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7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精选9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五册 P43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教学目标:1、经过探究与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爱好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变式题教学步骤老师活动过程同学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常最讲究卫生,衣着最干净吗?(不提美丽,避开同学盲目攀比),的确,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
(板书:实际问题)从同学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同学的留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过程同学活动过程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从上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想芳芳的妈妈对营业员会说什么?(出示问题)”一套衣服“的意思是什么?(2)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很多能干的小助手,它们的作用可大呢。
今日,老师就请来了一位,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长短依据详细状况确定)表示裤子的28元(师边说边画)那么表示上衣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争论)为什么?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在书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1)同学依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借助图形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理解和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2.动手操作法:通过图形拼组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情境图和实际问题。
3.图形拼组材料。
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情境图,图中有一只小鸟和一只蝴蝶,问学生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用加法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系列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页(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情感目标:形成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出示配有音乐及讲解的美丽画面)2.谈话导入:你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一定也想亲自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这些美景吧?周六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春游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同学们都要准备许多吃的、喝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吧。
[该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活动出发,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探求新知,展开思维1.出示,引入课题(1)出示根据课本第5页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
(2)教师提问:现在“小精灵”聪聪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大家帮他算一算面包房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帮这个忙吧。
2.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1)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刚才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2)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呈现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新知识和新问题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的,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相互协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求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对于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和操练。
2.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图片或者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水果摊的图片,问学生:“如果你有2元钱,你想买哪些水果?还剩多少钱?”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巩固对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解决。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