都能在合适的地方生活,不至于给土地太大压力。
具体操作呢,就是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让人口向更适合发展的地区流动。
预期效果就是减轻土地的负担,让它能喘口气儿。
第四招,推广节水技术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荒漠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
二是人为因素,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
动都会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
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而且西
北属于温带气候,地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远使其常年降雨量比较少,干旱持续时间
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
②人为因素。
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
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该如何防治呢?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
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
问题;控制人口。
具体措施为: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