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电力学院工业用电设备第7章制冷与空调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7
2024年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温度太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A、冷媒水不足B、冷媒水太多C、低负荷时,蒸汽阀开度太小参考答案:A2.制冷系统四大部件之一的膨胀阀一般装在()。
A、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B、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C、冷凝器和压缩机之间参考答案:B3.从业人员对自已所承担的工作,加工的产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就是()。
A、爱岗B、尽责C、文明参考答案:B4.关于制冷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FC类物质就是不含氢的氟里昂,对大气中的臭氧和地球高空的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B、HCFC类物质含有氯原子,但分子结构中部分的氯原子被氢原子替代,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较弱C、HFC类物质是不含氟原子的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
A、执政为民B、为人民服务C、立党为公参考答案:B6.由国家机械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的水质标准的机组是()冷水机组。
A、活塞式B、离心式C、螺杆式参考答案:B7.螺杆式压缩机能量指示标牌数值表示()。
A、滑阀位移百分数B、能量百分数C、能量的大小参考答案:A8.氟利昂制冷剂中,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是()原子。
A、氯B、氟C、溴参考答案:C9.蒸发器管组沉浸于载冷剂水箱中,制冷剂在管内蒸发,载冷剂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在箱体内流动,以增强传热的是()蒸发器。
A、螺旋板式B、板式C、水箱型(沉浸式)参考答案:A10.进行氟里昂系统的气密性试验,试验介质宜采用()。
A、氮气B、氧气C、压缩空气参考答案:A11.在制冷系统中,制取冷量和输出冷量的设备是()。
A、压缩机B、冷凝器C、蒸发器参考答案:C12.氨制冷系统为了防止液击,一般应使水平回气管坡向蒸发器或氨气液分离器,坡度一般是()。
A、0.1%-0.3%B、0.3%-0.5%C、0.5%-1%参考答案:C13.遵守职业纪律的首要要求是()。
2023年版(上海)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考试内部培训题库含答案1、【单选题】POE是( )类冷冻油。
(A )A、聚脂类B、矿物类C、醇类2、【单选题】下列与职业道德行为特点不相符的是( )。
(C )A、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B、对他人和社会影响重大C、与领导的影响有关3、【单选题】与滑油相溶性最差的制冷剂是( )。
(A )A、R717B、R22C、R134a4、【单选题】为了防止蒸汽型双效制冷剂因蒸汽压力过高而出现结晶,应控制蒸汽压力使高压发生器溶液出口温度不超过( )℃。
(B )A、100B、160C、2005、【单选题】为提高溴冷机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效果,常在溴化锂溶液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是( )。
(C )A、铬酸锂B、氢溴酸C、辛醇6、【单选题】人员在浓烟中的安全行走距离( )。
(A )A、约30mB、小于30mC、小于50m7、【单选题】使用PTC启动继电器的电冰箱在断电后,至少相隔一定时间后方可再次将电源接通,这个时间一般是( )min。
(A )B、5C、108、【单选题】关于下列遵纪守法正确的说法是( )。
(C )A、只讲道德品质即可不犯法B、法律是强制性的,不需要列入职业道德规范来让从业者“自律”C、遵纪守法与职业道德要求具有一致性9、【单选题】分体挂机室内机风机在关机后不停、未开机风机就运行,其原因是风机控制( )。
(C )A、电容损坏B、电阻损坏C、可控硅损坏10、【单选题】制冷系统试运转时,应检查润滑油温度,一般不超过70℃,也不低于( )℃。
(A )A、5B、1011、【单选题】化学冻伤一般分为三度,损伤到全层皮肤的化学冻伤级别是( )度。
(C )A、一B、二C、三12、【单选题】卧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都属于下列( )类型的蒸发器。
(C )A、板式B、螺旋板式C、壳管式13、【单选题】变频式能量调节,是指用改变电动机供电频率的方法,改变压缩机的( )。
(A )A、转速B、电压C、电流14、【单选题】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 )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代码: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开课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后续课程: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课程性质:制冷原理与设备是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技术选修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制冷与低温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A5.1, A5.2, B2, C2)本课程由制冷方法、制冷剂热物理性质、压缩式制冷基本热力过程、制冷零部件及装置应用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制冷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利用方面树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具体来说:(1)掌握常见制冷方法及其应用特点。
(A5.1)(2)初步掌握制冷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A5.1)(3)能运用常用制冷剂物性公式、图表(lgp-h图)和电子软件等进行一般热力过程计算。
(A5.1)(4)了解常用制冷器具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初步具有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B2)(5)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A5.1,A5.2,B2,C2)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着重介绍家用电器、工业及商业领域、运输领域、航天航天中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应用,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022年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特种作业)考试题库(完整版)单选题1.为了避免产生设备事故,需要安装液位控制器。
液位控制器主要用于控制()液位。
A、液差B、最低C、最高答案:C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冷却水进口温度一般控制的范围是()。
