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考题
- 格式:pdf
- 大小:479.91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04 物态变化问题知识点1: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1)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2)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知识点2: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3)作用是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沸腾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是液化放热知识点3: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例题1】(2020山东聊城)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B.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C. 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D. 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对点练习】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例题2】(2020贵州黔东南)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中考真题)1.(2019广东,1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
2.(2019湘西州,18)如图所示为温度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答案】36.9。
3.(2019凉山州,28)如图所示,物体长度为cm,体温计示数为℃。
【答案】2.50; 37.5。
4.(2019兰州,24)在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答案】36.85.(2019泰安,1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
【答案】-66.(2019怀化,30)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答案】961.(2019枣庄,5)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液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现量不变的是()A.温度B.体积C.密度D.质量【答案】D2.(2019广州,7)在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A3.(2019海南,6)如图所示,是某些学生实验时的情形,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如图甲拉动物体测滑动摩擦力B. 如图乙闭合开关测电路电流C. 如图丙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D. 如图丁举着量筒读液体体积【答案】C4.(2019长沙,6)下列关于测量仪器的分析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托盘天平利用了省力杠杆的原理C.电能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D.液体压强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答案】A5.( 2019深圳,3)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 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内能不变C. 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 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答案】 A12.(2019辽阳,28)在探究“同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姑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熔化和凝固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 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 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D. 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2.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3.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把温度为的冰块投入盛有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A. 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B. 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C. 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D. 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是__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其中熔化的过程经历了______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______状态。
考点二:温度温度计1.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 B. C. D.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
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而插入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A. B. C. D.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
4.李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在沸水中的读数是。
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当它指示温度是时,实际温度是多少?考点三:沸腾和蒸发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C. 甲物质在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 乙物质在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3.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 都会沸腾B. 都不会C. 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 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4.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会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物态变化中考题型训练()1.下列现象申,其形成过程与清晨草叶上露珠的形成相同的是()2.下列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池塘上结了一层薄冰B.盛夏,打开冰棍纸见到“白气”C.深秋,树枝上结了一层薄霜D.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3.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雪人变小C.草叶上的露珠D.湖水干涸()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太阳出来雾散了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A.冰冻的衣服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B.春天冰雪消融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A.飘渺的雾B.雪白的霜C.坚硬的冰D.晶莹的雾凇( )7.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8.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所示。
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凝固C .凝华D .液化( )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1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11.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
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 .液化B .凝华C .升华D .汽化( )12.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A .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B .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C .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13.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武汉在2024年3月24日成功举行了精彩的马拉松比赛。
为保障武汉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武汉相关部门特地采用了“人工驱雨技术”避免降雨对武汉马拉松比赛的影响。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也时常利用“人工降雨技术”为干旱地区抗旱。
下面关于干冰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降低云层温度B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结在凝结核上形成雨C .干旱季节,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人工降雨抗旱D .人工降雨和人工驱雨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是描写“霰”的诗句。
“霰”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
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B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D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C .正常人1min 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 .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4.如图所示,滑雪场地内的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
其工作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细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凝固5.哈尔滨文旅火爆全国,冰雪大世界的吸引力持续拉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块采自松花江,是江水凝华形成的B.工人采冰时热的满头大汗,头上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汗水沸腾后形成的C.冰块垒起来很高,在雕刻之前,要用水把冰块“粘”起来才安全,这是凝固现象D.由于天气变化,冰雕熔化,此过程是放热过程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一139℃,沸点为12.3℃。
中考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精品)一、选择题:1. 把盛有-5℃冰块的试管放入盛有足量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则试管里的冰【 】A .温度能达到0℃,且能熔化B .温度能达到0℃,但不能熔化C .不能达到0℃,也不能熔化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 下列说法中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A .﹣10℃的冰放进1℃的水中B .﹣10℃的冰放在1℃的空气中C .﹣2℃冰放进0℃的水中D .0℃的冰放进0℃的水中3.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4.如图是探究“是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水在沸腾的是【 】A .开始发出较大的响声B .温度计的示数达到100℃C .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不断变大D .烧杯底部刚好有气泡产生,上升过程逐渐变小 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 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吃冰棒解热B.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 烧开水时冒“白气”D.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6.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 A. 都会沸腾 B. 都不会沸腾C. 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 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7.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一4题 一3题 一5题A. 玻璃瓶内的水先沸腾B. 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 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 玻璃瓶内的水沸腾,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一6题一7题一8题一9题8.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是因为瓶内水的沸点升高了B.这两次水的沸点相同C.浇冷水,水能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的气压降低了D.浇冷水,水能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水的温度升高了9.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酒精灯、烧杯等器材规格相同), 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b对应的实验中水的初温比a的低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10.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插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都指示22℃,则【】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 D.不能判断11.☆图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其中符合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 经常游泳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吗B.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吗?C.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吗?D. 小阳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否与水的蒸发快慢有关一11题一12题12.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窗玻璃上的冰花情况)A .小水珠都在a 、b 的上表面B .小水珠都在a 、b 的下表面C .小水珠在a 的下表面、b 的上表面D .小水珠在a 的上表面、b 的下表面13.如图,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过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轻轻搅拌大约1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是-4℃,同时会发现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下面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 】A .搅拌使水熔化B .盐吸收热量发生了熔化C .盐使水的凝固点升高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发生了凝华14.如图所示,在严寒的冬季,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棱。
