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公共机构评分表重点讲义资料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0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
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感谢你的观看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表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谢谢感谢你的观看。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
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表。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讲义一、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式增长直接相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支撑不住,环境将容纳不下,社会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531号令《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为促进“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也为加强节能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公共机构节能,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制定这个条例,目的就在于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
二、什么是公共机构?公共机构节能的意义和表率作用?1、什么是公共机构?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事业单位包括上述的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公益性行业以及事业性单位同时还包括一些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
附件1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及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评价。
三、本标准的评价对象为单个的公共机构或多个公共机构的合署办公区。
四、本标准的评价体系包括基础评价、特性评价和附加评价3个部分,总计110分。
基础评价部分合计90分,包括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制度与实施、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节约用水、绿色消费;特性评价部分10分,分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类型,其他类型公共机构参照国家机关进行评价;附加评价部分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1、须完成近两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2、“能源利用效率”“水利用效率”项目均不为0分;3、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5、评价总得分≥85分。
六、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1、已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且评价总得分≥95分;2、“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单元得分为30分。
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能源消耗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上一自然年度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用能用水人数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
计算本省(区、市)同类型公共机构上述指标平均值时,公共机构类型按照省级以上机关、市级以下机关、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场馆、其他类型进行区分。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谢谢观赏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
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谢谢观赏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表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谢谢观赏。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暂定)2012年10月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应结合自身能源资源消耗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管理科学精细、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崇尚勤俭节约、践行绿色低碳的目标,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第三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第四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包括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管理制度与实施、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节水与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消费等五个评价单元。
第五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体系总计1000分。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9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00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50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0分,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100分,绿色消费50分。
附加评价单元100分。
具体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和评分规则见附表。
第六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00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不得为0分。
第七条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指标和人均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以及近两年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用能消耗指标(kgce/m2.a)=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建筑面积人均用能消耗指标(kgce/p.a)=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t/p.a)=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第八条管理制度与实施主要对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能源计量与检测、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和公示、能源审计、用能设备运行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宣传培训等八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附件1-1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及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评价。
三、本标准的评价对象为单个的公共机构或多个公共机构的合署办公区。
四、本标准的评价体系包括基础评价、特性评价和附加评价3个部分,总计110分。
基础评价部分合计90分,包括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制度与实施、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节约用水、绿色消费;特性评价部分10分,分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类型,其他类型公共机构参照国家机关进行评价;附加评价部分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1.须完成近两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2.“能源利用效率”“水利用效率”项目均不为0分;3.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5.评价总得分≥85分。
六、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1.已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且评价总得分≥95分;2.“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单元得分为30分。
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能源消耗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上一自然年度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用能用水人数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
计算本省(区、市)同类型公共机构上述指标平均值时,公共机构类型按照省级以上机关、市级以下机关、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场馆、其他类型进行区分。
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材料(模板)XX单位X年x月X日目录一、节能工作开展情况二、单位基本概况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打分表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标准第一部分:能源资源消耗指标1、目标完成情况第二部分:管理制度与实施1、管理机构2、管理制度3、能源计量4、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和公示5、用能设备运行管理6、能源审计7、公务用车管理8、宣传培训第三部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1、围护结构2、供暖空调系统3、采用和照明4、其它用能设备第四部分:节约用水1、节水器具2、用水计量3、节水管理第五部分:绿色消费1、绿色采购2、绿色消费行为规范3、资源循环利用第六部分:附加评价单元1、太阳能光热利用2、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3、浅层地能利用4、非传统水利利用5、节能和新能源汽车6、合同能源管理7、餐厨垃圾资源利用8、能耗监测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单位基本概况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打分表一、示范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全称:;建筑面积:平方米;用能人数:人;公务车辆:辆;评价前12个月能耗总量:吨标煤。
其中:电 kWh;煤吨;天然气立方米;热力元;柴油L;汽油 L;其他能耗量吨标煤;水耗总量:吨。
二、评价验收打分表8 / 249 / 2410 / 2411 / 2412 / 2413 / 2414 / 2415 / 2416 / 24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标准第一部分: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1、目标完成情况(7)第二部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1、管理机构(2)2、管理制度(6)3、能源计量(2)4、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和公示(5)5、用能设备运行管理(4)6、能源审计(1)7、公务用车管理(5)8、宣传培训(4)第三部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1、围护结构(6)2、供暖空调系统(5)3、采用和照明(4)4、其它用能设备(5)第四部分:节约用水(8.8分)1、节水器具(3分)2、用水计量(0.8分)3、节水管理(5分)第五部分:绿色消费(7分)1、绿色采购(2分)2、绿色消费行为规范(3.5分)3、资源循环利用(1.5分)第六部分:附加评价单元(10分)1、太阳能光热利用(1分)2、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1分)3、浅层地能利用(1分)4、非传统水利利用(1分)5、节能和新能源汽车(1分)6、合同能源管理(3.5分)7、餐厨垃圾资源利用(0.5分)8、能耗监测(1分)。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及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评价。
三、本标准的评价对象为单个的公共机构或多个公共机构的合署办公区。
四、本标准的评价体系包括基础评价、特性评价和附加评价个部分,总计分。
基础评价部分合计分,包括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制度与实施、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节约用水、绿色消费;特性评价部分分,分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类型,其他类型公共机构参照国家机关进行评价;附加评价部分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须完成近两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能源利用效率”“水利用效率”项目均不为分;、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评价总得分≥分。
六、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已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且评价总得分≥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单元得分为分。
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能源消耗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上一自然年度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用能用水人数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
计算本省(区、市)同类型公共机构上述指标平均值时,公共机构类型按照省级以上机关、市级以下机关、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场馆、其他类型进行区分。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使用分析论文《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
一、引言
公共机构在运行成本和资源配置方面,往往与其他企业不同。
如果要实现节约型公共机构,就必须重新审视示范单位的评价标准。
因此,本文将分析公共机构节约型示范单位评价标准,以期为必要的节约型政府改革提供参考。
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
1、财务节约。
公共机构节约型示范单位应保证其财务节约,包括支出的节约以及收入的增加。
公共机构应当对财务使用结果实施层级性的审计,按照层级性的原则分解费用,并按照相关表格和凭证核算费用。
2、增加收入。
示范单位应该积极开发收入来源,以改善财政状况,扩大财政收入和投资收入。
示范单位可以通过扩大资产收益,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收费水平,实施其他节约措施等方式增加收入。
3、政策节约。
示范单位应该通过完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高机构管理效率,改变传统的组织运行模式,及时完善政策,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示范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节约型公共机构运行。
4、人员节约。
示范单位应按照工作规范,合理设置人员结构构成,减少冗余人员,加强人员培养,优化人员结构,实现节
约、高效。
三、结论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标准旨在为实施政府改革提供参考,以改善公共机构的财务状况和提高公共机构的效率,实现节约型的公共机构运行。
节约型示范单位评价标准应该包括财务节约、政策节约、人员节约等方面,以期实现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建设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