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最终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19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精选3篇)教案一: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学习目标:1. 了解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电解槽、电池、导线、电极等。
3. 实验药品:NaCl溶液、CuSO4溶液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电解槽和电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电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电解的好奇心。
Step 2:讲解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什么是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外加电压,使金属离子得以向阴极还原,非金属离子得以向阳极氧化的过程。
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其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的迁移速度有关。
Step 3:讨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20分钟)1. 为什么纯水不导电?纯水中几乎没有带电离子,所以不具备导电性。
2. 为什么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中大部分离子已经离解,能够自由移动,故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的迁移速度有关。
Step 4:介绍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10分钟)1. 化学电镀: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将金属镀在电镀物体的表面。
2. 电解水制氢:通过电解水,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3. 盐的电解法制取氯气:通过盐水电解,将氯气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Step 5: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电解实验,例如电解CuSO4溶液,观察电极上的变化,通过实验充实学生对电解反应的理解。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解的概念,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电解的应用领域,认识电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电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的定义及分类2. 电解原理及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 电解的应用领域4. 电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电解原理的微观解释2. 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 电解应用领域的拓展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解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电解过程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解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电解原理:详细解释电解的微观过程,阐述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 电解应用领域:介绍电解在金属冶炼、化工生产、电镀、水的电解等方面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电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电解水制氢、电解食盐制氯气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解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电解原理的深入探讨1. 电解质的定义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解释电解质的离子化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对导电性的影响。
2. 电解极性的确定介绍阴极和阳极的概念,解释电极电位的差异如何决定电解过程中的反应。
3. 电解电流与电极反应探讨电流的方向与电极反应的关系,以及电流强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七、电解实验设计与安全1. 电解实验的基本setup介绍进行电解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包括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等。
2. 电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则,如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电气火灾等。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解实验指导学生设计一个从氯化铜溶液中提取铜的电解实验。
八、电解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1. 金属的冶炼与精炼解释电解在提取金属,如铜、铝、锌等过程中的作用。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姓名_____第一节电解原理1、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
注意: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
②熔融态的电解质也能被电解。
在电解反应中,电能转化为 ,而在原电池反应中是转化为电能.2、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或电解槽。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1)。
(2)。
其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做。
(3)或熔融态电解质。
4、电解质导电的实质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通电时,电子从电源的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极,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得电子发生反应;电解质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失去电子(有的是组成阳极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发生反应,电子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极。
这样,电流就依靠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里阴、阳离子的移动而通过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所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的过程。
5.电解氯化铜(如图)(1)实验步骤第一步:如图甲所示,把两根石墨棒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内,观察现象。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把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两根石墨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内,观察现象。
第三步:如图丙所示,将两根石墨棒、一只电流表和低压直流电源串联起来,将石墨棒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内,接通电源。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
观察现象,约5min 后切断电源。
(2)实验现象在第一步中 (填有或无 )新现象发生,如果有那么现象是在第二步中 (填有或无 )新现象发生,如果有那么现象是在第三步中 (填有或无 )新现象发生,如果有那么现象是(3)实验结论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溶液里的CuCl2发生了如下电解反应:Cu生成于极的石墨棒上,Cl2生成于极的石墨棒上。