专题九 物态变化A组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温度1.(2020河北,10,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D A选项,取用块状固体应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缓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B选项,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应用坩埚钳移走;C选项,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2.(2020湖南长沙,23,3分)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答案 D 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A错误;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错误;水银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不能用沸水(约100 ℃,高于水银体温计最大测量值)消毒,可用酒精消毒,C错误;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才能使用,D正确。
3.(2020北京,21,2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 36.3解析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示数为36.3 ℃。
4.(2020江西,26,7分)如图-1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图-1 图-2(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是利用 的性质而制成的。
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 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这是因为煤油的 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为明显。
(2)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当外界气压减小时,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 。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 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固3. 下列自然景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初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 .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 .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D .隆冬,河面上厚厚寒冰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5. 图3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8.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 、汽化 凝固B 、汽化 液化C 、液化 凝华D 、升华 凝华9.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封雪飘A .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 .前者放热后者吸热C .两者均吸热D .两者均放热10.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 .液化 放热B .升华 吸热C .凝固 放热D .熔化 吸热11.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1.(2020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2.(2020吉林)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
冰的形成属于()A. 汽化B. 液化C. 凝固D. 凝华3.(2020重庆A卷)下列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 “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 “滴水可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D. “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4.(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D.凝固放热5.(2020四川自贡)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
下列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B. 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C. 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D. 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7.(2020山东青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 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D.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8.(2020陕西)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D.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9.(2020辽宁沈阳)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10.(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太阳岛公园里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露--液化B. 冰锥--凝华C. 霜--凝固D. 雾--升华11.(2020海南)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12.(2020河北)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白草叶上的露珠2.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华、汽化B.熔化、凝华、汽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放热C.煲汤时,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班上同学扫地往地面上洒水,水过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升华现象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C.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8.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洗完了衣服,下列举措中能使衣服更快晾干的是()A.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晾晒在阴凉处C.把衣服折叠起来晾晒D.将衣服放在无风处晾晒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收热量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手被干手器烘干D.千里冰封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热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温度升高,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B.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是液化C.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D.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5.把塑料袋套在浓密的树叶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B.由原料袋中空气直接液化而成C.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D.由树叶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6.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7.把100℃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若此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传递,最后的温度和状态是(冰的溶解热为3.36×105J/kg,水在100℃时的汽化热为2.26×106J/kg)()A.温度高于0℃低于100℃的水B.温度100℃的水C.温度0℃的冰水混合物D.温度100℃的水和水蒸气8.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是某地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0m/s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因为要吸热,所以感觉很冷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6度”10.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二、填空题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题型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家中的地板很潮湿,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D.天气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都出现了“雾凇”的美景是凝固现象【解析】A、夏天,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天花板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故A 正确;B、电冰箱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在冰箱冷藏室内的管子里迅速汽化,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B错误;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故C错误;D、天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热量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故D错误。
故选:A。
2.很多俗语都是先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霜前冷,雪后寒﹣﹣霜和雪都是由空气中的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B.雪落高山,霜降平原﹣﹣高山气温低,雪降落到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外表面的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缸壁液化而来的D.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加快体表汗液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解析】A、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B、雪的熔点是0℃,高山气温低,达不到雪的熔点,所以雪降落到高山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故B正确;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运动温度较低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故D正确。
故选:A。
3.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
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考点04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2.(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铁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B.运输海鲜时用冰块保鲜,这是因为冰熔化吸热C.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夏天汽车内开空调玻璃上有时会出现水雾,这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4.(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5.(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
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6.(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下列关于吃火锅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火锅汤汁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汤汁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B.远处就能闻到浓浓的火锅香味,这是分子运动表现出来的扩散现象C.火锅汤汁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增大火锅汤汁内能的方式与内燃机压缩冲程中增大燃气内能的方式相同4.“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5.图中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D.“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6.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B.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C.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f
o r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固
3. 下列自然景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初春,麦田里白雪消融
B .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
C .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
D .隆冬,河面上厚厚寒冰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
变
5. 图3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8.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 、汽化 凝固
B 、汽化 液化
C 、液化 凝华
D 、升华 凝华
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
D .冬天,冰封雪飘
9.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B .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 .两者均吸热
D .两者均放热
10.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
放热情况是(
)
A .液化 放热
B .升华 吸热
C .凝固 放热
D .熔化 吸热
11.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A .使空气液化
B .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D .“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12.“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
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 、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13.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下雪不冷化雪冷
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15.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
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1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
”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
17.如图6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
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 .在B
C 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在BC 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 .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18.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g
e
r
a
i
s
g
n
i
A
l l t
h i n
g s
a r
e g
o 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图乙是 (选填)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
)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
)热量。
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
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