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容量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4
幻灯片1旅游地理学主讲:关英敏幻灯片2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幻灯片3本章主要内容●研究进展概述●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幻灯片4第一节研究进展概述●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其实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以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免遭退化或破坏;●另一方面,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而使用,在客观上也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
幻灯片5国外研究概况●1963年,拉佩芝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但未作深入的研究。
●到了70年代,关心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发表了相关论文和著作。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旅游组织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开始有了讨论旅游容量与旅游饱和的内容或专门的研究报告。
幻灯片6中国研究概况●对我国各种类型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流控制措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但在我国,只有少数旅游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研究,园林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少数学者和规划人员在工作中也涉及过这一问题。
幻灯片7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一、基本容量● 在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中,有五种基本容量,它们又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的生态容量。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幻灯片8二、非基本容量●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容量、区域旅游容量。
幻灯片9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一、基本空间标准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基点在于有一个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受的游客数量上限。
它是根据目的地的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保护需求来确定的。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强调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
当游客数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时,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资源过度开发:过多的游客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对
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如水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紊乱等。
2.环境质量下降:人流密集、垃圾增加以及噪音污染等会对环境质
量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景区原有的美丽和宜居环境。
3.游客体验下降:过多的游客会导致景区拥挤不堪,行程安排不便,
长时间排队等,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受大打折扣。
4.文化冲击:大量的游客涌入一个地方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
式、习俗和文化产生冲击,破坏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为了规范旅游活动并保护旅游资源,制定和管理旅游环境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
1、限制游客数量:通过门票限定、预约制度等方式限制游客的数量,以确保不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2、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息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
3、制定旅游规划:结合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合理分配游客流量,避免集中在某些景点或时段。
4、提高游客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倡文明游览,引导游客尊重当地文化和环境,积极保护资源。
通过合理控制旅游环境容量,能够平衡旅游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是啥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哟!
就好比一个大箱子,它能装的东西是有限的,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就像
是这个箱子的容量一样。
比如说吧,黄山,那可是个超美的地方!要是一下子涌进去成千上
万的人,那山路上不就挤得要命啦?这时候,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就发
挥作用啦!它决定了这个景区能承受多少游客,既能让游客好好欣赏
美景,又不会对景区造成太大的破坏。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限制,那景区不就乱套了吗?到处都是人挤人,垃圾遍地都是,美景也会被破坏得不成样子,那多可惜呀!
再比如鼓浪屿,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岛。
要是没有合理的环境容
量控制,那原本宁静的小巷会被喧闹声淹没,那些古老的建筑也会不
堪重负。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可不仅仅是数字那么简单,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
的旅游体验呀!我们去旅游不就是为了放松心情,享受美好嘛,如果
景区被破坏了,我们还能享受啥呢?
所以呀,我们要重视旅游景区环境容量这个东西!它就像是一个守
护者,保护着景区的美丽和我们的旅游乐趣。
我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
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哦,不要去那些已经超出环境容量的地方,
不然可就没啥好玩的啦!总之,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真的很重要,我们都要好好爱护我们的旅游景点,让它们一直美丽下去!。
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课题与课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地理(4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概况,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及构成,掌握旅游环境容量测定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包括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难点是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
知识要点:(1)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概况(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3)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4)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三结合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概述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旅游发展观更替频繁,依次经历了“无烟产业-环境公平-可持续发展”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作为判断旅游活动是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但有关研究在世界旅游研究中是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研究和应用上的难点,就在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解释,也在于建立一系列可靠的经历值,以用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实际操作。
一、国外研究概况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是由比利时数学家、生物学家弗胡斯特(P. E. Forest,1838)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出的。
他认为,生物种群在环境中可以利用的食量有一个最大值,动植物的增加相应也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数值在生态学中被定义为“环境容量”。
20 世纪60 年代,由于旅游的大众化发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涌向旅游地,导致了部分旅游地拥挤不堪,不仅旅游者不满意,而且旅游环境也遭受了破坏。
因此拉佩芝(Lapage,1963)首次提出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即,一定时间内某一旅游地接待的游人数量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水平,并使绝大多数旅游者满意。
