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解读 PPT
- 格式:ppt
- 大小:800.00 KB
- 文档页数:27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解读《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的修订版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和定级要素二.定级方法三.工作流程•定级是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定级结果应当成为系统安全保护的总体安全需求之一•定级过程是找到系统最大风险的过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第七条信息系统的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解决了:信息系统根据什么定级?定什么级?•从信息系统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系统被破坏后造成危害的严重性角度对信息系统确定的等级-重要性定级•没有解决:定级的方法、流程•《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前者的修订版)——主要关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开展的流程及定级的方法•概念解释•安全保护等级•等级保护对象•客体•安全保护等级等级的确定是不依赖于安全保护措施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该系统在存在之初便由其自身所实现的使命的重要程度决定了它的安全保护等级,而非由“后天”的安全保护措施决定。
•等级保护对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作用对象,主要包括基础网络设施、信息系统(如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平台、物联网、使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其他系统)以及数字资源等。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以便对网络安全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管理。
本文将就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是针对不同的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定级的指导性文件。
它主要包括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
通过对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和安全性能评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保护。
其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安全性能评估方法和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在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中,主要包括了系统的功能、结构、数据和业务特征等方面的描述,以便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
而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则是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和安全风险进行划分,以便对系统进行等级保护。
安全性能评估方法则是通过对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
而等级保护管理要求则是对系统进行等级保护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了等级保护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最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实施对于保障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减少网络安全风险,保护国家的网络安全。
因此,各国都应该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实施,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是对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定级的指导性文件,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系统的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减少网络安全风险,保护国家的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是一种根据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程度将其等级分级的方法。
该指南可以帮助企业、组织或个人确定其网络安全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下面是一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简要示例,供参考。
1. 一级:一级安全等级适用于那些对安全要求不高的系统,主要用于非关键信息存储和处理。
这些系统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安全措施,包括基本防火墙、简单密码保护等。
2. 二级:二级安全等级适用于中等风险的系统,包括一些存储敏感信息的系统。
这些系统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如入侵检测系统、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
3. 三级:三级安全等级适用于高风险的系统,包括一些重要的商业系统或涉及个人隐私的系统。
这些系统需要采用高级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高级身份验证、安全审计等。
4. 四级:四级安全等级适用于极高风险的系统,比如国家安全或军事系统。
这些系统需要采用最高级的安全措施,如多重身份验证、严格的物理访问控制、应急响应系统等。
企业、组织或个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来确定其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级。
为此,可以进行以下步骤:1. 评估系统风险: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确定系统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2. 确定系统价值:评估系统对企业或个人的价值,包括与财务、声誉、隐私等相关的价值。
3. 确定安全等级:根据系统的风险和价值,结合预算和资源情况,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
4. 制定保护措施:根据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方面的措施。
5. 实施保护措施:根据制定的保护措施,对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和部署。
同时,建立相应的监测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6. 定期检查和更新: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演练,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同时,密切关注最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保护措施。
总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可以帮助企业、组织或个人确定其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