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太阳和影子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809.50 KB
- 文档页数:11
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太阳和影子(陈老师)第一篇: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 太阳和影子(陈老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太阳与影子》。
二、教材分析《太阳与影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能根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根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使学生能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情意目标: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利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认方向。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透明的物体、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学生准备:由于太阳位置变化而引起的气温、影子长短变化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导入课件出示一则谜语,说出谜底是影子后,让学生思考: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太阳和影子确实有关系,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2、交流观察,探究特点出示有关太阳的知识,接着探究:,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出示课件太阳的运行轨迹图,学生观察后,回答,板书:(太阳的运行:自东向西),紧接着探究: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变化情况?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的图示,回答,板书:(高度高低)(气温高低)3、教学影子产生的条件时,课件出示手影图片,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总结出:不透明的物体和光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2. 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4. 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1. 这是谁的影子?(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汇报。
(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 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 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
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
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
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
)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
)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6.回班汇报交流。
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
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4.指导制作日影仪(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白产生影子的条件;明白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看的良好适应;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情感目标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究、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刻变化的关系;(二)教学难点:明白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教学预备:(一)教师预备:1.多媒体一套、透亮的物体、三个太阳的图片、每组预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影子作品)。
2.实验预备: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二)学生预备:记录纸,课前观看提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1.师生玩手影。
第一利用多媒体投影机的光源,老师做手影,学生观看并猜影子,然后让学生上台进行游戏。
当学生玩的起劲时,有意切断投影机的电源,创设有疑情形:影子如何没了?猜猜看影子是如何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验证得出影子产生的条件。
2.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情形下也看见过影子?3.关于影子你有哪些认识?在学生的汇报中引出本课课题《太阳和影子》【设计意图】玩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方式。
一个针对性强的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
汇报交流中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如何样形成的,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影子的认识,能够挖掘其对科学探究积极性,为下一步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操作感知,探究特点。
1.交流课前作业第一让学生交流在课前记录的关于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要紧交流:课前的观看记录;对观看结果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