随后,美国学者韦格(Wagar,1964)在其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中明确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他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产品品质的游憩使用量。
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游客数量的限度,以保护和维持目的地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避免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并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质量。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游客数量、游客行为、环境敏感性、资源可持续性等。
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游客需求。
很多时候,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改变。
旅游环境容量的类型旅游环境容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物理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文化容量。
物理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以保持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
它包括了交通、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资源的能力。
物理环境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目的地的现有基础设施和资源供给能力,以及未来的可扩展性。
生态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以保护和维护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环境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脆弱性,以及游客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时候需要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社会文化容量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以保护和维持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完整性和特色。
社会文化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目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以及游客的文化尊重和行为规范。
当游客数量超过社会文化容量时,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稳定可能受到破坏。
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基于资源使用率和游客满意度的模型。
首先,需要对目的地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水源、能源、土地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
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导语: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也越来越大,给景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容量概念、容量评估和容量管理三个方面介绍旅游环境容量体系。
一、容量概念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旅游景区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数量,也可以理解为景区的人流量上限。
景区的容量不仅包括人数上限,还包括对环境、资源和设施的承载能力。
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是根据景区的自然、人文和管理等因素来综合评估的。
二、容量评估1. 自然环境评估自然环境评估是旅游环境容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景区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水资源、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的植被覆盖率、水源供应情况、土壤侵蚀程度等都是评估自然环境容量的指标。
2. 人文环境评估人文环境评估主要考虑景区的文化资源、历史价值、社会接受度等因素。
通过对景区的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社会支持等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人文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等都是评估人文环境容量的指标。
3. 设施设备评估设施评估主要考虑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厕所等基础设施的状况和承载能力。
通过对交通拥堵情况、酒店住宿率、餐厅服务水平等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设施设备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情况、酒店客房数、餐厅座位数等都是评估设施设备容量的指标。
三、容量管理1. 控制游客数量控制游客数量是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
景区可以通过限制门票销售数量、实行预约制度、设立游客上限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流量,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
同时,景区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游客容量标准,合理安排游客流量。
2. 优化游览线路优化游览线路是提升旅游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景区可以根据游客流量和景点容量,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引导游客有序游览,避免拥堵和过度集中。
旅游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1、测算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孙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2)舒适原则。
必须考虑满足游客的游览兴趣、舒适程度与需求期望,以取得游览、度假、休闲、疗养的最佳效果。
(3)安全卫生原则。
必须考虑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方便的旅游环境。
2、测算方法
环境容量的测算一般有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三种。
鉴于旅游区是山、水、林、相结合的多元化度假、休闲区域,结合景区景点设置及游览方式安排,确定旅游区环境容量以采用线路法和面积法测算为主;对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境容量则采用卡口容量法测算:
具体计算公式分别是:
(1)面积容量法:C=A×D/a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人次;
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
A---可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览景点所需时间)。
(2)完全游道法:C=M×D/m
式中:M---游道全长,单位:米;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米/人;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3)不完全游道法:C=M×D/(m+m×E/F)
式中:M---游道全长,单位:米;
F---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4)卡口法:C=B×Q B=tl/t3 tl=H-t2
式中:B---日游客批数;
Q---每批游客人数;
tl---每天游览时间,单位:分钟;
t2---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分钟;
t3---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分钟;
H---每天开放时间,这里取480分钟;
3、测算结果
经综合分析计算,县内各景区环境容量为23340人次(见表7-1)。
根据景区的气候特征和区位条件等,确定全年可游天数为280天,根据测算结果,风景区
年环境容量为653.5万人次。
(二)游客容量测算
1、游客容量
游客日容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游客一天最佳游览时间内景区所能容纳旅游者的能力。
它一般等于或小于景区的日环境容量,是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2、测算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G=t/T× C
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
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这里取4小时;
T---游客每天浏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取7小时;
C---某景区或游道的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三)旅游生态容量测算方法
F0为生态容量; P i为每位游客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S i为自然界净化吸收第i种污染物量; T i各污染物自然净化时间;
Q i为每天人工处理第i种污染物量;N为旅游污染物种类
(四)旅游经济容量测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