A、25℃-32℃B、20℃-25℃C、20℃-32℃答案:A解析:冷却水的进口温度要在25°C以上,进口压力根据机组和冷塔的位置,在0.2-0.4MPa左右。
冷却水流量大约是冷冻水流量的1.6-1.8倍。
出口冷却水温度不高于38°C。
3.氨制冷系统安装时,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应水平安装,氨液进口端应高于另一端,坡度一般是()。
A、2/100B、2/10C、2/1000答案:A解析: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应水平安装,氨液进口端应高于另一端,坡度一般是2%。
4.以下()是《精神卫生法》没有要求用人单位的行为。
A、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B、患者的工作环境无需特殊化C、安排患者参加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患者的就业能力答案:B解析:精神障碍的康复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患者享有同等待遇,安排患者参加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患者的就业能力,为患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对患者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鼓励。
5.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答案:C解析:《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制冷与空调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 (3)1.1 制冷技术发展简史 (3)1.2 空调技术发展简史 (4)1.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关系 (4)第2章制冷原理及制冷循环 (5)2.1 制冷原理 (5)2.2 制冷循环类型 (5)2.3 制冷剂的性质与选择 (5)第3章压缩式制冷系统 (6)3.1 压缩机 (6)3.1.1 压缩机的作用 (6)3.1.2 压缩机的类型 (6)3.1.3 压缩机的选型 (6)3.2 冷凝器与蒸发器 (6)3.2.1 冷凝器 (6)3.2.1.1 冷凝器的类型 (6)3.2.1.2 冷凝器的设计与选型 (6)3.2.2 蒸发器 (6)3.2.2.1 蒸发器的类型 (6)3.2.2.2 蒸发器的设计与选型 (7)3.3 节流装置 (7)3.3.1 节流装置的作用 (7)3.3.2 节流装置的类型 (7)3.3.3 节流装置的选型与安装 (7)第4章吸收式制冷系统 (7)4.1 吸收式制冷原理 (7)4.1.1 吸收式制冷基本概念 (7)4.1.2 吸收式制冷循环 (7)4.2 溶液的性质与选择 (7)4.2.1 溶液的性质 (7)4.2.2 溶液的选择 (7)4.3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8)4.3.1 设计原则 (8)4.3.2 系统优化 (8)4.3.3 设计要点 (8)第5章空调系统概述 (8)5.1 空调系统的分类 (8)5.2 空调系统的组成 (9)5.3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9)第6章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 (10)6.1 空调系统负荷计算 (10)6.1.2 负荷计算方法 (10)6.1.3 负荷计算步骤 (10)6.2 空调设备选型 (10)6.2.1 制冷设备选型 (10)6.2.2 制热设备选型 (10)6.2.3 送风设备选型 (10)6.3 空调系统设计要点 (11)6.3.1 合理布局空调系统 (11)6.3.2 选用合适的空调形式 (11)6.3.3 优化控制系统 (11)6.3.4 节能措施 (11)6.3.5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11)第7章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11)7.1 自动控制基础 (11)7.1.1 自动控制概念 (11)7.1.2 自动控制原理 (11)7.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1)7.2 空调系统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 (12)7.2.1 传感器 (12)7.2.2 执行器 (12)7.3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12)7.3.1 室内温度控制策略 (12)7.3.2 室内湿度控制策略 (12)7.3.3 能效优化控制策略 (13)第8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价 (13)8.1 能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13)8.1.1 能效评价标准 (13)8.1.2 能效评价方法 (13)8.2 制冷系统能效优化 (14)8.2.1 选择高效制冷压缩机 (14)8.2.2 优化制冷循环系统 (14)8.2.3 改进冷凝器和蒸发器设计 (14)8.2.4 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14)8.3 空调系统能效优化 (14)8.3.1 选择高效空调设备 (14)8.3.2 优化空调系统设计 (14)8.3.3 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14)8.3.4 利用可再生能源 (14)第9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4)9.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装 (14)9.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5)9.1.2 设备安装 (15)9.1.3 管道安装 (15)9.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调试 (15)9.2.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5)9.2.2 制冷与空调系统调试 (16)9.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6)9.3.1 定期检查 (16)9.3.2 定期保养 (16)9.3.3 应急处理 (16)第10章制冷与空调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6)10.1 制冷新技术 (16)10.1.1 环保制冷剂研究与应用 (16)10.1.2 热泵技术 (17)10.1.3 磁制冷技术 (17)10.1.4 太阳能制冷技术 (17)10.2 空调新技术 (17)10.2.1 变频空调技术 (17)10.2.2 热泵空调技术 (17)10.2.3 空气源热泵技术 (17)10.2.4 新型空调系统 (17)10.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节能与环保 (17)10.3.2 智能化与网络化 (17)10.3.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18)10.3.4 新型制冷与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8)第1章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1.1 制冷技术发展简史制冷技术是人类在摸索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