相对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阴极:阳极:相对应发生的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 电解过程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①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使离子所带电荷数目降低的过程又叫做。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案第一章:电解原理概述1.1 电解的定义1.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1.4 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移动第二章:电解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1 电解池的构成2.2 阳极和阴极的作用2.3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2.4 电解过程中的电极反应第三章:电解质的电离与离子迁移3.1 电解质的电离3.2 离子的迁移速度3.3 离子迁移的影响因素3.4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第四章: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4.1 氧化还原反应4.2 电解产物的分离与提纯4.3 电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4 电解产物的产率与电流效率第五章:电解的应用领域5.1 电镀与电铸5.2 冶炼与精炼5.3 水的电解与氢氧气的制备5.4 电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与调节6.1 电解质溶液的密度与比重6.2 电解质溶液的温度与热力学性质6.3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6.4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衡与溶解度第七章:电解过程中的电化学测量7.1 电位与电势的测量7.2 电流与电阻的测量7.3 电解过程中的电化学传感器与应用7.4 电解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与优化第八章:电镀工艺与电解应用实例8.1 电镀工艺的基本步骤与类型8.2 电镀液的选择与配制8.3 电镀过程中的参数控制与优化8.4 电解应用实例分析与案例研究第九章:电解原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9.1 电解水处理技术9.2 电解法去除有害物质9.3 电解原理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4 电解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挑战与展望第十章:电解原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0.1 电解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与机制10.2 电解质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0.3 电解原理在生物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4 电解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是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因为它们能够电离成离子。
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解原理第一课时1、下列哪种变化是不可逆的()A、溶解B、电离C、电解D、水解2、在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中,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加入一些电解质,你认为可选择下列化合物中的()A、NaOHB、HClC、Na2SO4D、CuSO43、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Z电极上有H2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
已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MB、X>Y>Z>MC、M>Z>X>YD、X>Z>M>Y4、在某一电解池中,存在着如下离子,当通过电流时,在阳极首先放电的是()A、Cl―B、I―C、OH―D、S2―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中括号内),所得到的溶液能与原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CuCl2[CuSO4]B、NaOH[NaOH]C、NaCl[HCl]D、CuSO4[Cu(OH)2]6、下列关于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将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⑤7、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8、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升高,在电解池底部出现白色沉淀的是()A、CuSO4B、Al2(SO4)3C、MgCl2D、NaCl9、在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惰性电极,保持温度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A、溶液pH值增大B、Na+和CO32―离子的浓度减小C、溶液浓度增大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10、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0.01mol/L的BaI2,0.01mol/L BaBr2,0.02mol/L SO2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时,阳极反应的情况是()A、溶液先变蓝,再析出沉淀,然后产生Br2B、溶液先析出沉淀,再显蓝色,然后产生Br2C、溶液先析出Br2,再显蓝色,然后产生沉淀D、溶液先显蓝色,再析出Br2,然后产生沉淀11、用石墨为电极,电解下列溶液,阴极放出可燃性气体,电解后溶液的pH值明显增大的是()A、KClB、Na2SO4C、H2SO4D、CuCl212、下列关于电解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槽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D、在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13、能够以反应Cu+2H2O===Cu(OH)2+H2↑发生的是()A、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正极,氯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B、铜、锌合金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C、用铜片作阴极和阳极,电解硫酸钠溶液D、用铜片作阴极和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14、如图所示,按图A装置进行实验,若图B的X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是()A、C(Ag+)B、C(NO3―)C、溶液的pH值D、银棒的质量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H2O + 2Cl—H2↑+ Cl2↑+ 2OH—B、硝酸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 AlO2—+ 4NH4+ + 2H2O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MnO2 + 4H+ + 2Cl—Mn2+ + Cl2↑+ 2H2OD、苯酚钠溶液与CO2反应:2C6H5O—+ CO2 + H2O →2C6H5OH + CO32—16、有水存在时氯化锂受热可发生水解。
第十一章电化学第一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以锌铜原电池为例,变换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包括电解液把它换成AgNO3和CuNO3的混合溶液)。
正极变成石墨、铁等,电解质溶液变成酸或碱,同时,研究一下镁铝电极分别在酸碱条件下的原电池反应。
正极产物的判断,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为Ag+>Hg2+>Fe3+>Cu2+>H+>Pb2+>Sn2+>Fe2+>Zn2+)。
一、原电池原理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经过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3.构成条件1)具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或一端是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2)具有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4.原电池的两极1)负极: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阳离子在该电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法a)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b)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负极流向正极。
c)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d)根据与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是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e)根据现象判断。
溶解的一级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发出的一级为正极。
6.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a)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b)若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若正极上反应物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H2O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O2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也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O2生成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