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43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综合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第2章 脑与心理第3章 行为动力第4章 认知过程第5章 情 绪第6章 智力与创造力第7章 人 格第8章 个体心理发展第9章 学习心理第10章 教学心理第11章 人际交往心理第12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第2章 脑与心理第3章 行为动力第4章 认知过程第5章 情 绪第6章 智力与创造力第7章 人 格第8章 个体心理发展第9章 学习心理第10章 教学心理第11章 人际交往心理第12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十二校《心理学基础》(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十二校《心理学基础》(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月亮在云中穿行”是哪一种运动知觉现象?(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 .诱导运动B .似动现象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2.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主要是( )。
[统考2012年研]A .运动视差B .纹理梯度C .线条透视D .双眼视差3.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
[统考2012年研]A .对话B .独白C .语言获得D .语言理解A【答案】D【答案】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
【解析】B【答案】4.安德森(J .R .Anderson)提出了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语言产生的阶段包括( )。
[统考2012年研]A .构造、转化、执行B .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 .构造、转化、发音D .概念化、公式化、执行5.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 )。
[统考2009年研]A .独白言语B .对话言语C .书面言语D .内部言语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智感的是( )。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的含义1.世界上存在两种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外显行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反应),内显行为(内部心理过程)。
4.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㈠.心理: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
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
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人格⒈情感过程反作用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也具有密切联系。
⑴认知过程(最基本):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始于感觉(直接认识)和知觉(感觉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其中知识经验起着重要作用)。
●记忆: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
●思维: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接受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⑵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⑶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发动和制止。
⑴心理动力: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引起活动的基本原因)、动机(心理动力)、兴趣(对事物认识的倾向)、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儿童——兴趣青少年——理想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它制约着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变化,并且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最高的调节作用。
⑵心理特征: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什么是心理学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任务P3-4①描述与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信度、效度)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进而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问题,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③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问题。
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3.个体心理图P6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学的流派P9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取向明显受到当时以试验为研究基础的化学与物理学的影响,冯特试图通过类似化学研究中的元素分析与合成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心理实质,分析人的心理结构。
冯特的这一思想体系被人们称为构造主义。
(一)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方法: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
(二) 机能主义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创办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0世纪初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行为心理学具体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心理个体心理个性差异 社会心理3.行为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P3(1)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2)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引起的。
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
(3)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4.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教材上无此内容)研究心理学大致有两个层次上的目的,一是理论层面上的,一是实践层面上的。
(1)从理论上讲研究心理学可以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
如,古代人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可以分开的。
人在睡眠时,灵魂从肉体中跑出去;醒来后,又回到肉体中。
这种解释使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继续存在,因此有神有鬼,有地狱和天堂。
这种解释显然是不正确的。
现代科学不仅证明了睡眠的本质,而且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了睡眠的发展进程。
(2)从实践上来说研究心理学能帮助人们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如根据亲子关系对情绪发展的作用,培训和发展婴儿健康的情绪;根据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帮助人们改善记忆的效果。
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它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①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差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
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以分1879-1900 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1890-1930 詹姆斯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1913-至今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佛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至今罗杰斯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练习题姓名:陈宇凯学号 040117302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有:描述与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3、信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的有效程度。
4、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部分,其中心理过程是共性。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心理活动倾向性和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
6、认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7、人的心理活动除了意识外,还存在无意识现象,这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9、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0、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11、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2、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完形或整体。
13、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4、精神分析学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他把人的意识分成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
1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他们把自己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因为反对精神分析学说和行为主义的偏激观点和决定论。
1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
17、调查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法。
18、进行心理学实验所涉及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二、判断题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高尔顿。
( F )2.冯特是德国人。
( T )3.弗洛伊德认为决定人的行为是意识。
( F )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心理学基础》一、考试要求说明科目名称:815心理学基础适用专业:0451教育题型结构:名词解释(50分)、简答(50分)、综合题(50分)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参考书目: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第二版)。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熟悉(掌握):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2.理解:心理学的界定;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各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脑与心理1.熟悉(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2.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
3.运用:了解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指导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第三章行为动力1.熟悉(掌握):需要和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
2.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分类;动机冲突的几种主要类型并能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奥苏伯尔对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决定成分的论述;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3.运用: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学习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认知过程1.熟悉(掌握):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感觉的含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错觉的含义;运动知觉的种类;记忆的含义和记忆的基本环节;遗忘的规律;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2.理解: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知觉的特性;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的含义及其功能;概念的形成与掌握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号(代码):5012622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在学生了解心理现象的本性、机制、规律和事实的基础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了解学生的发展和差异及其中教师的决策影响,掌握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教育评估和课堂的评估等内容。
同时初步了解一些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异常的心理现象和处置方法。
使学生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观点,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科研)的能力,并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决策——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绪论)(2学时)1、了解心理学的界定及其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3、了解心理学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4、掌握心理学领域的划分几及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5、如成长为一名教师第二章个体心理发展(2学时)(认知和语言的发展)1、了解什么是心理发展以及毕业发展观。
2、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原理。
3、大脑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4、掌握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关系5、掌握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
6、了解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
7、考虑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差异第三章个体心理发展(2学时)(个体性、社会性和道德的发展)1、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2、自我意识的发展3、社会性发展4、道德和情社会行为的发展5、个体性、社会性和道德发展中的差异第四章个体与群体的差异(2学时)1、了解智力概念演化过程,掌握智力的有关概念。
2、掌握主要的智力理论。
3、了解智力测验的方法和智力测验结果的含义。
4、了解何为智力开发及其意义。
5、创造力—在课堂中创造力的培养6、掌握智力开发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7、了解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第五章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2学时)1、在常规课堂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2、有特定认知和学习困难的学生3、有社交和行为问题的学生4、认知和社交发育迟滞的学生5、生理和感觉有缺陷的学生6、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学生第六章学习和认知的过程1、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2、了解认知过程和信息加工观点。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研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对个体心理现象加以研究: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之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关系。
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称为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包括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和个体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2.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
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一个人哭,是因为受到了打击或失去了所爱而产生了悲伤心理;一个人笑,是因为他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功或得到了满足而产生了快乐心理。
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
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3.科学心理学是何人、何时、何地建立的?1897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中的发展趋势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现代心理学中的发展趋势。
1. 神经科学的影响随着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心理学越来越依赖于神经学的知识和技术。
神经科学提供了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工具,使心理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情绪反应。
神经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现代心理学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
例如,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和机器研究领域的发展。
心理学家与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医学专家等合作,探索人类行为和决策背后的社会、经济和生理因素。
3. 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越来越重视文化差异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文化心理学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揭示了文化与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跨文化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4. 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应用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心理学家在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关注增加,应用心理学将继续发展并影响人们的生活。
5. 健康心理学的兴起健康心理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促进与维护。
它研究了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并探索了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
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将继续引起关注。
以上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些发展趋势,它们不断地推动着心理学的发展并丰富着我们对人类心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