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5
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简介:金本位制的理论基础是格雷欣(Gresham)提出的“一价定律”,即一种特定的货币在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上是等价的。
英国学者戈逊也于1861年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国际借贷说: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与债务的变动。
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当时是最大的工业强国,也是国际资本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国,伦敦又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业务已十分繁荣,各国同英国的经济往来以及它们之间的大部分商业关系都需要通过英国筹措资金,主观上讲,实行金本位制无疑能降低其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作用:货币制度基础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
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
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
国际金本位制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货币体系,其基础是将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
在该制度下,黄金被视为国际交易和货币储备的依据,国家的货币价值以黄金为基准进行估值和兑换。
国际金本位制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当时成为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基石。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货币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平衡。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的货币价值受限,国际支付以及经济活动受到黄金供应和需求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经济的变化,金本位制逐渐失去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黄金供应的限制以及市场波动,金本位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大多数国家所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货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尽管金本位制不再是国际经济体系的主流,但它在国际金融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国际经济合作和货币管理提供了范例,其理念和原则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金本位制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这一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体系的演变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国际金本位制的相关内容:1) 引言部分:首先,我们会对国际金本位制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为读者阐明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国际金本位制的定义以及其历史发展。
在定义部分,我们会对国际金本位制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涵义和核心原则。
在历史发展部分,我们将回顾国际金本位制的起源、演变和重要事件,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发展脉络。
3) 结论部分:最后,我们将总结国际金本位制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将详细介绍国际金本位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作用和地位,并对其对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国际金本位制的优点和缺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机制。
金本位制度(精选多篇)第一篇:国际金本位制度chapter 4international moary systems国际货币制度1.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这些安排通常被人们称为游戏规则(rules of game)。
2. 货币制度的内容、一是货币本位(standard)的确定。
即货币定值的标准。
二是汇率制度的选择。
即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还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的可兑换性(currency convertibility)。
即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不可自由兑换还是部分可自由兑换。
四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包括资产的形式、币种和各自的比重。
五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独立进行调节还是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
3.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一是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形式建立起来的。
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二是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
如在imf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是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4. 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1)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3)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4)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section 1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一、establish of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gold standard : asystem for fi_ing e_change rates by the central bank or governmentof each country makingits currency freely convertible into gold at a fi_ed price . under this system the par value of e_change rates is setby the amount of each currency that can be obtainedfor a given quantity of gold . e_change rates such cannot shift further from parity than the limits set by the transactionscosts of shippinggoldbetweendifferent countrieswhich is usual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its value .提示几点:1、国际金本位制度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大约从1816年~1914年。
第五章
1.金本位制度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
(2)金块本位
(3)金汇兑本位
2.金平价:两种货币含金量或所代表金量的对比
3.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货币制度的基础,黄金直接参与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4.购买力平价学说: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取决于他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
5.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
P117可贸易商品:区域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不可贸易商品: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6.购买力平价学说p118
7.利率评价说p123
套补利率评价
非套补的利率评价
还有一个国际收支学说,P127,老师说他太古老了。
国际金币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是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开端。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所谓本位货币,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的货币。
(1) 金币本位制一、金币本位制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典型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
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大约形成于1880年延续至1913年,它是在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币本位货币制度之后自发地形成的,其形成基础是英国、美国、德国、荷兰、一些北欧国家和拉丁货币联盟(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组成)等实行的国内金币本位制。
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英国政府在1816年颁布了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1盎司黄金为3镑17先令10.5便士,银币则处于辅币地位。
1819年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
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
到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国际性。
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种国际金本位制度持续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
英镑之所以与黄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当时英国强大的经济力量,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也是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重心,于是形成一种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也有人称之为英镑汇兑本位制(Sterling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二、金币本位制的内容和特点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a.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b.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c. 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d.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一、国际金本位制度概述二、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优劣三、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本位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货币制度。
类型金币本位制: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金块本位制: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金币停止铸造流通;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金汇兑本位制: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2.各国货币汇率由他们的含金量比例所决定;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成本降低,继而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对外收支转为顺差,黄金就会流入;反之亦然。
(1)纯铸币和混合本位制特征:①黄金与国内货币单位有比较明确的等价关系:铸币平价②无限法偿:这是一个强制接受的任何交易或义务的任何金额的支付手段。
③在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平价机构,私人拥有的金条能无限量的兑换成金币。
④私人群体可以无限制的持有黄金,也可以把金币重新铸成金条,但是金条不能铸造成金币。
(2)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国内市场流通的是银行券而不再是金币,银行券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金块的一种金本位制。
主要内容是:第一,基本货币单位仍规定含金量;第二,不再铸造和流通金币,只有银行券参加流通;第三,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才可以按含金量兑换黄金。
例如,在英国兑换金块的最低数量为相当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当时约合1700英镑)。
可见在金块本位制下,不仅国内没有金币流通.而且银行券兑换黄金及黄金的输出也都受到了限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再流通金币,银行券也不能兑换黄金,但对外却无限制地供应外汇的一种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主要内容:第一,国内不流通金币,只能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只能兑换外汇;第二,外汇在外国才能兑换黄金。
本国货币同另一种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需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
/【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有哪些形式?国际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有关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利弊,笔者在前面文章中已做了详细介绍。
那么国际金本位制有哪些形式呢?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下面就国际金本位制的三种形态详细解说:一、金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
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
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二、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三、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这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